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發放近萬隻「青年雞」 一個國家級貧困縣的助農路

2021-01-08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耿子葉)如今,一個貧困戶靠散養幾十隻蛋雞還能不能脫貧?答案是可以,前提是政府得為這種聽起來很「原始」的脫貧思路設計好整個經營模式並落實下去。

內蒙古化德縣,國家級貧困縣,300多戶貧困戶確實從簡單的「養雞」中實現了獲益增收,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為此發放了9848隻「青年雞」,覆蓋全縣14個行政村34個自然村。一個小小的「雛雞築夢」項目,背後是「合作社+基地+農戶+服務站+電商」一整套協作體系。當地貧困戶告訴新京報記者,自家雞蛋每到回收雞蛋的日子,村裡有電商服務站專門負責收蛋,草原的農家土雞蛋不僅可以通過線下方式進行採買,也可以輕鬆線上流通。

化德縣牧區。新京報記者 耿子葉 攝

貧困戶居然給母雞做衣裳

還沒進農家院,記者就聽到了李桂英家的嘈雜聲,她在院子裡正忙著給雞群添食加水,沒等她倒完水,一大群雞就圍著水槽喝了起來。

去年,昔尼烏素村的李桂英家領到了20隻「青年雞」,還在院子裡建起了雞舍。餵雞、攢雞蛋成了李桂英每天的日常。所謂青年雞,是雞崽到蛋雞之間的過渡,度過了幼年的容易夭折階段,到家適應沒多久就能下蛋。讓李桂英高興的是,自家雞產出來的雞蛋一斤就能賣上10塊錢,而且雞下多少蛋,就能賣出去多少,銷路不愁。

正在餵雞的李桂英。新京報記者 耿子葉 攝

「養雞是個細緻活,功夫下沒下到,雞都知道。」63歲的李桂英說,盡心盡力照顧好它們是自己的責任。除了給雞餵穀物,李桂英還經常切新鮮的蔬菜投餵給雞,照顧起這些雞來,一點也不含糊。

看著雞吃飽喝足了,李桂英才放心地回到屋裡,村裡姐妹們正在炕頭上聊天。每年到了夏天,李桂英的老伴就得外出放羊,一早6點多,老伴就趕著羊群出門了。李桂英留在家裡照看小羊和雞,過了農忙季,李桂英下午總會招呼一幫姐妹來家裡坐坐,炕下邊擺一排繡花鞋,三五鄰裡隨意盤腿坐上炕頭。

對於李桂英來說,這樣悠閒的日子來之不易。李桂英與老伴有兩個兒子,不幸的是,大兒子身體不好,從小到大沒少去醫院,李桂英和老伴的生活,也為了給大兒子看病而一度陷入貧困。

近年來,在國家扶貧政策的幫助下,李桂英一家人蓋了新房。像大多數塞北村民的家一樣,李桂英把自己小院打理得井井有條,紅色磚頭鋪過的院子,鐵架子焊制的柵欄門,兩三間新蓋的瓦房。自打有了雞,李桂英家的院子就更熱鬧了。而對於李桂英來說,這些蛋雞都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樣,一點捨不得它們受苦。

村民家養的雞。新京報記者 耿子葉 攝

偶然一次,家裡的兩隻雞打起了架,其中一隻雞的雞嗉子前的毛被啄掉了,李桂英心一揪,她覺得雞嗉子可不能著涼,居然做了一件小衣裳給雞保暖,「還指望這隻雞下蛋掙錢呢。」如今,她給母雞做衣服的事情,全村的人都知道,當個有趣的故事講。

一隻雞打通生產到銷售產業鏈

昔尼烏素村所在的化德縣,位於內蒙古陰山北麓,土地貧瘠、產業缺乏,1994年起就被列為扶貧攻堅縣,也是國家級貧困縣。經過近年的努力,化德縣6927戶15388人貧困人口,已脫貧6759戶15014人,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19.1%下降到了0.28%。今年,化德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全縣64個重點貧困村已全部出列。

脫貧攻堅,縣裡想了好多辦法,而養雞這個項目,為農戶脫貧貢獻了不小的力量。實際上,這並不是單純的散戶養雞,背後是一整套的服務體系,需要化德縣多部門協同,事前還要免費指導貧困戶學習養殖技術,發放青年雞,還要免費建立雞舍。

