誰也想不到,山上蹦蹦跳跳滿地亂竄的野兔子成了「香餑餑」,有人一天能賺一千。這,成了今年一些農村地區年貨大集新景觀!
非常高興你能夠聽我老崔話三農!今天咱們就聊聊這平日裡不起眼的野兔子,咋一下就成了農村年貨市場的「香餑餑」?
為此,老崔專門去了集鎮上人流不息,吵吵雜雜的年貨市場轉了幾圈,在幾個賣野兔子的攤位前,一邊觀察交易情況,一邊和攤販閒聊瞎侃,半天功夫就基本上摸清了這野兔子一下子火爆農村年貨大集的前因後果。
野兔子為什麼能夠火?好幾位小販說,今年臘月恰巧趕上了非洲豬瘟,豬肉市場一下涼了許多,儘管政府採取多種宣傳形式,廣而告之人們人畜之間不傳染非洲豬瘟,但效果卻不甚理想;牛、養肉又比較稀缺,價格昂貴,一斤得五、六十元,農村人買的相對較少;而雞、鴨、魚肉等畜禽產品又非大路貨,屬於農村人過年餐桌上的「裝飾品」。所以,這十來塊一斤的野生兔子【成品淨兔子肉也就十五元左右一斤】,自然就成了搶手貨。在老崔的印象中,往年過年,這農家餐桌上兔子肉是可有可無,有它沒它都行的呢……
野生兔子從哪裡來?閒聊中得知,絕大部分在年貨市場上擺攤賣野兔子的人,都是當地農村人,他們既是「買賣人」,又是「捕兔者」,其利用冬天這三、四個月的農閒時間,上山用「鐵絲套子」套來的【也有一些人用直流電設網捕獲的】、「網來的」。「捕兔者」們每天傍晚時分上山或進溝,在野兔子慣常走的路上,沿路下好若干「鐵絲套子」,只等晚上、早上兔子路過的時候,慌不擇路,自投羅網。「捕兔者」第二天一早尋跡收穫,即可滿載而歸。情況好的時候,一個晚上能套住十幾隻,最差也套個三、五隻,但絕對不會空手而歸。想想這一冬天下來,也確實要捕獲不少的野兔子。
野兔子都賣給了誰?幾位擺攤賣兔子的老哥意見基本一致,純純種地的農村人不太稀罕這玩意兒。來買這野兔子的顧客主要就是這麼幾類人:一類是常年在外打工掙了錢回家過年的年輕人,小哥們幾個聚餐喝酒作「頭牌」下酒菜【往年可是豬頭肉】,主要就是吃個「稀罕」。再一類人就是常年在外工作人員、以及當地有頭有臉的有錢人,豬肉不想吃,雞、鴨、魚肉又吃膩了,買兩隻野兔子吃,圖的就是個「原生態」、無汙染。另外還有就是留在當地、不回老家過年的外地打工人員,這類人大多是南方人,吃肉是相當的厲害,平時就厲害,過年過節更厲害,吃法與花樣又挺多,北方人望塵莫及!
買賣到底怎麼樣?為此,老崔在年貨大集上問了好幾位攤主,他們大都不願往深談這個事兒,不是吃了閉門羹,就是說:冬天沒事瞎耍哩,掙不了幾個錢……最後,還是一個老崔認識但沒很打過交道的老哥,透露了個比較靠譜的實底:這野生兔子要比家養的貴一些,連皮帶毛一斤一般十元左右,每隻兔子少至三斤,最重八斤,平均五斤吧,老哥我今兒共弄了二十一隻兔,有大有小;這不,已經賣了十五隻了,剩下的到不了響午就完了……一天下來,千把塊錢吧!老崔知道後是又驚訝、又佩服、又羨慕、還有點小嫉妒!可嘴上只能說:可以,可以,真是可以!這老哥卻說,啥可以呀,就臘月這幾天還行,平時不行,套的少,價格也上不去。
老崔心想,天天這樣還了得呀,還不能得你開銀行去!
這正是:
東方不亮西方亮,邊角之料派正場。
只要勤快腦筋活,何愁掙錢路不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