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龜是世界上活動量最少,行動最為遲緩,但壽命最長的動物。龜甲,也叫龜板,是烏龜的腹甲及背甲,主要含由蛋白質、胺基酸組成的膠質,以及微量元素等成分。中醫常將其研製成粉末和各種藥材混合使用。那麼龜甲都有什麼藥用功效呢?大家跟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龜甲(Gui Jia)
【來源】為龜科動物烏龜的腹甲及背甲。
【別名】龜板、龜版、龜下甲、烏龜殼、龜下甲、龜腹甲等。
【性味歸經】甘,寒。歸腎、肝、心經。
【功能與主治】滋陰潛陽,益腎健骨,養血補心。適用於陰虛陽亢、陰虛內熱、陰虛風動證,頭目眩暈,腎虛之筋骨不健,腰膝酸軟,步履乏力及小兒雞胸、龜背、囟門不合,心腎失養之驚悸、失眠、健忘等症。
【用量用法】煎服,15~30g。宜打碎先煎。本品經砂炒醋淬後,有效成分更容易煎出;並除去腥氣,便於製劑。
【選購指南】以去淨筋肉、乾燥潔淨者為佳。
【貯藏保存】曬乾、晾乾,放置於乾燥處,防潮、防蟲蛀。
【使用注意】脾胃虛寒、腎虛無熱、陽虛洩瀉者忌服。孕婦慎用。忌與沙參、蜚蠊、狗膽同用。
【效驗單方】
無名腫毒 取龜板1個,置於爐上烘熱,將白蠟漸漸撒上,撒至龜板炙枯,即移下退火氣,研為細末。每次服用9g,每日3次,用黃酒調下,以醉為度,服後必須臥床休息,出一身大汗為止。一般用藥10~12次,嚴重者可配合抗生素治療。
赤白帶下、崩漏不止 取龜板90g,加入黃柏30g,桅子8g,炒乾薑3g,乾燥後研為粉末,以黃酒攪拌均勻製成約黃豆大小的藥丸,每次30~50粒,以溫開水送服,連續服用7~10天即可見效。
淋巴結核 取龜板100g研成細末,與凡士林或香油調配,成膏狀,局部外塗於患處,對於已破潰或形成瘻管的淋巴結核病灶,須用生理鹽水或雙氧水洗滌創口敷藥。一般平均換藥6~7次即可痊癒。
小兒腦積水 取熟地500g(焙乾)、龜板200g、生山藥150g,共為細末勻,過80~100目篩,裝瓶備用。1歲以內,每次服1g;l歲~2歲,每次服2g;2歲或3歲,每次服用3g,一日3次。一直服至前囟閉合為愈。
血虛性拘攣 取當歸180g、皂角60g、木香30g、龜板60g、田螺60g、雞蛋殼125g,將皂角焙乾、木香烘燥、龜板炒黃、田螺(清水養2天,洗淨)微煅、當歸烘燥、雞蛋殼炒黑,共研成細面。每次服9g,1天2次,黃酒衝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