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食事,皆為一碗人間煙火。在洛陽,最出名的肯定是各種湯了,作為一個洛陽人,屬於我的那一碗人間煙火,當屬洛陽牛肉湯無疑了。
這一碗牛肉湯可以追溯的東西有太多,而我可以表達的只能是一小部分。在洛陽,每個人都有心中的那一碗牛肉湯,它可能在一個繁華的大食處,但更多地可能是一個很簡單甚至簡陋的蒼蠅小館。第一碗牛肉湯是爺爺帶著我喝的,那是我第一次知道這個美食,也是頭一次被這個食物驚豔到。
洛陽的牛肉湯多在早上售賣,而為了喝到那第一鍋熬了一夜的牛肉湯,大家仿佛約好了似的早起。在稍稍懂事的時候,我向長輩問起為什麼要這樣,長輩告訴我,喝湯趁早是因為在第一鍋湯賣的差不多時,賣家會將湯裡加水,新湯沒有得到充分的熬煮,所以口感會稍差。這也養成了多數洛陽人不起早不喝湯的習慣。
洛陽牛肉湯的普及要追憶到公元前25年,漢光武帝劉秀在洛陽建都,一日春光明媚,漢光武帝便裝出遊,當走到今日洛陽老城西華街附近時,從一所民宅裡飄出陣陣香味。漢光武帝命前去看個究竟,隨從回來稟報:一老者正在家中熬製牛肉湯。漢光武帝大惑不解,這個牛肉湯的味道居然能如此的清爽醇厚,後將老者請到皇宮中傳授製作過程,只見老者將敲開的牛骨頭置於近一人深、直徑2米開外的大鍋內,加入清水和自製香料,湯燒沸後再用文火熬煮一天一夜,這樣牛骨頭裡的骨髓、膠原體等就都熬到湯裡了。湯中再放入秘制的紅辣椒、蔥花等調味品,色澤鮮紅,口感鹹、香、辣堪稱一絕。漢光武帝邀眾文武大臣一起品嘗這美味,眾臣們是讚不絕口。漢光武帝劉秀在回味著美味的同時突然有感而發:如果洛陽城中的百姓每天都能喝到這牛肉湯,那不是百姓的一大幸事麼。於是皇帝下旨在洛陽城大街小巷興建牛肉湯館,老百姓每天清晨都去喝一碗牛肉湯。湯的味道確實鮮美,喝一碗都覺得不夠,但百姓的收入有限,漢光武帝又下令:凡是喝一碗湯不夠的,可以免費添湯。就這樣一代一代延續傳承下來了。洛陽人到現在都還保持每天清晨喝湯,不夠免費添湯的習慣。所以如果你來洛陽品嘗牛肉湯如果覺得一碗不夠,不用覺得不好意思,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拿上碗讓師傅給添一碗。
小時候每次喝湯時爺爺會推出家裡的老二八自行車,將我放在那獨特的橫槓上,帶上家中剩下的饅頭,就悠悠的出發了。到達目的地後,爺爺會要一碗四塊錢的牛肉湯,再加上一份專門給我的餅絲,作為小小孩的我自然沒有一個人一碗湯這個待遇,這時爺爺會去向店家要一個小碗,然後把為數不多的牛肉挑在我的碗裡,再從他的碗裡均出一部分的湯給我,而我不用擔心爺爺會因此吃不飽,因為加湯是免費的。那時每次喝湯都會是平肚子去圓肚子回,而且往往因為早上的一碗湯一整天都吃不下東西。
多年以後,又是一個喝湯的早上,爺爺推出他嶄新的電瓶車,而我也終於擺脫了那咯屁股的橫槓,坐在了舒服的後座上,和以前一樣的是爺爺仍帶著家中剩下的饅頭,而我依然想念著餅絲泡湯的美味。幾年前,四塊錢的湯被划去,五塊的湯是現在最低的了,這時的爺爺會要上兩碗湯兩份餅絲,不變的是仍會把碗中的牛肉夾給我,不過這時的我已經知道了不好意思。
又是幾年,這時的我已經有了在父母允許的情況下自主消費的能力,在前一天和幾個朋友約好,第二天,各自向父母要上一些錢,一起徒步去隔壁村的那家老湯館,餐桌上偶爾還會出現一瓶海碧飲料。我們喝著牛肉湯,談論著各自玩遊戲時的趣事。
今天,在臨市上學的我待得久了總會想起這一碗老湯館的牛肉湯,不過朋友早已各奔東西,難以相約,爺爺患上了糖尿病剛剛出院,只剩下我那懶惰的弟弟還可以陪我一起去老湯館。湯還是五塊錢的湯,飲料已經隨意的在餐桌上面擺放,到最後,湯已經加了一次,而飲料到走時還剩下半瓶。
一碗牛肉湯,從小到大,仿佛記錄了我的成長,長輩們的老去。老湯館在期間停過很久的業,說實話其實我也是昨天提起要喝牛肉湯才從老弟口中知道湯館再次開業,我不知道湯館老闆到底經歷了什麼,我只希望,他能一直開下去。希望以後的以後我也可以想我的長輩一樣,帶著我的後輩去哪裡喝湯告訴他牛肉湯的故事和我與湯館的故事。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喜歡就點個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