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在讀博士生薑統堯與科研人員,在2017年至2019年間多次赴緬甸開展考察,通過市場調查和野外採集的方式收集琥珀標本。後續經對比研究,近日從緬甸克欽琥珀中發現兩個蜘蛛新物種鋸氈蛛和扁巨蛛,並分別基於新物種建立了氈蛛科、巨蛛科。
鋸氈蛛是一種中型有篩器蜘蛛,具三爪,步足和身體被羽狀毛,雄性觸肢各節無突起。其在雄性觸肢器盾片的前緣近端的鋸齒狀結構未在任何其他克欽琥珀蜘蛛中發現,是獨一無二的自近裔性狀。
扁巨蛛是迄今為止在克欽琥珀發現的體型最大的新蛛。具三爪,爪附近有輔助結網的鋸齒狀毛,眼式特殊,觸肢器盾片突多且複雜。大型蜘蛛更容易從樹脂中掙脫,因此在克欽琥珀中找到這種體型的蜘蛛非常罕見。
白堊紀是陸地生態系統進化的重要地質時期,也是蜘蛛進化的重要階段。緬甸的克欽琥珀是非常著名的化石寶庫,裡面蘊含大量保存完好的晚白堊紀無脊椎動物,包括多種多樣的蜘蛛種群。
琥珀是穿越時空的精靈、科研的寶藏。琥珀是距今4500—6500萬年前的松柏科植物的樹脂滴落而成。琥珀的本體就是樹脂。它是松柏科、南洋杉科、豆科等植物新陳代謝時,亦或者氣候地理影響,更多的是動物的破壞等,這些植物就會分泌出可以抵擋傷害和保護傷口作用性的樹脂。但不是所有樹脂都能變成琥珀。
樹脂需要被掩埋石化。樹脂在流出來之後會在空氣中發黃髮硬,經過時間會被埋入地下,慢慢地凝固。樹脂變化為琥珀的最關鍵的就是石化,石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掩埋在地下千萬年都是少的,這是天然琥珀形成最漫長的一環。在壓力和熱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故又被稱為「樹脂化石」或「松脂化石」。
請留言、轉發,分享看官有感而發的觀點。
文中部分文圖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網將及時更刪,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