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兩棲動物在沙漠是怎樣生存的?

2020-11-28 新華網客戶端

兩棲動物因為潮溼的皮膚和繁殖的需要,幾乎都生活在水中或靠近水源的地方。可是,在全世界的乾旱地區,從加利福尼亞的科羅拉多沙漠到非洲的大草原等地,都發現了蛙和蟾蜍的身影。這些頑強的兩棲動物是如何在乾旱的沙漠地區生存的呢?

 

怎樣適應沙漠生活?

 

紅點蟾蜍,蟾蜍科,主要分布於美國,以昆蟲為食,在白色的尾巴上有數個黑色斑點。它們棲息於沙漠綠洲,開闊草原或峽谷巖區,喜好攀巖及潛藏於巖縫中。

紅點蟾蜍為了適應在沙漠中生活,進化出了獨特的機制來保持自身的水分。它們能夠將水分以很稀的尿液的形式貯存起來,貯水量高達其體重的40%,如果儲存的水分用盡,它們甚至能忍受失去其體內水分的40%,而人類失去10%的體內水分即不能生存,駱駝也只能失去體內水分的20%。當然,它們也會見縫插針地在臨時形成的水源處補充水分,算得上能屈能伸。

 

金蟾蜍

 

鋤足蟾是分布於地中海、北非和西亞的蟾蜍。它們更為強悍,棲息於一年到頭都沒有水源的乾旱地區,僅靠可憐的一點雨水過日子,但雨水是很難得降臨的。為了在旱季能夠生存下去,這種蟾蜍把自己深埋在地下25釐米深的砂質土壤中,並且分泌出黏液將自己包裹起來,以此來防止水分的散失。直到夏季夜晚的大雨降臨後,它們才從地穴中爬出來,一邊補充水分,一邊尋找食物,並趁機迅速產卵,完成繁殖使命。它們的胃口也很奇特,一夜能吃掉相當於自身體重55%的螞蟻。這些富含脂肪的螞蟻,足夠維持蟾蜍一年多所需的能量,甚至能讓它們煎熬著存活兩年之久。

 

蠟白猴樹蛙

 

在南美缺水的高溫乾旱地區,有一種被民間愛好者稱為蠟白猴樹蛙的小型兩棲動物在生存上另闢蹊徑。它們會蹲在樹枝上,用四肢不停地摩擦著整個身體,甚至將它們的腿互相摩擦,以確保身體的任何一部分都不漏掉。猴樹蛙當然不是熱衷於給自己做全身按摩,而是在給自己的全身塗抹一層蠟質的隔層,來防止失水。原來,猴樹蛙有一個獨特的腺體,這個腺體能分泌蠟質。猴樹蛙將這種蠟質塗抹全身,等到蠟質變幹後,身體看起來就像是塑料做成的,類似美容用的保溼面膜。採用這種防水機制,猴樹蛙能將體內水分散失的程度降低到一隻沙漠蝌蜴的水平。不過這樣也帶來一個麻煩,它們不能像其他兩棲動物一樣通過皮膚吸水,而是和我們人類一樣通過嘴來喝水。

 

鋤足蟾

 

沙漠中的兩棲動物如何繁衍後代?

 

沙漠中的兩棲動物又是怎麼繁殖的呢?「看天生娃」是它們繁殖後代的秘密武器。一旦天上下雨,它們就會迅速把卵產在雨水形成的臨時性水窪或者水塘中。而且,儲水蛙蝌蚪的生長速率比其他兩棲動物要快得多,例如澳洲的儲水蛙的小蝌蚪,一般趕在水塘乾涸之前,就能完成變態發育,儲水蛙在15天左右就能變成小青蛙。

 

儲水蛙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 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作者: 科學原理一點通 [責任編輯: 呂芮光]