養殖場。新京報記者 耿子葉 攝

到底什麼是「合作社+基地+農戶+服務站+電商」模式?通俗解釋,就是養殖場養成的可以下蛋的青年雞,經檢驗檢疫合格後,縣合作社依託基地進行採購,免費發放給貧困戶;貧困戶家養的雞產了雞蛋,村委會負責把關,村級電商服務站負責回收,打溯源碼裝箱,服務中心物流車輛進行集散,最後通過電商平臺進行銷售,由此形成一個協作閉環和利益閉環。

「單純靠龍頭企業養雞,面比較窄,為了更好地助力貧困,把青年雞下發到農戶,養殖業的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化德縣政府副縣長薛永向新京報記者介紹,「合作社+基地+農戶+服務站+電商」的協作體系,打通了從生產到銷售的整個產業鏈,讓化德縣的雞蛋,逐步通過線上的方式流通了起來、走了出去。

截至目前,化德縣豔陽天農民專業合作社向322戶貧困戶,共發放9848隻青年雞,覆蓋全縣14個行政村34個自然村。

黃羊灘養成的優質「青年雞」

在化德縣白音特拉鄉的黃羊灘上,成群的雞正在踱步覓食,下放到貧困戶的青年雞便是從這裡走出去的。這些雞身材小巧,連下的蛋也比別的雞蛋小一圈。化德縣發放給貧困戶們的「青年雞」,就是從這裡走出去的。

黃羊灘夏季氣候涼爽,平均氣溫20℃左右,總面積7.6萬畝,累計總治理面積達15萬畝,林草覆蓋度97.3%。在黃羊灘,規劃建設的6萬畝林下特禽養殖基地,目的是把生態建設成果轉化為經濟效益。

經過多年的發展,養殖基地已具備成熟的養殖條件,雞舍前邊被圈起來的空地是雞群的運動場。雞舍也頗為講究,磚塊壘砌的雞窩,當小雞在這裡長成青年雞,也就是具備體溫自控調節能力和消化能力後,通過檢驗檢疫標準,就會被送到各村的貧困戶家中。

養殖基地裡的雞,目前分為「農村散養雞」和「富硒雞」兩大品種,富硒雞需要經過科學的富硒養殖技術,造就了富硒雞蛋的不菲身價,據介紹,僅一枚富硒雞蛋就能賣四塊錢;下發到貧困戶的還有農村散養雞,是經河北柴雞改良而來的優質品種,市場前景好,這些「青年雞」下發到貧困戶後,經過一兩個月的養殖,就能下蛋了。

貧困戶家的雞蛋不愁賣

同村的田巨海是和李桂英同一批收到的青年雞,家裡也建了雞舍,20多隻雞在田巨海的照料下,每天都能下蛋,最近,田巨海又攢了滿滿一盆的雞蛋,準備送到站點上賣了換錢。

田巨海攢的雞蛋。新京報記者 耿子葉 攝

田巨海告訴記者,村裡人養的雞產了蛋不愁賣不出去。每到回收雞蛋的日子,養雞的農戶便一笸籮一筐子,將雞蛋送到村裡的農村電商服務站點。

據介紹,截至目前,化德縣共建設了43個農村電商服務站點,為村民們提供綜合性電商服務,回收農戶家產的雞蛋也是職能之一。

每年的6-9月份,是農戶養的富硒雞大量產蛋的時期,也是站點負責人最忙的時候,驗收村民們交來的雞蛋,打溯源碼裝箱,對接運收物流車,成為站點負責人的日常工作。

在化德縣,長順鎮二登圖村站點負責人王春蓮,一年下來收的雞蛋最多。作為雞蛋的第一道把關人,王春蓮總結了收雞蛋的一套經驗,「普通的雞蛋8-9個一斤,這散養土雞蛋12-15個一斤,個頭小,顏色淺。」幾個月忙下來,王春蓮的站點就能收上千斤雞蛋,讓王春蓮有幹勁的是,每收一斤雞蛋自己還能賺到2毛錢。

「站點統一回收的雞蛋,各村黨支部會對雞蛋進行質量把控。每3天,化德縣電商公共服務中心會指派下鄉物流車輛將雞蛋統一回收。」化德縣農村電商服務站點項目相關負責人魏繼祥表示,「貧困戶的這些雞蛋不愁賣,站點保底價10塊錢一斤回收,有的農戶自己也能賣到12-13塊錢一斤。到了淡季,站點上回收的雞蛋在本村就能賣完。」

