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木火土金水、酸苦甘辛鹹 二十四節氣養生...

2021-01-08 天津日報

  與二十四節氣相生相伴的不僅有豐富多彩的民間習俗,更有古樸的時令文化。而流傳千年的傳統醫學認為,木、火、土、金、水「五行」,與食物中的酸、苦、甘、辛、鹹「五味」,以及人體中的肝、心、脾、肺、腎「五臟」是相對應的,以達「春養陽,夏祛暑,秋滋陰,冬藏陽」的目的。由於為人體提供營養的飲食與人的五臟緊密相連,所以飲食也必須順應節氣的更替,與時序相協調,使體內陰陽平衡,才能健康長壽。新報請資深註冊中國烹飪大師、中國藥膳研究會常務理事王文漢老師給大家推薦一組一年四季部分節氣的養生佳餚。新報記者 梁爽

  — 【春】 養生佳餚 — 立春節氣·何首烏炒肝:滋補肝腎、益精養血、烏髮明目

  主料:何首烏4克、豬肝300克、韭菜花60克。

  調料:鹽2克、醬油15克、醋20克、料酒20克、蔥花30克、蒜片20克、花椒水400克、澱粉汁30克、香油15克。

  做法:豬肝洗淨切片開水氽燙,放花椒水浸泡一會兒,何首烏放砂鍋沸水小火煮10分鐘出鍋備用,鍋內放底油,放入瀝乾的豬肝、韭菜花進行翻炒,炒至豬肝斷生變色,大火爆炒烹兌調料汁,汁包主料,隨即快炒,淋入香油即可。

  春分節氣·姜蔥鯇魚:益氣滋腎、強壯補益

  主料:鯇魚600克,冬菇340克。

  調料:鹽4克、蠔油10克、生抽15克、老抽5克、糖15克、澱粉60克、油120克、料酒30克、蔥160克、姜80克、油120克、胡椒粉5克。

  做法:食材洗淨,魚淨後用鹽、酒、澱粉醃製,先煎魚至金黃盛起,鍋內留底油,置火上燒熱,放入蔥絲、薑絲煸香剷出入盤。鍋內還有底油放下姜及蔥花爆香,放入魚烹料酒加入適度水煮燉約10分鐘,再下冬菇煮燉5分鐘,依次放入調料。

  — 【夏】 養生佳餚 —

  立夏節氣·荷葉蓮子粥:清熱解暑,升發清陽,涼血止血

  主料:幹荷葉100克、幹蓮子80克、枸杞20克、綠豆75克、冰糖40克。

  做法:蓮子浸泡2小時;糯米浸泡2小時;綠豆用水浸泡30分鐘,荷葉洗淨放砂鍋內清水煮10分鐘,煮至清香味把荷葉撈出,枸杞洗淨用清水浸泡,砂鍋內加水,放入食材,煮粥約45分鐘,出鍋前放入枸杞冰糖略煮即可。

  夏至節氣·滑炒肉絲苦瓜絲:清熱祛暑、明目解毒

  主料:苦瓜300克、瘦豬肉100克、彩椒絲30克,胡蘿蔔絲30克、紅尖辣子絲1克、雞蛋1隻。

  調料:鹽3克、醬油、白糖各10克、醋、料酒各15克、蔥姜米20克、花椒油5克、澱粉15克。

  做法:瘦肉洗淨切絲加料酒、鹽醃製,蛋清澱粉上漿,苦瓜、胡蘿蔔絲分別焯水瀝出,炒勺置於旺火底油加熱,倒入肉絲滑散取出。勺內少許底油加紅辣椒絲、蔥姜米熗勺,放入滑好的肉絲翻炒片刻,烹料酒,醋,醬油翻炒一下,隨即加入苦瓜絲,彩椒絲,胡蘿蔔絲迅速翻炒,再加入鹽、白糖,淋入適量芡粉,炒拌均勻,淋入花椒油即可。

