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美!去《狼圖騰》取景地,自駕、騎馬、看星空……

2021-01-08 紅星新聞

世界上有三大草原:北美草原、南美草原還有歐亞草原。在北美草原上,有一條66號公路,被美國人譽為美國的『母親之路』。

而歐亞草原在中國最大的面積,就是:

錫林郭勒草原

在錫林郭勒草原上,也有一條母親之路,就是:

錫林郭勒千裡草原風景大道

北美草原有「66號公路」,錫林郭勒草原也有

5月8日上午,「錫林郭勒千裡草原風景大道」主題推介會在北京舉行。

錫林郭勒是內蒙古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草原牧區。錫林郭勒草原是歐亞草原在中國國內面積最大、遊牧民俗保留最完整的草原,也是內蒙古草原類型最齊全的地區。

該地不僅保留了遊牧民族的歷史文化,擁有內蒙古自治區唯一一處世界文化遺產——元上都遺址,同時也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是中國馬都核心區,這裡有數萬匹馬聚集於此,每年都會舉辦馬術大賽和那達慕大會。此外,豐富的地下森林資源、白堊紀恐龍地質公園、被譽為「草原中的一顆眼淚」的多倫湖、歐亞大陸最大規模的古火山帶也位於此。

據錫林郭勒盟盟委委員、常務副盟長趙德永介紹,全長600多公裡的千裡草原風景大道將連接起錫林郭勒盟的7個市縣旗——太僕寺旗、多倫縣、正藍旗、錫林浩特市、西烏珠穆沁旗、東烏珠穆沁旗和烏拉蓋管理區,以遼闊草原為基礎,凸顯蒙文化、馬文化、兵團文化、歷史遺蹟等綜合特色優勢,整合串聯優質旅遊資源,建設黃金旅遊通道,打造屬於自己的旅遊名片。

《狼圖騰》取景地 拍攝星空最好的地方

駕車從北京五環向北三百公裡,即可到達錫林郭勒草原。

▲千裡草原遊牧之路示意圖 據錫林郭勒日報官方微信

近年來自駕遊的熱門目的地之一烏拉蓋草原,也恰為風景大道的最後一站。這裡是電影《狼圖騰》的取景地,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天然草原之一,主要風光由草原、湖泊、溼地、白樺林構成,平靜的水面上倒映著藍天,無數的河流彎彎曲曲伸向遠方,空靈純美的場景讓人駐足。

▲《狼圖騰》劇照

據了解,錫林郭勒盟空氣清新,有的地方可達340天以上空氣品質為優。由於沒有光汙染,這裡是拍攝星空最好的地方。

有人曾在遊記中寫,「伴著漫天星星入睡,做一滴露珠的夢,大片的羊群如朵朵白雲,飄到草原與藍天的邊界,讓人誤以為那裡就是天堂。」還有人說,在九曲彎會忍不住拿著絲巾去各種拍大片,也有種「讓我們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策馬奔騰,共享人世繁華」的感覺,如果感興趣,還可以從溼地進入,買票看狼。

心動了嗎?不如現在就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吧!

