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為何稱小龍? 因龍以蛇身為主體(圖)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龍(矢量圖)

蛇(矢量圖)

  □馬銀保

  多數人視蛇為駭人的毒蟲,而龍排「四瑞獸」(龍、鳳、麒麟、龜)之首,是吉祥之神。房玄齡曰:「一則為龍,一則為蛇,喻人行藏。」也是說龍和蛇截然不同。但是,為什麼人們稱蛇為小龍呢?書上網上都有答案,但缺乏完整、明晰的說法。

  先民最早崇奉蛇

  龍是人想像出的萬能神力的奇特動物——「具備風雨雷電的力量、山巒的雄姿,像魚一樣遊弋水中,像鳥一樣飛翔天空……」因為它佑護人類平安吉祥,因此人對龍無比崇奉。龍產生於八千年前,那麼,在此之前先民就沒有崇奉的動物嗎?有。那就是蛇。

  大約1.5億年前就有了蛇。對蛇,先民有許多搞不懂的地方。它無腳卻跑得快,只一滴毒液就能置人於死地,身體細長卻很靈活,腦袋不大卻很聰明,記憶力特強,時隔多年依舊能準確認出傷害它的人……越是搞不懂就越覺得神奇,並且把這神奇歸於神力。神得罪不起,唯一辦法就是供奉起來,給人降吉祥帶平安。

  人把蛇似神一樣崇奉,還同造人有關。神話傳說,伏羲與女媧兄妹倆共同造人,且二人分工明確。妹妹女媧在清澈的小池邊用黃泥做成一個又一個的泥娃娃,泥娃娃變成了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可用泥捏人速度太慢,得提速。女媧就用繩子沾上泥,一甩一滴就是一個人。天下人就多了起來;而伏羲的任務是畫出代表天地萬物的八卦。揭去後人賦予八卦的神秘面紗,從某種角度講,八卦就是教人適應大自然的各種現象活下去,而且要活得好。這兄妹倆,妹妹負責造出人,兄長負責造出的人活下去。按照神話的說法,女媧和伏羲兄妹倆就是人最初的始祖,兄妹倆都為人頭蛇身,也就是說人類最早的祖先是和蛇有密切關聯的。對祖先敬仰和敬奉是人最本質的表現,加之對蛇的種種神奇感,人最早崇奉的當然是蛇了。

  史料記載,原始部落中,以蛇作為圖騰的氏族很普遍。據摩爾根《古代社會》記載,在美洲的印弟安人裡面,有九個部落以蛇為崇拜圖騰。一個氏族與蛇沾上親戚或有血緣關係,該多麼榮光。既可免除蛇的傷害,對其他氏族也具有相當大的威懾力,何不崇奉蛇為神呢?

  然而,蛇的崇奉地位在新石器時代動搖了。這個時代己發明了以種植粟為主的農業、和養豬養狗的畜業。人過上了定居生活,但依然沒有抵禦自然災害和野獸侵襲的能力。當時條件下,人類只能寄希望於神力。可是人一直敬奉的蛇不但不能給人安全保證,而且還頻頻致人命喪黃泉——八千年前,雨量充沛,滿世界草豐林茂,是蛇類的天堂,人對蛇可謂是防不勝防。蛇靠不住了,就要敬奉靠得住的其他動物來保護人的安全。於是人們虛擬出蛇身、駱駝頭、麒麟角、烏龜眼睛、牛耳朵、蜥蜴腿、老虎爪、魚鱗,還長有鬍鬚的動物——龍。龍的神力無比,可降服一切自然災害和野獸。不過由各種動物組合而成的龍還是以蛇身為主體,蛇自然就叫成了小龍。

  龍起源於蛇

  樹有根,水有源。龍雖說是人想像出的神力無比的動物,但想像也應該有源頭。龍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說龍起源於蛇;一說龍起源於鱷魚。兩種說法的基本依據都是早期甲骨文「龍」字的字形。

  第一種是一條大蟒蛇的象形,身子盤曲,身上的鱗紋清晰可見,張著血盆大口,口內毒牙和信子也都刻畫出來了。《說文解字》裡面圖文並茂,有詳細的介紹。據此,認為「龍」的原型就是距今四千多年前的紅石文化遺址中出土的玉龍,形似這種蟒蛇。

