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積累是寫好作文的基礎
這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謅。這兩句俗語都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寫好文章要積累。要想積累就得多讀書,瀏覽、泛讀很難達到積累的目的,積累是實打實的乾貨,是吸收沉澱下來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所以「讀書破萬卷」這句話重在「破」字,「熟讀唐詩三百首」這句話重在「熟」字,不精讀熟背,書不「煮」談積累是一句空話。積累從小就開始,尤其青少年時讀背東西越多越好,少年時不但記性好而且不易忘,是積累最好時候。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學生上作文課大多兩手託腮,絞盡腦汁、苦思冥想大半天,才像擠牙膏一樣擠出來慘不忍睹、寥寥無幾的幾行字,寫不出來根本原因還是積累的素材不夠,就像廚師炒菜儲藏室沒有原料,你讓他拿什麼炒?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大多數同學寫不出來東西,不是語言組織能力差,而是在於積累的素材不夠多,信息輸入太少,更別提信息處理。只有我們積累的素材足夠多、足夠好,才能輸出優美的詞語,才能組織出有邏輯次序的語言。在搜集素材並把這些素材輸入我們大腦的時候,其實大腦已經開始進行處理了,大腦對輸入的素材去其槽粕,取其精華,換句話說,在處理素材時,素材其實也在優化升級我們的大腦,正如我們吃進去的食物,留下來被吸收的都是我們身體所需要的營養成分,滋養著我們的身體,讓我們有著良好的身體素質。俗話說,只有輸入的足夠多,才會有足夠多的輸出,才可能由量變到質變的升華,寫作能力才能得到飛躍式的提高。古今中外,哪一位有名的作家不是在閱讀了大量的書籍、積累了大量的素材之後才寫出的名篇巨著?又有多少作者是在沒有足夠的素材積累之前就可以憑空想像寫出驚世核俗的文章來?
既然寫作文不好得根本原因是積累的素材不夠,積累素材便順理成章是提高寫作能力的根本途徑,不解決素材積累問題,告訴你再多的寫作技巧也達不到想要的效果;相反,如果你積累豐富,又能熟悉運用寫作技巧那將收穫事半功倍之效!
繁花開幾度,莫負少年時!同學們扔掉手機吧,暑假多讀幾本經典書,多背幾篇好文章,多練習幾篇作文。寫好文章,積累是基礎,勤練也非常重要?寫出好文章的人無一不是寫禿上百上千之筆,勤學苦練出來的。寫作與其它工作一樣,無他,唯手熟爾!關於多練對寫好作文的問題以後老計會詳細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