綜合南方都市報、行客旅遊網、北京時間等

相關焦點

  • 天邊草原烏拉蓋,走進電影《狼圖騰》拍攝地,品味布林泉
    在這裡,你還可以和「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騎馬雕像合影,走一走泉邊的訪古木棧道,感受當年金戈鐵馬的歲月。歷史流傳布林聖泉泉水有強體健身之功效,會給人帶來健康和運氣,天南海北的遊客無一不想嘗嘗這天然甘甜的布林泉水。《狼圖騰》歷時7年拍攝完成,電影講述了在內蒙古大草原上,牧民與狼為了生存而彼此展開搏殺的故事。
  • 兵團小鎮,電影《狼圖騰》的取景拍攝地
    由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執導,馮紹峰、竇驍等主演的電影《狼圖騰》,講述了知青下鄉時期,在內蒙古大草原上,牧民與狼為了生存而彼此展開搏殺的故事。「兵團小鎮」就是這部電影的拍攝基地,狼圖騰拍攝結束後以來,當地政府結合歷史文化優勢,對革委會、供銷社、郵局、電影院等等這些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場景按歷史原貌進行了修復,讓這裡成為一個新的旅遊景點。
  • 我看電影《狼圖騰》
    狼與一切草食動物和人類進行了千萬年的殊死鬥爭,因而蒙古人學狼、拜狼、殺狼但不滅絕狼,死後天葬,將自己的肉身虔誠地奉獻給狼,請狼將自己的靈魂帶上騰格里。在這部影片的人狼關係中,狼居於神的位置,而人則處於膜拜的下位,狼在影片中的主角正角的地位一目了然。本片成功地實現了這一目標。阿諾通過劇本改編,增加了畢利格父子天葬升天儀式的兩次重頭場景,來加強和升華原著的圖騰精神。
  • 《狼圖騰》樸實無華的人狼傳奇!
    作為素有最難改編小說之稱的《狼圖騰》,電影交出了一份能去其糟粕且對仗工整的答卷,人類對自然的敬畏與破壞環境守恆法則的反思是那樸實無華的旋律,在有以驚豔絕美的廣袤草原,狼的渲染極富魅力,但另一面電影之失在於劇情架構的庸散,人物情感在狼的反襯下倍覺蒼白。
  • 關於狼圖騰,不看也罷?
    文/郭平   春節期間,看了狼圖騰。   小說看過,去看電影更多是受了出品方宣傳的誘惑:看看讓·雅克·阿諾演繹的故事怎樣波瀾起伏,看看安德魯·辛普森養的狼怎樣如臂使指?   一場3D看下來,心中毫無波瀾。不僅故事結構得蒼白,就連被反覆曝光的所謂純種草原狼也運用一般,動作強,關係弱,遠遠達不到前期宣傳的那種驚奇和意外。   狼圖騰,關鍵要展示後面兩個字。
  • 透過狼圖騰看草原的救贖
    透過狼圖騰看草原的救贖 狼圖騰講述的是茫茫的草原上,蒙古人們以騰格里為圖騰。而由於生存的需求,人與狼之間展開的生死之爭以及一系列故事。電影界的大多數導演們對於拍動物的電影總是有所迴避的,主要原因就是動物總不是人,很多時候是不會按照人的意志去行動。
  • 《狼圖騰》作者姜戎:天鵝是比狼更早走入我內心的圖騰
    姜戎全新長篇小說《天鵝圖騰》以此開篇。從52歲正式動筆寫作《狼圖騰》,到今天的《天鵝圖騰》,「表明我完成了再現草原遊牧文化中最有代表性、最有精神價值的兩個圖騰的重任,讓人們更全面地了解了蒙古大草原、蒙古族人民、蒙古狼、蒙古天鵝的自由剛勇和愛與美的風貌與性格。我相信更多的人會愛上他(它)們的,並從中吸取和補充精神營養。
  • 從《狼圖騰》看文明的較量
    文/大魚說小事《狼圖騰》這部小說出版於2004年,正式出版了500多萬冊,僅查獲的盜版就達1600多萬冊,並譯成各種文字流傳110多個國家,還拍成了電影。從影響力上看,這可能是近幾十年來中國最成功的小說之一。想來不少讀者都看過該書。有人說,「這是一部因狼而起的關於遊牧民族生存哲學重新認識的大書。
  • 《天鵝圖騰》能否再續《狼圖騰》輝煌?
    我和所有期待他的讀者以及出版社的同仁,都以為是《狼圖騰》之二,但直到兩年前他寫完初稿之後,我才看到一個另一個名字《天鵝圖騰》。《天鵝圖騰》是《狼圖騰》的姊妹篇,從策劃人的角度看,姊妹篇對於前作有哪些延續,又有哪些突破?安波舜:《天鵝圖騰》與《狼圖騰》是兩部從風格到內容完全不同的小說:一個剛硬,一個柔軟;一個催人奮進,一個給人溫暖。
  • 小說《狼圖騰》引爭議 敬畏是不是等同於崇拜?
    這部影片帶來的狼熱潮不止於影院,本就暢銷多年的同名原著小說又掀起銷售高峰,影片的取景地點烏拉蓋被列入許多人的旅行計劃,而有關劇組養狼的故事更是在朋友圈廣泛熱傳。但與此同時,關於狼是否為蒙古族圖騰、作品對於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價值判斷和歷史觀,以及所表達的狼性哲學不斷掀起爭議。
  • 電影《狼圖騰》再引爭論:蒙古族是否以狼為圖騰?
