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洞反對籤訂辛丑條約 李鴻章挖苦說他是書生之習

2021-01-10 勇哥讀史

1900年初夏,慈禧太后難得地「強硬」了一回:向德、奧、比、西、美、法、英、意、日、荷、俄等11國宣戰。

在這11國中,有8個國家「響應」慈禧太后的號召,派出軍隊來到北京。這就是中國近代史赫赫有名是八國聯軍。八國聯軍來了,慈禧太后卻跑了——帶著光緒皇帝連夜逃出北京,一溜煙地跑到西安去了。

接下來,慈禧太后命令慶親王奕勖、兩廣總督李鴻章為全權大臣,與11國代表進行談判。77歲的李鴻章,又一次被清廷推到前臺,充當「背鍋」大俠。由於這次談判事關清廷前途命運,慈禧太后叫李鴻章在談判時要與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進行會商。

這註定是一場艱難的談判。11國代表提出議和談判的六項原則。第一條就是「懲辦禍首」。挑起八國聯軍侵華的「禍首」,當然就是指正在狼狽西逃的慈禧太后。李鴻章何嘗不心知肚明?可是,他怎麼可能接受這一條呢?事實上,在李鴻章看來,只要11國答應不再追究慈禧太后的責任,一切代價均可付出。

因此,李鴻章在談判時,除了割地外,11國代表提出的許多條款都是能讓就讓,便宜行事。其目的只有一個,便是希望儘快籤訂合約,讓清朝這個古老的帝國繼續苟延殘喘。

倒是沒有直接參與談判的張之洞,出於對國家社稷負責的考慮,認真研究11國代表提出的各項條款,隨時向李鴻章發電報,要他斟酌再三,不可輕易滿足11國代表的要求。實在不行了,寧可不籤訂和約。

對於張之洞的建議,李鴻章嗤之以鼻,冷冷地對身邊人說張之洞是「書生之習」:「不料張督在外多年,稍有閱歷,仍是二十年前在京書生之習,蓋局外論事易也。」

這是什麼意思呢?是說張之洞在外面當了20多年官員,閱歷有所增加了,可仍然是20年前在京城的書生習氣,局外人討論事情就是很容易。李鴻章覺得張之洞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不理解局內人有說不出的苦衷。

張之洞很知道了,很是生氣:我好心給你提建議,卻被你這樣挖苦?張之洞也不是一個怕人的主兒,當即回覆:「合肥謂鄙人為書生習氣,誠然,但書生習氣似較勝於中堂習氣耳。中堂議和二三次,即以前輩自居乎?」

李鴻章是安徽省合肥人,是以時人尊稱為「合肥」。張之洞針鋒相對地將李鴻章稱為「中堂習氣」,意指李鴻章這種老臣,有暮氣沉沉之氣,沒有敢作敢當的魄力,只好渾渾噩噩過日子。「中堂議和二三次」云云,更是踩到李鴻章痛腳。當年,李鴻章在日本參加《馬關條約》的談判時,遭到日本談判代表伊藤博文各種羞辱,顏面掃地,還發誓終生不再踏上日本土地。

兩名朝廷大員一言不合就撕逼,讓清廷不得不出面調解:「彼此積疑負氣,究於國事何補?」又對雙方各打50大板:「……李鴻章身處其難,原多委曲,然時有不受商量之失;劉坤一、張之洞慮事固深,而發言太易,亦未免責人無已。」最後告誡他們:「同一竭忠謀國務,各互除意見,和衷經畫,挽回氣數,共濟艱難。」

在清廷的調解下,李鴻章和張之洞沒有徹底決裂。不過,當李鴻章死去之後,張之洞還對李鴻章挖苦自己是「書生習氣」的事情耿耿於懷,不止一次對人說:「我是書生,他是老奸巨滑。」

