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古今中外都有喝湯的歷史,以中國廣東為代表,一日至少一湯,但湯仍以餐前或餐後配角登上餐桌。直至今天,「湯」終於翻身做主,成為單獨品類,市場份額也遠超新中式茶飲,達到400億~500億元,成為餐飲品類中的佼佼者。以原湯日記為例,半年時間開設8家門店,近50元的高客單下,單店日銷300多單,成為湯品的翹首。
01從「湯」到湯品,始終留在風口
美國金湯寶公司統計顯示,中國平均每人每周消耗4.6份湯,每年全國人消耗3200億份湯品,市場份額遠超過新中式茶飲400億~500億元。史書記載,從公元前8000—前7000年間,人類就已學會了「煮湯」。而歷史學家考證,世界上最古老的一本食譜是在公元前2700年在中國發現的,而這本食譜上便記載了十幾道湯菜。湯,在傳統的中餐裡面,雖然不隸屬於一個特定的菜系,但湯品文化一直植根於中國人的飲食習慣中,而坊間也流傳著 「寧可三日無肉,不可一日無湯」的這一說法。
像喝湯聞名的廣東,老火靚湯稱霸一方,同屬南方的江西,則以瓦罐湯獨具特色,往黃河流域走,河南的胡辣湯、陝西的羊肉湯都是受人追捧的典範,即使在沒有特色湯品的北方城市,也都會有一碗從小喝到大的「西紅柿雞蛋湯」、「疙瘩湯」,是常見的餐桌美食。可見湯品在潛移默化中成了消費者的日常所需。在原湯日記聯合創始人管翔看來,湯品除了消費市場廣闊,市場認知度高,還不受時間、地域的限制,也是健康飲食的代表產品。
02 90後創業,瞄準健康飲食做外賣
未來幾年,餐飲行業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外賣」、「安全」、「健康」將是餐飲行業的新標誌,而湯品作為養生滋補佳品的典範,似乎從起源起就自帶「健康」屬性。
像原湯日記中的香菇燉老母雞湯,採用18個月的山林散養老母雞,搭配西峽香菇,有補虛養身調理、氣血雙補調理、健脾開胃調理等功效。
「北京、上海這樣的快節奏城市,年輕人生活壓力過大,雖然有養生的想法,但苦於沒有時間精力、甚至是根本不會做等原因,最後都會選擇去餐廳吃。」但在高檔酒樓裡,湯品的價格一般要幾十到上百元一位,而在快餐店裡則大多為幾塊到十幾塊不等,中間市場尚屬空白。
管翔和她的三個小夥伴在加班訂餐過程中,看到了市場空白,從年輕的小白領搖身一變成了餐飲創業者大軍,「19年的冬天,熱食、湯品成為了寫字樓中溫暖的炊煙,原湯日記也是從那時成為了它們中的一員。」03 死磕產品,開拓湯品更多場景湯本自帶流量,同時可以精準控制食材、藥材、火候和烹製時間,毛利更是高達70%,但在競爭者眾多之地,原湯日記又是如何破局突圍?
1、改造燉盅,變成燉杯、燉椰子,吸引年輕客群
在酒樓或者堂食中,湯類多以燉盅形式呈現。比如,在仔皇煲、真功夫這樣的快餐廳,湯類只是陪襯,和小吃一類展示。
「我們把湯做『輕』,做的更有創意,讓年輕消費者產生獵奇心裡的同時,也更方便外賣。」
原湯日記的湯呈現現在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採用越南椰子殼做的特色椰子雞湯,讓消費者可以喝完湯後,還能吃椰子肉,增強消費者的多元化體驗感;另一種則是用類似於密封水杯一樣的「湯杯」盛放的湯品,這種設計可以在顧客食用湯品後再次利用,既不會造成運送中的漏撒,也增強價值感。
「國貿店附近有一個公司,在第一天訂了3份餐以後,緊接著第二天就訂了十份。後來我們電話回訪的時候才知道,他們一個部門的人都想要我們那個湯杯。」管翔哭笑不得的說,「我們是不是也可以成為下一個星巴克,提供杯子?」看似簡單的包裝設計,其實別有用心,既考慮到了外賣配送、呈現問題,保證外賣途中湯不會漏或汙染,並且在放涼後也可以直接把杯子放入微波爐加熱,還為消費者創造價值感,潛移默化的宣傳品牌。
2、搭配主食做套餐,打通全時段
現在原湯日記不僅有湯類sku,還有搭配蓋飯的套餐。「我們通過後臺數據發現,訂原湯日記的顧客以白領為主,其中還有30%的技術男,一份湯加小菜可以滿足女性消費者,而和蓋飯的組合也可以讓男士吃飽。」原湯日記產品的設計可以滿足24小時,早餐、午餐、下午茶、宵夜四個時段的全場景消費。而在湯類設置上,則會根據季節特點、消費者畫像更迭新品,比如夏季清火的「清燉冬瓜排骨湯」、冬天暢銷的「胡椒豬肚雞湯」等。
當然,會有人認為,早餐喝湯會不會很膩?真的可以做到全時段嗎?
