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圖騰》:從這三點看狼的「機智」與「狡猾」

2021-01-08 小小瑩漫話

通過平日裡陳陣圈養小狼的細節,看得出狼的聰明,它更像是血液裡流淌著的聰明,加上自身的高智商。

大狼的狡猾

狼崽可不是很容易就被人找到並帶走的。陳陣和楊克在道爾基還有幾隻大狗的幫助下,找到了母狼藏狼崽的地方。

母狼將狼崽藏在了山坡的平地上,而不是一直居住的洞裡。藏小狼崽的是怎樣的一個地方呢?小說以陳陣的視角描寫:

「平平的地面上,只有一個直徑30釐米左右的小洞,和他以前見到的大狼洞差得太遠了。洞口也沒有平臺,只有一張溜碎土,松鬆散散蓋在殘雪上……」

可以想像到,直徑30釐米,一般的筆記本長度差不多是30釐米。在草原上,通常是兔子洞或者獺子洞才有這麼尺寸的洞口,為了保護自己的狼崽,藏身的洞要挖成類似其他動物藏身大小的洞,以假亂真,母狼的這一招真是太有智慧了。

小狼的「狡猾」與機智

小狼的狡猾之「裝死」

將洞上的土移走後,看到了一窩小狼崽。「陳陣蹲下身子,把蓋在狼崽身上的一些土塊碎石小心撿出來,仔細數了數這窩狼崽,一共七隻,小狼在比巴掌稍大一點,黑黑的小腦袋一個緊挨著一個,七隻小狼崽縮成一團,一動不動。但每隻狼崽都睜著眼睛,眼珠上還蒙著一層薄薄的灰膜,藍汪汪的,充滿水分,瞳孔處已見黑色。」

「陳陣一直拎著小狼崽不放,狼崽仍在裝死,沒有絲毫反抗,沒有一息聲音。可是他摸摸狼崽的前胸,裡面的心臟卻怦怦急跳,快得嚇人……陳陣剛把它放到地上,小狼崽突然就活了過來,拼命地往人少狗少的地方爬,那速度快得像上緊了發條的玩具汽車。」

可見,狼崽還沒有睜眼時,就已經知道活命的辦法——裝死。他們將這幾隻狼崽帶回家後,關於養狼,道爾基帶走一隻,陳陣一隻,其餘的五隻都由道爾基拋向騰格里後摔死。

倖存下來的小狼,陳陣和楊克為它挖了個60釐米深,半米見方的還像之前找到狼崽的那樣的坑。陳陣和楊克就這樣開啟了養狼的生活。

小狼的機智之「打洞」

小狼長到三個月大的時候,陳陣聽從了烏力吉(廠長)的建議,用鐵鏈拴養它,避免它和其他狗們打架鬥毆。

陳陣給小狼辦置的這套鐵鏈,足以拴住一頭牛,鐵鏈的結構又足以避免小狼跑圈時因鏈條纏繞而勒死。

草原進入夏季,陽光變得越來越毒,地面更是燥熱,尤其是夏季雨季到來前的時間,常會有乾旱酷熱的天氣。小說中這樣描寫夏季炎熱的:「整個草場盆地熱得像一口烘炒綠茶的巨大鐵鍋,滿地青草都快炒成幹綠新茶了。」由此可以想像草原的地方是有多熱了。

在這樣天氣下,最慘的是小狼。小狼自從被陳陣拴養後,只能在以木樁為中心的那一個圓區域活動。小說是這樣的描寫狼圈的:

「狼圈中的青草早已被小狼踩死踩枯,狼圈已變成了圓形的黃沙地。像一個火上的平底鍋,裡面全是熱燙的黃沙。」

在這樣的狀態下,小狼又是怎麼樣的「小狼像一個大個兒的糖炒毛慄子,幾乎被烤焦烤糊,眼看就像要開裂炸殼。」

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陳陣還沒有實施自己的辦法解救小狼時,小浪已經開始行動自救了。