【參考資料:《清史稿》《辛丑條約》】

相關焦點

  • 李鴻章籤訂辛丑條約,回去後吐血身亡,為何還有人說他是賣國賊?
    經過幾百年的發展,滿清八旗子弟已經毫無鬥志,他們手不能彎弓,上馬不能作戰,一天到晚只知道逛街,遛鳥,聽小曲,就連著朝中的王爺也是如此,後來慈禧太后當政,深知滿清貴族沒有真才實學,就廢除祖宗家法,重用漢人臣子,其中出名的有4個人,他們分別是左宗棠,張之洞,曾國藩和李鴻章。
  • 揭秘《辛丑條約》籤訂的細節,還李鴻章一個公道!
    李鴻章作為北洋大臣、直隸總督,雖然一直都不同意與日本開戰,但《馬關條約》畢竟是他親筆籤的。於是一時間,李鴻章成為了大清朝的漢奸罪臣。籤訂辛丑條約1900年5月,慈禧太后向英、美、法、德、俄、日、意、奧匈、西、荷、比11國宣戰,引發八國聯軍侵華。八國聯軍在天津登錄,直取北京。
  • 李鴻章最屈辱的時刻,「辛丑條約」不籤全名,竟然寫個「肅」字!
    1885年,李鴻章與法國籤訂《中法越南條款》;1895年,李鴻章與日本籤訂《馬關條約》;1896年,李鴻章與俄國籤訂《中俄禦敵互助條約》;1898年,李鴻章再次與俄國籤訂《中俄旅大條約》,同年又與英國籤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與德國籤訂《膠澳租界條約》;1901年,又與八國聯軍籤訂《辛丑條約》。
  • 清軍不敵八國聯軍戰敗求和籤訂辛丑條約,賠款金額為4.5億兩白銀
    最終這位晚清的中興四名臣之一的李鴻章北上與列強談判,他搭檔的是袁世凱後來的好領導慶親王奕劻一起與列強進行談判,最終在1901年辛丑年,達成了《辛丑條約》,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內容就是賠償11國列強4.5億兩的白銀,而當時這個數字的計算,還真就是為了懲罰中國人,讓每個人中國人掏出一兩銀子,原因是因為當時義和團的排外運動重點對於在華外國人尤其德國和日本公使被殺害的懲罰。
  • 李鴻章的最後時刻:《辛丑條約》不願籤全名,臨終時兩目炯炯不瞑
    李鴻章,安徽合肥人,今人多稱李中堂,也稱他李合肥。李鴻章是淮軍創始人、洋務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之一。作為晚清重臣,李鴻章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由於擔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使得他手握兵權,因此有人稱其「坐鎮北洋,遙執朝政。」
  • 原來籤訂辛丑條約時李鴻章是這樣的,歷史課本把我們都騙了!
    當年李鴻章被日本刺客打中一槍,這一槍為中國減少了一億兩白銀的賠款,可在《馬關條約》之後,他還是被扣上了賣國賊的帽子。等到了1901年,李鴻章已經78歲了,這也是他生命的最後一年,他已經沒有以前的意氣風發,經常自己一個人在院子裡發呆,大口大口喘著粗氣。
  • 籤辛丑條約時,李鴻章在籤名處只寫了一個字,卻勝過李鴻章三個字
    李鴻章是晚清三大名臣之一,他是曾國藩的弟子,卻最終成為和曾國藩並駕齊驅的重臣,這與他卓越的軍事能力和高超的智慧分不開。李鴻章的前半生輝煌無比,洋務運動,組建淮軍,鎮壓太平天國,最終接替他的老師曾國藩,成為清朝滿人之下第一人。
  • 辛丑條約賠款分39年還清,10年後清朝就亡了,剩下的錢是誰來還?
    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李鴻章,在籤訂完《辛丑條約》回來之後,就開始大口大口的吐血,並且是紫黑色,痰咳不止,飲食不進,不久後便病逝於北京。御醫診斷他是患有胃血管破裂病狀,但是也有人說,他患病的根由是為替慈禧籤訂了太多不平等條約,所以心中抑鬱擠壓成疾所導致的。
  • 喪權辱國:為了向列強乞和,下詔令對義和團進行圍剿籤訂辛丑條約
    喪權辱國:為了向列強乞和,下詔令對義和團進行圍剿籤訂辛丑條約戊戌變法失敗了,但是保家衛國、抗擊外侵的思想卻如點點星火撒遍中國大地。自從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屢戰屢敗,恥辱越來越深。各階層之國人都在苦心尋求富國強兵之路。於是,先有洋務運動,後有維新變法。然至甲午一戰,戊戌百日一切努力都化為烏有,只有外國的侵略是變本加厲。至變法失敗之時,已是「國幾不國了。」
  • 在飄搖晚清中踽踽獨行的李鴻章,究竟是忠臣還是奸臣?
    李鴻章與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並稱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論之為大清帝國唯一有能耐可與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晚清事實上的最高權力擁有者慈禧說他是「再造玄黃之人」