  第二種字形為一條長了角的鱷魚的象形,頭向左伸,鱷嘴大張,身體向右彎曲,並且有腿和爪。這在《說文解字》中也有介紹。由此,一些學者認為「龍」的原型是至今生活在長江中的揚子鱷。亦稱鼉(tuo)。它身長兩米餘,力大。因性貪睡,俗稱「豬婆龍」。商代青銅器上的龍紋與揚子鱷背部和尾部的鱗甲很相似。這是「龍」的起源是鱷魚的實物證明。

  兩種說法都有理有據,龍本身就是虛擬的。但為何蛇說佔了上風,恐怕與華夏文化中心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在北方有關。長江比黃河長,但黃河稱為母親河;人們理想中的太平盛世「堯天舜日」中的堯和舜都為北方人。歷史是在文化中心寫出來的,「龍起源於蛇」當然就佔了上風。久而久之很少有人說龍起源於鱷了。

  果真這樣,蛇稱小龍也就沒啥異議了。

  「娘肚裡」蛇和龍無兩樣

  十二地支和十二生肖相對應看似簡單,只表示個順序,其實這裡的含義很廣。蛇地支屬「巳(si)」,這個「巳」字表示的是什麼呢?僅僅表示蛇在十二屬相中排在第六位嗎?同蛇搭在一起又說的是什麼呢?

  「巳」、「已(yi)」、「己(ji)」三字區別甚微,很容易搞混。區別在封口、半封口、不封口。巳在十二生肖中和蛇相對應,是說五行屬火,「巳」又是「蛇」的代稱。《論衡》中寫道:「巳火也,共禽蛇也。」撇開「巳火也」,單說「禽蛇也。」是說蛇是特定時段的蛇,是娘肚裡的蛇。「巳」是個象形字,甲骨文中的「巳」字與「子」字的金文字形十分相像,只是缺少了一橫,也就是「胳膊」。缺胳膊不是殘疾,而是胳膊還沒長出來,還在娘肚裡懷著呢。這是泛指,同蛇搭配,「巳蛇」就是未出生還在娘肚裡的蛇。「巳」字指沒有長出胳膊的胎嬰,所有動物都如此,龍也不能例外。龍是蛇體,娘胎中的龍什麼也沒長出來,就和蛇沒什麼兩樣了。既然如此,蛇龍稱兄道弟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地支中,排第五位辰和龍對應的含義也印證了這一說法。辰(辰即早晨七時至九時的時間)搭配龍謂「辰龍」,就是剛剛出生的龍。剛剛出生的龍和未出生的蛇就有了區別。蛇稱小龍意味著龍己出生、蛇即將出生。龍先出生,當然為大,蛇為小,所以蛇稱小龍。