它在沙圈裡刨土,一會兒進洞刨土,一會兒往外倒騰土。過了不一會兒,小狼整個身體,全部鑽進陰涼的土洞裡了。就這樣,小狼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給自己挖了個避暑洞。

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小狼選擇避暑洞的位置:「打洞的方位黑朝向也絕對正確,打洞的距離更是恰到好處。如果離木樁距離太遠,那麼鐵鏈的長度就會限制狼洞向縱深發展。可是小狼選的洞位恰恰在木樁好圈邊之間,它竟然打了一個可以半截結鐵鏈進洞的狼洞……」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即使是草原上有老鼠,可是這小狼還沒有睜開眼睛就被陳陣帶回了家,怎麼可能見過打洞這個方法?即使是與小狼一同長大的狗,也沒有挖過洞。

再者,即使是挖洞,這樣準確選址計算的方法,沒有父母的言傳身教,它竟可以計算出適當的位置。還是那樣:它還沒有睜開眼睛,就被陳陣帶回了家。

陳陣對它的看法是「遺傳只是基礎,而小狼的智商更強大。」

由此,看得出不僅僅是大狼很有智慧,即使是沒有在狼群生活過的小狼智商也很高。

關於《狼圖騰》的主題,作者想要表達應該是這樣的

《狼圖騰》被誤解多年的背後,是「羊性」在作祟

相關焦點

  • 電影版《狼圖騰》口碑差?它和原著的這六點差異是主要原因
    由小說改編的電影《狼圖騰》,網上的口碑很差。究其原因,與改動小說的這六個地方有很大的原因。一、改編三者的結局1、巴圖的結局:書中是活,電影中是在狼馬大戰中死亡在電影版《狼圖騰》中,巴圖在那次的「狼襲兵馬」中死去了,而在原著小說中,巴圖只是在那次的兵馬大戰中受了凍傷,性命還是在的。
  • 關於狼圖騰,不看也罷?
    文/郭平   春節期間,看了狼圖騰。   小說看過,去看電影更多是受了出品方宣傳的誘惑:看看讓·雅克·阿諾演繹的故事怎樣波瀾起伏,看看安德魯·辛普森養的狼怎樣如臂使指?   一場3D看下來,心中毫無波瀾。不僅故事結構得蒼白,就連被反覆曝光的所謂純種草原狼也運用一般,動作強,關係弱,遠遠達不到前期宣傳的那種驚奇和意外。   狼圖騰,關鍵要展示後面兩個字。
  • 如果你也看《狼圖騰》,一定不會想到這些
    看狼圖騰——畢利格老人不讓陳陣養狼,他請求養……從看狼圖騰起我就不明白為何一定要糾結於養狼,尤其是造成人之間人狼之間的傷害後。而看電影,我不得不想那是因為人性的貪婪任性自私……小時候,偶然捉到過三隻斑鳩,看起來很好玩,羽毛光滑,作為一隻喜歡魚跟鳥的孩子,就任性的想養著它們。爸媽不讓養,說養不活,它們不會吃人給的食物,也沒有地方養,也不能養,我固執的固執的要留著它們,而且妄圖給它們自由。
  • 《狼圖騰》:從一匹狼中,看懂人性的複雜和多變
    1967年,作為作為一名中國青年知識分子,他主動請纓,去內蒙古草原接受「再教育」,這一待就是十一年。在草原上的十一年間,他吃著蒙古餐、住蒙古包,還鑽過狼窩,掏過小狼。因為聽了太多蒙古老牧民講述的關於狼的故事,加上自己在草原上的親生經歷,姜戎漸漸迷戀上了這種既狡猾又智慧的動物。
  • 去《狼圖騰》取景地,自駕、騎馬、看星空……
    《狼圖騰》取景地 拍攝星空最好的地方駕車從北京五環向北三百公裡,即可到達錫林郭勒草原。 ▲千裡草原遊牧之路示意圖 據錫林郭勒日報官方微信近年來自駕遊的熱門目的地之一烏拉蓋草原,也恰為風景大道的最後一站。