其實不然,原湯日記國貿店就有一位消費者,一個月消費高達90餘次,平均每天會點3次。
「阿姨剛做完手術,通常她女兒會在早上7:30的時候給她訂第一餐,然後中午12點左右阿姨會自己訂一份,晚上的時候還會下一單,多都是雙人餐。」管翔在提起這位特殊的阿姨時,不禁滿滿的感動,也感謝她們能這麼信任自己的品牌。
做外賣與堂食不同,在房租、水電固定的情況下,小時工的成本並不會高出很多,如果可以做全時段產品,則可以大大提升營業額。
3、深耕上遊,標準化拓寬品牌張力
做連鎖的第一步就是標準。為了增強品牌張力,管翔團隊在建立原湯日記伊始便開始了標準化和深耕源頭之旅。
她們為了探尋每種湯的源頭,尋求本源味道,團隊特別建立研發部門,全國尋求食材。
像原湯日記的椰子雞湯,選擇的是越南的椰子而不是海南的椰子。「海南的椰子甜度不夠高,越南的椰子更甜,更適合做湯,而且肉厚,適合直接食用。」雖然現在的椰子是進口的,但成本並不會比國產的高,而且在選椰子中一次烏龍事件,還成就了原湯日記的一款爆品。
「我們做椰子雞湯的椰子都要求大口徑帶蓋,但最開始在選供應商的時候,對方發錯了貨,口徑小,還沒有蓋,等找對方的時候還消失了。」對於一些跨界做餐飲的創業者來說,踩坑、被騙是在平常不過的事情,看著4、5萬塊錢的椰子殼,管翔她們很是生氣的時候也不想認栽。
「幾個人一起創業的好處就是遇到困難,可以一起想辦法,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
那些天可以說是原湯日記比較昏暗的幾天,有的人負責聯繫新供應商做空中飛人;有的人想辦法看看椰子殼還能做出什麼,成了科學家;還有的人,馬力全開做運營,畢竟不能顧此失彼……
經過多次嘗試,最終原湯日記打造出爆品椰香糯米飯。
吃一塹、長一智,經過椰殼的烏龍事件,也讓他們對於供應鏈選擇、倉儲打造更加的得心應手。現在原湯日記的工廠產能和長期戰略合作供應商,可以同時滿足500到1000家門店的供應,並且品牌完成了從產品研發、生產、配送到培訓、門店管理、文化傳播等全產業生態鏈的布局,也為原湯日記連鎖化奠定基礎。
04開放合作,湯品市場掘金
湯品類市場的雛形已現,如今資本市場也已經瞄準湯品,使其市場價值最大化,而現在的湯品賽道上競爭者並不算多,像原湯日記這樣的湯品垂直品牌未來可期。「我們在打磨完盈利模型後,構建了加盟體系,開始尋找合作夥伴。」在管翔看來,一個好漢三個幫。
供應鏈方面他們已經和成熟的工廠進行深入合作,依託於工廠的全國布局,實現集採、運輸、配送;在拓展上和共享廚房熊貓星廚合作,依託於熊貓星廚的廚房場地與運營管理,達到快速開店的目的。
當然,在品牌成熟後,對於合作夥伴的挑選也會有相應的門檻,原湯日記亦然。
首先,需要有充足的資金。因為前期運營周期靠借錢來開店,會有很大的壓力,難以支撐;
其次,兼職不可。在開店前期的三個月必須要俯下身去親歷親為,兼職創業不能真的投入到事業中,很難盈利;
最後,必須嚴格按照總部要求出餐。公司配有督導進行門店日常檢查,如果不按照要求出餐必將會停業整改,這樣將會影響到品牌的發展。
「按照我們現在的加盟商情況來看,開一家店17-20平就夠,剛開始配3個人,每增加100單,增加一名員工就可以,基本上2到6個月就可以回本了。」餐飲創業之路道阻且長,但原湯日記前進的腳步一直未停歇。管翔和她的創業夥伴們也希望找到一些靠譜、志同道合的人並肩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