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視乎丨母親的藝術——聊一聊西南少數民族背兒帶的圖案紋樣

2020-12-05 博翼

快過年了,很多朋友們都在趕著回家見爸媽,那我們今天就聊一聊母親的藝術,背兒帶。正好過了年,我們的藝術館也要拆掉了,就當作是辭舊迎新的一個儀式吧。

藝術館曾展示的很多民族地區的刺繡和織錦,大部分都是背兒帶。背兒帶在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生活中非常常見,除了實用,媽媽們也在背兒帶上傾注了對孩子愛意與祝福,因此無論刺繡還是紡織都堪稱精品。背兒帶,是用來包裹和背負幼兒所使用的物品,又稱「小孩背兒帶」、「娃崽背兒帶」或「背扇」,有輩輩(「背」)傳代(「帶」)之意。作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件之一,背兒帶被賦予了更多實用之外的情感因素和文化內涵。

那些色彩斑斕、巧奪天工、形制各異的背兒帶,寄託著母親對孩子的愛與祝福,是女性勤勞智慧的象徵,承載著種族繁衍和民族興旺的美好期盼,更是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

背兒帶紋樣大多是由一些基礎紋型演變而來,其取材於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存環境,包括山川、河流、日月星辰、花鳥魚蟲等。在不斷發展、進化的過程中,這些自然界的物象通過人們加工,形成各種獨具特色的圖案紋樣,大致可歸為植物紋、動物紋、自然紋、幾何紋等。

大自然的景物帶給人們無窮的藝術創作靈感,題材包括蕨類、草蔓、藤葛、樹木、花卉、果子、農作物等。人們選取植物花卉作為圖案的原因,除了百花爭豔、賞心悅目外,最主要還是因為植物花卉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繁殖力,寓意女性懷孕得子,具有族群強大的象徵意義。這其中,又以蓮花、石榴、八角花、葫蘆等紋樣最為普遍。

據《中國花經》記載:石榴別名安石榴、若榴等,原產中亞的伊朗、阿富汗等中亞細亞國家。公元前1世紀前引入中國,因一果多子,古人以「榴開百子」比喻「百子同室」,是世人公認的求子圖案。白族的打籽繡花鳥紋背兒帶,其上繡有石榴紋樣,果實與花蕾呈對稱狀,石榴的果實、枝梗、花葉無窮地交織、穿插、纏繞,組成了連續交織的裝飾圖案,寓意多子多福。

動物紋與西南少數民族的生存環境和生活習俗息息相關。大到老虎、獅子、大象、獵豹、豪豬,小到山貓、猿猴、水獺、松鼠甚至小鳥等圖案都是西南少數民族背兒帶上常見的主題,包括有牛、狗、兔、雞等與人類生活緊密相連的家禽家畜也常被用來作為紋樣圖案。這些逼真形象或誇張變形的動物紋樣,凝結著婦女對美的追求,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蝴蝶紋是西南少數民族中最常見、也是最重要的紋樣圖案,壯族、苗族、侗族、水族、毛南族都擅長用蝴蝶紋表達對孩子美好祝願。這種祝願,源於一個古老美麗的傳說:在古時候,太陽又毒又辣,把一個在田邊玩耍的孩子曬昏了,這時飛來了一隻美麗的大蝴蝶,張開翅膀把陽光擋住,孩子在蝴蝶的保護下得救了。從此,水族便將蝴蝶視為一種吉祥物,把其繡在背兒帶上,以保護孩子健康成長。水族的馬尾繡背兒帶上常常會繡有一隻美麗的大蝴蝶,貴州三都縣都江鎮的一名水族婦女在黑色的底布上,使用縝密複雜的馬尾繡技藝,繡制了蝴蝶、花卉等紋樣,表現出非常濃鬱的當地文化及民族特色。

西南少數民族崇拜「龍」的歷史悠久,至今在他們的服飾紋樣中,仍保持著各種龍紋的圖案。與中原文化中象徵長壽、權威、神秘和尊貴不同,在他們心中,龍代表友善,是樂於賜福於人的神秘之物,龍不僅不會令人敬畏,反而是能夠與人融洽相處的朋友。侗族背兒帶上的龍紋圖案,形態自由、豐富、多變,代表了侗族人民對幸福美好生活的祈願和憧憬。

