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的孩子為什麼會發音困難,長大後會不會自己好呢

2021-01-11 陽光語言矯正

有位媽媽留言,孩子說話慢,有些音發音困難,問我們是不是口吃?

那麼就口吃發音困難,分析一下,我們只討論表現和預防,因為口吃的原因到現在,也沒有一個非常權威的解釋。

年前,我們學校有幾個這樣的孩子,剛來的時候,膽小、害羞,不敢說話,某些特定的發音都會小心翼翼地迴避,或繞過去,說話總卡殼,卡住的時候,就用鼻音哼哼。

口吃兒童發音困難

口吃的表現很多,有的人每個音都能發出來,但是節奏混亂,極容易被打斷,有的人對某些音很敏感,遇到應該發這個音的時候,總會停頓,時間就了,對這個特定的音產生了一種類似過敏的應激反應。

世界衛生組織定義口吃:一種語言節奏障礙,在說話過程中,知道想說什麼,但由於發音重複,延長或停頓,導致表達困難。

兒童口吃值得注意,如果未能得到及時或有效的幹預,將來的發展和走向會很麻煩,因為很多頑固的成人口吃,或心理性口吃都是在兒童時期留下的。

兒童口吃的特點:

在2-5歲時,兒童的語言發育可能會遇到一種常見的發展性障礙,這個時期,兒童說話口吃的現象多被稱為發展性口吃,是兒童語言能力和思維認知發展不同步造成的。

打個比方,好比剛開始學開車,新手難免手忙腳亂,語言節奏好比離合器和油門之間的配合,總是不熟練,熄火現象常有,而語法就是交通規則,還有待進一步學習了解,很多孩子開口說話,就像起步停車,走走停停,磕磕碰碰。

當孩子內部語言機制發展成熟,說話技巧提高,詞彙量豐富後,一切問題迎刃而解,這車當然就開得穩穩噹噹了,所以80%的口吃孩子,都會自發地恢復達到正常。只不過這個恢復的過程和時間要因人而異,因語言環境而異。

剩下的20%口吃孩子,可能很大機率會發展成為成人口吃,

兒童時口吃沒有得到改善,這種錯誤的語言習慣會越來越根深蒂固,甚至成為心理暗示,幹擾了正常的語言節奏。而且隨著兒童心理成熟、認知發展,長期的口吃負面形象,還會帶來一些心理問題,不敢主動表達,不敢與人溝通,怕嘲笑,沒自信等。特別是還有些人,特別喜歡用模仿口吃來取悅大眾。

從語言矯正經驗來看,成人口吃的康復難度大,一是由於長時間的口吃習慣,很可能造成喉部聲帶附近肌肉功能的異常,某些口吃對一些固定的音、詞十分敏感,比如首字難發音,或首音難發音。二是心理問題。

口吃的評估,絕不是面對面的幾句交談那麼簡單

作為語言矯正師,要分清多數的80%的發展性兒童口吃,以及更重要的20%病理性口吃。

初期的口吃個案在矯正或諮詢前, 需要進行評估。一般情況下通過不流暢的程度和說話中斷的類型來粗略區分,總體上, 兒童每 100 字中有 5 次說話中斷, 就須加以注意。

家長提供的信息很重要,家長可以通過長時間的親子關係描述,孩子在不同時間,不同環境下,口吃發生的頻次和程度。平時語言習慣等等。還有,可以通過孩子其他日常社交關係,進行分析了解,如幼兒園老師。

口吃的矯正方法很多,都值得嘗試,不做過多優劣評判,但是有一點要提醒大家:什麼時候對口吃兒童進行矯正,至關重要。通常如果一個孩子在3-4年內,口吃超過三個月,就需要幹預介入,更長時間出現緊張或心理問題,就需要進一步的情緒管理訓練。

最後提醒一下題主,如果孩子出現口吃,儘量要在青春期前解決!

