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益興四合院」每日更新四合院信息、新鮮資訊,北京政策等...…記得關注!
每到夏天,德勝門跳水的大爺總會出來「搶鏡」
今年當然也不例外
小編還為大家介紹過
當時不明真相的群眾驚呼這群大爺的「神操作」時
咱東西城人只是平淡表示:常規操作
甚至還有點委屈:
不跟這兒遊姆們去哪兒啊?!
隨著氣溫一天天降低
東西城又一個傳統健身項目
也要重回人們視線了
那就是什剎海等「海」裡的冬泳!
與德勝門跳水一樣
東西城裡各大「海」的冬泳
也是每年的一景
外人看了驚掉下巴
自己看了只是覺得「常規操作」
如果把東西城大爺們的健身活動看成一個「江湖」
那麼最近又一個「場子」火了
那就是天壇
跟跳水冬泳不一樣
天壇裡的「江湖」是冬夏皆宜
「戰鬥」常年都在上演…
倒掛雲梯、大小迴環、軟骨功、四肢行走……身懷絕技的「天壇大爺」又火了,還成了漫畫《天壇大爺:站在北京健身鄙視鏈頂端的王者》的主角兒。
在這個公園健身的「江湖圈」中,分為「器材派」「道具派」「內功派」「自虐派」等不同門派的他們,功夫之高讓年輕人自嘆不如,也讓許多身體還不錯的老年人羨慕不已,並躍躍欲試。
然而,既缺少專業老師指導,又沒有完善設施保護的高難度健身動作有沒有風險?想玩的老年人能效仿嗎……一個個問題也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天壇大爺有多硬?
幾十圈兒大迴環不算啥
清晨7時的天壇公園已是人流如織。東北角外壇附近,一塊面積達數千平方米的健身場裡更是熱鬧非凡。
單槓、雙槓區數十名老年人排著隊輪番上陣,推腹肌輪的,撞雲梯的,頭頂倒立的,都亮出了各自的絕活。
「該我上場了!」
身穿紅背心的王大爺將保險繩往手腕上一纏,然後雙手握住單槓,兩腳一蹬,身體向上一躥,整個人瞬間就掛在了槓子上。只見他雙腿用力向前擺動,帶著身體擺動幅度越來越大。
「快看,開始360度的翻轉了,一圈兒,兩圈兒……25、26……」「幾十圈兒呀!老頭兒這身體,這臂力槓槓的……」酷炫又驚險的動作,引得圍觀者連連的鼓掌和讚嘆。
旁邊,雙臂掛在單槓上的吳大爺練的抖腰功相對就要柔和許多。屈膝上提、胯部左右扭動、太空步、前後擺、左右擺……這靈活兒的身段,哪像77歲的老人家。
另一邊,巴掌大的地兒上,一位躺在海綿墊上,一位單手伏地挺身,更是擺上了擂臺……
「這動作太硬了吧!這歲數了,不會傷著自個兒吧!」看熱鬧的老人是越來越多,在掌聲之外,更多的變成了擔心和憂慮。
「在天壇公園裡誰也不敢說自己是最強的,這些人裡『藏龍臥虎』,除了大迴環,還有小迴環、腳迴環。今年64歲的老王,雖然一口氣能轉60多圈兒,但也只能算 『還可以』,因為最強的能轉300多圈。」一位看熱鬧的老人講,腳迴環最炫,也最難,但自從有人受傷之後,這個動作就被禁止了。
今年2月,一老人在地壇公園單槓上鍛鍊,撞上了跑過的女童……兩不同程度受傷。
小編還注意到,在做大小迴環這種高難度動作時,天壇大爺們的保護措施不過是一副自製的保險繩,身子下面連個海綿墊子都沒有。
「我以前腰間盤毛病很多,疼得只能趴在床上。後來通過練習抖腰功,以前腰部的毛病全好了。」77歲的吳大爺一邊做動作一邊介紹這套抖腰功的精髓。
胯部左右扭動、太空步、前後擺……說著,吳大爺又扭了起來。
天壇公園健身場是個「小江湖」,既然是有人的地方,當然有「爭鬥」。這不,一對大爺為爭誰的肌肉力量更強,展開了「決鬥」。
一位將整個身體倒立,腦袋頂在一塊健身場提示牌的邊框上,雙腳懸空,只靠雙手扶在指示牌上保持平衡。動作難度之驚險,連圍觀的大媽都忍不住拿出手機來拍照。
另一位大爺也不示弱,也亮出了絕活兒。他將兩條牽引繩分別綁在兩個單槓上,一手握住一條牽引繩,整個身體倒立,懸掛在半空中,僅依靠手部力量拽著兩條牽引繩來支撐。
另一邊,一塊海綿墊、一個腹肌輪組成了另外一個小擂臺。大爺們輪番上陣,比動作的難度係數、比做的數量。
在健身場一角,突然傳來一陣「哐哐」的巨大撞擊聲。只見一名大爺雙腳掛在雲梯上,依靠腹部力量抬起上半身,不斷用胸口撞擊雲梯,健身器材被撞得直晃蕩。
「我們都叫這老傢伙『打樁機』,健身器材都讓他撞壞好幾次了,這動作一般人可學不了。」一名大爺說。看到大爺剛剛打完樁下來,我們連忙問:「疼嗎?」
「不疼!習慣了,這胸練得多瓷實!」大爺說著把上衣一撩,亮出了胸大肌。看似沒事人一樣的老人,胸口處的皮膚已紅了一大片。
小編發現,在天壇公園裡,時常會有「啪啪」地拍擊聲。這都是老年人在用手拍打身體,或用身體撞樹發出的聲響。
「這是我們在刺激身體的經絡,促進血液循環,還能起到按摩作用,緩解身體的疼痛。」發現小編一臉疑惑,一位大爺忙解釋。
在健身場旁的小廣場上,幾名老人四肢著地,彎著腰,臀部朝向天空,用帶著手套的雙手撐地,慢慢地一步一步向前走,看起來像是在學老虎走路。
「這就是在模仿動物爬行,模仿的是老虎、熊、袋鼠的走姿,這叫『五禽戲』,能鍛鍊身體。」打頭的於大爺正說著話,就給記者表演了一個橫叉。站起身來,他又將雙腳併攏,彎腰俯身,一直到胸口能緊貼雙腿的程度,頭部幾乎快要觸到地面,這樣的柔韌度讓年輕人都自愧不如。
「我從61歲來這兒鍛鍊,現在69歲了。剛開始也做不了這些動作,練了3年,每天抻筋,後來身體就軟了。」於大爺得意地說。
具體講,在選擇健身方式前,要做一個全面體檢,對自己的身體狀況進行一個評估。健身方式時,要儘量選擇有氧運動,比如健步走、打太極拳、跳健身操等,既能達到很好的鍛鍊效果,又能避免風險。
對於運動強度也要因人而宜,在運動過程中心率在110次/分鐘左右比較理想,過快不利於心臟健康,過慢達不到運動養生的目的。運動的頻率在一周3次左右,運動時間每次40至60分鐘即可,也可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增減。
量力而行的循序漸進、避免意外是老年人健身需要遵循一個總體原則。
對於這些東西城的大爺們
雖然有網友會善意提醒
要量力而行
但更多,都是滿滿的佩服!
編輯丨Nikky編輯整理
圖文來源丨家住東西城;北京晚報;網絡等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