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累計虧損近9億 諾輝健康如何講述癌症早篩生意經

2021-01-20 GPLP

作者:肖兔

癌症,現代醫學的一大挑戰。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全球癌症發病數由2015年的1680萬宗病例增加至2019年的1850萬宗,預計2030年將達2410萬宗。其中,中國的年度癌症發病數為全球最高,2019年有440萬宗,但截至2013年,中國的癌症五年生存率僅為40.5%,而美國則為67.1%。

美國的癌症生存率較高,主要是因為美國具備相對成熟的癌症預防機制、癌症篩查滲透率較高等所致。據悉,癌症早篩是發現癌症的重要手段,通過早期篩查能夠大大降低一些癌症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癌症早篩技術一旦達到認證,便是超越癌症中晚期藥物市場的存在。因此,癌症早篩近年來也深受資本市場歡迎。興業證券認為,隨著中國國內部分早篩產品落地可期,早篩檢測將成為癌症市場的下一個爆發點。

在這種市場背景,有人看到了其中的機會,專注於做癌症早期篩查的諾輝健康應運而生——2015年11月,諾輝健康成立於杭州,專注於中國高發癌症居家早期篩查和檢測服務,隨後,其獲得了資本支持:

2016年,諾輝健康於完成A輪融資,由君聯資本、軟銀中國、普渡科技等機構共同投資;

2017年8月,諾輝健康完成B輪融資,由啟明創投領投,君聯資本、軟銀中國、普渡科技跟投,共同投資2000萬美元;

2019年5月,諾輝健康完成C輪6600萬美元融資,由鼎珮投資集團、君聯資本、軟銀中國投資;

2020年,諾輝健康連續在4月、7月先後獲得2000萬美元D輪和3000萬美元E輪融資;

不過,儘管深受資本青睞,然而,在缺乏持續盈利,一直燒錢發展的背景下,諾輝健康還是踏上了上市之路。

2020年11月10日,諾輝健康向港交所遞交了申請材料,高盛及UBS擔任聯席保薦人。

產品獲批商業化 卻始終虧損

諾輝健康成立於2015年11月,專注於中國高發癌症居家早期篩查和檢測服務。產品覆蓋腸癌、宮頸癌、胃癌、肺癌、肝癌等領域。

目前,公司主要針對結直腸癌開發了非侵入性多靶點FIT-DNA測試常衛清及自檢FIT篩查產品噗噗管。二者都獲得了國家藥監局的批准,可用於商業化。

(來源:諾輝健康招股書)

然而,根據其招股書顯示,這兩個業務的商業化並不好,在其營收當中貢獻不大。

除了兩項可商業用途的產品外,諾輝健康還研發了兩種胃癌及宮頸癌的癌症篩查後期候選產品。其中,幽幽管已於2020年完成註冊試驗,並預期於2020年底向國家藥監局提交註冊申請;宮證清也預期將於2021年啟動註冊試驗。

此外,諾輝健康還與多家體檢中心及35家保險公司的合作銷售,利用線上線下渠道向消費者直接銷售產品。

儘管擁有了兩項國家首批的產品項目和多渠道布局,諾輝健康卻並未實現盈利——諾輝健康招股書顯示,從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諾輝健康實現營收分別為人民幣0.19億元、0.58億元、0.11億元;產生淨虧損分別為人民幣2.25億元、1.06億元、5.53億元,兩年半累計虧損8.84億元。

(來源:諾輝健康招股書)

在持續虧損背景下,諾輝健康的負債一路高漲。報告期內,諾輝健康的負債總額分別為5.72億元、9.12億元、15.36億元。

在高額的負債下,諾輝健康的現金流也受極大影響。報告期內,公司運營、經驗活動、投資活動現金流均為負值,僅有融資活動現金流為正值。這說明,諾輝健康一直靠融資等渠道獲取融資來維持公司的持續運營。

而對此,諾輝健康解釋稱,現金流為負值主要是由於銷售常衛清及噗噗管的測試所產生的現金不足以涵蓋公司綜合產品組合相關的銷售及分銷、研發及行政活動所產生的開支。

倘若此次IPO失敗,諾輝健康無法成功獲得募集資金,那麼諾輝健康目前的生存狀態將變得更加嚴峻,現金流承壓將更加嚴重。

(來源:諾輝健康招股書)

