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棲動物曾經的輝煌

2020-11-22 中國科學院

被人類所漠視的兩棲動物曾經有過輝煌時代——由水上陸,是脊椎動物進化史上的一次巨大飛躍。

兩棲類的起源要追溯到距今3.7億~3.5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那時,陸上的氣候變得乾燥,河流與湖泊周期性地變成汙濁的池塘和廣闊的泥灘。同時,海平面下降,使得一些魚類只能生活在留存的水塘或潮溼的岸邊。

魚類遇到了強大的選擇壓力。它們只有兩種結局:一種是死掉,另一種是想方設法到其他有水的池塘裡去。因此,由於逐漸適應和相對快速的一系列進化改變,具有氣呼吸與肉鰭的魚越來越適應陸地生活。

「從前學術界曾認為,這種自然環境突變、選擇壓力增加使魚類身體出現新特徵,是它們變成兩棲類的根本原因。」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古動物館館長王原在接受《科學時報》採訪時說,「但上世紀90年代中期,英國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另一種新的假說,即最早的兩棲類的後肢主要功能是撥水,而並不是此前認為的四肢在陸地上走,體現出一種四肢功能上的預適應特徵。」

無論如何,某些總鰭魚類進化成了第一個類群的兩棲動物。

兩棲動物時代

進入石炭紀後,兩棲動物迅速分化,並在古生代的最後兩個紀——石炭紀和二疊紀達到極盛,這個時代也因此被稱為兩棲動物時代。

這個時期的兩棲動物多種多樣,適應不同的生存環境,有些相當適應陸地生活,有些則又回到了水中。與現在的兩棲動物不同,這些早期的兩棲動物身上多具有鱗甲。

古生代結束後,大多數原始兩棲動物滅絕,只有少數延續下來,而新型的兩棲動物則剛剛開始出現。離片椎目是兩棲動物的主幹類型,在石炭紀和二疊紀時遍布世界各地;而在古生代結束時,離片椎目的一些成員仍然繁盛了一段時間,是原始兩棲動物中唯一延續到中生代的代表,有些甚至到中生代後期才滅絕,這些中生代的兩棲類分布廣泛、體型巨大,如三疊紀的乳齒螈,頭骨長度就超過1米,主要生活在水中。

進入中生代後,現代類型的兩棲動物開始出現。它們體表光滑而沒有鱗甲,皮膚裸露而溼潤,布滿黏液腺,故被稱為滑體兩棲類。這種皮膚可以起到輔助呼吸的作用,有些兩棲動物甚至沒有肺而只靠皮膚呼吸。

最新成果

2006年的兩棲動物明星是「中華胖螈」,它的發現曾引起公眾極大興趣。這是一種迄今為止世界上身材最短的蠑螈類化石,軀體脊椎(薦前椎)只有14枚。這種動物生活在距今1億多年前的中生代,產地位於現在我國的遼寧凌源地區,王原將其命名為中華胖螈。

蠑螈類屬於兩棲綱有尾目,正好與蛙類的無尾目相對應。蠑螈類的生活習性與生理構造與蛙類大同小異。王原稱,胖螈目前只發現這一件正型標本,所以十分珍貴。

在介紹兩棲動物的最新研究成果時,王原認為主要有兩大方面:一個體現在我國最早四足動物的研究上,即以晚泥盆世(距今約3.6億年前)潘氏中國螈為代表的我國魚石螈類四足動物的發現,這為四足動物的起源、早期演化和古地理分布提供了新的化石證據。

另一個則是我國中生代滑體兩棲動物的研究成果,主要是與熱河生物群相關的蛙類和蠑螈類,包括三燕麗蟾、北票中蟾、東方塘螈、奇異熱河螈、中華胖螈等新型中生代滑體兩棲類物種的發現和研究,為無尾類和有尾類相關門類的起源、早期演化以及系統發育關係的闡明提供了重要的實證。

