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交換|山體手作步道體驗

2021-01-16 灣灣玩家X赴臺灣交換生


其餘小夥伴都已經在山上等待了,大部分是文山社大的成員。徐銘謙女士領隊,一頭短髮,架著眼鏡,簡單的T恤和長褲,講起話來總是笑著!為我們做了簡單介紹和任務分配,大家便開始……幹活了!!!


簡單說來,這條步道在先前已無痕跡,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將5-1號步道用手作的方式建立出來,用最原始的方式給登山者提供方便,其間無需水泥、花崗巖來澆築,全靠山體本身所有的可用材料,其餘用到的鎬、鍁、鏟等工具是其他夥伴帶來的。


於是,戴上手套和頭盔,我有史以來第一次搬磚,不,搬石頭,開始了。


————石頭哪裡來?


山上有什麼,我們就用什麼。每個小組分到一個小路段,有人負責用工具挖出橫向的溝壑,再將從別處尋來的石塊固定,根據總體走勢還要留出一段排水溝,以應對雨天。


聽上去非常容易對不對!但其實一石一塊、一土一木都極其費時費力。為了尋找較大的石頭不得不往上爬一段遠路,或從旁側的樹木間小心翼翼抬出來,有個大石塊是從最上面的人手中扶著滾下來,由下面的人接手,一直接力才完成,一不小心就可能砸到底下在挖土的人,有的石頭被泥土淤住一半,便要合力挖它出來,力氣較小的女生也需要藉助大叔們的幫助。


記得為了挖一塊石頭我們鑽進旁邊被草糾纏的幾棵樹間,石頭挖出來了卻搬不出去……超尬。另外,也得根據需要採挖不同形狀及不同紋理等石塊,像是鋪設額排水溝渠便要選擇扁平光滑接近平面的石塊,得處處留心腳下材料。當然,還怕遇到蛇之類的活物。


處理自然環境帶來困難和恐懼,其實是互相融入的必要基礎。


找好角度固定石塊啦


很多人是第一次參加手作步道,對於專業知識並不熟悉,徐銘謙老師都是一邊做一邊指導,比如從什麼角度鋪路較好?我們的路從何處引流?只剩最後一個臺階時石材不夠,大家一起討論兩塊石板的間隙,看能否將之擴大來補足石材缺乏造成的長度不足,徐老師便提醒大家換位思考一下,要在保證登山者不踩空的前提下來完成它。


不要為鋪路而鋪路,行人的需要才是最重要的。我們為自然考慮,在讓人類登足時儘量保持它的原生態,不去破壞固有的平衡,以自然為本,而要讓人真正體驗山體的原始,安全便是第一位的,每個動作實施前仔細思考,實施後還要不斷確認,最大限度貼合人的需求,又是實實在在的以人為本。


鋪到最後一階已經是傍晚,我們把已經鋪好的一段挖開重鋪才解決了石材不夠的問題……真的超累。但這樣也還沒結束,小夥伴們像兔子一樣沿著步道上躥下跳,除了高興,更是要確保出自自己手下的臺階足夠堅實耐踏。