太陽、星辰、月亮等是西南少數民族背兒帶中經常表現的主題。大量的日月星辰圖紋,也說明了當地民族對大地天象的敬畏和崇拜。這些千奇百樣的自然紋樣,不再只是視覺美觀的滿足,而是成為一種具有穿透力和感染力的文化圖符。侗族背兒帶中運用太陽紋樣的情況十分普遍,有的以具體表象直接反映,或是光芒四射的八角太陽紋,或是採用太陽紋的構圖,或是象徵性的太陽紋,或是取其化身的蜘蛛紋等。侗族認為太陽是萬物之靈,把光和熱賜予大地和萬物,把太陽紋樣繡在兒童的背兒帶上,是希望太陽成為兒童的保護神,保佑兒女逢兇化吉、健康成長、幸福吉祥。

銅鼓紋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始終作為富貴和權勢的象徵。通常,在銅鼓的鼓面中心,都繡有太陽圖案,這是銅鼓紋最基本的裝飾紋樣,也是識別銅鼓紋類型的標誌之一。這件蠟染背兒帶,太陽紋處於鼓面中心,有光體、光芒和圍繞這個中心層層散開的漣漪狀光環暈圈,光芒呈銳角狀,輻射散開。更富深意的是,正中央的太陽紋正好可以覆蓋在孩子的頭部,對孩子形成一種庇護,體現出母親為孩子祈求庇護的細膩情感。

幾何紋是一種形象的或象徵的表述藝術,屬於原始紋樣。「或記錄遠古的神話、或描寫始祖的傳說、或記述民族遷徙的歷史、或展示傳統文化的種種事像,具有極其深刻的內涵。」相較於寫實圖紋的線條靈活、惟妙惟肖,幾何紋精緻縝密、工整規律,保留了文字創造之初,先民們天真淳樸的思想。如貴州從江地區的侗族,其居住於山區,井泉是供應他們日常生活的重要水源,因此天性崇水愛井,常以「井」字作為背兒帶紋樣的創作主題,意在祈求子孫繁衍興旺,有如常流不息的井泉。

背兒帶文化之所以能夠傳承數千年,至今仍在民族地區生產生活中發揮主要作用,這是與當地的原始信仰和育兒傳統分不開的。在人們心中,子孫後代的健康成長關係著一個家族甚至一個民族的的興旺和發達。

美麗紋飾背後蘊含的福祿綿延、子孫滿堂、代代興旺等美好願望,是父母對心中摯愛的殷殷期盼和祝福,也是婦女勤勞智慧的象徵,更體現出獨特的民族情感、信仰和文化。

今天是工作日的最後一天,有很多人都會趕坐晚上的火車,在這裡和大家分享背兒帶,希望母親的祝福永遠與我們同在。

於視乎丨我們只能展示美好,對嗎?