  蛇稱小龍的三個理由都有一定的道理,並無主次之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相關焦點

  • 蛇為什麼稱「小龍」、 為什麼叫長蟲?
    蛇為什麼稱「小龍」中國民間,常把蛇稱為「小龍」,生肖屬蛇的人,也常把自己說成是屬小龍。那麼,蛇為什麼有「小龍」之稱呢?蛇屬於爬行綱蛇目,遍生於熱帶和亞熱帶的平原、丘陵、山地和水澤之中。蛇身體細長,四肢退化,身體表面覆蓋鱗片。最早的蛇出現在距今一億五千萬年前的侏羅紀。蛇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其形色怪異,行動詭秘,毒蛇可致人死命。
  • 蛇是龍的原型 女媧氏、神農氏是人面蛇身
    作為中國傳統十二生肖之一,蛇緊隨龍後,通常為了好聽,被一些人稱為「小龍」,甚至還有很多父母給屬蛇的孩子取名「小龍」「曉龍」,大概也是想給孩子沾點「龍氣」吧。  在世界上許多文化中,蛇象徵著吉祥和神聖,當然,一些西方傳說中,蛇也有力量與邪惡的意思。
  • 為什麼是人首蛇身?伏羲女媧圖包含的深層秘密
    在伏羲女媧圖中,伏羲女媧人首蛇身,一人持規,一人持矩。此圖何解?一人持規,一人持矩,易於理解。圓規方矩,規畫圓,矩畫方,規矩代表天圓地方,象徵萬物法則。一人持規,一人持矩,就是說要法天則地。那麼,為什麼是人首蛇身呢?
  • 中國最早蛇文物距今8000年:是查海先民圖騰(圖)
    蛇在十二生肖中居第六位,處於龍之後。龍是中華民族最早的圖騰,但在現實世界中是不存在的。龍由蛇而來,龍的主體(龍頸、龍身)是蛇的形象。龍大蛇小,故人們常稱蛇為「小龍」。在中國古老的民俗文化中,蛇是美好的象徵,是中華民族最早的圖騰之一。從距今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開始,直至春秋戰國、漢等時期,大連乃至遼寧有很多蛇文物出土,其中就包括中國已發現最早的蛇文物。
  • 古時蛇就是龍 「龍的傳人」伏羲被指是人首蛇身
    早在2000多年前的漢朝,蛇被崇拜為神,為吉祥物。考古界在河南省安陽郡發現有2000年前鐫刻在石頭上的蛇的形象。  人首蛇身的伏羲。伏羲氏被奉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人文始祖」,傳說他是人首蛇身。古時,蛇就是龍,故其後人被稱「龍的傳人」。傳說他與女媧成婚,生兒育女,被尊稱為人類的始祖。
  • 《山海經》中女媧、伏羲為何都是蛇身,原來蛇在古代被視為神獸
    《山海經》中女媧、伏羲為何都是蛇身,原來蛇在古代被視為神獸在《山海經》中比較厲害的神仙,應該算上西王母、女媧、伏羲了吧,但是這些遠古的大神,我們大仙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都是有著動物的部分特徵,比如西王母是老虎,而女媧和伏羲就是蛇身,那麼為甚
  • 蛇的古體字是「它」 作為圖騰物傳達祥瑞災異
    君為吉祥,野有彷徨   說文解「蛇」   「蛇」的古體字是「它」,《說文》小篆「它」的寫法,便露出蛇的原形,上面不是寶蓋頭,而是一條大蛇的頭,下面的「匕」一彎鉤是蛇身及尾部,後世書法家稱之為龍尾鉤。因此,「它」是「蛇」的本字,從「蟲」的「蛇」其實是後起字。而《說文解字注》中對蛇的注釋為:「它,蟲也。
  • 為什么女媧是人首蛇身
    接下來小編給大家網絡收集整理的女媧為什麼是蛇身的資料。 女媧是人首蛇身的原因 其實就是對於蛇的繁殖生育能力的崇拜以及蛇圖騰的崇拜。 女媧做為中國神話史上最為人歌功頌德的女神,她的主要功績就在於造人和補天。而作為女神的這一性別神祗,女媧的生殖能力是被特別所賦予的功能。
  • 從《山海經》看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人首蛇身形象
    縱觀各類神話傳說的相關書籍,我們不乏都能在其中看到有不少有關於蛇的神話傳說。作為以神話為主流,包羅萬千學科種類的,被尊為一部奇書的《山海經》而言,其間描述有大量的荒誕離奇的人或事,而蛇也在其中佔據一席之地。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人首蛇身的女媧、伏羲等。
  • 在遠古時期被奉為神靈的「蛇」,現在為何備受冷遇?
    這段話的意思也就是說,上古人皇伏羲,在神話傳說中乃是蛇的後裔。其實在很多版本的神話中,伏羲、女媧以及盤古這些遠古大神,都具有非常顯著的蛇的形象,說他們是人首蛇身,或者龍首蛇身。就連司馬遷編著的《史記·天官書》中也曾這樣記載:「(黃帝)人首蛇身,尾交首上,黃龍體。」此外還有古蜀國的巴蜀一脈,也認為自己是蛇的後裔。
