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據《21世紀經濟報導》援引據巨潮網數據顯示,截止到7月7日晚間22時10分,超過500家上市公司申請7月8日停牌(包含繼續停牌,此前接近800隻股停牌),即,8日將有超過1200家上市公司股票停牌,兩市停牌股票佔比將超過40%。分析人士認為,此規模的停牌潮為A股歷史所罕見。
A股跌勢未止,很多上市公司拿出了增持和自救兩大絕招。其中,越來越多的公司宣布停牌,兩市停牌公司總數已逼近1000家,超過上市公司總數的三分之一。此景在中國金融史上前所未有。
據東方財富網,也有分析認為,隨著股市暴跌,如果一些股票再不停牌,很多大股東的股票質押和增發盤就要被平倉。
--------------------------------------------------------------------------------------------
A股現史上最大停牌潮
近千家公司停牌兩市逾1700股跌停
周二股市繼續大幅下挫,救市大軍也從兩桶油擴散到上證50標的股,但沒被護盤的創業板類題材股依然在下跌通道中穿行。截至收盤,四大指數全部收綠。不僅兩市逾1700股跌停,史上最大停牌潮也一同襲來,截至昨晚,近千家上市公司停牌。
盤面表現
兩市逾1700股跌停
周二的走勢似乎也有點出乎意料。早盤,兩市便雙雙低開,滬指持續震蕩下跌,盤中一度跌破3700、3600點兩關口,再創本輪調整新低3585.40點,11點左右探底回升跌幅收窄。盤面來看,保險與銀行股爭相拉升護盤,但效果並不明顯。
午後開盤,滬指小幅回升。創業板個股仍「一瀉千裡」。臨近盤尾,在權重股帶動下,滬指重回3700點。兩市1716股封跌停。
截至收盤,滬指報3727.12點,跌48.79點,跌幅1.29%;深成指報 11375.60點,跌700.17點,跌幅5.80%;創業板指報2352.01點,跌141.82點,跌幅5.69%。
整體來看,「國家隊」的資金大範圍投在保險、銀行等權重板塊,而創業板、中小板的個股殺跌嚴重。板塊方面看,銀行、保險、中字頭、石油漲幅靠前,航天航空、軍工、有色金屬、房地產跌幅靠前。
中國平安成交超創業板
昨天的金融板塊中,銀行股中國銀行率先封上漲停,中信銀行、建設銀行緊隨其後。保險板塊內,中國平安時隔6年再封漲停板,中國人壽則連續兩日漲停。
中國平安成為昨天兩市的主戰場,全天成交679億元,超過創業板1.5倍,中國銀行也現3000萬手漲停掛單,足以表明「國家隊」護盤的決心。
數據顯示,6月5日大盤衝上5000點,當天中國銀行的最高價為4.65元,交通銀行最高價為8.48元,昨天,兩隻股票則分別報收5.39元和8.90元。有網友稱:「5000點的時候買入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被套,3700點解套了」。
上證50逆市漲2.27%
值得注意的是,昨天上證50逆市上漲了2.27%。而在前一天的7月6日,上證指數上漲2.41%,上證50更是以高達6.50%的漲幅位居第一。
作為市場上首隻跟蹤上證50等權重指數的基金,銀華上證50等權ETF價值凸顯。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7日,銀華上證50等權ETF,近一年的總回報為89.24%,銀華上證50等權ETF聯接,近一年總回報為76.30%。
上證50作為一隻核心藍籌股指數,挑選上海證券市場規模大、流動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50隻股票組成樣本股,具有較強的盈利能力、分紅能力和成長性,有「市場風向標」之稱。而上證50等權重指數在成份股構成上,和上證50指數完全相同,不過該指數對成份股賦予權重的方式作了改進。
