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不那麼「耀眼」的交響曲,保存了貝多芬一生中最明朗日子的芬芳!

2020-11-23 騰訊網

有一部作品,羅曼·羅蘭評價其保存了作曲家「一生中這些最明朗的日子的芬芳」;而柏遼茲則形容「他的旋律是天使般的純潔和不可抗拒的柔情蜜意」。

聽上去,這曲子一定出自一位舒曼式的典型浪漫主義作曲家手下。但說來神奇,他們說的是貝多芬。

這部作品在貝多芬的整個創作生涯中分量並非前排,但卻實實在在的是一個特別者。

畢竟對於這位一生飽經風霜與考驗、性格倔強卻命途多舛的傳奇作曲家來說,你難得可以在他的作品中聽到似乎完全放下緊張感的溫和甜美、天真爛漫,哪怕只有小小的一個樂章段落。

或許,有些人已經猜到了

這首顯得十分特別的曲子

就是他的《降B大調第四交響曲》

從後世的反響來看,《第四交響曲》是貝多芬九部交響曲中不那麼耀眼的一部,但它卻有著自己獨特的氣質。

這部交響曲完成於1806年9月到10月之間。這之於貝多芬是一段什麼樣的日子呢?若去追溯音樂史,你會發現1806年貝多芬的創作簡直爆炸性地多產——八部主要作品幾乎在同時開展形成:

《「熱情」奏鳴曲》、三首劃時代的《「拉祖莫夫斯基」弦樂四重奏》、《第四鋼琴協奏曲》、《第四交響曲》和《第五交響曲》、唯一一部小提琴協奏曲「春天」,這些作品大部分都在這一年內完成。

Beethoven at his pianoCarl Schloesser

在著手寫作第五交響曲「命運」期間,貝多芬認識了自己的崇拜者奧佩爾斯道爾夫伯爵,伯爵要組織一支樂隊,並委託貝多芬創作了這部交響曲。

貝多芬接受了這個委約,中斷了已創作了一個樂章的「命運」交響曲,著手創作起了《第四交響曲》。《第四交響曲》也是幾乎一氣呵成在兩個月之內便完成了(這部交響曲也因此插隊到了《「命運」交響曲》之前,頂替了它原本第四部作品的位置)。

如我們所熟悉的那樣,一位創作者的創作力爆發,一定伴隨著生活中一些能夠帶來觸動的事件。1806年,無論是世界的變化、工作中的變故還是私生活中的重要事件,都顯得非常豐富飽滿,也許這些激發了貝多芬本就不平坦人生中的創作爆發期。

「三皇會戰」經典戰役。戰役中拿破崙以弱勝強,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西斯二世(茜茜公主老公)共同率領的「俄奧聯軍」失敗而告終。戰後,第三次反法同盟隨之瓦解,由弗朗西斯二世領導的神聖羅馬帝國就此終結。(圖自網絡)

這一年,社會動蕩、拿破崙戰爭、"科西嘉暴亂"、已歷經逾840年的神聖羅馬帝國亦被瓦解;貝多芬的內心世界也在動蕩:

心愛的歌劇作品《費德裡奧》成為「問題子女」,貝多芬不得已要親手對其進行幾次「手術」——刪節和重新改寫。同時還有對排練準備不足以及幾次演出所遇不順的緊張心情,最終導致和劇院經理鬧翻,甚至憤怒地索回總譜。

9、10月在利赫諾夫斯基親王的格拉茲夏宮內作客期間,耿直的他由於不願為一位法國將軍和其他幾位法國軍官演奏,與親王發生了一場"不愉快、甚至粗魯的爭吵"。

有意思的是,這些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看起來就暈頭轉向的苦惱,卻一如往常地充分激發了貝多芬的創作才思。

歌劇《費德裡奧》(圖自網絡)