  • 73歲李鴻章訪問德國,與俾斯麥交談,獲贈一門大炮後仰天長嘆
    不過運動雖然破產了,但卻有很多名臣湧現了出來,最人津津樂道地便是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 其中,李鴻章最受後人詬病,因為清政府對外籤訂的不平等條約,大多都是出自李鴻章之手。 處今日喜談洋務乃聖之時。
  • 籤訂辛丑條約的晚清王爺,用一辦法使得家族財產未受八國聯軍侵佔
    上篇文章 晚清最牛的蒙古王爺,與姨太太爭吵便把其活埋,慈禧問也無濟於事說到晚清的蒙古王爺那彥圖的種種事跡,並且留下伏筆,清朝滅亡後很多遺老們都閒居在家,但是也有的重新在民國政府位居高官。那彥圖不但在晚清時候是香餑餑,在民國也還是香餑餑。
  • 歷史上的今天丨《辛丑條約》中的巨額戰爭賠款是什麼時候才停止...
    戴高樂當選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總統5.1971年12月22日,孟加拉共和國建立6.1983年12月22日,我國第一臺億次計算機「銀河」研製成功7.1983年12月22日,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成立8.1994年12月22日,「申根協定」確定生效日期9.2016年12月22日,中國首顆碳衛星發射成功清朝幾乎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恥辱的一個朝代,與外國侵略者籤訂了很多喪權辱國條約
  • 悔不當初的慈禧,只因錯信了義和團,結果中國被迫籤《辛丑條約》
    百姓苦不堪言越是亂世,越有機會,就可以積累大量的財富,招兵買馬,徐徐圖之。想這麼幹的人,不在少數。就如,如日中天的太平天國,如煙花般,轉瞬即逝。這都是觸及到了上位者的利益,而被扼殺掉了的。貪婪的英國對於同清政府籤訂的《南京條約》所帶來的利益不滿,於是想依靠中美籤訂的《望廈條約》中利益最大化的待遇,於是向清政府提出了請求。
  • 1902年,辛丑條約籤訂後,慈禧太后與光緒帝從西安返京時的老照片
    八國聯軍侵華後,慈禧與光緒外逃至西安並派大臣與八國進行談判,在籤訂辛丑條約滿足列強要求後,1902年慈禧才與光緒從西安返京,被稱為「兩宮迴鑾」。老照片:1902年1月8日,慈禧與光緒乘火車抵京郊馬家堡車站,這是馬家堡火車站正在準備接駕的官員和軍隊。
  • 李鴻章的葬禮
    偌大的京城,真正的主人只有兩個,一個是八國聯軍,一個是李鴻章。與李鴻章一起籤署了《辛丑條約》的慶親王奕劻聽說慈禧迴鑾,立即扔下李鴻章跑去迎駕了。 與洋人打交道是李鴻章的工作與宿命,只是年事已高的他已經力不從心,何況八國聯軍又非常難於對付。剛剛與俄國公使雷薩爾(PaulLessar)因為滿洲條約問題吵了一架,李鴻章氣得久久說不出話來。
  • 落日照春帆,煙霞對馬關|李鴻章的屈辱與悲愴
    作為重臣的李鴻章沒出現在盛典上,仍在天津指揮著前方戰事,他心急如焚、焦頭爛額,24小時內竟發了16封電報。可以說,在甲午戰爭中受打擊最大的就是李鴻章了。戰場的主力,幾乎都是他的淮軍嫡系。他的朋友吳汝綸曾經回憶說:「平壤之敗,李相國痛哭流涕,徹夜不寐……及旅順失守,憤不欲生。」
  • 慈禧對全世界宣戰慘敗與11國籤辛丑條約,10年後爆發辛亥革命
    八國聯軍侵華後,慈禧為代表的清廷還籤訂了《辛丑條約》內容是:清政府賠款4.5億兩白銀,分39年付清,本息9.8億兩白銀,劃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駐守,不準中國人在界內居住等條約。慈禧說:只要咱愛新覺羅江山萬年不倒,管它外邊洪水滔天。要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清廷貴族醜陋的嘴臉頓時暴露無遺,自私自利,這些達官貴人何曾管黎民百姓死活呢?
  • 大清籤了那麼多條約,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為什麼不廢除?
    鴉片戰爭一打,大清就和英國籤訂了《南京條約》。送了錢,送了地,才讓英國消了氣,道光也才因此鬆了一口氣,然後繼續當他的皇帝。第二次鴉片戰爭一打,大清就和英國、法國和俄國籤訂了《北京條約》。仍然還是送錢送地,這才又一次讓列強消了氣,躲到了熱河行宮的鹹豐也鬆了一口氣,總算又為大清立了一大功。什麼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