銷售成本高企 研發投入下滑

對於公司的持續虧損,諾輝健康解釋稱,公司絕大部分經營虧損來自與經營相關的銷售和行政開支以及研發項目產生的開支。

由於諾輝健康目前僅有常衛清和噗噗管獲得了審批,所以大部分營收都來源這兩項的銷售收入,二者加起來佔總營收的90%以上,未來預計諾輝健康的短期收入來源仍以此兩種產品的商業化為主。

報告期內,常衛清和噗噗管共產生收入分別為1880萬元、5400萬元和980萬元。

但諾輝健康的銷售成本卻居高不下,常衛清和噗噗管產生的營收尚無法覆蓋公司的銷售費用。

據其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19年,諾輝健康的銷售及分銷開支從2595.9萬元激增至7560.9萬元,同比增長191.26%,2020年上半年的銷售支出為2091.2萬元,相較於上年同期的1390.6萬元,同比增長50.38%。

而在研發投入上,諾輝健康的投入卻呈下滑趨勢。2019年,諾輝健康的研發費用為2637.1萬元,是同期銷售費用的三分之一。2020年上半年,研發費用為1047.1萬元,而上年同期為1051.7萬元,呈下滑趨勢。

可見,比起產品研發,諾輝健康更重視產品的營銷。

其中,諾輝健康顯然直銷模式產生較強依賴。直銷渠道主要包括醫院、體檢中心、保險公司、藥房及網上渠道。報告期內,諾輝健康直銷模式的營收佔比分別為93.2%、94.2%、92.5%。

(來源:諾輝健康招股書)

疫情影響銷量?

諾輝健康擁有兩所位於中國北京及杭州的實驗室,用於進行PCR擴增的臨床實驗。2018年至2019年,實驗室的使用率維持相對穩定,保持在4%,但2020年上半年,常衛清的使用率有所下降,僅為0.5%。

對此,諾輝健康解釋稱,是受疫情影響,醫院及體檢中心暫時關閉導致銷量減少所致。

(來源:諾輝健康招股書)

同樣受到疫情影響的,還有諾輝健康的生產設施。

2020年上半年,常衛清的使用率從80%以上跌至14.8%,產量也從21萬跌至4萬;而噗噗管的使用率也從96.2%跌至29.4%,產量由202萬跌至59萬。

(來源:諾輝健康招股書)

但將產品銷量、產能利用率的下滑全部歸結於疫情,顯然有點片面

資料顯示,中國的結直腸癌篩查目前相對較為成熟的技術並不是諾輝健康所使用的技術,而是結腸鏡及FOBT/FIT技術,採用該技術的產品滲透率達到了14.9%。而諾輝健康的常衛清採用的多靶點FITDNA技術還處於發展初期,滲透率僅僅0.01%,現階段滲透率遠不及FOBT/FIT技術。

諾輝健康的產品目前並非市場主流的早篩技術,如何增加公司產品的普及性,如何擴大技術的滲透率,是諾輝健康在商用化後需要思考的方向——不過,如今諾輝健康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則是資本問題,諾輝健康只有IPO融到資才能夠活下來並且持續發展。