  — 【秋】 養生佳餚 —

  立秋節氣·銀耳百合蓮子粥:補脾開胃、益氣清腸、補腦、安眠健胃、潤燥

  主料:銀耳50克、蓮子40克、百合20克、枸杞15克、大棗10粒、冰糖20克。

  做法:銀耳和蓮子提前4小時浸泡回軟,幹百合清水泡好;枸杞用清水投洗一遍;大棗掰開去棗核,投洗乾淨;先把泡好銀耳剪成小朵清水煮1小時後將百合、蓮子、大棗放入砂鍋裡一起繼續燉半個小時後放入冰糖,再燉半個小時後放入枸杞子燉五分鐘。

  霜降節氣·黃燜慄子雞塊: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溫中益氣

  主料:半隻雞 600克、慄子300克。

  調料:鹽3克、醬油40克、甜麵醬20克、料酒50克、白糖15克、蔥、姜塊40克、香油5克。

  做法:將雞清洗剁塊,放入熱油鍋迅速煸炒,雞塊變色出油,出鍋瀝出,慄子煮水2分鐘出鍋,燒熱油放入甜麵醬文火翻炒出香氣,雞塊倒入鍋裡翻炒,炒均勻後烹料酒,放醬油加適量的水、蔥、姜塊燒一會,隨後再將慄子、鹽放裡蓋上鍋蓋中火燜燉,燜到雞肉熟、慄子綿軟汁變稠。轉入旺火抖勺翻炒,收汁淋香油即可出鍋。

  — 【冬】 養生佳餚 —

  立冬節氣·羊肉倭瓜餡餃子:滋補肝腎、溫補脾胃、暖中補虛

  主料:麵粉500克、羊肉400克、倭瓜700克。

  調料:鹽3克、醬油20克、料酒15克、蔥花30克、老薑塊50克、香油15克、花生油6克。

  做法:倭瓜洗淨去皮去瓤,擦絲,放鹽擠水,蔥花放入小碗裡,倒上香油,進行醃漬。將老薑塊用刀拍碎放入碗裡,放入半碗溫水浸泡20分鐘,做成毛薑水。羊肉剁成肉餡放入一部分毛薑水調製,然後分步驟倒入調餡料、應順著一個方向攪拌,肉餡抱團澆上香油和蔥花,和上倭瓜絲,攪拌均勻。和面擀皮,包成餃子。

  小寒節氣·白蘿蔔煲羊排:消食化滯、開胃健脾、順氣化痰、補中益氣

  主料: 白蘿蔔1000克、羊排骨500克、紅棗10粒、枸杞5克。

  調料:鹽4克、料酒15克、味精2克、胡椒粉5克、蔥塊、薑片各20克、青蒜5克、桂皮10克。

  做法:將白蘿蔔清洗乾淨切塊,羊排洗淨,剁成大塊,放入開水焯煮撈出。青蒜清洗乾淨切碎。砂鍋內放入適量清水燒開,放入羊排,蔥塊、薑片、料酒、白蘿蔔塊,大火煮開後小火再煮20分鐘,撇去浮沫,撈去蘿蔔塊,小火再燉40分鐘,放入厚片的白蘿蔔、紅棗、枸杞,大火煮開,小火20分鐘,撈去蔥塊、薑片,再撇去一些浮油,放入鹽、味精、胡椒粉調好口味,撒上青蒜末即可。