  • 十二生肖蛇的來歷 蛇在中國我文化中的地位 其來歷比龍還早
    ,可能會得到一種很特殊的答案,有人會說是屬「小龍」的。「小龍」正是「蛇」的別稱。 東漢《論衡.講瑞篇》說:「龍或時似蛇,蛇或時似龍。」在古代,龍蛇之間似乎從一開始就沒有明確的界定,龍、蛇之變,仿佛自然而然。從原始圖騰崇拜來看,蛇比龍的資歷還要老。在龍的形象還沒創造出來之前,蛇已經是人們原始崇拜的對象了。
  • 上遊•互動丨都市熱報丨蛇殺烏(重慶「蛇祖宗」④)- 餘雲華
    新疆出土伏羲女媧蛇身人首交尾圖 蛇殺烏(重慶「蛇祖宗」④)餘雲華以前,重慶農村遍地流翠,竹樹滿坡,冬眠以前,看不見蛇才是怪事,但有一種蛇卻萬萬不能看到本地人深信不疑,只要看到蛇交尾,「不死也要掉層皮」,俗信將褲帶拴到竹木上,黴運就讓竹樹一肩擔了。蛇的「好事」,連說也是罪過,迫不得已要講到,也只能改稱蛇「殺烏」(擬音)。如同亞當和夏娃西方神話中,是西亞、歐洲人類的祖父母,在東方,伏羲女媧則成為「龍的傳人」(龍的後代)的華夏民族的祖父母。「龍」由多種動物綜合而成,其基形就是蛇——後世漢語稱蛇為小龍。
  • 以蛇為信仰-古老神秘的蛇節
    中國的崇蛇文化自遠古就有之,比如伏羲鱗身、女嫻蛇軀《魯靈光殿賦》中記載:「伏羲氏蛇身《史記·三皇本紀》也認為:人首、女嫻氏亦蛇身人首。個民族或地城的信仰文化,總是與其所處自然地理條件密切相美。地處中國東南的福建古稱「閩」,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釋;「閩,東南越,蛇種。」
  • 癸巳蛇年文史知識測試題 迎新年長知識圖樂和
    在十二生肖屬相中蛇排序第六,與十二地支相配為「巳」,故稱「巳蛇」。蛇的最早記載見於《史紀·三皇本紀》,書中說伏羲和女媧都是「蛇身人首」。我國最早的神話集《山海經》中,也多有蛇的記載,因此有「深山大澤,必有龍蛇」之說。在古希臘,蛇甚至被視為治病救人的圖騰……蛇,遠遠地先於我們人類就已經存在,並與我們相伴相生。從古至今,有不少詩詞歌賦、成語典故、神話傳說、戲劇電影等文藝作品中都涉及到蛇。
  • 灰鼠蛇:悄悄過樹,誤以為龍
    問家裡的長輩,可能會得到一個回答「過樹龍」。那它究竟是什麼蛇呢?這次的文章就請來了解一下,熟悉又陌生的「過樹龍」吧。「過樹龍」的真面目 灰鼠蛇(Ptyas korro),是遊蛇科鼠蛇屬下的一種無毒蛇類,行動敏捷,性情溫順。灰鼠蛇的別稱有很多,常用的別稱有黃梢蛇、索蛇、過樹龍、上竹龍、黃肚龍等。
  • 大興安嶺古巖畫中的龍雛形
    據大興安嶺地委宣傳部與省考古研究所等組成的巖畫考古隊描述,「S形鹿角龍」巖畫縱向20釐米,方向朝南,龍的頭部朝東,巖畫身形為S形,身軀無爪,頭部被極具美感的鹿角代替。莊鴻雁對這個龍形紋是這樣解讀的,首先,「S形鹿角龍」更確切的表述應為鹿角蛇身圖像。從這些巖畫整體的表意和所處地點分析(巖畫一般都在山頂的石壁上),該處顯然是古先民進行祭祀等活動的場所。
  • 古人為什麼不「待見」蛇?每到蛇年災害多荒年多
    但凡與蛇有關的諺語、成語、歇後語等大多都含有貶義,甚至認為蛇年是兇年、屬蛇的人「命」不好,在12生肖中屬蛇的人被稱為屬小龍……  中國古人何時起不再崇拜蛇?  1958年,在距今約5500年的甘肅省甘谷縣西坪遺址上出土了一件彩陶瓶,瓶的腹部有一條用墨彩繪出的人首蛇身神怪。
  • 商代的人面蛇身盉:究竟是伏羲還是女媧?
    這隻青銅盉圓腹圈足,人臉盉蓋的腦後與盉身後兩側均飾有一對龍形紋,從盉的頸後有一條粗壯的蛇身(龍身)盤繞而下,與蓋子上的人臉連為一體。蛇身中間裝飾回紋,兩邊各有一排半弧形鱗甲整齊排列,肩頸部還裝飾有兩隻龍爪。由此可見,這隻青銅盉表現的應當是一個「人面龍(蛇)身」的傳說人物。
  • 「大龍」「小龍」與「雲龍」(圖)
    「大龍」「小龍」與「雲龍」(圖) 2012年02月21日 16:18 來源:中新網-華文報摘 參與互動(0)   清代郵票輒以「龍」圖案作主題,旨在顯示皇權,亦標誌中國為「龍的民族」(遠溯至原始時代「龍圖騰」文化)。
  • 蛇年解蛇:是遠古圖騰標記 伏羲女媧均是人首蛇身
    作為中國傳統十二生肖之一,蛇緊隨龍後,通常為了好聽,被一些人稱為「小龍」,甚至還有很多父母給屬蛇的孩子取名「小龍」「曉龍」,大概也是想給孩子沾點「龍氣」吧。  在世界上許多文化中,蛇象徵著吉祥和神聖,當然,一些西方傳說中,蛇也有力量與邪惡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