相關焦點

  • 手握「癌症早篩第一證」,加速上市能讓諾輝健康止損嗎?
    2014年美國FDA批准了Cologuard用於結直腸癌早篩。11月25日,據諾輝健康聯合創始人兼CEO朱葉青表示,歷經7年研發,投入超過1億美元的常衛清,完成了中國首個前瞻性、大規模、多中心癌症早篩註冊臨床試驗「Clear-C」,最終拿下了中國癌症早篩第一證。隨著常衛清的過審,也填補了國內癌症早篩的技術空缺。
  • 喜獲國內「癌症早篩第一證」的背後 諾輝健康直擊結直腸癌早篩痛點...
    來源:智通財經網癌症早篩領域最近火爆全球。近段時間,前有癌症早篩獨角獸GRAIL被Illumina以80億美元收購,後有癌症篩查公司Thrive被腸癌早篩龍頭Exact Sciences以22億美元收購。這兩大合計近百億美元的收購案「引爆」了全球癌症早篩市場,也引發了全球業內和資本市場對於癌症早篩概念的熱切關注。
  • 資本湧入癌症早篩藍海,諾輝健康攜「第一證」遞表港交所
    來源:華夏時報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孫源 於玉金 北京報導近日,國內首個用於腸癌無創早篩的產品「常衛清」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上市,這是中國癌症早篩市場的第一張上市許可證,為杭州諾輝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諾輝健康」)旗下產品。趁熱打鐵,11月10日,諾輝健康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
  • 結直腸癌篩查市場爆發在即,諾輝健康獲中國癌症早篩第一證未來可期
    從細分的癌症種類來看,結直腸癌是富貴癌,發病數在所有癌症中排名第三,為中國排名第五的癌症死因,特別是近幾年在中國發病率的快速攀升,顯示出巨大的市場潛力。諾輝健康作為一家以結直腸癌篩查為起點專注於癌症早篩的生物高科技公司,如何領跑這樣一個極具前景的賽道?百億結直腸癌早篩市場,即將進入爆發期首先從需求端來看,結直腸癌早篩擁有成為癌症早篩市場下一個爆發點的潛質。
  • 藥品商業化兩年半累虧近9億 諾輝健康赴港融資急「續命」
    來源:投資者網《投資者網》 劉昊華11月10日,杭州諾輝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諾輝健康)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高盛及UBS擔任聯席保薦人。據路透旗下IFR引述市場消息人士稱,諾輝健康最快明年初在港上市,計劃集資3億美元(約23.4億港元)。
  • 「第一證」花落諾輝健康,癌症早篩迎來新時代
    不久前,國內第一個用於腸癌無創早篩的產品「常衛清」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上市(註冊人名稱:杭州諾輝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在全球範圍內,它也是僅次於美國的Cologuard之後的第二個癌症早篩產品。這也意味著,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認證的「常衛清」可以合規通過IVD形式面向醫院或直接向C端用戶銷售,癌症早篩產品的大規模商業化即將成為現實。
  • 諾輝健康獲國內首個癌症早篩註冊證 未來布局多管線大規模商業化
    中新經緯客戶端11月25日電 11月25日,諾輝健康舉行「一諾前行 中國癌症早篩第一證」發布會,諾輝健康聯合創始人兼CEO朱葉青表示,拿證對公司的商業模式影響不大,未來繼續商業化的同時會在癌症早篩領域布局更多管線。
  • 諾輝健康赴港IPO 專注於中國高發癌症居家早期篩查和檢測服務
    來源:獨角獸早知道獨角獸早知道 iponews|資訊撬動新資本|11月10日晚間,諾輝健康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由高盛及UBS擔任聯席保薦人。編輯 | N姐本文僅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交易建議諾輝健康成立於2015年11月,專注於中國高發癌症居家早期篩查和檢測服務。在招股說明中,諾輝健康提到其兩大用戶家居結直腸癌篩查測試產品常衛清及噗噗管,協同面向不同風險程度的目標人群。諾輝健康專有的非侵入性糞便FIT測試噗噗管為中國首個獲國家藥監局批准的自檢FIT篩查產品。
  • 秉臻心·守初心·鑄匠心——諾輝健康深耕早癌篩查的堅守與突破