  除去以上推薦的膳食以外,其餘節氣也有一些不錯的選擇,比如雨水節氣「山藥芡實薏米粥」、驚蟄節氣「天麻鯽魚豆腐湯」、處暑節氣「南瓜燉牛肉」、秋分節氣「玫瑰南瓜粥」、小雪節氣蓮子桂元百合糯米冰糖做成的「養心安神粥」、冬至節氣的「冰糖糯米芋頭粥」等等。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我們說五行順序時大多是「金木水火土」而不是「木火土金水」
    但是學中醫的會說是木火土金水,這是根據五行相生的順序來排列的,五色(青赤黃白黑)、五味(酸苦甘辛鹹)、五臟(肝心脾肺腎)、五腑(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五方(東南中西北)、五液(汗淚涎涕唾)、五官(目舌口鼻耳)等也相應排列。當然另一種相剋的排列方法,木土水火金,這個用的並不多。金木水火土既不相生又不相剋,那這個排列方式是怎麼產生的呢?
  • 木火土金水,五行的真諦是什麼?
    五味所禁: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鹹走血,血病無多食鹹;苦走骨,骨病無多食苦;甘走肉,肉病無多食甘;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是謂五禁,無令多食。五病所發:陰病發於骨,陽病發於血,陰病發於肉,陽病發於冬,陰病發於夏,是謂五發。五邪所亂:邪入於陽則狂,邪入於陰則痺,搏陽則為巔疾,搏陰則為瘖,陽入陰則靜,陰出之陽則怒,是謂五亂。
  • 你是木火土金水哪行人?
    木火土金水。五行屬性:金曰從革,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土爰稼穡。 五行是把人分為五大類。五行識人,不同行的人的性格和稟賦不同。木有一個特點,怕風,木行人就容易有頸椎腰椎的問題,以此推出的頭暈高血壓等相關聯疾病。這種推導是由取類比象的思維方法推導而來,從具體,到抽象再升華。 以木為例:木對應人體的藏象是什麼?乙木是肝,甲木是膽。
  • 古人為什麼說金木水火土,而不說木火土金水
    什麼是五行金木水火土劉恆:五行金木水火土,是宇宙生滅的表象,其中四季變化既是五行的表現,春天萬物生發為木,主萬物之始;夏天萬物發散為火,主萬物盛勝;秋天萬物束斂為金,主萬物之所終;冬天萬物之寂滅,主萬物於無形; 什麼是「木火土金水」所謂木火土金水,為後天四季輪替之序
  • 節氣養生 | 小寒:懶一點,慢一點,補一點
    節氣養生 | 小寒:懶一點,慢一點,補一點 2021-01-05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二十四節氣與養生·秋分|警惕!中醫博士提醒您降秋燥吃水果別貪嘴
    &nbsp&nbsp&nbsp&nbsp編者按: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二十四節氣,周而復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大家應該懂得如何來適應氣候的變化,有效地保養身體,防禦疾病的侵害。現如今快節奏的生活,讓很多中青年人只為生活奔波,而忽略了身體的日常保健。中醫講「治未病」,就是養生。
  • 二十四節氣|在最後一個節氣,一起等春來
    微溼易幹沙軟路大寒卻暖雪晴天2020年01月20日星期一22時55分農曆臘月二十六我們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今日大寒,惟願君安大寒是一年裡最後一個節氣,是酷寒的結束,也是新生的開始過了大寒,就表示二十四節氣走了一個輪迴
  • 打打鬧鬧的童年融入節氣 「二十四節氣」漫畫走紅
    小寒時,男孩和貓一起滑雪;立春時,小鴨拖車玩具裡長出了青蔥花草,小貓玩伴也變得歡脫起來;清明時節,男孩也挖坑埋掉了一些自己不玩的舊玩具;夏至時分,摘西瓜、捕蜻蜓……網友「木殼人」畫的「二十四節氣漫畫
  • 二十四節氣:從天時到日用之時
    「順時應節」,對於國人來說,二十四節氣不僅關乎農事、祭祀、養生以及與此相關的各種美食、活動,還蘊含著一整套根深蒂固的時間認知與哲學觀念。當然,那也是一套歷來與空間統治所結合的時間統治秩序。為了解更多關於二十四節氣的文化內涵,本刊專訪了北京師範大學社會學院人類學民俗學系教授、時間民俗研究專家蕭放。三聯生活周刊:請結合古人對時間的認知史,談談歷史上二十四節氣是如何形成的?
  • 二十四節氣之——霜降
    鬥指戌,為霜降,氣肅露凝結而為霜矣。霜降作為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此時天氣漸涼,秋燥明顯,燥易傷津。霜降養生首先要重視保暖,其次要防秋燥,運動量可適當加大。用三兩,次用蜜一鬥,以新汲水二鬥調勻,傾甕中,即下三勒熟攪,密封三四日後開。又攪之,以乾凈布拭去汗,候發定密封,共三十日方成。味甚美,飲之消食下氣。」
  • 大雪節氣養生吃什麼?大雪節氣養生注意
    大雪節氣養生吃什麼?大雪節氣養生注意 大雪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更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冬時節的正式開始;其時視太陽到達黃經25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大雪,十一月節,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氣更冷    原標題:大雪吃什麼傳統食物?大雪節氣養生吃什麼?