於視乎丨你們的青蛙還沒回家?我建議你去這座博物館找找

於視乎丨用《讓木乃伊跳舞》的方式打開大都會博物館的招聘啟事

於視乎丨單士元先生與我的博物館理想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紋樣圖案,每一個都很經典,快收藏
    在高鐵上,看見一位粉絲對我說:「中國傳統紋樣是長什麼樣的?很好奇,希望能得到周少的回覆!」今天,周少對於這個問題來回復這位粉絲,傳統紋樣圖案比較多,如果要細分的話,可以分好多個細小的區域模塊。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這些圖案,有句話說得好,眼見為實,耳聽為虛。周少也給大家來了9個中國傳統紋樣圖案,每一個圖案看似簡單卻又很經典,這些圖案都是經過前輩不斷積累遺傳下來的,這裡面全是前輩們的智慧結晶。在這些圖案中,大部分是用在青銅器上,代表著一個民族的文化,是否興旺發達。
  • 蒙古文化 —— 蒙古族的圖案藝術
    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蒙古族圖案藝術,是這個草原民族在馬背上,歷經千年的文化積澱而形成的。其主要分為兩類:一為自然紋樣,二為吉祥紋樣。蒙古族在科學文化方面比較發達,尤其是在歷史、文學、語言、醫學、天文、地理等方面,為世界的科學文化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在民間藝術方面,蒙古族人民也是成績斐然。
  • 2019國際紋樣創意設計大賽頒獎典禮暨紋樣之文化解讀研討會舉行
    11月16日,2019國際紋樣創意設計大賽頒獎典禮暨紋樣之文化解讀研討會在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水岸山居會議室舉行。研討會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和設計師前來交流,深度探討技術與藝術的融合,探索新的材料語言和形式語言。 自2010年10月以來,市政府與中國美術學院攜手舉辦的以紋樣、文化傳播和解讀為核心的創意大賽,以及設計師邀請展等活動已經歷了10年,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 牆面圖案常見類型,傳統古典紋樣,以及新中式風格常見的牆面
    傳統古典紋樣分為歐式古典紋樣和中式古典紋樣,指的是由歷代沿襲下來並具有獨特民族藝術風格的紋樣。歐式古典紋樣中常見的有佩斯利紋樣、朱伊紋樣、大馬士革紋樣、莫裡斯紋樣等。佩斯利紋樣是歐洲非常重要的經典紋樣之一。
  • 微博上幽默風趣講藝術的顧爺來渝開聊
    9位藝術界的骨灰級大咖在他的筆下分別成了:拉斐爾是「處女座文青」,提香是「成功學骨灰級教父」,達·文西則是「跨界坑王」……到現在還有逛微博習慣的網友可能已經猜出「他」是誰了——這位在微博和微信公眾號裡名叫「顧爺」的網紅,15日下午帶著自己的新書《小顧聊繪畫·文藝復興》作客萬象城西西弗書店,和山城粉絲們開聊藝術
  • 彭寬:小顧聊繪畫警示藝術教育普及不足
    【事件】「小顧聊繪畫」神侃藝術史引網友追捧、專家擔憂【觀點】這一現象折射的是大眾對藝術鑑賞的熱烈需求,以及常規藝術教育和普及的不給力網友「顧爺」的微博最近火了。他的原創帖「小顧聊繪畫」,幾乎每一篇都能獲得上千次轉發,43萬微博粉絲中,甚至有人每天半夜等更新,就連出版社也把這些帖子拿去結集出版,成了暢銷書。
  • 丨睡前聊一會兒
    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聽眾朋友,你好。把寵物養得白白胖胖的,可能是不少「鏟屎官」的夢想和驕傲。胖乎乎、毛茸茸的寵物,總讓人有伸手狂rua的強烈衝動,也總能在不經意間給人帶來治癒和溫暖。無怪乎有網友說:幸福是什麼,是西瓜中間最甜那一口,是焦糖布丁上面的糖,是自家寵物肚子上綿綿軟軟的肉。不過圓潤的身材除了好「吸」之外,背後的健康隱患也不容忽視。
  • 聊一聊漢朝中央與地方的官職(文官)
    漢朝在我國歷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知名度也非常高,尤其是東漢末年那群雄紛爭的局面,令人感慨無限,但今天,我們不說漢朝的社會情況,而是帶著大家聊一聊看一看漢朝中央與地方的官職,供大家了解。大鴻臚分管邊區少數民族事務和諸王列侯朝聘事務。宗正主管皇室的宗室事務,皇帝,諸侯王,外戚男女的姻親嫡庶等關係都由宗正來記錄。大司農主管全國的賦稅錢財,是漢朝的中央政府財政部,凡國家財政開支,軍國的用度,諸如田租,口賦,鹽鐵專賣,均輸漕運,貨幣管理等都由大司農管理。少府主管皇室的財錢和皇帝的衣食住行等各項事務以及山海池澤之稅。在地方,漢初實行郡國並行制,有國相,都尉, 郡丞,長史, 功曹史,五官掾。
  • 十三姨聊畫 | 大宋福康公主的狗血婚姻