相關焦點

  • 孩子說話口吃、咬字不清?不能信「長大就好了」這種鬼話!
    最近有不少家長在後臺留言,紛紛向我們求助有關口吃的問題:@北花花老師您好,我能否分享下關於孩子口吃的問題?我家寶25個月,會說些簡單的句子,但最近說話會口吃,連續重複某個字,著急時更嚴重,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應該怎樣糾正?專業的老師能不能指導一下?
  • 「我、我、我……」孩子口吃怎麼辦?醫生給出6條建議
    為什麼孩子會發生口吃?病因很多。1.後天習得因素有超過一半的孩子是通過模仿學來的「口吃」,其發病主要在10歲前。此時孩子的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如果身邊正好有口吃的人,那麼孩子出現口吃的概率就會增大,容易患上「假性口吃/發育性口吃」。此時通過恰當的幹預,可以糾正孩子的口吃狀況。
  • 北方人嫁給了南方人,孩子上小學後,讓爸爸教拼音會咋樣
    我兒子經常參加朗誦比賽,可每次都名落孫山,有一次,兒子的班主任在見到孩子他爸之後,對兒子說了這樣一句話:「我終於知道你發音不準的原因了。」真的是啪啪打臉,我兒子學習成績很不錯,就是拼音學得不太好,現在三年級了,偶爾還會分不清前鼻音、後鼻音。
  • 孩子不說話、口齒不清、發音困難……這些訓練方法家長要掌握
    孩子不說話、貴人語遲;口齒不清、長大就好了;發音困難、再等等就能說了……孩子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們千萬不能有這種錯誤的想法兒。在早兒門診,醫生也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家長為了能讓孩子說話,想盡各種辦法,想在家給孩子做一些這方面的訓練卻又不知從何開始,經常是孩子哇哇哭,大人氣呼呼,很苦惱。對此,順義婦兒醫院兒早康復中心李田醫生建議這部分兒童的家長給孩子看過醫生聽取建議後,來教您一些小辦法、小遊戲,可供家長日常在家給孩子訓練使用。  1.跑步訓練
  • 從小被寄養的孩子,長大後會和自己的父母親近嗎?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家庭都或多或少的有些困難,加之孩子生的多,精力和經濟上都無法顧全每個孩子,權衡之下,就不得不把其中的孩子送給親戚寄養,這樣的事在農村居多,就以我生活的村子來說,就有好幾例。我從小一個很要好的朋友,父母為了跑計劃生育,就把她放在外婆家,平常也不怎麼來看她,得虧這邊家裡的人對她還不錯,舅舅舅媽也是視如己出,吃的喝的都不缺。
  • 「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孩子的這些語言問題千萬別放過
    一般情況下,孩子從小吐字不清晰,發音不準確的毛病都是普遍現象,隨著身體發育,語言發育也會逐漸正常,但是很多潛在的語言障礙內因,不得不防。發音器官結構的異常是很多幼兒易發的語言障礙類型,比如「大舌頭」語音現象、隱性顎裂、唇顎裂、舌系帶問題,以及其他先天疾病以及口腔疾病導致的某些損傷。
  • 3歲寶寶開始學英語會不會太早 怎麼學效果才好呢
    只要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就不會去擔心記不住單詞,聽不懂英語對話,理解不了文章內容;所以方法很重要,3-6歲孩子在幼兒園更多的時候接受老師的基礎常識培訓,遊戲環節,團結合作的精神;鍛鍊閱讀,手工,聽力以及培訓孩子獨立生活和處理問題的能力。英語作為一門學科,小學就正式進入少兒英語學習階段;每個小朋友受到成長和學習環境的影響,在接受和消化新的語言和知識能力方面會有所差別的。
  • 左撇子被強制「糾正」真的會導致字寫不好看和口吃嗎
    很多左撇子都是天才,而且是天才中的天才,比如愛因斯坦,達.芬奇,居裡夫人等人是不是口吃不知道,但是左撇子歐巴馬從總統職位退休後,至今靠口才演講、脫口秀賺的日進鬥金絕對是真的。為什麼說強制「糾正」左撇子,會產生一定影響呢,用句哲學的話比喻「存在即合理」,左撇子天生是一種現象,不是一種病,為什麼去強行糾正呢。對左撇子的強制糾正,可以說是違反了天性。這種改造,不可能改變腦的優勢部位,更不可能讓左右腦的功能替換。
  • 俗話說虎毒不食子 但為什麼很多動物還是會吃掉自己的孩子呢?
    吃掉自己的孩子,這對人類來說是非常殘忍而且有違人倫的事情,但是很多動物卻真的會吃掉自己的孩子。從進化論來說,生物所有的生物特徵都是為了繁衍,把自己種族的DNA遺產下去,因此食用自己的孩子,也就意味著自己基因的斷絕。這似乎是害己的極端行為。那麼為什麼動物還會有吃自己孩子的行為呢?
