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獲悉,牛利智能物聯科技(杭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牛利智能」)近期已完成1200萬元天使輪融資。本輪投資方為普華資本和遂真投資。原七牛雲執行副總裁杜江華加入牛利智能並出任董事長,公司創始人李索天繼續擔任CEO。本輪融資資金將用於產品研發和市場推廣。
牛利智能的主要產品包括硬體方面的智能邊緣網關和軟體方面的智能視頻雲,可以將企業掌握的視頻及各種物聯網數據整合管理,並以此打造AIOT SaaS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智能化管理服務,實現降本增效。
隨著攝像頭及物聯網設備的推廣,中小企業內部每天都在積累大量的視頻和物聯網數據,但是如何在一個平臺上對來自多種終端的數據進行採集、傳輸、管理及分析仍然是一件令企業頭疼的事情。
具體來說,一個企業內可能同時裝有多家廠商的攝像頭或者傳感器。例如來自A廠商的攝像頭可以對接到自身開發的平臺上,並可以調用相應AI算法,但是B廠商的終端採集設備可能無法接入A廠商的平臺,即便可以接入,某些AI識別功能也無法實現。
企業如果要想通過一個平臺來統一管理多維數據,通常需要集成商開發定製化項目來實現,但是項目建設周期長、開發成本高。由此,牛利智能推出了智能邊緣網關+智能視頻雲的解決方案,其實質在於將這類整合多維數據的項目工程產品化,縮短企業整合多維數據的時間,降低數據管理成本。
要想實現產品的標準化,具備廣泛場景下的通用性,牛利智能聯合創始人兼董事長杜江華向36氪表示,這需要從三方面入手:
數據採集方面:
數據採集主要通過在邊緣端部署的智能網關來實現,該網關可以兼容接入市場上主流品牌廠商和型號的攝像頭、傳感器等終端設備。這一功能的實現主要依賴於團隊過往積累的項目經驗。
目前,牛利智能已經將多種接入協議寫入其邊緣網關中,未來接入協議將會從雲端直接加載到邊緣網關中,使得網關具備實時自動匹配終端設備的能力。
此外,邊緣網關還可以支持終端設備接入數量的彈性擴容,與視頻雲結合提供超過10萬路設備管理能力。其內置低功耗視頻編解碼技術,單機支持600M視頻流轉發能力。
數據整合傳輸方面:
攝像頭採集的視頻屬於非結構化數據,傳感器採集的數據則屬於流式數據。邊緣網關會將不同物聯網設備的通訊協議統一為MQTT IoT標準,匯聚整合IoT數據和視頻,將這些數據結構化之後,再通過低延時異步上雲,將數據流實時生成數據報表,最終顯示在PC端和移動端的數據看板上。
整合的關鍵點在於實現視頻和物聯網數據之間的聯動,輔助企業智能決策。以環保排汙場景為例:通過將傳感器數據與視頻分析相結合,一旦水質傳感器發現指標異常,企業可通過牛利智能SaaS平臺調用攝像頭,追蹤具體的排汙口情況,對違規事件自動化記錄,第一時間發現排放隱患及環境狀態差異,24小時不間斷保障飲水和氣體排放安全。
數據分析處理方面:
牛利智能希望通過增強平臺的開放性為客戶提供更為便捷的服務。一方面,牛利智能選擇與第三方AI算法供應商合作夥伴一起為客戶提供實時數據分析能力。除了自研部分算法外,牛利智能還積極與算法供應商合作,整合提供了30餘種算法能力。
另一方面,平臺也為客戶提供業務場景模型開發所需的各類aPaaS服務,例如查詢實時視頻流API、視頻存儲API、智能識別API等,方便客戶根據具體業務數據分析需求開發應用。
牛利智能希望能將AI技術的使用更加平易化,因此採用了容器化部署方式,以此降低客戶算法具體部署的難度。例如,客戶可以在平臺界面上直接選擇想要添加的AI識別功能,算法包鏡像便會下載到本地,方便客戶直接調用,提高效率。
牛利智能希望通過視頻和物聯網數據的整合聯動,實現對物理空間內人、物、事件的實時記錄和數位化管理。業務落地方面,公司目前主要集中在工業園區、社區、零售、醫美四個領域。其中在醫美和零售領域,牛利智能希望在整合多維數據的基礎上為連鎖門店提供針對高淨值人群的精準營銷服務。
具體推進上,牛利智能主要面向行業集成商和終端企業兩類客戶銷售產品。
牛利智能目前仍處於標杆客戶驗證階段,預計明年產品進一步標準化後,將進入規模化階段,收入邁上千萬元級別。
杜江華表示,此時選擇再次創業主要是看重中小企業在智能化管理方面的落地需求。公司源於網際網路企業,同時具備大型政企項目經驗,團隊依託海量視頻應用技術能力,及政企集成項目成功經驗,為中小企業提供 SaaS層面的行業智能應用具有一定的優勢。
團隊方面:杜江華,畢業於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曾任七牛雲執行副總裁、創始合伙人,現任公司董事長;李索天,復旦大學MBA,曾任七牛雲綜治行業負責人,現任公司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