但激發他靈感的卻不止這些。

沒錯,可能你也發現了,到現在為止,以上所有這些事件似乎都和「最明朗的日子」毫無瓜葛。

那麼到底「明朗」在哪呢?「明朗」就明朗在,此時他與匈牙利貴族友人布朗斯威克家的特雷澤小姐相愛了。

傳說貝多芬的一生中追求過的女子很多,其中有貴族小姐,有自己的學生,也有女作家,也包括這位特雷澤小姐的姐姐朱麗葉和妹妹約瑟芬。他對於情感的態度總是很執著的。

德國波恩貝多芬雕像Stephanie Berghaeuser

貝多芬一生的感情生活非常漂泊,沒有一段能夠修成正果。而在這所有的感情中,最接近成功的,就是與特雷澤小姐的這四年。

雖然未能結果,但兩人甚至曾有婚約,這也是他一生中感情生活最為穩定、浪漫、溫馨的時光。此時他的創作熱情特別高漲、才思敏捷,狀態之好在他一生中也是十分少見的。

所以說這部《第四交響曲》是處於戀愛時節中的貝多芬才華橫溢的銘記,樂曲旋律充滿了生命、青春的氣息,而其主題就正是讚美生命和愛情。

特雷澤小姐畫像(圖自網絡)

特雷澤小姐曾在日後的回憶中說起貝多芬的創作狀態:

「在一個星期天的夜晚,在月光下,貝多芬坐在鋼琴旁,開始是他的雙手很平坦的在鍵盤上隨意閒彈,弗朗索瓦(指她的哥哥)和我都熟悉他的這種舉止,這通常是他創作前的準備。

然後他在低音部敲了幾個和弦,接著緩慢的、以一種莊嚴的神秘表情彈起了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一支歌『如果你想把心交給我,首先要悄悄的進行,我們共同的心願是誰也不知道的。』我的母親和神甫都已瞌睡,我的哥哥嚴肅的凝視著前方,而我則全然被他的歌和眼神所深深感動了,我感覺到一種多麼豐滿的生活。」

毋庸置疑,這段日子對於貝多芬來說是幸福的,也就是在這一時期他還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

1807年寫給特雷澤哥哥的《「熱情」奏鳴曲》,1809年寫給特雷澤的《奏鳴曲》78號,貝多芬唯一的一部小提琴協奏曲「春天」,以及被譽為「塑造貝多芬情人形象」的《G大調第四鋼琴協奏曲》都是在此時寫就。

「塑造貝多芬情人形象」的《G大調第四鋼琴協奏曲》

1807年3月,《降B大調第四交響曲》首演於弗朗茨·約瑟夫·洛科維茨親王家舉辦的一場私人音樂會上,由克萊門特指揮,同時也首演了貝多芬的《科裡奧蘭序曲》和《第四鋼琴協奏曲》。

