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0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正式結束,119種藥品被新增進入目錄,29種被調出。其中,受關注的抗癌藥PD-1,3家國產企業全部進入。據報導,此次談判,PD-1和PD-L1單抗類藥物,包括卡瑞利珠單抗在內的3個藥品最終入圍,涉及病種包括肺癌、肝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等多種惡性腫瘤,價格平均降幅達到78%。
有業內人士表示,從患者負擔情況看,通過談判降價和醫保報銷,預計2021年可累計為患者減負約280億元。
「談判藥品數量最多,惠及的治療領域最廣泛。」對此次談判,國家醫療保障局醫藥服務管理司司長熊先軍如此評價。
此次醫保談判共收到2155條企業申報信息,涉及1267個藥品。經審核公示,最終有722種藥品通過形式審查,其中目錄外藥品704種。最終,23種(非獨家)藥品被直接調入目錄,138種獨家藥品被納入談判範圍。事實上,此次談判品種並不僅是以上的138種,還包括已在目錄內的24種,談判藥品總數共162種。結果顯示,119種談判成功,談判總成功率為73.46%,談判成功的藥品平均降價50.64%。
最終,通過本次目錄調整,共119種藥品被新增進入目錄,涉及癌症、罕見病、肝炎、糖尿病、風溼免疫、心腦血管、消化等31個臨床治療領域。調整後的《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20年)》內藥品總數為2800種,其中西藥1426種,中成藥1374種。目錄內中藥飲片未作調整,仍為892種。
「這次成功率還可以,降幅不及去年。」熊先軍表示,目錄調整堅持「保基本」的功能定位,確保醫保基金支出可控。在目錄調整過程中,堅持「千方百計保基本,始終堅持可持續」的基本原則,通過調出臨床價值不高藥品,談判降低目錄內費用明顯偏高的藥品、專項談判到期藥品的價格,特別是近年來集中帶量採購「以量換價」進一步擠壓藥價水分,實現「騰籠換鳥」,確保基金基本平衡。
「目前,已初步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引導藥品費用回歸合理的道路。」熊先軍表示,通過戰略購買,充分利用藥品準入「以價換量」市場機制,在科學評審測算基礎上與企業進行談判,從被動買單轉向主動議價,已產生較大效果。據測算,通過對現行目錄114種談判藥品監測顯示,2018年到2020年醫保談判降價平均降價50%以上,加上醫保報銷,與談判前相比累計為參保患者減少支出558.72億元。
熊先軍指出,下一步將指導地方做好新版目錄落地執行掛網,2021年3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正式啟用新版目錄。同時,2018年談判準入的17個抗癌藥品,將按原有政策報銷至2021年2月28日。
經濟性導向也傳導至原目錄內藥品,此次首次嘗試對目錄內藥品進行降價談判,明顯提升經濟性,評審專家按程序遴選了價格或費用偏高、基金佔用較多的14種獨家藥品進行降價談判,這些藥品單藥的年銷售金額均超過10億元。經過談判,14種藥品均談判成功並保留在目錄內,平均降價43.46%。
談判成功的14個獨家品種均為全國醫保乙類品種,包括石藥的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及丁苯酞軟膠囊、海思科的甲磺酸多拉司瓊注射液、勃林格殷格翰的注射用阿替普酶、揚子江的藍芩口服液、杭州中美華東的百令膠囊等。
28日,石藥集團發布公告,公司的丁苯酞軟膠囊及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商品名:恩必普)的醫保支付標準將參照新目錄於2021年3月1日進行調整,較目前全國最低售價分別降低55.6%及51.3%。
米內網數據顯示,14個獨家品種在2019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合計銷售額超過350億元,其中石藥的丁苯酞軟膠囊、山東丹紅製藥的丹紅注射液、杭州中美華東的百令膠囊銷售額均超過30億元,丹參多酚酸鹽更是高達41億元。此外,瀋陽三生的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銷售29億元,藍芩口服液達28億元,康萊特注射液、康艾注射液、醋酸戈舍瑞林緩釋植入劑銷售也達26億元。
熊先軍表示,此次嘗試對目錄內14個藥品進行談判只是開始。他表示,此前的藥品進入醫保目錄並沒有經過談判,價格較目前市場來說,已存在虛高。且近年來這些藥品降價動力和意願較小,因此後續還會繼續對目錄內標的藥品談判。
對於被調出目錄的29種藥品,熊先軍表示,該類主要為臨床價值不高且可替代,或者被藥監部門撤銷文號成為「殭屍藥」等品種。這些藥品的調出,經專家反覆論證、嚴格按程序確定,為更多新藥、好藥納入目錄騰出了空間。
熊先軍說,價格降幅並不是談判所追求的,企業此前零售價格定價較為合理,醫保談判價格降幅自然會小。對於天價藥,熊先軍表示,要考慮到老百姓對於價格的承受能力,以及納入醫保以後醫保的承受能力。
國家醫保局基金測算組專家、北京市醫保局醫療保險事務管理中心副主任鄭傑介紹,對於藥品價格的定價,會充分挖掘有價值的信息,包括這款藥品在各國內省市的競標零售價格,以及國際上的零售價,同時也會考慮進口稅率等影響,通過這些確定藥品底價。
根據央視《焦點訪談》報導,阿斯利康的PD-1產品「度伐利尤單抗」第二輪報價2159元,經醫保專家提醒「應該往1字頭去靠」。企業雖然第二輪報價中靶,但在價格競爭格局激烈的情況下,報價依然無法達到底價,談判不得不終止。
而這也意味著,中標的百濟神州的替雷利珠單抗、君實的特瑞普利單抗、恆瑞的卡瑞利珠單抗價格將更低。
國家癌症中心副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石遠凱表示,2015年惡性腫瘤發病約392.9萬人,死亡約233.8萬人。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症,每分鐘有7.5個人被確診為癌症。與歷史數據相比,癌症負擔呈持續上升態勢。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惡性腫瘤死亡佔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且近十幾年來惡性腫瘤的發病死亡均呈持續上升態勢,每年惡性腫瘤所致的醫療花費超過2200億,形勢嚴峻。
石遠凱表示,通過談判降價和醫保的報銷的雙重作用大幅提高了患者用藥可及性,近年談判在腫瘤用藥均是國際上癌症治療的主流用藥,都有明確的臨床治療的適應症,已基本覆蓋各主要器官癌症。
華金證券分析師王睿表示,此次4款國產PD-1單抗藥物均進入醫保目錄,談判結果好於市場預期,預計本次談判後,國內產品的市場佔有率有望進一步提升。醫保目錄每年動態調整,創新藥納入醫保速度大大縮短,醫保談判常態化開展對於產品短期價格存在一定影響,但以價換量進入醫保後放量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