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特約觀察員 楊澤
編輯 | 張薇
帶著觀點看商業。
36氪現發起「特約觀察員入駐」計劃,邀請各賽道的創業者、大公司業務線帶頭人等一線的商業領軍者們,在這裡分享你的創業體悟、乾貨、方法論,你的行業洞察、趨勢判斷,期待能聽到來自最前沿的你的聲音。
歡迎與我們聯繫,微信:cuiyandong66;郵箱:guanchayuan@36kr.com。
核心提示:
1.社交是每個人的重要的需求。網際網路通過高效的信息傳輸能力,加快了交友的效率。
2.這幾年想做社交平臺的很多,但沒一個真正做起來,除了soul。
3.低門檻的工具早已是現今流行的社交平臺的標配,再造社交網絡的機會在於一個基於興趣的社交網絡。
加快交友效率,社交產品的最剛需建立關係的能力是人類的最基礎能力。馬斯洛需求理論也告訴我們,社交是每個人的重要的需求。
網際網路的誕生並沒有根本上改變這個基礎需求,但網際網路通過高效的信息傳輸能力,加快了交友的效率,放大了交友這一需求。
智慧型手機的出現增加了地理位置這一維度,增加了認識附近人的概率,從交友效率的維度來看,這是巨大的提升,無論是筆友還是聊天室、QQ、漂流瓶,「奔現」是極其重要的需求,隨著溝通的加深,對奔現的需求越來越強烈。無論我們與陌生人溝通多緊密,一旦見面,關係才產生質變,而熟人之間也隨著見面次數的增加,關係變得越來越緊密。因此,地理位置成為交友參考標準後,陌生人之間交友的效率顯著提升了。
交友效率提升的另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對於陌生人的了解,越了解這個人,交友效率也就越高。因此將真實世界的人映射到線上是社交平臺很重要的一個功能,這種映射包括姓名、暱稱、性別、星座、喜好、學習經歷、工作經歷等等,有沒有發現這非常像用戶畫像,要素越多就越像。
但最直觀的還是照片,在陌生人交友領域,第一印象基本決定有沒有興趣繼續發展,甚至在熟人交友領域,也會經常對照片品頭論足。所以說,探探是目前陌生人交友效率最高的APP,覆蓋整個屏幕的真人相片,只需要左滑右滑就能完成匹配過程。
按照信息升級的維度,圖片高於文字,視頻高於圖片,所以視頻是不是比真人圖片的交友效率更高呢?似乎並不是。
在匹配好友的過程中,視頻跟照片基本起到的是相同的作用,就是「顏值」,視頻還需要播放,還不如照片直觀,效率沒有提升,反而有所下降。
而視頻連線是不是效率更高呢?答案依然是否定的,視頻連線確實可以讓面對面交流變得更容易,但面對面帶來另一個問題:尬聊。無論是qq、微信還是陌陌、探探,對於絕大多數人,與陌生人交流的開場白都是最難的,即使解決了開場白,在聊天過程中也是會經常出現尬聊的情況。文字的好處是可以三思而後發布,還可以「反悔」,也就是撤回。語音匹配的好處是信息相對單一,人們可以發揮想像力來意淫一些事情。而視頻則暴露了太多信息,長相、身高、語音語調、身材、髮型、周邊環境甚至是一些小動作、小癖好,他們中的一些會提升交友效率,而更多的會成為幹擾項,經常因為太真實而變得索然無味。這就需要平臺提供更多用戶選擇,但同時在線一定規模的有視頻交友能力的用戶群體無疑對早期平臺存在極大的考驗。還有一種方式就是引入其他角色來消解幹擾項,比如引入紅娘這一角色,由紅娘斡旋,協助解決過多幹擾項的問題。這跟現實生活中的相親很像,也需要紅娘,幫忙突出優勢、弱化劣勢,解決尬聊局面。
所以這幾年想做社交平臺的很多,但沒一個真正做起來,除了soul。
soul的啟示:便捷工具+興趣匹配在我看來,soul是一款非傳統的社交APP,探探把「顏值」這一需求發揮到巔峰,soul反其道行之,徹底屏蔽了顏值,並通過測試、內容分享打造了一個靈魂交友的軟體。
整個soul看起來更像是一個情感分享的社區,而非社交產品。從交友效率角度,靈魂交友也比不上顏值,畢竟先需要一個了解靈魂的過程。前面視頻交友講過,視頻交友的難度是交友效率差,需要在早期形成一定的規模。
但soul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首先是soul的定位非常清晰,正如他們的名字「靈魂」,soul也由此吸引了一群不屬於陌陌、探探的用戶群,據考證,soul最早期的用戶來自於豆瓣,隨後因去地理位置的設計吸引了一批海外孤獨的靈魂,這些有強烈情感交流的用戶逐漸形成了一個小圈子。網絡效應以及付費獲客讓soul實現了快速增長,形成了千萬的用戶量級。但soul的很多用戶是通過付費獲取的,目前來看,soul具備留住用戶的能力,但是從閉環的角度,soul必須證明他可以在買來用戶的身上賺到更多的錢,這個邏輯才能走通。人在付費方面都特別誠實,有道是「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事實卻是人們更願意為千篇一律的網紅臉買單,卻不願意為萬裡挑一的靈魂付出什麼成本。起碼在soul之前的一個靈魂交流平臺「豆瓣」也一直沒有證明用戶變現能力,何況豆瓣的用戶還是極低成本獲得的。