相關焦點

  • 工作坊02|手作步道工作坊等你來參加!
    /主持人 • 2014手作步道種子師資群體技能講師訓練課程結訓 • 2016年與周聖心、陳朝政、林芸姿等人,著《手作步道:築徑人帶你走向百年古道、原民獵徑、郊山綠道,體驗人與自然的雙向療愈》一書 陳朝政(圖中) 臺灣千裡步道協會/政策暨信息主任 • 行政院農委會羅東林區管理處委託「南澳古道生態旅遊紮根計劃
  • 像山一樣思考:臺灣「手作步道」倡導者徐銘謙
    2014年「步道學培訓」(一排中綠衣者為徐銘謙)2016年「手作步道工作坊」完成的路段原標題:像山一樣思考:臺灣「手作步道」倡導者徐銘謙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鐘磬)去古鎮旅遊,如周莊、烏鎮、麗江、大理等,除了飛簷翹角的古樸民居之外,你是否注意過腳下的路面
  • 手作步道:「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此後,自然教育領域不時能看到有關手作步道的工作坊和工作假期的信息。但是,我們真正認識步道嗎?手作步道是什麼呢?它為何會被特別提出,又是如何與自然教育發生關聯的呢......臺灣千裡步道協會的徐銘謙、文耀興老師,給出了他們的感受和想法。
  • 臺灣「手作步道:讓這世上有一段你自己鋪的路
    原標題:臺灣「手作步道:讓這世上有一段你自己鋪的路   2016年「手作步道工作坊」完成的路段    去古鎮旅遊,如周莊、烏鎮、麗江、大理等,除了飛簷翹角的古樸民居之外,你是否注意過腳下的路面?
  • 臺灣手作步道十年之路:在手作中,將人與自我、他人、自然的斷裂一一修補(一)
    在十年有餘的手作步道思考和實踐中,臺灣千裡步道協會累積了哪些深刻的認識和豐富的經驗呢?今天起,我們將分三期為大家介紹,徐銘謙老師在臺灣十年手作步道思考與實踐中的一些體會,剛起步實踐手作步道的我們,想必能從中獲得寶貴的啟發!
  • 像山一樣思考的她,用手作步道串起了臺灣
    這條1921年啟動、1937年全線連通,貫穿美國東岸14個州的國家步道,是一條完全無鋪面的自然步道,它沿著與大工業和機械化相悖的方向,重新講述了人與土地的傳統關係。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這條線路全靠各地誌願者來義務修建、維護。徐銘謙在那裡呆了四個月,學習勘測設計、研究手作步道的工法。
  • 楊東平:從百年山逕到千裡步道——《像大山一樣思考》序言
    與梭羅不同的是,銘謙並不是坐在湖邊用心為大自然代言;而是以手代步,用「手作步道」的實踐一米一米地探索、彌合人與自然正在斷裂的聯繫。以道路、山徑為媒介認識和構建人與自然的關係,是一個我們陌生的視角。在過去,路是無需思考的,自然中的「人跡」就是人走出來的路,例如著名的茶馬古道、絲綢之路,它們與大山渾然一體,成為那個時代人與自然關係的見證。
  • 莫幹山登山健身步道讓後塢村民體會品質生活
    2014年10月,又一條國家級登山健身步道在這裡建成,大部分位於德清縣中心以西約30公裡的筏頭鄉後塢村。它的出現,串起了村落、竹海和戶外運動場地,再一次帶動了一輪登山熱,也改善了後塢村民的生活品質。   步道規劃合理又環保   許悠揚是莫幹山國家登山健身步道設立的見證者。41歲的他出生在福建,2004年進入戶外運動圈子。
  • 臺灣太魯閣公園燕子口步道 又傳落石砸傷女遊客
    臺灣太魯閣公園燕子口步道昨天中午出現零星落石,太管處緊急封閉意外路段。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11月26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太魯閣臺灣公園燕子口步道昨天中午出現零星落石,1名黃姓女遊客沒戴安全帽,遭棒球大小石頭擊中,所幸僅前額輕傷,無生命危險,事發後,太管處緊急封閉意外路段,僅開放步道前端200公尺供遊客參觀。
  • 臺灣梨山賓館50周年慶 推貓頭鷹步道(圖)
    梨山賓館50周年慶推出貓頭鷹步道及藝人、政治人士所彩繪的百隻愛心貓頭鷹陶偶展。來源:臺灣「中央社」  中新網4月14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中梨山賓館50周年慶推出貓頭鷹步道及藝人、政治人士所彩繪的百隻愛心貓頭鷹陶偶展。梨山賓館13日表示,盼打造梨山新亮點。  梨山賓館位於臺8線中橫公路海拔1956公尺處,自1965年啟用至今已50年,是蔣介石巡視時居住與接待賓客的主要行館,與臺北圓山及高雄圓山飯店皆出於建築師楊卓成之手。