  • 《狼圖騰》樸實無華的人狼傳奇!
    無以否認《狼圖騰》確是足載中國影史的一部恢弘巨製,自然的鬼斧神工與電影工業特效兩者間絕佳契合而出的視覺觀感,嘆服自然之美的同時,那人與狼的世界仿若觸手可及,作為曾執導經典動物劇情電影《熊的故事》的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他在電影中真正將狼變成了一群出色的演員,狼群合圍獵物的機智勇猛,面對被人類步步緊逼絕地復仇的人馬大戰,最終受人類剿殺滅亡的桀驁不馴,其對狼與狼性多角度立體性淋漓盡致的呈現,令那原僅能留存文字的人狼傳奇
  • 透過狼圖騰看草原的救贖
    透過狼圖騰看草原的救贖 狼圖騰講述的是茫茫的草原上,蒙古人們以騰格里為圖騰。而由於生存的需求,人與狼之間展開的生死之爭以及一系列故事。電影界的大多數導演們對於拍動物的電影總是有所迴避的,主要原因就是動物總不是人,很多時候是不會按照人的意志去行動。
  • 《狼圖騰》|圖騰仍在飛揚,狼已成為傳說
    第三遍合上姜戎老狼的《狼圖騰》,思緒依舊繁複,如一堆被撕扯攪亂的線團。但我知道這一次,我一定要寫下點什麼。於是我自問,你想寫下點什麼?中國狼,即姜戎《狼圖騰》中高大威猛的蒙古草原狼,曾在中國的西北地區,蒙古草原,東北等地廣泛活動。其他地區不同種類的狼也廣泛分布,狼,曾於這片土地上的人比鄰而居。只是我們恨透了這鄰居,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展的大規模獵狼活動,已經讓狼在江浙一帶絕跡。狼的分布地域被逼迫到了北緯30度以北,即使在這些地區,人聚居稍多的地方,也鮮少看到狼的身影。
  • 《狼圖騰》作者姜戎:天鵝是比狼更早走入我內心的圖騰
    圖騰崇拜也是信仰的極致——《狼圖騰》是自由剛勇的極致;《天鵝圖騰》是愛與美的極致。這兩個圖騰給了我追求極致的力量,去攻克一切困難。幾十年來,我把別人閒聊天、玩遊戲、打麻將、看電視(如今是短視頻)的時間,全都用在這兩部長篇小說上了,這才一點點地把這兩部「圖騰」完整地豎立起來。
  • 毀經典系列之改編很失敗的電影《狼圖騰》
    小說改編電視劇電影改編的好就是三生三世系列,改編的不好就是今天小編要說的這部電影《狼圖騰》。小編可以說從小就看《狼圖騰》看到大,這本書就是小編最喜歡的書沒有之一。聽說這部小說要反派電影,小編真的是雀躍了好久,片子一上映第一時間就衝進電影院看了,然後看了沒一半就跑了。怎麼說呢這部電影的特效做的十分的不好,狼群圍獵殺掉了要供給軍區的馬群,這裡凍著的馬真的太假了!
  • 電影《狼圖騰》再引爭論:蒙古族是否以狼為圖騰?
    郭雪波發表在微博的聲明稱,「狼從來不是蒙古人圖騰,蒙古所有文史中從未記載過狼為圖騰!這是一漢族知青在草原只待三年,生生嫁禍蒙古人的偽文化!蒙古人最早信薩滿後佛教。狼是蒙古人生存天敵,狼並無團隊精神兩窩狼死磕,狼貪婪自私冷酷殘忍,宣揚狼精神是反人類法西斯思想。我們保留訴諸法律捍衛祖先和民族文化的權利。」
  • 除了司馬懿外,歷史上還有兩個人有「鷹看狼」的樣子。很大成就
    例如,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有一個人用鷹來照顧狼。比如司馬懿就是一個大家熟悉的例子。在《三國演義》第九十一章中,司馬懿提到「鷹若照狼,不交軍權;若久則國難」,然而,除了司馬懿之外,中國歷史上還有另外兩個人,即勾踐和越王袁世凱。