  • 孩子說話為什麼會聲音嘶啞?這些原因不可忽視!
    由於嘶啞的背後原因多種多樣,有的甚至會影響健康,因此家長對嘶啞的觀察及發現尤為重要。那麼小孩為什麼會聲音嘶啞呢?有以下這些原因。 若長期不注意用嗓會逐漸導致聲帶局部增厚,或者出現聲帶小結,則不易恢復。 如果出現聲帶疾病,比如聲帶息肉、喉乳頭狀瘤等疾病,聲音嘶啞呈進行性加重,並且聲休不會改善。 有時候也會有判斷不清的情況,需要進行喉鏡檢查。
  • 為什麼有的孩子說話晚而且同時還口齒不清呢?
    從呱呱墜地到長大成人,爸爸媽媽幾乎把所有的愛都給了自己的孩子。有人說,孩子是他們看著長大的,其實孩子是他們一手帶大的。成長是一步一個腳印的堅持和努力,而父母則是守護孩子健康成人的保護神。在他們的照料下,孩子不斷在成長的道路上學習到新的技能和知識。
  • 2歲孩子突然患「口吃」,說話結結巴巴,看看醫生檢查後怎麼說
    原來,孩子在2-3歲這階段出現口吃情況很常見,主要是因為詞彙量增多難以重組所致,等他們語言系統發展完善後這種現象就會自動消失。並且,根據猶他大學研究表示,世界上約有5%的孩子在2歲左右會出現「口吃」症狀,到了成年就只有0.5%—1%的人持續口吃,也就是說超75%的孩子都能在童年成功自愈。更重要的是,孩子是否真的結巴都是在5蘇以後確診,因此父母不要過早嚇唬自己。
  • 貓咪絕育後會不會抑鬱呢?貓咪自己會不會知道呢?
    貓咪絕育後會不會抑鬱呢?貓咪自己會不會知道呢?絕育對於貓咪來說是非常健康的,畢竟發情期其實是對貓咪的刺激很大的,如果沒有發洩或者滿足,對於貓咪的身體會有很大的傷害。但是,失去一個器官,還是有關於生殖和繁衍的器官,貓咪自己會不會知道呢?它的心理是怎麼想的呢?網上流傳了不少的照片,絕育後的貓咪們都不再活潑,表情也十分的奇特,好像它真的知道自己身上發生了什麼事情一樣。其實,對於貓咪來說,也許從始至終它都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事情。
  • 孩子經常說這5句「口頭禪」,暗示情商高,長大後會很「吃香」
    所以,媽媽在開發孩子智商的同時,也要著重培養他的情商。孩子經常說這4句「口頭禪」,暗示情商高,長大後會很「吃香」。1、沒有關係:有時候當媽媽做了小錯事,向孩子道歉的時候,孩子可能會說沒有關係之類的話,顯得非常淡定。當媽媽聽到這樣的話後,心裏面感覺非常溫暖,也有一些小開心。
  • 孩子以後會不會孝順,不用等到長大後,小的時候有4個特徵很明顯
    文/銀花周末去看表妹,吃飯時,4歲多的小侄女忽然哇哇大哭,原因是表妹夾了孩子面前的肉菜,小侄女不讓媽媽吃,說大人不能吃肉,吃光了就沒有了。看到孩子的表現,表妹很尷尬,「都說女兒是小棉襖,我家這是假孩子吧,咋這麼不貼心呢!」
  • 不被允許吃零食的孩子,長大後會怎樣?過來人:可能逃不了這結果
    偷吃零食而且,作為一個過來人,我想告訴各位寶媽,不被允許吃零食的孩子,長大後很可能逃不了下面這個結果——那就是長大後加倍的「討」回來!不信?我們一起來看看。等到我有了孩子後才發現,自己之所以會有這種行為,就是因為心理上有「匱乏感」,而且這種狀況通常會在兒童時期產生。
  • 你打了孩子「一巴掌」,他不會恨你,卻會討厭他自己
    挨打完的舟舟起初哭得很厲害,但哭著哭著,他開始想:為什麼別人家的媽媽從來不打孩子?思來想去,他得出了一個結論:一定是因為我不乖,我不夠好,所以媽媽才不喜歡我。於是舟舟下定決心,下次一定要把飯吃得乾乾淨淨,一粒米都不剩!但是吃晚飯的時候,因為舟舟太過緊張,雖然飯吃完了,卻在起來的過程中不小心帶到了碗筷,陶瓷碗一掉在地上,就碎掉了。
  • 孩子3歲還不會說話,婆婆看到夫妻倆的相處模式後:怪不得會這樣
    小周的兒子三歲了,但卻一直不會開口說話。眼看馬上要到幼兒園開學的日子了,她又焦急又無奈,因為每次帶兒子去醫院檢查,都沒檢查出什麼問題來。這個時候,婆婆因為一些事情需要過來住一段時間,小周雖然忙得焦頭爛額,但還是把房間收拾出來,安置得妥妥噹噹。婆婆一見到孫子很開心,當時就跟他玩上了,有婆婆幫忙帶孩子,小周也輕鬆了許多。
  • 孩子寫字不好,學習困難,感統訓練怎麼玩?(附:訓練項目)
    近日有網友曬出娃的作業,評論區笑成一片,關於孩子寫作業,可謂幾家歡樂幾家愁,沒攤上這樣的孩子,你看到這樣的作業,覺得這是樂子,如果家裡就有這樣的孩子,那每天寫作業就是在「災難」啊!那這是怎麼回事呢?為了避免孩子出現這些問題,要怎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