相關焦點

  • 地球日的熱門話題:兩棲動物的生存困境,拯救兩棲動物已迫在眉睫
    但另外一個話題也被越來越多的人討論:兩棲動物的生存困境。最近一篇新的研究論文強調了兩棲動物物種的生存困境和大多數保護工作中的不足。隨著氣候變化愈演愈烈,兩棲動物(青蛙、蠑螈、類蠕蟲的海蜥蜴、無尾亞目動物等)甚至比鳥類和大多數哺乳動物面臨更嚴重的滅絕危機。因為在更熱、更乾燥的氣候條件下,兩棲動物的生存能力明顯比鳥類或哺乳動物弱。
  • 兩棲動物遭遇寄生病菌威脅 可能像恐龍一樣滅絕
    「壺菌」威脅全球兩棲動物生存 川暫無報告  專家擔憂兩棲動物將像恐龍一樣滅絕,提醒市民勿盲目放生  (王雪蓉 記者 餘文龍 攝影報導)環境汙染和一種嚴重的寄生菌病「壺菌」,威脅著全球兩棲動物的生存。
  • 全球最後38條"沙漠魚",艱苦在沙漠中生存了五萬年,如今怎樣了?
    地球上一直生存著人類至今還未發現的生物,它們生活極其嚴苛的環境中,似乎有意與人類隔絕開。凡是人類涉足過的區域,野生動物或多或少受到影響,人類活動範圍逐漸擴大,動物活動範圍就減少,以至於很多動物都成為瀕危物種。不過有些動物數量變少不是人類的原因,是環境變化,比如&34;。
  • 我的世界:想在沙漠生存該如何做?掌握五個要點,生存一點也不難
    因此選擇在荒無人煙的沙漠裡面生存。針對這類玩家,瓜皮總結了五個能讓你在沙漠中更容易生存下去的小技巧。我的世界:想要在沙漠中生存該如何做?掌握五個要點,生存一點也不難。食物來源:腐肉在荒無人煙的沙漠裡,根本沒有小動物存在。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能夠去尋找一種我們平常都不會看一眼的食物,那就是腐肉!沙漠中有普通殭屍或者是屍殼。
  • 中國首次發布全國生物多樣性觀測報告 兩棲動物和鳥類等物種生存...
    報告顯示,由於環境汙染、商業捕捉、化肥農藥過度施用等人類活動的影響,兩棲動物和鳥類等一些物種的生存受到了威脅,多樣性下降。生物多樣性觀測是在一定區域內對生物多樣性的定期測量,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對於掌握生物多樣性動態變化趨勢、識別致危因素具有重要意義。中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同時也是生物多樣性受威脅程度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 原創丨恩格貝沙漠地質館科普之沙漠礦物
    原創丨恩格貝沙漠地質館科普之沙漠礦物 2020-09-09 14: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說課稿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說課稿一、教材分析本節選自初中生物人教版教材第七單元第一章第三節,包括青蛙的生殖和發育和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與環境條件兩方面的內容。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了解兩棲動物的生存現狀,熱愛大自然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升環保意識。四、教學重點難點重點:舉例描述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過程。難點:青蛙和早期蝌蚪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的區別。
  • 兩棲動物曾經的輝煌
    無論如何,某些總鰭魚類進化成了第一個類群的兩棲動物。 兩棲動物時代 進入石炭紀後,兩棲動物迅速分化,並在古生代的最後兩個紀——石炭紀和二疊紀達到極盛,這個時代也因此被稱為兩棲動物時代。 這個時期的兩棲動物多種多樣,適應不同的生存環境,有些相當適應陸地生活,有些則又回到了水中。
  • 渾身長刺的沙漠生存高手
    澳大利亞標誌性爬行動物 傘蜥這裡地廣人稀,氣候惡劣,一望無際的沙漠佔大陸總面積的>澳大利亞沙漠景色由於鐵質物質的長期風化作用,砂石外表都裹上了一層氧化鐵,所以這些沙漠都呈現出紅色。棘蜥的身體顏色可以在紅黃棕之間任意切換,這樣的機制有助於它們完美融入茫茫的沙漠,讓捕食者難以找到它們,又多了一份生存的保障!
  • 在沙漠惡劣的環境中,這種沒有眼睛的動物是怎麼生存的
    非洲的沙漠裡生活著一種毛茸茸的生物,這種像寶可夢中的神奇動物一樣的小毛球名字叫金毛鼴(Chrysochloridae),是一類有著柔順亮毛的哺乳動物,統稱金毛鼴科,金毛鼴科轄下動物有金鼴屬、黃毛鼴屬等數種。