    十三姨聊畫 | 大宋福康公主的狗血婚姻 2021-01-15 2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花器與紋樣|作為紋樣圈的千年「網紅」,壽字紋究竟魅力何在?
    ,更不用說與其他的紋樣結合的各種吉祥紋樣。 對壽字紋來說,不僅能一枝獨秀,還能帶動其他的紋樣小夥伴百花齊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五福捧壽」的傳統圖案。這裡的五福指的是五隻「蝙蝠」,跟今天人人聞之色變的蝙蝠不同,古時候的它們真真切切是吉祥的代表,雖然長得實在讓人欣賞不動,但人家名字起得好啊, 「蝠」與「福」同音,從而有了蝙蝠便有了祥瑞的寓意。
  • 湖北天門藍印花布紋樣精緻,造型優美,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藍印花布全憑人工印染而成,其圖案手工刻制,每幅刻好的紙版如剪紙藝術,具有淳樸、粗礦、明快的風格,其藝術形象往往是高度概括和誇張,有著濃鬱的地方特色。花版樓空後,經過刷桐油加固,然後再用防染漿加水調成糊狀,通過花版刮在布上,待灰漿晾乾後,投入缸內染色,染成的布呈深藍色,曬乾後,給人厚樸、沉實之感,故民間有人稱它「老藍花布」.
  • 6大類150種圖案紋樣 揭秘悠遠黎錦中的圖譜密碼
    根據王海昌的記述,黎族婦女自紡、自染、自織、自繡的傳統織錦,工藝細膩精湛,紋樣構圖均衡對稱,雅拙有趣,立意新穎,嚴謹大方。黎錦圖案紋樣色彩的運用與調配也十分講究,主要以黑、白、藍、棕為基本色調,交叉配色,加入紅、黃、青、綠來綜合調配,使得織錦圖案紋樣色彩豐富豔麗,五彩斑斕。
  • 臺灣寫真:揭開臺灣少數民族手紋的神秘面紗
    中新社記者 史元豐 攝   臺灣少數民族的16個族群總計約五六十萬人,排灣族是第二大族群,人口約10萬。從屏東城區出發,向東驅車一小時,穿過高山、河流,到達中央山脈的末端。霧靄蒼茫的山坡上,一個小村落映入眼帘,排灣人的一支世代生活於這個名叫佳興村的地方。   致力於臺灣少數民族文化保護的排灣族教師邱霄鳳帶記者拜訪了手紋老人。
  • 小顧聊藝術:專業人士說我不夠嚴謹,但藝術怎麼能嚴謹呢?
    其在微博擁有百萬粉絲,此前已經創作出版了《小顧聊繪畫·壹》《小顧聊繪畫·貳》《小顧聊繪畫·文藝復興》《小顧聊神話》系列書籍,因對藝術獨到的見解和詼諧的講評方式,得到眾多讀者的喜愛與關注。日前,小顧攜其新書在上海西西弗書店與讀者見面,分享了他對印象派以及藝術科普的理解。印象派的出現標誌著藝術走向了小眾《小顧聊印象派》被小顧稱為「初心之作」。
  • 中華傳統紋樣之花鳥昆蟲紋樣
    紋樣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貫穿於中國歷史發展的整個流程,貫穿於人們生活的始終,反映出不同時期的風俗習慣。從原始社會簡單的紋樣到奴隸社會簡潔、粗獷的青銅器紋飾,再到封建社會精美繁複的花鳥蟲魚、飛鳥走獸、吉祥圖案紋樣,都凝聚著相應時期獨特的藝術審美觀。 下面和我一起欣賞令人驚嘆的花鳥昆蟲紋樣!
  • 流行趨勢有話說|今天一起聊一聊冬季的大衣
    嗨,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來聊一聊冬季的時尚故事吧。 冬天我們要穿什麼呢?大衣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大衣是穿在一般衣服外面具有防禦風寒功能的外衣, 衣 長度至腰部及以下。大衣一般為長袖,前方可打開並可以鈕扣、拉鏈、魔術貼或腰帶束起。具保暖或美觀的功效。
  • 2019國際紋樣創意設計大賽 獲獎作品
    11月15日,融合視象——2019國際紋樣創意設計大賽在浙江美術館進行作品複評。而一個個由彩色的紗線織成的刺繡紋樣,或抽象,或具象,皆是90後一代童年記憶的縮影:大風車,俄羅斯方塊,跳房子……片與片的接合,線與線的交織,熾熱與柔軟的融合,材質與燈光的呼應,共同拼湊出那段久違的時光,宛如一扇時光裝置,觸碰這一代人心底深處封存著的童年印記。
  • 湘西神秘布藝 圖案豐富寓意綿長
    很多少數民族都把自己的歷史和文化記錄在衣服上,豐富多彩的圖案和絢爛的色彩昭示著他們不同尋常的過往,湖南湘西作為少數民族聚居區域,各種玲琅滿目的布料更是美豔動人。侗錦邵陽藍印花布,又稱豆漿布,是一種用石灰豆漿防染花靛藍色的雙色布,集民間美術與民間工藝於一體,分藍底白花和白底藍花兩種,屬鏤空印花,具有染而不褪、耐洗耐曬、紋樣圖案愈洗愈明的特點,是我國傳統印染藝術中的一支奇葩,至今已有
  • 聊一聊我認識的香港
    可能在很多年前,大家聊起香港,還是有很多神奇的印象,畢竟早年國產的電影還不如香港,港片的是大多數中年人的記憶。當然,對於00後的我們來說(這裡小編不要臉的隱藏一下年齡)香港可能給我的感覺更直接更接近現在的真相。就是個半免稅的代購集中地之一。今天大概聊一聊我近些年來周末走香港的小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