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貴州省9個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這意味著中國832個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兌現"五年之約"。
脫貧攻堅歷程艱辛,全面脫貧來之不易,貧困縣通過各種方式努力摸索,才取得今天的成績。據了解,近5年貧困縣居民通過網際網路家居服務平臺接單幹活,實現脫貧致富的案例比比皆是。
萬師傅家居服務平臺公布的師傅收入數據顯示,如今家居服務師傅收入可觀,貧困縣師傅的收入遠高於當地居民的平均收入,甚至高於長沙、武漢等一線城市。就2020上半年數據來看,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609元,而全國脫貧縣為7200元,其中49.2%家居師傅的可支配收入超過全國水平。
今天走進脫貧縣的三位"藍領"師傅,了解他們的脫貧故事。
雲南鎮雄縣 李師傅 年收入11.8萬
李師傅是土生土長的雲南鎮雄縣人,以前縣城不好找工作,他曾到廣東務工,家具搬運、安裝、維修都做過,積累了不少家居服務的經驗。
後來家裡父母病重,李師傅不得已回到家鄉。因為父母需要人照顧,他沒有找一份固定的工作,而是通過朋友介紹,到處幫人打散工,全家靠著低保勉強維持著生活。
"離家近,沒有好工作,離家遠,照看不了父母",說起往事,李師傅很是無奈。直到縣裡人們開始使用各種網際網路生活平臺,李師傅這才看到了希望。
好多朋友都改行送外賣,開網約車,李師傅心想:要是能在網上接活,做自己老本行那多好。於是在網上一番搜索,果然發現這樣的平臺存在。
李師傅成為了鎮雄縣最早一批在網上接單幹活的師傅,也享受到了網際網路帶來的紅利。"覺得我很幸運,平臺每天都給我推單,收入提高了,最主要的是能自由安排工作時間,家裡有事就暫停接活",李師傅對現在的生活很滿足,並表示要讓以前一起幹活的朋友也加入進來。
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 馬師傅 年收入10.6萬
馬師傅接觸網際網路家居服務兩年多了,以前在老家融水縣實體店做家具送貨安裝,覺得老家工資低、工作不穩定,於是到佛山和深圳開始從事家具物流業,收入提升了不少。
兩年前,在偶然的機會下了解到網際網路接單平臺,剛開始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在萬師傅註冊帳號,幹了一段時間後單子越來越多。他打聽到老家很多人網購家具,售後安裝市場同樣很大,就把廣東的工作辭掉,回到家鄉,專門在平臺上接單。
如今,馬師傅的收入是縣城居民平均收入的3倍,成了親戚口中的"高收入人群",這他更有衝勁在平臺繼續幹。
"除了一單客戶手滑點錯了,其他都是好評,服務質量滿分"馬師傅自豪地介紹自己在平臺上的成績,說有了這些口碑,回頭客也多了,有些商家第二單直接找馬師傅去安裝,這對他來說是極大的認可。
貴州納雍縣 鄧書林 年收入11.4萬
鄧師傅是納雍縣家具師傅的一員,和其他師傅一樣,雖然擁有多年安裝經驗,也掌握著熟練的安裝技能,但苦於就業機會少,工資不理想。
2017年,縣裡有人開始用網際網路平臺接活,鄧師傅也跟著安裝了軟體,起初對頁面操作不熟悉,做起來有點費勁。"剛開始我們這行很多人不相信網絡,也嫌手機接單麻煩,最後放棄了,但我覺得這是一個出路,先做著吧"。鄧師傅表示,做著做著,單子多起來了,一個月能賺萬把塊。
網上接單兩年多,鄧師傅逐漸掌握了"秘訣":積極報價接單,平臺才會給你更多訂單,用心幹活積累好評,客戶才會給你機會。
最後
家居電商日益發展,家居服務變成高薪職業,師傅得以展現自己的技能,獲取更多報酬,同時也為家鄉脫貧、為家鄉經濟建設出一份力。
藉助網際網路技術,一個又一個落後的縣城脫貧摘帽,逐步實現"十三五"規劃中的宏偉藍圖。
未來,在網際網路創新之路繼續走下去,我們將離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