市場看點
1、兩市近千股停牌
A股現史上最大停牌潮,現在投資者見面打招呼都是:「你的票停牌了嗎?」對於停牌原因,上市公司多解釋為籌劃重大事項、非公開發行事項等。
>數量
近千家停牌創紀錄
記者梳理了一下公告發現,7月6日一天,A股就有239家公司發公告停牌。昨天一早,又有70家上市公司宣布停牌,午間包括格力地產、網宿科技、華宇軟體等在內的23家公司也表示要停牌。而昨晚更是出現了一大波停牌公告。
截至記者發稿,僅昨天兩市就有超過240家公司發布了停牌公告。加上前期已經停牌的公司,滬深兩市累計有近千家上市公司停牌,佔上市公司總量的35%,其中多數為創業板和中小板。這一數量已創下A股史上停牌紀錄。有網友調侃:「千股漲停偶爾見,千股跌停天天見,千股停牌馬上見。」
>原因
多為籌劃重大事項
對於停牌原因,綜合來看,除部分公司明確了停牌緣由外,大部分公司的停牌理由以「籌劃重大事項」為主。據統計,7月7日宣布停牌的公司中,50%以上停牌原因為「重大事項未公告」,近40%為「臨時停牌」,另有5%左右公司停牌原因顯示為「未披露交易異常波動」。相比之下,昨晚公告停牌的首開股份就明確寫出「正在籌劃重大對外投資事項」;德奧通航稱停牌系因擬收購通用航空資產。
值得一提的是,與停牌可以避險相比,目前市況下復牌的風險就大了許多。此前,在A股市場人氣旺的時候,上市公司一份定增、重組等復牌公告可以引發公司股票的瘋狂上漲。然而,在當前的行情之下,除去一些停牌時間過長、需要補漲的股票外,發布諸如定增之類的復牌公告後,大多上市公司會出現股票暴跌的情形。所以,在目前的停牌大軍中,有一部分已到復牌時間的公司提出了延期復牌,如華燦光電、凱撒股份、國機汽車等。
在眾多的停牌原因中,推進員工持股計劃向市場傳遞了「正能量」。昨天,包括嘉麟傑、萬盛股份在內的多家公司公告了員工持股計劃。
>分析
復牌前要想好對策
面對停牌股激增,市場人士戲稱:「大家都停牌了,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多家公司的停牌是「意料之中」的事。除可能避免股價非理性持續暴跌外,眾多上市公司存在借用股權質押進行融資,作為大股東常用的融資手段之一,尤其是在前期市場行情火爆的背景下,股權質押在資本市場上愈來愈頻繁。但如果股價下跌逼近預警線,將有被強制平倉的風險,為了保護大股東利益,上市公司選擇停牌是情理之中的事。另外,部分股票停牌將影響到基金的贖回,倘若基金遭遇贖回,由於部分股票處於停牌,將迫使基金公司賣出其他股票,而停牌類個股則成了避風港。不少投資者就因躲過股價下跌調侃這些公司為「良心公司」。
不過業內人士提醒投資者,停牌的上市公司提出的收購、併購方案可能會因為市場下跌而難成行,復牌後也有可能引發更大的拋售。所以,停牌期間,投資者要做足功課,在復牌之前就要想好對策。
2、大股東增持積極救市
上市公司出現了大股東及高管的增持潮。據Wind數據顯示,從6月29日起至7月6日,兩市總計有147家上市公司重要股東增持自家股票,涉及金額達72億元。而昨天,兩市又有近50家上市公司發布增持或者計劃增持上市公司股份的公告。
6日晚,太平洋發布了一份重磅增持公告,公司第一大股東華信六合已於6月23日至7月2日增持676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91%,僅以昨天收盤價11.79元粗略估算,華信六合此番增持耗資已接近8億元之巨。而在此之前,萬科也加入了股市「自衛隊」,表示斥資百億回購股份。
此外,也有公司高管和股東承諾表示年內不減持。7月6日,湖南42家上市公司董事長,做出了年內不減持公司股票的承諾。包括中南傳媒、藍思科技、快樂購、華菱鋼鐵、華天酒店等。