除了回收農戶的雞蛋,農村電商服務站點肩負多種職能。在距離二登圖村不遠的賽不冷村,58歲的王明悅正在自己的小店裡忙二維碼結帳。近幾年,王明悅時髦了不少,網購、掃碼、網上繳費、收發快遞,這些年輕人熟悉的事,王明悅也漸漸做得拿手。

賽不冷村村民王明悅。新京報記者 耿子葉 攝

「代收快遞的補貼,投放廣告的補貼,刷POS機銀行也有補貼……」自打做起了農村電商服務站點後,王明悅和老伴的小店,一年算下來,還能增加兩三萬的收入。

值得關注的是,這些農家土雞蛋不僅可以通過線下方式進行採買,還能通過線上的樂村淘電商平臺、中國社會扶貧網等平臺進行購買。這些農戶家的雞蛋以15元一斤的價格,在線上流通。2019年,在中國社會扶貧網上,化德農家雞蛋銷售總額達到40多萬元。此外,在樂村淘平臺上建成的322家貧困戶線上店鋪中,僅一個月的時間,就實現了2300多個訂單。

新京報記者 耿子葉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張彥君

相關焦點

  • 渤海輪渡集團免費為旅客發放口罩近3萬隻
    山東省海員工會透露,為確保每名旅客得到有效防護,渤海輪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對登船前沒有戴口罩的旅客免費提供口罩,目前已免費發放口罩近3萬隻。集團優先保障運輸抗疫救援、防控物資的車輛,對發往武漢、大連、青島持有政府證明的去往疫區的救援物資車輛,免費辦理乘船手續,優先保證車位,確保救援物資最快時間抵達;同時積極做好乘船服務,保證運輸人員得到充足休息。對運輸蔬菜、水果及生活必需品等物資開通綠色通道,做好艙位預留,給予優先登船,確保人民群眾正常生活需要。
  • 安徽國家級貧困縣「重生」 曾因塌方式腐敗聞名
    作為地處安徽北部的一個國家級貧困縣,在2012年的反腐大潮中,蕭縣以其塌方式腐敗聞名。自原縣委書記毋保良開始,該縣80多個黨政幹部落馬,三分之一的縣直機關正職空缺,全縣23個鄉鎮,近20個鄉鎮一把手被免。
  • 崔雪琴:贊皇縣摘掉了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
    2020年11月12日,崔雪琴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要向委員長匯報一個喜訊,去年贊皇縣摘掉了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合作社有社員1300多人,公司有職工218人,主要分布在山區3個鄉16個村。現在,100餘戶貧困家庭全部擺脫了貧困,人均年收入在1.6萬元至2.3萬元之間,他們走進了幸福生活。」△崔雪琴代表進行土布紡織技術演示。
  • 天貓618貧困縣爆款土貨銷售上漲1591% 網友:全村的雞都被吃光了
    來自阿里巴巴的數據顯示,天貓618期間,牛肉、豆腐乾、山核桃成為賣得最火爆的三大農產品,來自貧困縣的爆款農產品銷量則漲了1591%。來自貧困縣的農產品中,銷售漲幅排名第一的多肉植物,來自雲南東川,同比去年銷量暴增11024%,位居第二、第三的海南瓊中香蕉,陝西吉縣桃子,同比增長分別為986%,721%。
  • 貧困縣學生倒掉免費奶,「寧肯浪費也不喝」難言正常
    據澎湃新聞報導,事發地是國家級貧困縣湖南邵陽隆回縣,涉事小學隆回羅洪中心小學負責人回應稱,冬天學生喝不完奶,怕過期成為安全隱患才倒掉。但在該事件中,倒掉牛奶的是一堆貧困縣的小學生,這些牛奶還是營養餐裡的,並未過期,這多少讓人有些納悶:若是個別學生喝牛奶喝膩了將其倒掉,也就罷了,為什麼這麼多學生都「前倒後繼」?貧困縣學生家境通常都算不上寬裕,學生們怎麼會無緣無故地如此「奢侈」和「傲嬌」?  該校校長給出的理由是,飲食安全比浪費重要。聽起來挺有道理:都說食品安全底線當守,孩子的食品安全則是底線中的底線。