待解之謎

作為第一批登陸的脊椎動物,兩棲動物有著最長的發展歷史,雖然國內外有許多兩棲動物專家致力於相關研究,但關於兩棲動物起源和演化的歷史,現在仍然不很明確。

最早的兩棲動物是出現於古生代泥盆紀晚期的魚石螈和棘魚石螈,它們擁有較多魚類的特徵,如尚保留有尾鰭,並且未能很好地適應陸地生活。魚石螈和棘魚石螈代表魚類和兩棲動物之間的過渡類型,但是新近的研究表明,它們只是兩棲動物早期進化的一個旁支,不是其他兩棲動物的祖先類型,真正最原始的兩棲動物尚待發現。

兩棲動物的祖先是肉鰭魚類,但到底起源於哪類肉鰭魚尚不明確。過去一般認為以泥盆紀的真掌鰭魚為代表的總鰭魚中的扇骨魚類是兩棲動物比較理想的祖先,但是新近的研究否認了這種說法,因此,兩棲動物的祖先到底是肉鰭魚類中的扇骨魚類、空棘魚類還是肺魚類,尚待最新的研究發現。

在石炭紀和二疊紀還曾經生存著一類牙齒沒有迷路構造的原始兩棲動物,被歸為殼椎亞綱。殼椎類多體型較小,非常特化,其中包括一些相貌奇特的成員,如二疊紀的笠頭螈有著獨特的三角形的頭。古生代結束時,殼椎類是全部滅絕,還是部分種類演化為現代兩棲類,目前還有較多爭論。