  • 五行性 - 木火土金水
    人的肝臟屬木,甲為陽木,乙為陰木。陽木性人,仁德、正直、有主意、能忍辱、有擔當力。陰木性的人,好抗上、不服人、寧折不屈、好說酸話,做事不許人駁辯,多不孝,一生多難。好生怒氣,怒氣傷肝,頭迷眼花,兩臂麻木,四肢無力,胸隔不舒,耳鳴牙痛,中風等病。要想病好,必須撥陰取陽,問主意,以仁德存心,愛人愛物,戒殺。
  • 節氣養生|小寒:禦寒氣,補腎氣
    每年陽曆的1月5日或6日為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五個節氣。民間有句俗語「小寒大寒,冷成冰團」,所以小寒的到來,標誌著天氣已經很冷,一般來說,我國大部分地區在小寒和大寒期間都是最冷的時期。小寒的天氣特點是:天漸寒,尚未大冷。
  • 二十四節氣用英文怎麼說嗎
    今天霜降,不知大家是否聽到了冬天的腳步聲,天冷了,大家要多加衣啊~恰逢霜降,考考你二十四節氣的英文表達中您會幾個吧!Winter)11月7日或8日20.小雪(Minor Snow)11月22日或23日21.大雪(Major Snow)12月7日或8日22.冬至(Winter Solstice)12月22日前後23.小寒(Minor Cold)1月5日或6日24.大寒(Major Cold)1月20日前後哈哈哈哈.碼了這麼多字,手都酸了
  • 如何用英文表達中國二十四節氣!
    對於二十四節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是這樣介紹的:China—The Twenty-Four Solar Terms, knowledge of time and practices developed in China through observation of the sun’s annual motionThe ancient Chinese
  • 二十四節氣 丨 冬至
    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和傳統節日  冬  農曆十一月初七  至    2020年冬至具體時間:12月21日18時02分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2個節氣,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
  • 芒種養生:風吹麥成浪,蟬鳴夏始忙
    二十四節日·芒種芒種2020年6月5日(四月十四)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芒種,表示仲夏時節的正式開始芒種忙種,可收可種預示著播種希望,收穫喜悅。「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節氣芒種三候進入芒種,北方黃淮平原開始進入雨季,長江中下遊地區進入梅雨季節,華南地區進入一年中降水最多的時節,天氣潮溼悶熱,梅雨微風中,麥地人頭攢動,是豐收的喜悅和滿足。
  • 最美的二十四節氣簡筆畫,中國孩子應該知道
    用簡筆畫詮釋二十四節氣,表達古人無窮智慧總結。二十四節氣是大自然的節奏,給孩子們以完整的滋養。願我們在二十四節氣的周而復始和生生不息中,看明月松間朗照,清泉石上流淌。在自在飛花,無邊絲雨裡,感受每一個樸素日子的優雅美好。獲得更多來自大地的力量。千千願用簡單的畫,感受美好的世界!今天,千千就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二十四節氣,趕緊叫上孩子一起來看看吧!
  • 二十四節氣的名稱、由來、日期及含義
    二十四節氣是指幹支曆法(或農曆)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在國際氣象界,它們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這裡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二十四節氣的名稱、由來、日期及含義。一、二十四節氣的名稱是什麼?二十四節氣即:立春、 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周末書香|二十四節氣,是永遠醒著的時鐘
    二十四節氣,是永遠醒著的時鐘蔣勳作為知名的美學大家,在他最新的散文作品《歲月靜好:蔣勳的日常功課》中,用圖文互現的方式,分享了他對二十四個節氣的真切體驗。圖:封面設計圖翻拍跟蔣勳一起悅讀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中,有我們生活的瑣屑,也有我們的精神密碼,還有我們文明的創建,以及哲學的思考,它是永遠庇護我們的家園和傳統。《歲月靜好:蔣勳的日常功課》配合蔣勳的感知,將全書按四季分別印刷四個顏色,二十四個節氣組成的目錄,都有核心詞的貼心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