昨天午間,博雲新材也公告稱,基於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以及對公司價值的認可,為了促進公司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和維護股東利益,公司第一大股東中南大學粉末冶金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和高級管理人員承諾在2015年年內不減持公司股票,以實際行動維護上市公司信用體系,切實保護投資者利益。
開戶數據
上周新增投資者51萬人
雖然上周A股市場跌幅慘重,但投資者開戶人數卻終止四連跌,上周首次回升。中國結算昨晚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周(6月29日至7月3日)新增投資者數量51.29萬人,環比增2.74%。前一周數據為49.92萬人。此外,新增基金帳戶63萬戶,環比增2.01%。
投資者交易活躍度方面較前一周也有所回升。數據顯示,上周參與交易A股的投資者數量為3020萬人,佔已開立A股帳戶投資者數量的33.5%,前一周為32.03%。
期末持有A股的投資者為4987萬人,佔已開立A股帳戶投資者數量的55.3%,環比前一周的55.5%小幅減少。
機構行動
上市公司協會呼籲採取措施穩定股價
針對當前市場非理性大幅波動的情況,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昨天向全體上市公司發出五條倡議,採取積極措施穩定股價。
首先,要充分發揮支持和促進國家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充分發揮支持和促進資本市場建設,防範市場系統風險,穩定市場健康發展的積極作用,為維護和促進我國經濟和資本市場的良好發展態勢做出貢獻。
此外,在法律法規允許的範圍內,結合公司的實際情況,積極採取公司回購,大股東、高管增持,員工持股等措施,穩定公司股價,加強公司對市值管理,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切實維護全體股東的利益。
第三,進一步加強信息披露,真實、準確、及時、完整地披露公司信息,及時澄清不實的傳言。
第四,進一步深化創新發展,專注公司經營,優化投資者回報,增加長期價值投資的吸引力。
最後,進一步加強投資者的關係管理,堅定投資者的信心。
上市公司協會表示,目前,許多公司已經積極主動地採取了相關措施。
中信證券提救市七法
眼下,有的券商忙著做內部安撫,有的則為管理層獻計獻策。昨天中信證券的救市七法在圈裡流傳,中信證券表示,提升市場對證券公司的信心,保持證券公司經營穩定,避免出現系統性流動風險,是當務之急。
具體來看,七項建議包括:首先,建議提請國務院成立協調領導小組,央行、三會、財政部、國資委等形成合力,儘快釋放明確的政策信號,建議降息降準,尤其大比例降準,提升市場對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的信心,提升對股票市場的預期。
此外,鼓勵上市公司回購、增持股票,實施員工持股計劃。建議財政部、國資委儘快發布上市公司員工持股計劃有關實施辦法,提升市場信心;對回購股票的上市公司給予再融資綠色通道;支持21家聯合公告中的上市證券公司實施員工持股計劃。
第三,建議中投、匯金、外管局增持或購買香港中資概念股,提振投資者信心。
第四,允許基金公司啟用風險準備金,用於投資藍籌股ETF及偏股型基金。
第五,建議保險公司及時申購流動性面臨枯竭的公募基金。
六是要堅定保持上證指數的穩定,全力穩定藍籌股,增強市場信心。