  • 電影《狼圖騰》引眾說紛紜
    蒙古族有沒有「狼圖騰」、《狼圖騰》電影是否違背草原生活原理……姜戎的《狼圖騰》小說已經出版暢銷了11年,讓·雅克·阿諾的《狼圖騰》電影已經上映了近1個月,獲得6.7億元的票房,但關於《狼圖騰》的爭議卻未曾間斷。
  • 論《狼圖騰》電影產業研究
    摘要:由同名小說改編而來的影片《狼圖騰》在上映期間憑藉著恢弘的氣勢、真實的場面和耐人尋味的倫理價值,獲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本文將從影片的前期籌劃、後期製作和營銷策略三個方面分析影片能夠在賀歲檔這個競爭力極高的檔期獲得票房和口碑雙豐收的策略。
  • 《天鵝圖騰》能否再續《狼圖騰》輝煌?
    受訪人:安波舜(資深出版人)採訪人:孫 珏(中國出版傳媒商報記者) 《天鵝圖騰》與《狼圖騰》相隔16年出版,請問安老師作為出版人是如何與姜戎保持聯繫的?安波舜:《狼圖騰》與《天鵝圖騰》雖說相隔16年,但是,在這期間我和作者一直保持密切的聯繫。
  • 經典電影《狼圖騰》
    2015年,中法合拍的3D劇情電影《狼圖騰》問世,它不僅在賀歲檔的眾多商業大片中脫穎而出,還取得了7億票房,收穫了國內外眾多獎項,可謂是一部叫好又叫座的佳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原著紮實。這部電影改編自姜戎同名長篇小說《狼圖騰》。
  • 狼為何被企業當成一種圖騰?
    在眾多的動物中,狼無疑是最常被拿來作為隱喻的動物之一。古今中外的各類經典文學作品中,流傳著大量經典的「狼」形象,傑克·倫敦的狼召喚著野性,蒲松齡的狼透著狡猾,姜戎筆下的狼群兇猛而團結。即使在新近湧現的大眾文化中,狼的影子依舊頻繁出沒:大街小巷的桌遊吧裡,心機重重的「狼人」在一個個月黑風高的晚上手刃「村民」,又在白天堂而皇之地坐到審判桌上混淆視聽、栽贓無辜。
  • 突厥的祖先是狼?突厥的圖騰為什麼是狼?
    大家好,我是貓眼,大家看見題目也就大概知道是要講什麼了,對突厥人和狼圖騰咱們先分開來說,先說突厥人,突厥人最初是住在了現今的葉尼塞河的上遊。公元五世紀的時候被亞洲北部大哥柔然所逼迫牽制了阿爾泰山的南面,這是一個大背景,它有一個大的遷徙,這也沒辦法,這柔然當時是比較強大。
  • 絕對不可能暢銷的暢銷書《狼圖騰》
    (一)狼圖騰》的自身條件:1.《狼圖騰》這本書裡面沒有任何的時髦元素,它主要介紹的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內蒙古草原地區遊牧民族的生活以及遊牧民族和草原狼群之間的故事。書籍發行於2004年,而在2004年之前能夠受人追捧的事物裡絕沒有這種草原牧民生活。2.《狼圖騰》選擇的是「文革題材」,卻又不完全是對人物的描寫。
  • 從《狼圖騰》看人與動物的共振互通
    少兒不宜到合家歡   不願將姜戎的小說與讓·雅克·阿諾的這部同名電影進行比照,不僅在於影像和文字之間的可比性不是太多,而在於這會牽扯太多民俗、歷史的諸多鉤沉。一個純粹的觀影者在聲像中所獲的滿足感,應不會停留於社科常識的供給。   這部名為《狼圖騰》的影片,大概也志不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