「上述幾條只是兩棲動物'謎語』中的一小部分,從總體來看,隨著新的化石證據不斷出現,有關兩棲類演化的奧秘將會一一得到解答。」王原說。

相關焦點

  • 因為曾經用青蛙驗孕,人類可能間接消滅了近百種兩棲動物
    不同於那些受到人類直接壓迫的物種,兩棲動物的大量死亡主要發生在遠離人類的原始森林或自然保護區裡,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和澳大利亞地區形勢最為嚴峻。正是這種壺菌掀起了兩棲動物界的腥風血雨,澳大利亞昆士蘭無人居住的高海拔雨林,有14種雨林蛙類遭到毀滅性打擊,有的已經完全滅絕。
  • 平遙麒麟閣大飯店-體驗古城曾經的輝煌的酒店
    這個酒店是平遙古城曾經的王者,是富商貴胄引以為傲的舒適棲息地,但筆者時隔多年再次入住這個豪華的酒店,已物是人非。冷清的大堂,似乎在表達著,這裡的經營是多麼的慘澹,只有豪華的裝飾表達著昔日的輝煌。還算乾淨的客房,已不能滿足現在住客的需求,不穩定的網絡和極差的隔音,估計是多數遊客都不願意再次入住的主要原因。舒適的大床墊子估計是我最滿意的地方之一。
  • 兩棲動物或走向滅絕:將重蹈恐龍滅亡之路
    蠑螈:在兩棲動物中,只有蠑螈永遠保持童顏。從幼年起,它們就不再生長,在其一生中都保留有蝌蚪狀脊鰭,腦後有凸出的羽狀腮。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7月1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從亞馬遜雨林到世界各地公園,全球大約有7000種青蛙、蟾蜍及火蜥蜴、蚓螈等兩棲動物。這些迷人的動物曾經與恐龍生活於一個時代,並幸運地存活下來一直繁衍至今。
  • 地球日的熱門話題:兩棲動物的生存困境,拯救兩棲動物已迫在眉睫
    但另外一個話題也被越來越多的人討論:兩棲動物的生存困境。最近一篇新的研究論文強調了兩棲動物物種的生存困境和大多數保護工作中的不足。隨著氣候變化愈演愈烈,兩棲動物(青蛙、蠑螈、類蠕蟲的海蜥蜴、無尾亞目動物等)甚至比鳥類和大多數哺乳動物面臨更嚴重的滅絕危機。因為在更熱、更乾燥的氣候條件下,兩棲動物的生存能力明顯比鳥類或哺乳動物弱。
  • 曾經的重樓逍遙大神 天龍八部輝煌宿命最新裝備
    也許一些昔日的大神在先進的天龍裡已經不算厲害人物,但他們也曾經輝煌一時。而宿命,這位天龍2時期的逍遙傳奇人物,全7石頭配合3重樓,是當時逍遙的領頭人了。來看看他現在的裝備屬性如何吧。
  • 兩棲動物有哪些特徵
    自從接觸了蟾蜍養殖這個行業以來,蟾蜍類相關信息自然是十分關注,其實蟾蜍這類兩棲動物是有著不少共同特徵的。兩棲動物也是人們熟知的一類動物,是脊椎動物進化史上由水生向陸生的過渡類型,成體可適應陸地生活,但繁殖和幼體發育還離不開水。
  • 處處吻:十六年前的歌突然翻紅,追捧的背後是港星曾經的輝煌
    最近一首名叫《處處吻》的歌曲突然在各大音樂平臺翻紅,作為曾經席捲大江南北的神作,這首歌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畢竟林夕筆下幾乎都是精品,同時又是當年紅極一時的天后楊千嬅代表作,估計只要經歷過那個年代的朋友都懟這首歌印象深刻。
  • 這家中國企業曾經做到了世界第三,輝煌近一個世紀,如今銷聲匿跡
    大家無從得知,但是在中國,這個企業絕對可以說得上是「百年老字號」,輝煌了近一個世紀的時間,曾經位列世界第三,而現如今卻一片悽涼走向了衰敗。這個品牌就是泊頭,現在的00後聽到泊頭一定會一頭霧水,但是90後以及更加年漲一些的人聽到泊頭一定不陌生。在曾經那個打火機還沒有這麼盛行,大多數人還是使用火柴的時候,泊頭火柴絕對是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日用品了。
  • 史前霸王蠑螈雖是虛構 類似巨型兩棲動物卻曾真實存在過
    史前霸王蠑螈雖是虛構 類似巨型兩棲動物卻曾真實存在過時間:2017-02-19 18:40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史前霸王蠑螈雖是虛構 類似巨型兩棲動物卻曾真實存在過 看過電視劇《鬼吹燈之精絕古城》親們應該都知道在第八集中出現了史前霸王蠑螈,對此,不少網友好奇,這史前霸王蠑螈到底是什麼物種
  • 曾經「輝煌一時」的香港富二代,「揮霍」20年,如今在深圳街頭與狗...
    然而我們今天要說的莫過於一位曾經「輝煌一時」的香港富二代,或許是年輕不懂事,揮霍後成為一個無業游民,之後他只能流浪街頭,如今身邊卻只有一條狗狗和他為伴,讓人唏噓。
  • 科普:兩棲動物在沙漠是怎樣生存的?
    兩棲動物因為潮溼的皮膚和繁殖的需要,幾乎都生活在水中或靠近水源的地方。可是,在全世界的乾旱地區,從加利福尼亞的科羅拉多沙漠到非洲的大草原等地,都發現了蛙和蟾蜍的身影。這些頑強的兩棲動物是如何在乾旱的沙漠地區生存的呢? 怎樣適應沙漠生活?
  • 《綠色兩棲動物青蛙》神火將軍-協助拍攝