  • "萬師傅們"走進貧困縣,網際網路助推脫貧致富
    11月23日,貴州省9個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這意味著中國832個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兌現"五年之約"。脫貧攻堅歷程艱辛,全面脫貧來之不易,貧困縣通過各種方式努力摸索,才取得今天的成績。據了解,近5年貧困縣居民通過網際網路家居服務平臺接單幹活,實現脫貧致富的案例比比皆是。萬師傅家居服務平臺公布的師傅收入數據顯示,如今家居服務師傅收入可觀,貧困縣師傅的收入遠高於當地居民的平均收入,甚至高於長沙、武漢等一線城市。
  • 農貿市場外 四川丹稜縣飛虎救援隊免費向群眾發放上萬隻口罩
    飛虎救援隊員上街免費為群眾發放口罩↑飛虎救援隊員上街免費為群眾發放口罩↑飛虎救援隊員上街免費為群眾發放口罩↑「免費領口罩了,沒得口罩的可以到我這來領。」1月28日上午,在四川省眉山市丹稜縣城一農貿市場外,丹稜縣飛虎救援隊的隊員們在此「吆喝」,免費向過往群眾、市場經營戶發放口罩,宣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護知識。丹稜縣飛虎救援隊,是一支遵照國家規定,在民政部門依法註冊的,為城市、戶外、水域、交通等領域的突發災難義務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的公益救援組織。據了解,免費發放的口罩由該隊一位郭姓隊員購買。
  • 把三甲醫院「搬」到貧困縣
    □本報記者朱彤 日前,哈醫大腫瘤醫院派駐專家組在富裕縣入村對百姓進行免費篩查時,發現貧困患者梁某患肺腫瘤並已經轉移,專家組立即為其進行會診,並制定縝密的診療方案。患者由於治療及時目前已經出院處在康復階段。
  • 河南一高校連續6年發放免費餐券 刷屏朋友圈
    中國青年網新鄉10月4日電(通訊員 陳真真 楊柳)號外號外:新鄉學院中秋送禮,發放免費餐券啦!免費午餐不是夢,福利滿滿等你來拿。  學校食堂門口發放免費餐劵的現場。中國青年網通訊員陳真真提供  中秋佳節,本是合家團圓的日子,但也有些小夥伴在雙節高峰,錯過了回家的車票,只得留校,遙寄相思。加之冷澀天氣,留校的小夥伴們倍顯悽涼。但「免費餐券」的發放倒是暖了不少留校學子的心。
  • 海南海口市屯昌農戶掀起庭院養龜熱 政府免費發放龜苗2萬多隻
    海南海口市屯昌農戶掀起庭院養龜熱 政府免費發放龜苗2萬多隻2015-04-14 11:51:00  水產養殖網如今他的烏龜養殖場養殖的烏龜品種達七八十種,7萬多隻種龜,年獲利2000多萬元。  「近年來國內養生保健市場對烏龜的需求持續增長,金錢龜每斤由2000元上漲到現在的2萬元。吃草和木薯葉長大的亞洲巨龜,養五六年,每斤能賣200多元。」陳明球說,陽臺、小水塘、房前屋後空地,都能養殖烏龜。這種庭院經濟佔用土地少,農民只要掌握養殖技術,就能夠大幅增加收入。
  • 湖北「青年雞」大量壓欄 省農業農村廳可協調轉運
    更多養殖戶因為缺乏設備和空間,就從像張盛進這樣的雞場預訂青年雞,青年雞場把雞崽養到快要下蛋了,再按合同上的時間交給客戶。張盛進手裡這三批7萬隻青年雞,半個多月前就應該送到客戶的手裡,但相關的通行證卻遲遲辦不下來,即便辦下來,轉運還是有不少困難。不像被視作農業生產物資的雞苗,「有些地方還是把青年雞當作『活禽』管理,運輸上限制很嚴格。」湖北省家禽業協會工作人員表示。
  • 【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1萬張湘西全域旅遊卡免費發放
    「神秘湘西」邀您免費遊。記者9月18日從省文化和旅遊廳獲悉,9月20日,湘西州將向公眾免費發放1萬張「神秘湘西全域旅遊一卡通」。  「神秘湘西全域旅遊一卡通」持卡用戶在1年有效期內,可享受鳳凰古城、芙蓉鎮、裡耶古城、矮寨大橋、猛洞河漂流等湘西州35家A級旅遊景區免門票待遇,單次使用景區門票價值高達2567元,同時可獲得酒店、民宿、餐飲等加盟商戶折扣優惠,總價值3000元以上。