第一場公眾首演則於1808年4月13日在維也納舉行,由貝多芬親自指揮。

對《第四交響曲》的首次演出,評論界認為它粗糙而恣意妄為,過於瑣碎,缺乏「高貴的質樸」。而後,評論又走向另一個極端。

德國作曲家羅伯特·舒曼則認為這首作品在貝多芬的交響曲中「猶如希臘風格般纖細、精巧的作品。」

後世認為,《第四交響曲》以其優雅、活潑、輕鬆的氣質引人注目,其中充滿了猶如神助的、微妙的力量平衡。這種氣質也在後來舒曼的器樂作品風格中變得司空見慣。

而《第四交響曲》中的諧謔曲樂章也開闢了一個全新的形式路徑,此後貝多芬在許多創作生涯中期的作品中都沿用了這一思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那些激動人心的交響曲」聆聽貝多芬的九部交響曲
    歷史上處於古典音樂時期的音樂家海頓、莫扎特、貝多芬把交響曲發展到了最成熟的階段,貝多芬更是把交響樂發展到了最巔峰的狀態和一個新的境界。現今影視劇的配樂片段,與流行音樂的旋律都有取材於貝多芬的交響樂作品。下面我們來一起欣賞一下貝多芬一生創作的九大交響樂作品。
  • 誰的交響曲能與貝多芬一較高下?答案竟是他
    有哪位作曲家,可以同貝多芬競爭世人最愛之交響曲作者的位置?莫扎特、勃拉姆斯,還是柴可夫斯基?答案是馬勒。世界上許多樂團的演出數據已證明,當代聽眾對馬勒交響曲的熱愛完全不亞於對貝多芬的青睞。今年是奧地利作曲家、指揮家古斯塔夫·馬勒160周年誕辰。他在音樂中,表達了自己對愛與生命的思考。
  • ...周年中俄藝術家聯袂演出大型交響音樂會《貝多芬第九合唱交響曲》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9周年,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慶祝哈爾濱交響樂團成立110周年,10月8日19時,哈爾濱交響樂團藝術總監湯沐海先生執棒哈響在哈爾濱音樂廳將隆重上演中俄文化合作聯袂演出大型交響音樂會《貝多芬第九合唱交響曲》。
  • 遺體告別儀式今舉行 《悲愴交響曲》送樸素巴金
    點擊進入專題:文學巨匠巴金與世長辭    悼念  今天下午,在生前最愛的紅玫瑰和交響樂中,一代文學巨匠巴金將和我們作最後的告別  《悲愴交響曲》———最後的音樂   巴金一生喜愛古典音樂,10月17日他就是聽著柴可夫斯基和貝多芬的音樂作品離去的。記者昨天了解到,今天人們在貝多芬《悲愴交響曲》的旋律中與巴老告別。   負責現場布置的市政府機關管理局的同志告訴記者,遺體告別儀式上播放《悲愴交響曲》,是中央和巴老親屬共同商定的。
  • 這些改變音樂史的交響曲,到底有什麼偉大的地方?
    不僅因為他一生作有104首交響曲,更因為他是真正將古典主義美學中對結構美的追求內化到交響曲形式的第一人。 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講究對稱,重視比例的合理性,並強調音樂是人人皆可經接觸而理解的。比如他妙趣橫生的的G大調第94號「驚愕交響曲」。
  • 《永恆經典》音樂會致敬貝多芬
    當晚,藝術家們將為北京觀眾精彩呈現貝多芬的《第二鋼琴協奏曲》和《第八號交響曲》。這臺音樂會也是由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的韻·北京2020北京市屬院團優秀劇目年度展演季的重頭戲之一。指揮家夏小湯說:「欣賞貝多芬需要自己內心要特別的安靜,心如止水,要放空自己,這樣才能更好地融入到貝多芬的精神世界當中,去理解去感受他想對我們說的話。」
  • 國家大劇院推薦 | 入門必聽的古典音樂之交響曲
    這部交響曲是海頓最為著名的交響曲之一,與海頓的其他幾部交響曲被認為是古典交響樂的豐碑,樂曲中充滿了生機盎然的民間歌舞氣息和明快歡樂的情緒。 《g小調第四十交響曲》是莫扎特最後的三大交響曲之一,是他的交響曲中最廣為人知的作品。
  • 奏響《悲愴交響曲》 今日送巴老(組圖)
    巴金一生喜愛古典音樂,而在今日的靈堂告別儀式上,貝多芬的《悲愴交響曲》將始終陪伴著巴老。負責現場布置的同志告訴記者,遺體告別儀式上播放《悲愴交響曲》,是中央和巴老親屬共同商定的。據介紹,巴老101歲辭世應該是喜喪,所以播放傳統的哀樂並不合適。而且巴老從來將生死看得很淡,讓他在自己最喜歡的古典音樂中與人生作別,應該是符合巴老願望的。
  • 音樂理論知識:高考音樂生必知的十首交響曲
    一、海頓  G大調第九十四號交響曲《驚愕》  海頓素有「交響曲之父」之美名,不僅因為他一生作有一百零四首交響曲,更因為他是真正將古典主義美學中對結構美的追求內化到交響曲形式的第一人。
  • 想放棄的時候,來看看他——《名人傳》之貝多芬