雖說soul有一些待解決的問題,但從另一個維度來看soul,依然有很大的啟發。
馬化騰說:「通信強於社交,社交強於社區。如又是陌生人社交很難了,如基於興趣的社區目前國內也很強了,再細分的垂直社區空間也有。」之前我們一直在說通訊、陌生人社交,我們以興趣社交的角度來看soul。
正如「靈魂」這一名字一樣,soul將一個人除了顏值的所有要素進行了拆解,分別映射到線上,再通過星球、測一測等與興趣愛好有關的功能進行匹配,讓有相同愛好的人相互結識,成為朋友。雖然從交友效率的角度遠不如顏值交友,但不失為一種很重要的交友方式,這種差異就像是當年的qq與豆瓣,qq很好,但豆瓣依然非常重要。
興趣社區早就存在,然而正如前面的分析,社區側重內容,門檻高,在項目伊始就把人分為兩種,kol和普通人;社交側重人,需要做到人人平等,每個人都能留下印跡,因此,興趣社交首先要解決門檻極低的工具。
以我最近一年經常逛的虎撲為例,虎撲最早是查看比賽結果,查詢比賽數據的網站,隨後形成以NBA為主的內容社區,現今號稱已經成為亞洲最大的直男社區。換種思路,有沒有可能將虎撲變成一個興趣社交屬性的APP呢?
可以做個假設,如果能通過測試、點讚等方式將用戶對於NBA、籃球、足球等興趣記錄下來,比如勇士是我的主隊,庫裡、詹姆斯是我喜愛的球星,再將個人對於運動的喜好呈現出來,進而進行交友匹配,基本可以搭建出一個基於興趣社交的APP雛形。當然,虎撲這麼做很難成功,之前提過,一個社交軟體的關鍵是年輕女性用戶,所以……除非做男男交友。但是換成小紅書就完全不一樣了,畢竟這是一個女性用戶聚集的平臺。
今日頭條、抖音、快手等社區類的產品也許同樣可以按照這種思路創造一些新的可能。
事實上,低門檻的工具早已是現今流行的社交平臺的標配,微信的通訊功能是工具、搖一搖是工具,脈脈的個人頁、人脈測試是工具,探探的左劃右劃也是工具,也都符合簡單便捷,每個人都能上手使用。
解決了用戶上手的問題就需要進行匹配,之前說過顏值匹配是效率最高的,但soul給出了另一個解決方案,有了個人的興趣數據,再通過人工智慧的方式進行匹配。
對於在國內做興趣交友的另一個好消息是文化消費需求的日益提升。三浦展的《第四消費時代》在研究了大量數據和資料基礎上,將日本消費行為分成四個時代,在他看來日本的第三消費時代是從1975年開始的,當時日本人均GDP不到5000美元,到了1981年人均GDP已經1萬美元,反觀我國在2010年GDP達到日本1975年的標準,在2019年達到了1萬美元,中日兩國生活方式、文化喜好非常類似,也就是說我國正處於日本的第三消費時代,這個時代的重要特點就是個性化需求的提升,由於在此前大多數人的基礎需求已經被滿足,在這個時代,吃飽肚子、穿暖衣服的人開始追求品牌,願意為興趣買單。越來越多人對興趣愛好產生興趣,這肯定是對興趣交友的一個利好。
因此,可不可以說再造社交網絡的機會在於一個基於興趣的社交網絡,要完成這樣一個社交網絡,需要首先找到一小群年輕女性,她們對某方面事物有共同的興趣,通過各種手段將這群用戶吸引到新的社交平臺後,再通過各種低門檻的工具將這些人的興趣愛好映射到線上,當這些用戶達到一定密度後就可以通過網絡效應實現用戶規模的快速擴大。這或許是一種可能。
最後,我們總結一下如何再造社交網絡?
從社交分類的角度,可以將社交網絡分為熟人、半熟人、陌生人三類。
熟人交友:
在智慧型手機時代,通訊幾乎成為熟人之間交流的形式,每個地區的生活場景、工作場景都擁有了形成壟斷的通訊軟體,並實現了文字、語音、圖片、視頻等形式的交流。
陌生人交友:
約會是陌生人交友的最剛性的需求,在智慧型手機時代,顏值成為最高效的交友方式,與短視頻取代圖片不同,目前在視頻方向還沒出現取代圖片的機會。
以soul為代表的興趣交友是陌生人交友的潛在機會,也許未來,很多領域都會出現基於興趣交友的機會。
推薦閱讀:
超級觀點 | 再造社交網絡①:為什麼做火了抖音的字節跳動玩不轉社交網絡?
超級觀點 | 再造社交網絡②:為什麼單靠買流量很難形成社交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