  • 廣西國家級貧困縣花五千萬畫兩隻鳥 實際造價僅200多萬元
    到鳳山後,巡視組按慣例召開動員會,進行個別談話。  隨後的組內碰頭會上,大家不約而同談到「一件事」「一個人」。「一件事」,是群眾集中反映縣裡「花了5000萬元畫了兩隻鳥」,也就是巡視組進城看到的「鳳凰壁畫」;「一個人」,是指鳳山縣原縣委書記、河池市副市長黃德意,大家懷疑其在「鳳凰壁畫」項目中可能存在權錢交易問題。  「透過壁畫找問題、挖線索。」經驗豐富的巡視組組長敏銳地意識到,「鳳凰壁畫」背後必定隱藏著重大玄機。
  • 養一萬隻雞要賠十多萬!農民一年辛苦全打水漂?更嚴重的還在後頭
    原來,由於當地活禽交易市場的關閉,養殖戶們只能把產品銷售給已經開工的屠宰場,於是一些屠宰企業就串通起來,趁機壓價,就拿雞來說,一塊多一斤,還沒有一斤飼料貴,養一萬多隻雞要賠十多萬,雞農們苦不堪言!養殖戶們用全部家當投資辛苦養殖,又好不容易熬過了封路斷糧的困難,到頭來卻是給屠宰企業做了嫁衣裳。
  • 決勝小康 青春擔當②丨一隻「飛雞」託起致富夢
    站在歷史的交匯點上,之江青年們正用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奮鬥,書寫出無愧於時代的生命華章。 一張張笑容洋溢的臉龐、一個個砥礪奮進的故事,勾勒出浙江青年新時代追夢人的模樣。為此,浙江新聞客戶端推出專門欄目《決勝小康 青春擔當》,講述他們有激情、有溫度的奮鬥故事,記錄他們為建設「重要窗口」作出的青春貢獻。
  • 「龍遊飛雞」 打造東西部扶貧協作新模式
    為進一步推動「龍遊飛雞」成為更具深層次社會價值、時代價值的獨特品牌,打造東西部扶貧協作新模式,10月19日上午,由共青團衢州市委員會牽頭,市青年聯合會、青年企業家協會相關人員、各縣(市、區)團委相關負責人在浙江宗泰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召開共青團系統助力
  • 「貧困縣」是如何「千辛萬苦」才獲得?
    (1月31日人民網)當地獲得「貧困縣」名號之後,是不是屬於「特大喜訊」,是不是像網民抨擊的那樣「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姑且先不論。但當地政府在宣傳文章中聲稱「歷盡千辛萬苦,想盡千方百計,通過兩年艱苦卓絕的努力」的提法和心態,以及由此表露出來的「獲得途徑」不得不令人生疑。
  • 種樹就送免費水果居然是真的
    每種成一棵果樹,就能免費收到一箱來自基地直供的優質水果,還能拉著親朋好友一塊種樹、吃水果。別說雲南沃柑、奉節臍橙,就是最高級的浙江柯城雞尾葡萄柚大BOSS,也能「自由」地吃個痛快!原來,這是天貓在年貨節期間推出的「福年種福果」活動,旨在幫大家承包年貨,也讓農民實現增收。
  • 合肥市近3萬隻犬完成登記上牌
    合肥晚報訊《合肥市養犬管理條例》於6月1日實施,經過3個多月的宣傳勸導、集中免疫登記辦證,目前已有近3萬隻犬只登記上牌。記者從警方了解到,目前公安機關開始集中清查無證犬只、限養犬只,對相關犬只進行全面收容、妥善安置。全市多部門、各階層也積極行動起來,掀起了文明養犬的「風暴」。
  • 雲南青年馴化「殺人蜂」 帶動上萬農民實現增收
    掌上春城訊 一隻蜂可以蟄死一個成人、十幾隻蜂就可以蟄死一頭牛、把一條成年眼鏡蛇吃到只剩骨架…生長野外的虎頭蜂一直被人稱作「殺人蜂」,但這個物種卻在雲南青年劉定茂這裡成為「致富蜂」,在他的帶領下,河南、河北、湖北、貴州等五個省,上萬戶農戶通過養殖虎頭蜂實現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