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怪異的已滅絕兩棲動物有著能快速發射的「彈弓式」舌頭

2020-11-06 cnBeta

據外媒CNET報導,周四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確定了現已滅絕的兩棲類動物-Albanerpetontids(或Albies)是「彈弓式」舌頭的最早使用者,用於通過收縮和高速發射從空中搶奪獵物。科學家在緬甸發現了一組9900萬年前的Albanerpetontids化石,也向世界介紹了一個新的物種Yaksha perettii。

根據頭骨的大小,科學家們能夠估計出這種成年動物體長約兩英寸,不包括尾巴。然而這些小小的兩棲動物的舌頭就像致命的、快速出擊的拳頭。

該研究的合著者、佛羅裡達自然歷史博物館數字發現和傳播實驗室主任Edward Stanley說:「這一發現為這群不知名的奇怪小動物的謎題增加了一塊超級酷的拼圖。知道它們有這種球狀舌頭,讓我們對這整個系列有了全新的認識。"

化石的發現幾乎被認為是不起眼的,一根舌骨讓化石獲得了變色龍的分類,直到倫敦大學學院脊椎動物形態學和古生物學教授Susan Evans認識到了Albanerpetontids的特徵-即不尋常的下顎和頸部關節以及向前看的眼睛。

雖然發現一種有著「彈弓」舌頭的兩棲動物聽起來似乎有助於科學家了解青蛙和蠑螈等兩棲動物的血統,但Evans提醒說,事實可能並非如此。「從理論上講,兩棲動物可以為我們提供線索,說明現代兩棲動物的祖先是什麼樣子的,」她說。「不幸的是,它們是如此特別,而且方式如此奇怪,以至於它們對我們的幫助不大。」