    面對困苦的日子,你還能堅持嗎?都說「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似乎苦和累已成為當代人生活的常態。而太累太苦的時候,幾乎想要放棄,放棄生活,放棄工作,放棄愛人,甚至放棄自己的生命……當你想放棄的時候,來看看他吧——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看他經歷了多少苦難,看他如何在苦難中創造了歡樂,和一首首曠世名曲!
  • 在貝多芬音樂中拉開帷幕 杜鵑花藝術節再掀文藝惠民高潮
    (11月28日晚,湘江瀏水畔,在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長沙交響樂團專場音樂會的悠揚樂聲中,2020  星辰在線11月28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唐茜茜 通訊員 李佳蔚)每當歲末年初,杜鵑花藝術節會在長沙市民的期待中如約而至。11月28日晚,湘江瀏水畔,在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長沙交響樂團專場音樂會的悠揚樂聲中,2020世界媒體藝術之都·長沙市杜鵑花藝術節拉開了帷幕。
  • 歌曲之王舒伯特佳作無數,一生貧苦,死後與貝多芬葬在一起
    音樂界的天才大多逝於盛年,莫扎特35歲,貝多芬57歲,蕭邦31歲,舒伯特31歲。 「天才」大多有命無運,「天才」大多曲高和寡,「天才」大多命運坎坷。 舒伯特也沒有逃脫這樣的宿命,他在人生最美好的時候離去了。
  • 沒有音樂會的日子裡聽什麼?6位演奏家帶你按圖索驥
    劇院不開門,樂團不演出,沒有音樂會的日子裡,可以聽些什麼? 我們請了6位演奏家、5位樂評人,帶你按圖索驥。從宏觀的角度來講,這部作品最能表現人類的各種旅程,愛、真心、糾結……的不容易。
  • 作曲家只能創作9部交響曲?
    包括一些著名作曲家在內,人們相信一個作曲家只能創作9部交響曲。如果他想寫更多,他會在完成第九交響曲後不久死去。古斯塔夫·馬勒(根據妻子阿爾瑪的說法)和阿諾爾德·勳伯格都深信不疑。這個迷信的來源似乎是貝多芬只寫了9部交響曲,舒伯特也是如此(儘管馬勒時代舒伯特的作品編碼不同),還有布魯克納,後者大概故意用D小調創作第九交響曲,和他心愛的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一樣。
  • 「像貝多芬那樣活著,熱烈而真誠地」 - 我是這麼想的
    提到「貝多芬年」的特殊意義,鋼琴家陳薩更多則是有感而發的,她說:這極不尋常的一年啊..! 我們的生活幾乎被粗暴地分割為疫情之 前 / 後, 陰陽兩界。轉眼已是秋季了,我們目睹了無數生命的逝去,我們也曾思索過音樂與活著的意義。終究這一切都在答案仍然未知,但卻也迎來久違的音樂回歸處遇見了曙光的升起。是的,在此刻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貝多芬的音樂。
  • 貝多芬是一位偉大的音樂家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貝多芬,原名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出生於1770年12月16日,是德國著名的音樂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歐洲古典主義時期作曲家。貝多芬從22歲開始,便終生在維也納定居,鑽研音樂領域,同時創作了著名的《第三交響曲》,同時也標誌著他的音樂生涯走向成熟階段。
  • 今天,我們如何紀念貝多芬?丨從早上8點到午夜,16小時音樂會不曾間斷
    「一場音樂會,指揮家是不出聲的,他總是背對觀眾。而這場直播,可以讓觀眾看到音樂家在舞臺之外的呈現。」今年,曾在貝多芬「第二故鄉」維也納求學的張亮,發行了他執棒上海愛樂樂團現場灌錄的《貝多芬交響曲全集》,他也是中國演出、錄製貝多芬交響曲全集最年輕的指揮家。
  • 世界上10大最著名的鋼琴曲,貝多芬四首曲子入選,你都聽過嗎?
    2、悲愴奏鳴曲 貝多芬:悲愴奏鳴曲是貝多芬寫來贈送給他的贊助人兼忠實粉絲赫諾夫斯基王子的,這首曲子是貝多芬早期鋼琴奏鳴曲之頂峰的傑作,也是世界著名十大鋼琴曲之一。悲愴奏鳴曲的演奏技巧相對而言比較簡單,因此也經常被人演奏,是除了致愛麗絲之外,貝多芬最為人所熟知的曲子。
  • 席夫:巴赫依然是最愛 貝多芬值得陪伴一生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公布的曲目單中,並沒有令人期待的巴赫作品,席夫選擇了舒曼、巴託克以及最近十年他深度研習的貝多芬作品與滬上樂迷分享。昨天下午,席夫與本土青年鋼琴家解靜嫻進行了一場對談,對話中,席夫雖稍顯疲憊,但言語間透露出他對音樂透徹的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