    癌症已成為嚴重威脅國人健康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之一。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加速推進,早癌篩查行業應該有何作為和擔當?行業發展還受制於哪些因素?如何讓癌症早篩產品更好更廣泛地觸達居家場景?……作為剛獲得該行業最大一筆融資的頭部企業,諾輝健康始終以用戶體驗為中心,正致力於從科技研發、市場運作、理念傳播等多個維度打造「高發癌症,居家早篩」閉環。
  • 這種癌症 一年導致中國18.7萬人死亡!終於 一種簡單辦法就能提前查...
    11月25日,在中國首個癌症早篩證發布會上,醫藥公司諾輝健康宣布,國家藥監局批准了該公司旗下結直腸癌早篩產品「常衛清」的創新三類醫療器械註冊申請。  定價1996元的「常衛清」,成為中國第一款獲監管部門批准的癌症早篩產品。據介紹,這款適用於「40-74歲結直腸癌高風險人群的篩查」的產品,只需要5g左右的糞便就能完成篩查,腸癌的檢測靈敏度達到95.5%。
  • 泛生子CEO王思振:癌症早篩行業已經進入了一個百花齊放的階段
    而高危人群恰恰又是非常大的一個人群,根據Frost&Sullivan 2019年調研數據,中國約有1.2億肝癌高危人群,其中約7400萬為B肝病毒攜帶者。基於這個市場容量,如果能做到10-20%的滲透率的話,對泛生子乃至全球癌症早篩行業來講將,都是非常有想像力的產品商業化前景。
  • 基因檢測之癌症早篩行業深度報告:藍海市場,新興賽道
    且近十幾年來惡性腫瘤的發病死亡均呈 持續上升態勢,每年惡性腫瘤所致的醫療花費超過 2200 億,防控形勢嚴峻。中國 2015 年有新發惡性腫瘤病例 392.9 萬,死亡 233.8 萬,平均每 8 秒新增一名癌 症患者,每 13.5 秒有一名癌症患者死亡。肺癌、肝癌、胃癌及結直腸癌、乳腺癌 等依然是我國主要的惡性腫瘤。
  • 李詠癌症去世,除了難過還能做什麼?
    「以墨爾本為例,癌症篩查的宣傳與普及幾乎隨處可見,在火車站(類似國內地鐵站)的大型廣告牌上,會有顯著的公益宣傳,告訴大家為什麼要去做早期篩查,以及如何進行。」 例如,澳大利亞的乳腺癌篩查項目,為所有年齡在40歲以上的女性提供每兩年一次的免費乳腺癌篩查,並且會由政府主動邀請年齡介於50-74歲之間的女性參與。
  • 投融資周報:青桔單車獲超10億美元投資 編程貓獲2.5億人民幣融資
    求臻醫學以生物信息學及高通量測序技術為基礎,全面布局腫瘤液態活檢領域,擁有多個細分領域市場並契合臨床需求的原創腫瘤檢測產品,產品覆蓋腫瘤早篩、靶向藥物伴隨診斷、免疫檢測、動態監測、預後評估及腫瘤生物信息學大數據平臺分析等領域。
  • 吸金超200億, 醫院外風靡、醫院內艱難,基因檢測憑什麼?
    從新冠疫情爆發初期的核酸檢測與CT影像之爭中略勝一籌,到年中燃石醫學、泛生子一周之內登陸美股,再到華大智造、諾輝健康拿下大額單筆融資後紛紛遞交上市申請,全年發生62起融資事件,累計超200億元,基因檢測之熱幾乎從年初燃到年末。
  • 泛生子攜手正大天晴開拓肝癌早篩市場
    日前,知名癌症精準醫療企業泛生子在江蘇南京與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就基於液體活檢技術的肝癌早篩產品HCCscreen籤署中國獨家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開拓肝癌早篩市場,進一步提升HCCscreen在國內癌症早篩領域的滲透率和普及率。
  • 1/3的人攜帶致癌突變,但基因突變用於癌症早篩局限大
    其中多達95%的個體至少有一處組織存在體細胞突變, 33%的個體甚至攜帶有癌症相關突變! 看似健康無恙的器官組織,卻處處暗藏殺機。此次研究的樣本來自約 500 個個體的 29 個不同健康組織,這也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同類型研究。研究同時發現,與環境交互較多、增殖速率較快的皮膚、食道、肺臟更容易產生體細胞突變。
  • 受併購等多方面影響,星星科技近兩年資金壓力也不小
    北京時間07月05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星星科技扣非淨利虧3310萬 高管5年減持套現5.7億。浙江台州電子器件製造商星星科技(300256.SZ)上市近7年,營收大幅增長的同時扣非淨利潤之和卻為虧損。
  • 近十年虧損超9億,償付能力指標連續6季度下滑!長生人壽如何解困?
    來源:投資時報 作者:湯巾長生人壽在2010年至2019年,只有2016年小幅盈利,其餘年份均虧損,十年累計虧損額達9.4億元壽險行業素有「七虧八盈」的規律,不過有一家險企,成立17年還未完全走出虧損陰霾。2003年9月成立的長生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下稱長生人壽),是中國首家獲準開業的中日合資壽險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