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2日電先是PDD時隔400天重返直播圈併入駐鬥魚;隨後,IG戰隊入駐鬥魚直播;此外,其他直播平臺的數十位主播,近日也被鬥魚收入囊中。龐大的流量入駐讓鬥魚成為一家超級電競直播平臺。
鬥魚多個板塊內容會更豐富,更有活力。這些主播入駐的背後,是鬥魚多年直播內容策略的縮影;也正是對內容的專注,鬥魚構建起了競爭護城河,跑在了行業最前沿。
多元內容體系,滿足用戶多樣需求
鬥魚內容建設的重心之一是電競直播,尤其是《英雄聯盟》:手握LPL全部賽事、S級賽事、MSI賽事的分播版權,德瑪西亞杯的獨播權,韓國人氣戰隊SKT入駐,LPL官方解說入駐,都在不同程度上豐富著直播內容。
如今,英雄聯盟超人氣主播PDD的回歸,冠軍戰隊IG的加入則是在滿足了用戶需求的基礎上,牢牢握住英雄聯盟的直播內容命脈。至此,鬥魚英雄聯盟直播版塊已經實現了「賽事直播+戰隊訓練+人氣主播+路人直播」的多維度電競內容建設,並借力PDD和IG戰隊,推動玩家從粉絲到鬥魚用戶的轉化,實現直播平臺流量的再度提升。
在《英雄聯盟》影響力持續上升,電競行業實現爆發增長的今天,鬥魚抓住這波機會,先是滿足電競直播用戶需求,隨後以「頂級主播+人氣戰隊」入駐的方式,強化電競專區的內容建設。鬥魚目前幾乎壟斷了整個電競直播行業的優質內容。
持續探索直播+戰略
PDD和IG戰隊的加入,實際上只是鬥魚在電競內容發展上的策略之一。得益於鬥魚對市場獨到理解和前瞻性的判斷,鬥魚一直堅持 「直播+」戰略,強調不局限於遊戲本身,而是探索直播與多方場景的結合與衍生拓展,在此基礎上實現內容的升級,從而提升用戶黏性。
自製賽事就是一個有力的驗證,鬥魚持續探索自製賽事,從鬥魚黃金大獎賽到DSL鬥魚超級聯賽,每場賽事都為鬥魚吸引了巨大的流量。通過這些自製賽事,鬥魚更為全面的了解了賽事結構和用戶觀賽體驗,從而推動觀賽模式和內容上的優化。同時,這些賽事也從官方層面建構了主播與用戶的對話橋梁,加強了主播與用戶之間的互動。
扶持主播 構建內容輸送機制
在電競直播的發展中,鬥魚持續探索泛娛樂領域的布局,不管是主播培養還是直播內容都更偏向娛樂化,而這在活躍用戶,提高主播知名度的同時,也適當的降低了電競的競技化屬性,從娛樂化的角度推動「全民電競」的發展。
此外,隨著鬥魚電競直播版塊的馬太效應凸顯,在龐大的用戶基礎上,鬥魚不斷完善直播人才內部輸送機制,通過直播、內容、賽事、互動等多方面的吸引,為直播用戶開闢主播上升通道,實現平臺內部主播造血系統。
從2017 年年開始,鬥魚也一直投入大量的財力和物力去培養和扶持主播,搜索並形成主播人才庫並且給予經濟上的支持;對有潛力的主播給予系統的職業技能培養和職業道德教育,並且給予站內資源傾斜和幫扶。成型的大主播還有優秀的站外曝光機會。鬥魚以此帶動大量垂直化與泛娛樂等領域的精品內容生產,拓展直播內容的深度。
自直播行業興起,鬥魚便始終以遊戲和電競直播為支柱,不斷提升自身遊戲直播的內容質量,探索遊戲直播泛娛樂內容,以此吸引了大批高質量的用戶,為今日超級電競直播平臺奠定了基礎。
而以推動中國遊戲、電競事業發展為己任的鬥魚,也見證著電競行業的發展,這個超級電競直播平臺,已經打造出超強的內容生態,引領著整個行業的發展。
[ 責編:趙豔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