  • 寵物小知識:飼養箱飼養兩棲動物,這裡面有著很大的學問來看看吧
    寵物小知識:飼養箱飼養兩棲動物,這裡面有著很大的學問來看看吧文/寵物事兒兩棲動物Amphibios(Amphi兩棲動物都是獵手,它們捕食昆蟲、螃蟹、千足蟲、蜘蛛和蝸牛。水龜並不屬於兩棲動物,雖然它們也喜歡生活在潮溼的環境裡。和烏龜、蜥蜴、鱷魚、蛇一樣,人們將其歸於爬行動物之列。爬行動物也產卵,但是它們都在陸地上產卵,而且它們的卵都由一層堅硬的外殼保護著,以免其脫水乾枯(也有許多爬行動物是直接產子的)。
  • 華南植物園舉辦「探訪蟾蜍的家」自然觀察科普活動
    華南植物園「探訪蟾蜍的家」自然觀察科普活動在雨後的陣陣蛙聲中開始了。作為「植物園奇妙夜」系列科普活動的第二期,「探訪蟾蜍的家」三場夜間自然觀察科普活動同樣吸引了廣鐵一小、農林下路小學等學校的眾多孩子和家長積極參與。在科普輔導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充分調動感官,開始了「探訪之旅」。首先,孩子們「耳聽八方」辨蛙鳴。
  • 兩棲動物或走向滅絕:將重蹈恐龍滅亡之路
    然而,近年來青蛙等兩棲動物的種類和數量都在大幅下降。一些專家認為,青蛙等兩棲動物或將重蹈恐龍的滅亡之路,大多數種類將可能很快走向滅絕。  在遠古的恐龍時代,青蛙等兩棲動物曾經與恐龍共同生活於這個世界上。它們比恐龍幸運,存活了下來並進化繁衍出各種生存的本領。儘管它們在努力適應這個世界的巨大變化,但它們對周圍的變化極其敏感。
  • 超級病菌導致全球珍貴兩棲動物面臨滅頂
    科學家新近發現一種席捲兩棲動物的致命病毒,地球上6000多種兩棲物種一半以上都面臨著絕種的危險。長期以來,地球上兩棲動物(包括青蛙、蟾蜍、蠑螈、蚓螈等)的生存一直都受到棲息地被破壞、氣候變化、環境汙染、殺蟲劑和外來物種的引入等因素的威脅。
  • 求生贏 | 像沙漠動物一樣頑強生存
    然而,在灼熱的地表下,在惡劣的天氣裡,或是你不易察覺的陰影處,繁榮著另一個世界,數千種沙漠動物在此繁衍生息。 在沙漠中,無論是動物還是植物,水資源的匱乏無疑是最大的威脅。而且比起植物,沙漠動物還有額外的生存危機,那就是極端炎熱的氣溫。
  • 我的世界:在沙漠中出生,該如何活下去?老玩家教你沙漠生存法則
    那麼當你出生在沙漠地區,你會怎麼生存下去呢?要知道在沙漠裡面,資源是極其缺乏的。不像叢林地區,開局的可以擼樹,在沙漠中一切可利用的資源都有著它獨特的用處。不要擔心,老玩家來教你沙漠的生成法則!我的世界:在沙漠中出生,該如何活下去?老玩家教你沙漠生存法則!
  • 奇妙的沙漠:它是沙漠鹽湖中的神秘生命,許多生物都靠它生存
    這是一個地球上典型的風成地貌區,活躍著一些非常奇怪的動物,在這個酷熱的沙漠旁是冰冷的大海,風把沙漠和大海裡的生命聯繫在了一起,使得許多的生命能在這裡生生不息,這個天堂就是納米博沙漠。海之精靈納米博沙漠位於非洲大陸的西南海岸,是世界上最乾旱的沙漠之一,但是有好幾種動物,已經在這裡生活了幾千年。它把沙漠和大海連接起來,大海中有成千上萬的海生動物和植物,它們是大魚的美食,而大魚又是更大的海生動物的犧牲品。
  • 駱駝適應沙漠生活,生存機制知之甚少
    駱駝被譽為「沙漠之舟」,作為唯一能穿越沙漠的神獸,駱駝因能忍受普通生物不能容忍的高溫、缺水的環境而在科研界備受矚目,而人們對駱駝的沙漠適應性的基因機制知之甚少。駱駝科是哺乳動物偶蹄目胼足亞目中唯一一個生存至今的科,目前主要包含駱駝屬(單峰駝和雙峰駝)、羊駝屬、小羊駝屬(羊駝)單峰駝和雙峰駝現世僅存的2個有峰駝,它們能夠生活在極端的沙漠環境中,忍受超過40攝氏度的高溫,在身體失水量達到25%而依然能夠維持生命體徵,而其它非沙漠動物的失水量極限是
  • 自然探秘所 | 你不知道的兩棲動物的秘密
    幼體、成體差異大兩棲動物幼體和成體的樣子相差很大,有的甚至完全不同。兩棲動物媽媽通常將卵產在水中,讓孩子自行孵化。剛孵化出來的寶寶主要吃植物。兩棲動物的皮膚看起來總是溼溼的,這是因為它們的皮膚有粘液腺,能分泌出滑溜溜的黏液,所以想空手捉住它們是相當困難的。
  • 世界真奇妙 364 生物學 沙漠動物如何生存?
    親愛的朋友,以賽亞35:6神要先知以賽亞告訴我們:有一天「……瘸子必跳躍像鹿,啞巴的舌頭必能歌唱;在曠野必有水發出,在沙漠必有河湧流。」您說:那是一個多麼叫人羨慕的日子啊!可是,在那個日子來到以前,現實生活裡的沙漠,實在是一個特別艱難、不容易生存的環境。不是嗎?那……您說:動物要怎麼在沙漠裡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