相關焦點

  • 9900萬年前兩棲類動物Albanerpetontids是「彈弓式」舌頭的最早使用者
    」舌頭的最早使用者(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CNET報導,周四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確定了現已滅絕的兩棲類動物-Albanerpetontids(或Albies)是「彈弓式」舌頭的最早使用者,用於通過收縮和高速發射從空中搶奪獵物。
  • 生物界的殺手:滅絕了290種兩棲動物,至今無法阻擋
    生物界的殺手:滅絕了290種兩棲動物,至今無法阻擋大家都知道,地球上面各個生物之間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的生態系統,而兩棲動物也是整個生態系統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比較常見的青蛙就是最為重要的兩棲動物
  • 兩棲動物或走向滅絕:將重蹈恐龍滅亡之路
    目前,全球青蛙的種類和數量都在不斷減少,一些本地種類甚至已經滅絕。在許多地方,青蛙種類和數量的下降速度每年都在增加。科學家們知道青蛙對於地球的重要性,全球範圍內為了保護青蛙等兩棲動物以及防止它們的滅絕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如加大保護力度、進行人工繁殖等。然而,要想提高公眾對青蛙的保護意識,並非易事。與其它更瀕危物種相比,青蛙等兩棲動物並不會引起普通民眾的重視。
  • 兩棲動物曾經的輝煌
    王原稱,胖螈目前只發現這一件正型標本,所以十分珍貴。 在介紹兩棲動物的最新研究成果時,王原認為主要有兩大方面:一個體現在我國最早四足動物的研究上,即以晚泥盆世(距今約3.6億年前)潘氏中國螈為代表的我國魚石螈類四足動物的發現,這為四足動物的起源、早期演化和古地理分布提供了新的化石證據。
  • 地球日的熱門話題:兩棲動物的生存困境,拯救兩棲動物已迫在眉睫
    但另外一個話題也被越來越多的人討論:兩棲動物的生存困境。最近一篇新的研究論文強調了兩棲動物物種的生存困境和大多數保護工作中的不足。隨著氣候變化愈演愈烈,兩棲動物(青蛙、蠑螈、類蠕蟲的海蜥蜴、無尾亞目動物等)甚至比鳥類和大多數哺乳動物面臨更嚴重的滅絕危機。因為在更熱、更乾燥的氣候條件下,兩棲動物的生存能力明顯比鳥類或哺乳動物弱。
  • 兩棲動物遭遇寄生病菌威脅 可能像恐龍一樣滅絕
    「壺菌」威脅全球兩棲動物生存 川暫無報告  專家擔憂兩棲動物將像恐龍一樣滅絕,提醒市民勿盲目放生  (王雪蓉 記者 餘文龍 攝影報導)環境汙染和一種嚴重的寄生菌病「壺菌」,威脅著全球兩棲動物的生存。
  • 巨型蜥蜴:科學家認為這種新發現的動物是世界上最大的兩棲動物
    科學家們已經確定,先前被安置在倫敦動物園的巨型蠑螈不僅代表了一個新發現的物種,它可能也是人類已知的最大的兩棲動物。 這一發現是周一發表在科學雜誌《生態與進化》上的一項新研究的一部分。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詳細描述了中國大型蜥蜴——之前被認為是一個物種——實際上是三個相關物種的組合。
  • 八大已滅絕和極瀕危動物,你知道多少?
    八大已滅絕和極瀕危動物,你知道多少?據國外媒體報導,每年都需要了解世界上生物多樣性的狀態,不幸的是,有些動物已經滅絕,而更多的動物物種處於滅絕的邊緣。牡蠣雙殼類軟體動物牡蠣可以過濾水中的雜質,在其自然生態系統中起著重要作用。
  • 研究發現:氣候變化使魚類、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老化
    西媒稱,魚類、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被稱為變溫動物,原因是它們無法主動調節體溫,其體溫受環境溫度影響。氣候變化引發的溫度升高會導致這些生物體的體溫升高,從而產生諸多後果。據西班牙《公眾》日報網站9月16日報導,近年來多項研究表明,環境變化正對這些動物產生影響。溫度變高時,它們的生長速度會變快,熱浪等極端現象會使變溫動物出現熱應激。
  • 研究發現:氣候變化使魚類、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老化
    新華社北京9月24日新媒體專電 西媒稱,魚類、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被稱為變溫動物,原因是它們無法主動調節體溫,其體溫受環境溫度影響。氣候變化引發的溫度升高會導致這些生物體的體溫升高,從而產生諸多後果。據西班牙《公眾》日報網站9月16日報導,近年來多項研究表明,環境變化正對這些動物產生影響。
  • 自然界已滅絕的遠古巨大怪異動物 居然還有恐鳥!
    原標題:自然界已滅絕的遠古巨大怪異動物 居然還有恐鳥! 感謝上帝,從古到今自然界的進化出現了一種新趨勢,即賦予動物強大的思考能力,進而允許我們人類上升至食物鏈的頂端。如果生活在遠古時代,我們可能就沒有現在這麼幸運了。
  • 考古研究發現已滅絕的有袋類動物袋貘體重可能超1噸
    考古研究發現袋貘體重可能超1噸新華社雪梨2019年9月17日電 一項新研究發現,澳大利亞一種已滅絕的有袋類動物——袋貘,其體重可能超過1噸(1000公斤),而且前肢肘關節固定維持在100度左右的夾角,這種前肢形態在已知的哺乳動物中顯得與眾不同。
  • 倫敦動物學會評出十大最奇特兩棲動物
    英國的倫敦動物學會(ZSL)日前評出了100個最奇特同時生存受威脅的兩棲動物。該項目負責人喬納森·貝利博士形容這些動物是「煤礦裡的金絲雀」,對我們的生態環境具有指示性作用。「他們對能導致物種滅絕的氣候變化和汙染高度敏感,能對即將發生的事情發出警示。如果我們失去它們,那麼其它的物種也將不可避免地步其後塵。」以下是前十位。
  • 細數5種已滅絕動物,有兩種在中國境內被重新發現
    古巴鼩,有著長達七千多萬年生存歷史的古老動物,它們的門牙具有毒液,是少數能夠運用毒液捕獵的哺乳動物,曾經大量生存在西印度群島中,受人類活動的影響曾在野外銷聲匿跡,被視為已滅絕動物,直到2003年才被人於古巴重新發現。
  • 10個最怪異的科學研究:蝙蝠為伴侶口交-10個,最怪異,科學,研究...
    在2013年中,科學家又有了不少稀奇古怪的發現,從蝙蝠古怪的性行為,到粒子物理學的新發現,再到雪人的DNA,每一個科學故事都是那麼地引人入勝。那麼,哪一個故事才是讓你最感到驚奇的呢?來看一下美國NBC網站盤點的十個2013年度最怪異的科學故事,這些也是2014「怪異科學獎」(Weird Science Awards)的候選。
  • 因為曾經用青蛙驗孕,人類可能間接消滅了近百種兩棲動物
    原創 SME SME科技故事從1993年開始,全球範圍內開始出現兩棲類動物莫名大量死亡的怪異現象。其實自從人類成為地球霸主,每時每刻都有物種面臨滅絕,可這次的兩棲類大危機卻非常離奇。正是這種壺菌掀起了兩棲動物界的腥風血雨,澳大利亞昆士蘭無人居住的高海拔雨林,有14種雨林蛙類遭到毀滅性打擊,有的已經完全滅絕。
  • 新研究,科莫多巨蜥野外種群已縮到大約4000隻,又要滅絕了?
    根據《生態與進化》雜誌新研究指出,又有一種生物可能出現區域性的滅絕,站在生物鏈的角度來講,這不是一個好消息。而這次的研究發現,全球變暖和海平面上升正在導致它們滅絕,科學家們已發出警告。科莫多巨蜥多集結於印尼小巽他群島,總計有5個島嶼分布,但是這次研究發現,在這5個島嶼之中預計會有3個島嶼將產生滅絕,如今整個野外生物種群已經縮小到大約4000隻,並且這還是在印尼保護下的一個縮小。
  • 已滅絕的14種怪異動物:恐鳥遭毛利人瘋狂捕殺
    原標題:已滅絕的14種怪異動物:恐鳥遭毛利人瘋狂捕殺   感謝上帝,最近的進化出現了一種喜人的趨勢,即賦予大自然動物強大的思考能力,進而允許我們人類上升至食物鏈的頂端。如果生活在遠古時代,我們可能就沒有現在這麼幸運了。
  • 新研究,科莫多巨蜥野外種群已縮到大約4000隻,又要滅絕了?
    所以科學家們一再的強調,我們地球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可能已經出現了,並且帶來的影響也是越來越大。根據《生態與進化》雜誌新研究指出,又有一種生物可能出現區域性的滅絕,站在生物鏈的角度來講,這不是一個好消息。而這次的研究發現,全球變暖和海平面上升正在導致它們滅絕,科學家們已發出警告。科莫多巨蜥多集結於印尼小巽他群島,總計有5個島嶼分布,但是這次研究發現,在這5個島嶼之中預計會有3個島嶼將產生滅絕,如今整個野外生物種群已經縮小到大約4000隻,並且這還是在印尼保護下的一個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