最後,保障證券公司的流動性安全。要保持證券公司已有的短期融資券等資格的有效性和及時性,央行資金投放渠道向21家證券公司開放;證監會對21家證券公司的監管指標實行傾斜。
資金動向
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兩日淨申購168億
自21家券商宣布斥資千億投資藍籌ETF以來,資金動向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數據顯示,藍籌ETF的代表—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兩日來持續獲得淨申購,6日、7日兩天累計獲得淨申購42.57億份,約168億元,兩天成交金額達330億元;較6月26日規模激增352億元,最新規模超過了500億元,成為名副其實的中流砥柱。
華泰柏瑞指數投資部認為,當前藍籌股估值合理,滬深300指數市盈率在14.3左右,在經濟和市場底部買入持有藍籌標杆指數,具有較好的安全邊際和投資價值。
滬市現239.85億淨流入
根據益盟操盤手統計,周二滬市資金呈現淨流入狀態,總計淨流入239.85億。深市則出現了184.45億資金淨流出狀態。
具體來看,滬市主力資金淨買入前五名的板塊,銀行仍佔首位,淨買入資金達161.17億。此外,工程建築、保險、煤炭和港口分別有83.99億、79.70億、16.54億、9.78億資金淨買入。
個股方面,滬市主力資金淨流入前五名的股票分別是:中國平安61.31億、中國銀行42.46億、XD民生銀33.14億、建設銀行24.81億、招商銀行24.21億。
深市主力資金淨流入前五名的股票分別是:平安銀行9.14億、康弘藥業7.36億、普路通6.21億、海康威視5.86億、申萬宏源3.60億。
專家釋疑
休市措施需謹慎使用
援軍已到,但通過兩天救市的效果來看,遠未達到市場預期。對此,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等市場人士認為,救市還需國家拿出真金白銀,必要時不排除休市的可能。
對此,北京問天律師事務所主任張遠忠表示,從法律層面來講,如果市場遇到一些突發狀況或不可抗力的因素等,交易所可以採取停牌或休市。因為《證券法》當中有明確規定,因突發性事件而影響證券交易的正常進行時,證券交易所可以採取技術性停牌的措施;因不可抗力的突發性事件或者為維護證券交易的正常秩序,證券交易所可以決定臨時停市。證券交易所採取技術性停牌或者決定臨時停市,必須及時報告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
但從目前A股的實際情況來看,並不是僅僅靠休市能夠解決的問題,如果休市後,市場存在的問題沒能徹底解決,反而會加速市場下跌的步伐。因此,根本問題是管理層未來還要通過一系列制度改革、拿出更多措施,慢慢恢復市場的信心。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目前的A股市場無論從技術上,還是政策面都應該迎來大級別的反彈。未來市場的表現還要取決於中國經濟的發展情況,只要基本面好,市場信心重新恢復,健康慢牛還可以期盼。
後市分析
救市有成效反轉需時間
「王炸」利好效果不如預期。對此,錢景財富CEO趙榮春表示,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政策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市場的反轉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兩融資金正大規模撤離市場,加之滬股通資金猛烈拋售,A股短期難有起色。所以眼下的市場震蕩是必然的,主要原因在於前期的創業板股票價值估值過高,導致嚴重偏離自身價值。在去槓桿的過程裡面,必然是價值真正的回歸。短期來看,市場還需要繼續去泡沫。