  • 穿越太行山國家森林步道,體驗自然生活
    本次徒步大會在愚公故裡——太行山國家森林步道南起點濟源舉辦,分為大眾穿越組、專業越野組兩個組別,行前會有達人體驗。其中38km專業越野組賽道起點位於森林步道(愚公林場),途經小有洞天、愚公移山紅色教育基地、包公祠、迎恩宮、千年銀杏樹、天壇神路、天壇極頂、王母洞、靈山頂、槐樹鋪、原山寨、紅豆杉、十裡河、下柿站、蝙蝠洞等景點和打卡點,最終到達終點水洪池。
  • 別樣春光 健行臺灣的步道之旅
    臺灣是這樣一種地方,在繁華處保有清淨,在文藝地保有世俗。春天到了,約上朋友去臺灣來一次健步之旅可謂享受。臺灣有70% 的面積都是山區,山川景色優美,行旅步道完善。在這裡沒有喧譁吵鬧,沒有美食誘惑,只有你與大自然做著最親密的交流。
  • 狐尾山健身步道提升改造方案出爐 將更加人性化
    人性規劃健身步道將分級方案將山體健身步道根據服務對象、主題功能、山地地形進行分級,讓周邊居民和遊客根據需求選擇路徑,提高健身步道的系統性與適應性,主要分為一級步道、二級步道和三級步道,其中包括:  一級步道路徑規劃在地形平緩、坡度較小的區域,尺度宜人,老少皆宜,受眾廣泛。
  • 精彩回顧:第832期丨有別於傳統景區的大規模開發:霧上桃源——臺灣清境農場
    清境農場原名「見晴天農場」,原是臺灣退輔會所經營的公營事業。1967年的時候,時任退輔會主委的蔣經國到農場視察,認為此地「清新空氣任君取,境地優雅是仙居」,因此將其更名為「清境農場」,並沿用至今。清境農場位於臺灣省唯一不靠海的南投縣,緊鄰合歡山,面積760公頃。
  • 臺灣黑熊又進向陽山屋 嘉明湖步道封閉半個月
    臺灣黑熊出沒山屋的頻率愈來愈高,向陽山屋、嘉明湖山屋都發現臺灣黑熊進入找食物,日前還拍到黑熊爬到放鍋碗的柜子上。臺東林管處表示,自22日起封閉嘉明湖步道半個月。    近一個月,向陽和嘉明湖山屋出現4次黑熊覓食,網友在臉書貼上照片說,大黑熊「走灶腳」,山友隔牆睡。網友還說,黑熊這幾天更頻繁且大膽,也不知是否同一隻。
  • 京郊休閒步道推薦線路之順義:舞彩淺山登山步道
    舞彩淺山以淺山步道為紐帶,以山體、水系、景區、田園為載體,在淺山區創意構建五種色系主題景觀,塑造「舞彩淺山」區域整體形象,使「舞彩淺山」成為美名遠揚、享譽中外的順義淺山區專屬品牌形象。健身步道核心段東起順義區龍灣屯鎮安利隆山莊南側,西至木林鎮唐指山水庫大壩西側,線路總長為125公裡,主線長80公裡,支線長45公裡。舞彩淺山以淺山步道為紐帶,以山體、水系、景區、田園為載體,在淺山區創意構建五種色系主題景觀,塑造「舞彩淺山」區域整體形象,使「舞彩淺山」成為美名遠揚、享譽中外的順義淺山區專屬品牌形象。
  • 焦作將新建一座公園、改造影視城、建設登山步道……規劃圖曝光!
    2月11日,解放區上白作街道老丁溝,市直142家單位2萬多名幹部職工在此栽下3萬餘株樹木。我市連續多年將老丁溝作為義務植樹點,萬人共植綠,昔日荒涼的老丁溝綠起來了。綠色是築夢的根基、帶來發展的希望。當前,共享老丁溝特色民俗項目已啟動。
  • 臺灣省資訊|想去臺灣,哪些景點和美食是必須體驗的呢?
    臺灣省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想去臺灣,哪些景點和美食是必須體驗的呢?走在老街上,吃著小食,體驗臺灣本地的風俗,真真是一種新奇的體驗。日月潭是中國最美的湖泊之一,它位於臺灣阿里山以北、能高山之南的南投縣魚池鄉水社村。它以光華島為界,北半湖形狀如圓日,南半湖形狀如彎月,在清朝時就被選為臺灣8大景之一,有「海外別一洞天」的美譽。墾丁,一個三面環海的地方,山崖、瀑布、沙瀑、鐘乳石應有盡有,被稱為是臺灣的天涯海角。臺灣八大景之一的「關山夕照」就是在這裡。
  • 嘉明湖舉辦步道工作假期,在假日的時候遊玩嘉明湖
    想用另一種方式貼近臺東秘境嘉明湖,體驗「天使的眼淚」另一種魅力,林務局臺東林管處6月6日到6月10日間舉辦「嘉明湖手作步道工作假期」,僅開放18人參加,進行5天4夜步道修復及學習無痕山林課程,即日起開放報名。
  • 【臺灣遊學初體驗】 從0米到4000米,帶你正確打開臺灣的自然體驗
    這片土地的名字,叫臺灣,北回歸線從中通過,使它同時擁有熱帶、亞熱帶、溫帶等各種自然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