    郭雪波發表在微博的聲明稱,「狼從來不是蒙古人圖騰,蒙古所有文史中從未記載過狼為圖騰!這是一漢族知青在草原只待三年,生生嫁禍蒙古人的偽文化!蒙古人最早信薩滿後佛教。狼是蒙古人生存天敵,狼並無團隊精神兩窩狼死磕,狼貪婪自私冷酷殘忍,宣揚狼精神是反人類法西斯思想。我們保留訴諸法律捍衛祖先和民族文化的權利。」
  • 《狼圖騰》第一次看陳陣養狼很歡快,這次再看很心塞
    第一次看《狼圖騰》,剛上高中吧,看到陳陣養了一條小狼,興奮的不得了,看到他對小狼象孩子一樣寵愛著,非常高興,恨不得自己也能養條小狼,那時是抱著非常歡快的心態來看這本書的。再次看《狼圖騰》,再次看陳陣養一條狼,卻沒有那種歡快的感覺,而是非常難受,心裡象被什麼堵著似的,很心塞。
  • 《狼圖騰》給我的啟示(讀後感)
    在讀《狼圖騰》這本書之前,我還是一個只想不做的人,所以我常常缺少破釜沉舟的決心與堅持不懈的毅力,到頭來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雖然父母不斷勸導我,可我還是左耳進右耳出,我行我素。後來,在一個巧合的機會,我看了《狼圖騰》,領略了草原狼的精神與智慧,重新認識了自己。
  • 電影"狼圖騰"熱映引小說大賣 "平凡的世界"賣斷貨
    《狼圖騰》大熱背後引爭議  其實狼並不是蒙古人的圖騰  目前,一匹狼正以大熱姿態橫行———《狼圖騰》票房已經突破6.4億,暢銷多年的同名原著小說又掀起銷售高峰,影片的取景地點烏拉蓋成為旅遊熱點。但與此同時,這部影片、這本書所表達的狼性哲學不斷掀起爭議。  狼,是不是蒙古人的圖騰?
  • 好書推薦|狼圖騰
    《狼圖騰》是作家姜戎創作的一部以狼為敘述主體的小說,講述了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一位知青在內蒙古草原插隊時與草原狼、遊牧民族相依相存的故事。故事的背景發生在20世紀60年代末,中國大陸內蒙古最後一塊靠近邊境的原始草原。這裡的蒙古牧民還保留著遊牧民族的生態特點,他們自由而浪漫地在草原上放養著牛、羊,與成群的強悍的草原狼共同維護著草原的生態平衡。
  • 經典推薦之《狼圖騰》:沒有完成不了的事情,就看你有沒有野心
    作品《狼圖騰》。2015年2月,由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執導拍攝的電影版《狼圖騰》上映,引發熱議。作品介紹故事的背景發生在20世紀60年代末,中國大陸內蒙古最後一塊靠近邊境的原始草原。這裡的蒙古牧民自由而浪漫地在草原上放養著牛、羊,與成群的強悍的草原狼共同維護著草原的生態平衡。
  • 電影《狼圖騰》引眾說紛紜
    蒙古族有沒有「狼圖騰」、《狼圖騰》電影是否違背草原生活原理……姜戎的《狼圖騰》小說已經出版暢銷了11年,讓·雅克·阿諾的《狼圖騰》電影已經上映了近1個月,獲得6.7億元的票房,但關於《狼圖騰》的爭議卻未曾間斷。
  • 對談|為什麼先有《狼圖騰》後有《天鵝圖騰》
    細心的讀者可以看出來,狼書裡描述了新草場天鵝湖的一群美天鵝,而鵝書裡隱隱地出沒著一群神秘的狼。它倆正好是太極圖的黑白兩色和兩個點。古老的太極圖是對世界本質的概括圖示,具有普遍性。中原有中原的太極圖,草原有草原的太極圖。把兩個太極整體描繪出來,就能鮮明的對比出兩種文化價值觀的優勢和劣勢,也才能深刻理解具有遊牧精神的現代發達國家為什麼能後來居上。
  • 一部《狼圖騰》,看破華夏族性格
    數千年來滄桑變化,無數史學家探尋中華的興衰動因都難有定論,卻被一部流行小說《狼圖騰》道破。作者姜戎是上個世紀在內蒙古放羊的知青,他以自己在草原的生活感悟創作了《狼圖騰》。這部小說通過講述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一位知青在內蒙古草原插隊時與遊牧民族共同生活,與草原狼共爭共存的故事揭示了中華文明的發展歷程本質上就是農耕民族與遊牧民族的文化交流(包括和平和暴力交流)並深刻指出中華文明的強盛是由於華夏系統的血液裡充滿積極進取的狼性,而衰落則是由於小農經濟馴化和封建社會奴化導致狼性逐步地淪為羊性。
  • 《狼圖騰》:從一匹狼中,看懂人性的複雜和多變
    2004年4月,面世僅5天的《狼圖騰》,銷量便迅速攀升至各大書店榜首,年內50多萬冊的銷量更是颳起了一陣強勢的「狼旋風」。一、《狼圖騰》的故事姜戎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這本書,我相信凡識字的中國人都會願意看的。我打開了一扇窗戶,讓你看到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東西,那麼生機勃勃的草原,那麼一種強悍的精神,我想任何人都不會無動於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