    綠色兩棲動物青蛙【第1幅圖】此作品由上海攝影愛好者胥先生在著名的武漢地區拍攝綠色兩棲動物青蛙【第4幅圖】此作品由煙臺攝影愛好者曲先生在著名的福建地區拍攝綠色兩棲動物青蛙綠色兩棲動物青蛙【第10幅圖】此作品由秦皇島攝影愛好者伏先生在著名的柳州地區拍攝綠色兩棲動物青蛙【第11幅圖
  • 紹興的兩棲動物種類有多少?
    形形色色的蛙卵與其生活環境有什麼關係……前幾天,一堂自然公益課在越城區金德隆「華東自然工作室」舉行,吸引了兩棲動物愛好者和32個家庭報名參加。近1個小時的課程結束時,在場的個個意猶未盡,圍著老師繼續問這問那。  「它們是登陸先鋒,是生存特工,個個身懷絕技,它們就是兩棲動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蛙類。」
  • 初中生物練習題之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第七單元第一章第三節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一、選擇題(共20題,每題2分,共40分)     1、兩棲動物生殖和發育的特點是(B)     A.體外受精、體內發育B.體外受精、水中變態發育     C
  •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說課稿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說課稿一、教材分析本節選自初中生物人教版教材第七單元第一章第三節,包括青蛙的生殖和發育和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與環境條件兩方面的內容。二、學情分析學生通過前六個單元的學習,已經對生物圈中各類群生物的形態、結構、功能及其與環境的關係有了大致的了解,為學習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與環境條件做了良好的知識鋪墊。此外,學生已初步具有收集、處理、運用信息的能力,可以針對「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這一主題,作閱讀探究,只是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仍以經驗型為主,需要以青蛙為例來探究這一內容。
  • 佛羅裡達發現一種非常奇特的兩棲動物
    最近發表的一種兩棲動物很有意思,網紋鰻螈(Siren reticulata),來自佛羅裡達。是世界上塊頭很大的有尾類,很長很粗。。。這麼大的貨到現在才被發現,主要原因可能在於這種動物喜歡在渾濁的沼澤裡生活。鰻螈與大部分兩棲動物不一樣,它是一種純水生的兩棲動物,有龐大的花枝招展的外鰓,吸收水中的氧。
  • 既然有兩棲動物,為什麼沒有三棲動物?
    而通常我們人類也把動物分為陸生動物,水生動物,兩棲動物三大類,一些人可能會想,大自然中既然有兩棲動物,那麼有三棲動物的存在嗎?既然我們探討大自然中是否可能會有三棲動物的存在,那就需要好好了解一下兩棲動物是怎樣的,通常來說兩棲動物是指動物幼年的時候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經過身體上的變態發育,成年的時候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水陸兩棲。
  • 不止螢火蟲,兩棲動物也會發光,科學家發現「螢光蛙」
    會發光的兩棲動物黑黑的天空低垂亮亮的繁星相隨蟲兒飛蟲兒飛你在思念誰——《蟲兒飛》而且不僅螢火蟲會產生生物螢光現象,個別兩棲動物同樣存在生物螢光。阿根廷的一位自然科學研究人員在亞馬孫雨林中做學術研究時,無意間發現了會發光的南美圓點樹蛙。通過初步探究發現,這種樹蛙在受到紫外線光束照射後,皮膚就會發出藍綠色螢光。
  • 兩棲動物「神奇」的皮膚,不僅會呼吸還能釋放毒素
    兩棲動物之所以可以在水陸過渡環境中生存下來,是因為其身體骨骼的變化使它們能夠在陸地上自由行動,此外,還歸功於它們的皮膚能夠抵抗乾燥帶給它們的傷害。在各種生態系統中兩棲動物可以通過皮膚呼吸。它們的心臟有兩個心房與一個心室。許多兩棲動物在幼年期主要是草食動物,但是到了成年期,其消化系統也可適應肉食動物的進食習慣,我們一起來看看兩棲動物神奇的身體結構吧。
  • 自然探秘所 | 你不知道的兩棲動物的秘密
    到陸生的過渡類群水、陸皆為家兩棲動物是相對於水生動物和陸生動物來說的,這類動物既能適應水中的生活,又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在陸地上,所以被稱為「兩棲動物」。幼體、成體差異大兩棲動物幼體和成體的樣子相差很大,有的甚至完全不同。兩棲動物媽媽通常將卵產在水中,讓孩子自行孵化。剛孵化出來的寶寶主要吃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