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第50個地球日(2020年4月22日)即將來臨,氣候變化將會成為今年地球日的主題。但另外一個話題也被越來越多的人討論:兩棲動物的生存困境。最近一篇新的研究論文強調了兩棲動物物種的生存困境和大多數保護工作中的不足。
隨著氣候變化愈演愈烈,兩棲動物(青蛙、蠑螈、類蠕蟲的海蜥蜴、無尾亞目動物等)甚至比鳥類和大多數哺乳動物面臨更嚴重的滅絕危機。因為在更熱、更乾燥的氣候條件下,兩棲動物的生存能力明顯比鳥類或哺乳動物弱。
來自弗林德斯大學淡水生態學家魯珀特·馬瑟溫(Rupert Mathwin)說:「兩棲動物的數量在全球範圍內都在下降,因為水資源的利用極大地改變了地表水的水文和分布。」對水在景觀中出現的位置和方式進行智能操作和管理,對於阻止兩棲動物數量下降至關重要。
然而,目前的許多保護措施還不足以阻止這種下降。弗林德斯大學全球生態學教授科裡布拉德肖(Corey Bradshaw)表示:「目前,在全球的兩棲動物物種中,已經有約41%的評估物種(IUCN 2019)面臨滅絕的威脅,因此,隨著氣候變化的持續,我們必須更妥善地管理水資源,以維持關鍵棲息地,並將這些受到威脅的兩棲動物從滅絕中拯救出來。」利用先前的知識,改變我們分享成功和失敗的方式,找到拯救兩棲動物的方法,將是至關重要的。
這篇論文還為未來的土地管理找到了一些關鍵的指導:
延長臨時水池的可用時間是最成功的方法之一。挖掘,襯砌和抽水到養殖池有助於兩棲動物種群的延續。兩棲動物通常受到(主要是)魚類捕食者的限制,因此在主要繁殖期之外恢復自然乾燥模式可以減少捕食。
此前很多保護機構已嘗試向環境中噴水,來為這些兩棲動物維持合適的生存環境,但成功率似乎並不高。因為高能量水流衝刷棲息地特徵並使幼蟲移位,並有利於魚類等食肉動物的繁殖。沿著河道從水壩中放水會危害兩棲動物。
儘管這可能違反直覺,但管理者可以限制兩棲動物保護區景觀中的水資源。這被成功地用於將魚類和小龍蝦等食肉動物從繁殖池中清除,以改善繁殖效果。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灑水車向森林保護區輸送處理過的廢水。雖然這使可用池塘的數量增加了一倍,但它產生了水質差、卵塊較少、孵化成功率和幼蟲存活率較低的繁殖棲息地。
為了提高土壤溼度,改善築巢蛙(Pseudophryne bibroni)的繁殖條件,應該採用噴霧的方法,提高了陸地築巢蛙的叫聲、交配成功率和卵存活率。
噴灑可以增加兩棲動物覓食的機會(通過降低蒸發率),可以在池塘之間形成潮溼的走廊,以連接種群或幫助它們重新定居。由於氣候變化、水資源開採和景觀改造,澳大利亞大部分地區正在變幹,去年夏天,大量本地魚類死亡成為熱點新聞。兩棲動物通過皮膚呼吸(部分),所以它們必須保持皮膚表面溼潤。這種黏性意味著大多數兩棲動物在乾燥的環境中很快就會幹涸。
此外,大多數兩棲動物的卵和幼蟲都是完全水生的。對種群來說,最大的風險之一是水塘幹得太快,不利於幼蟲的發育,從而導致完全的繁殖失敗。布拉德肖教授說:「對淡水的需求常常使它們與人類直接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