從長期來看,政府對於市場的把控未變,因此這輪政策牛市的基本邏輯沒有改變,未來的市場空間仍然巨大,所以目前一方面要關注股市裡面的損失和投資機會,另一方面還要看得更長遠一些。
短期跟隨資金配置大藍籌
中信證券投資報告顯示,未來一個星期,增量資金的偏好將決定市場風格。的確,不少機構資金仍然困在中小盤股,不可能馬上撤出並投入藍籌。但是,那些因為「救市」進入的增量資金才是短期的主要買入力量,短期應該堅決跟著他們走,不必糾結於其他存量資金如何脫身和如何轉向的問題。
藍籌股在本輪調整後有回歸價值中樞的動力。經過20%跌幅的調整,現在上證指數市盈率不到20倍,橫向與國際比較(包括與H股比較)都已經不貴,均值回歸動力增加。只是,原來的「賺錢效應」加速資產入市,現在的「虧錢效應」起的是反作用,提高了風險溢價,降低了價值中樞,放大了市場波動。
三大理由支撐市場反彈
國金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李立峰表示,下半年A股還會有機會。短期來看,A股市場還會有可能走一波人造的「反彈」市,幅度在4500點,最近出來一系列的政策組合拳其實是超預期的。
李立峰強調,從現在看反彈,有三個理由,第一個是新股暫緩。第二是「國家隊」真金白銀在入市。第三是政策不停地推出,A股會有反彈。但由於居民資產的再轉移、估值過高、新股的註冊制、流動性等原因,反彈的高度不會特別可觀。
京華時報記者敖曉波 郝少穎
編者註:
附:兩市8日停牌全名單
深國商 深 賽 格 華僑城A 海王生物 東方市場 勝利股份 金谷源 合肥百貨
興業礦業 中潤資源 閩福發A 靖遠煤電 神州信息 新大洲A 威孚高科 黔輪胎A
大通燃氣 青島雙星 韶能股份 華媒控股 西安旅遊 焦作萬方 新華聯 天茂集團
高新發展 萬方發展 美好集團 盈方微 視覺中國 廈門信達 錦龍股份 蘇寧環球
西安飲食 美錦能源 振華科技 漳州發展 鹽湖股份 中國武夷 中水漁業 四川九洲
北京文化 雲鋁股份 桑德環境 貴糖股份 航天科技 南寧糖業 嘉凱城 眾合科技
福星股份 凱迪電力 南天信息 錫業股份 安泰科技 中科三環 佛塑科技 銀泰資源
浪潮信息 華邦穎泰 精功科技 華蘭生物 天奇股份 億帆鑫富 中捷資源 海特高新
七 匹 狼 美 欣 達 漢麻產業 久聯發展 雙鷺藥業 華孚色紡 橫店東磁 粵 水 電
遠光軟體 東華軟體 景興紙業 長城影視 大港股份 太陽紙業 蘇州固鎝 海鷗衛浴
國脈科技 沃華醫藥 威海廣泰 天潤控股 三維通信 新海股份 科陸電子 湘潭電化
廣宇集團 順絡電子 蓉勝超微 北緯通信 北鬥星通 通富微電 漢鍾精機 常鋁股份
斯米克 東方鋯業 智光電氣 澳洋科技 延華智能 艾派克 粵 傳 媒 雲海金屬
二三四五 方正電機 海 利 得 合肥城建 諾 普 信 三全食品 拓日新能 恆康醫療
天寶股份 鴻博股份 奧維通信 大華股份 威華股份 歌爾聲學 澳洋順昌 泰和新材
海陸重工 拓維信息 新 華 都 久其軟體 亞太股份 世聯行 聖農發展 眾生藥業
華英農業 理工監測 普利特 富安娜 新朋股份 得利斯 皖通科技 羅普斯金
英威騰 科華恆盛 新綸科技 富臨運業 同德化工 神劍股份 科遠股份 雙箭股份
合眾思壯 信邦製藥 北京利爾 雙象股份 夢潔家紡 建研集團 省廣股份 愛仕達
遠東傳動 多氟多 齊翔騰達 雅克科技 廣聯達 九九久 雲南鍺業 兆馳股份
九安醫療 譽衡藥業 龍星化工 中原內配 康得新 摩恩電氣 百川股份 海格通信
艾迪西 雙環傳動 榕基軟體 寶莫股份 富春環保 新築股份 潤邦股份 希努爾
