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物種現世,一聽這麼高大上的事情,我們一般都會將其與古生物學家、考古專家、地質學家等聯繫到一起,我們通常認為這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事情。然而,這次新物種的發現,確確實實與一個15歲的高中生有關。
12月21日,中國科學團隊宣布,他們在琥珀化石中,發現了恐龍時代的新物種――齒胸波眼甲Notocupesdenticollis。該研究的科學團隊成員、石探記博物科學館館長劉曄表示:「這個琥珀化石的發現,讓我們發現在遠古時期,尤其是在恐龍時代的一個新物種甲蟲,讓我們了解恐龍時代的新物種,了解那個時期的甲蟲的樣子,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了解現代甲蟲的進化方向。」
這個意義重大的發現,與一個15歲的高中生宋丞峻有關,這個琥珀原石就是在他的細心打磨之下面世的。
為什麼一名高中生可以參與這麼有意義的項目,他有什麼來頭嗎?
出身名校,思維開闊
據了解,宋丞峻為探月學院的高一學生。探月學院是一所年學費高達15萬的創新型貴族私立學校。傳統學校是按照語文、數學、外語等學科進行分類的,然而探月學院卻是制定了元認知、核心素養、程序性知識、事實與概念等五個層面的知識,學生通過參與自己感興趣的真實項目,用「研討式學習」的方法,與導師進行深層次的對話與探討,從而實現知識、能力、態度等全方面的自我成長。
當然,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學院裡基本上所有孩子都會繞開「高考」這個應試教育的終極目標,沒有了應試教育的重壓,每個孩子都可以自由地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推理能力、科學思維。
在這裡,沒有應是教育的壓力,他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培養思維,參與項目,我想,這是他可以接觸到這次重大項目的原因之一。
師從大家,名師高徒
這個研究的科學團隊成員,都是這方面的權威。史宏亮,北京林業大學博士,緬甸曉蛇的發現團隊成員之一;劉曄,石探記博物科學館館長;陳睿,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動物學博士;孔繁利,深圳世紀琥珀博物館館長。他們的團隊成員,都是行業的翹楚,能夠跟隨他們學習研究,本身就是一種能力。
持之以恆,儲備知識
讀名校、隨名師,都是外在因素,他目前的成績,與他持之以恆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宋丞峻從初一開始,每周都會有半天的時間,跟隨石探記科學團隊的導師們學習昆蟲學方面的知識,正是這四年的日積月累,像海綿一樣吸收,讓他儲備了比較的堅實的昆蟲學基礎知識,為他發現新物種奠定基礎。
主動參與,理論實踐相結合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宋丞峻不僅有豐富堅實的理論知識,也和老師們一起參與野外科學考察及相關課題研究,將自己所學知識付諸實踐。此外在野外科學考察之餘,發現這個新物種之後,宋丞峻還在導師的指導之下,繪製了甲蟲的圖形。整個過程,自己積極主動參與,將理論和實踐很好地結合到一起。
由此看來,這個新物種的發現者之一,並沒有什麼三頭六臂,不過是學習環境比別人好,起點比別人高一點而已。但是,跟他同校,比他起點高的人還有很多,可是,為什麼是這個高中生做出了成績呢?這應該跟他自己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最後,筆者總結一下,家庭經濟條件很重要,只有比較好的經濟,才有可能讀得起年學費15萬的貴族學校,接受精英教育,才有機會跟隨科學團隊野外考察;自己的努力拼搏更為重要,中國那麼對經濟條件好的家庭,怎麼就只培養出了一個宋丞峻?只不過宋丞峻比很多人更努力罷了!
所以,這個時代拼爹,更加拼實力,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