大金重工 金固股份 恒基達鑫 華斯股份 利源精製 老闆電器 寶馨科技 光正集團
山東礦機 英飛拓 海源機械 新界泵業 海立美達 司爾特 金新農 千紅製藥
寶鼎重工 輝隆股份 通達股份 益盛藥業 唐人神 貝因美 閩發鋁業 中京電子
聖陽股份 萬昌科技 好想你 西隴化工 奧拓電子 萬安科技 海南瑞澤 盛通股份
以嶺藥業 龍力生物 亞夏汽車 捷順科技 東方精工 長青集團 巨龍管業 龍生股份
金達威 安潔科技 跨境通 佛慈製藥 華宏科技 利君股份 揚子新材 海思科
茂碩電源 德聯集團 東江環保 東誠藥業 億利達 喬治白 美亞光電 雙成藥業
煌上煌 博實股份 奧瑞金 歐浦鋼網 登雲股份 友邦吊頂 麥趣爾 臺城製藥
雄韜股份 萬達院線 埃斯頓 龍津藥業 易尚展示 永興特鋼 神州泰嶽 樂普醫療
矽寶科技 華星創業 紅日藥業 華誼兄弟 超圖軟體 賽為智能 華力創通 萬邦達
天龍集團 三川股份 碧水源 國民技術 中瑞思創 華伍股份 高新興 雙龍股份
新開源 堅瑞消防 智飛生物 新國都 南方泵業 湯臣倍健 天舟文化 秀強股份
天瑞儀器 東方國信 天晟新材 元力股份 捷成股份 理邦儀器 天澤信息 東方電熱
銀禧科技 科大智能 光韻達 迪安診斷 金信諾 巴安水務 萬福生科 蘇交科
榮科科技 邦訊技術 碩貝德 旋極信息 凱利泰 宜安科技 天銀機電 北信源
易事特 鼎捷軟體 天華超淨 天和防務 伊之密 唐德影視 贏合科技 賽摩電氣
浙江廣廈 冠城大通 浙江富潤 上海梅林 宋都股份 澄星股份 金花股份 中葡股份
禾嘉股份 青山紙業 國金證券 西寧特鋼 長江投資 杭鋼股份 巨化股份 臥龍地產
瑞茂通 格力地產 江蘇吳中 金宇集團 新湖中寶 羅頓發展 長春經開 天津松江
凌鋼股份 桂冠電力 青海華鼎 冠農股份 鑫科材料 廣匯能源 大湖股份 北京城建
中電遠達 三峽新材 維維股份 農發種業 國棟建設 蘭太實業 美克家居 華夏幸福
旭光股份 華微電子 首開股份 健康元 海越股份 金瑞科技 盛和資源 江淮汽車
昆藥集團 吉恩鎳業 冠豪高新 片仔癀 通威股份 瑞貝卡 藍光發展 百利電氣
湘郵科技 千金藥業 雙良節能 福能股份 鵬欣資源 龍元建設 精工鋼構 方大炭素
華海藥業 宏達礦業 億晶光電 山煤國際 慧球科技 濟川藥業 山鷹紙業 恒生電子
信雅達 精達股份 臥龍電氣 用友網絡 新安股份 熊貓金控 市北高新 中毅達
大眾交通 海立股份 大眾公用 申華控股 電子城 新南洋 西南藥業 太極實業
天目藥業 東陽光科 中華企業 東百集團 綠庭投資 三安光電 曲江文旅 雲維股份
中國高科 遼寧成大 天海投資 浪潮軟體 洲際油氣 園城黃金 綜藝股份 浙大網新
安信信託 中路股份 新華傳媒 成商集團 丹化科技 寶信軟體 萬裡股份 百大集團
博瑞傳播 亞泰集團 杉杉股份 中房股份 秋林集團 中海海盛 嶽陽林紙 福成五豐
博匯紙業 赤峰黃金 金陵飯店 寶泰隆 玉龍股份 華鼎股份 四方股份 東風股份
九牧王 三星電氣 會稽山 風範股份 星宇股份 亞星錨鏈 吉視傳媒 奧康國際
龍宇燃油 北特科技 萬盛股份 創力集團 中科曙光 紅蜻蜓 中材節能 騰龍股份
應流股份 派思股份 柳州醫藥 引力傳媒 諾力股份 火炬電子 龍馬環衛 石英股份
海利生物 華友鈷業 艾華集團
相關閱讀:上市公司停牌潮
【蔓延廣泛】千股停牌止跌 兩市停牌公司超總數三分之一
【市場焦灼】上市公司停牌潮蔓延 焦灼等待市場穩定
【僵局待破】停牌潮背後
延伸閱讀:股市暴跌
【7.7日】兩市逾1700股跌停 三大主因壓制救市成效
【跌無可跌】創業板暴跌5.6%止跌:剩下股票停牌
其他暴跌影響
【資金外流】早間資金跟蹤 36億大單流出證券股
【融資新低】兩市融資餘額急降逾千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