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無小事,事事需操心。每個孩子的成長發育都有各自的規律和變化,作為父母必須掌握孩子正常的發育節奏,才能幫助孩子成功渡過這階段。
一、2歲女孩說話突變結巴
圓圓女兒今年2歲半,以前乖巧機靈說話非常清晰,而且詞彙量非常豐富。可最近這段時間,圓圓突然發現女兒莫名結巴起來,張嘴說話的第一個字總需要重複幾遍。
今天早上,女兒拿了顆蘋果想讓爸爸削,結果張口說:「我我我……」就是說不出後面的字,圓圓的暴脾氣一點就著,拉過女兒就是爆吼一聲:「我什麼我,趕緊好好說話,再這樣就別吃了。」
一方面孩子現在上幼兒園了,擔心她和小夥伴一起玩耍時也這樣,被同學們笑話;另一方面,更是擔心孩子真結巴了,那可就糟糕了。這突如其來的怒吼嚇的女兒一哆嗦,看著娃委屈的小模樣,圓圓非常煩躁。
要知道,女兒這種結巴表現出門在外很容易被人嘲笑,而且將來上學讀書也會遭受非議,到時候還有更多的委屈給女兒受。沒辦法,圓圓不得不帶著女兒去請教醫生,沒想到醫生的解釋讓她徹底放下心來。
原來,孩子在2-3歲這階段出現口吃情況很常見,主要是因為詞彙量增多難以重組所致,等他們語言系統發展完善後這種現象就會自動消失。
並且,根據猶他大學研究表示,世界上約有5%的孩子在2歲左右會出現「口吃」症狀,到了成年就只有0.5%—1%的人持續口吃,也就是說超75%的孩子都能在童年成功自愈。更重要的是,孩子是否真的結巴都是在5蘇以後確診,因此父母不要過早嚇唬自己。
二、孩子變結巴的3大原因
1、智力發育速度超越表達能力
美國前總統小布希,他小時候說話也因為結巴遭受不少嘲笑,可母親安慰他時說道:「你只是腦子轉得比嘴快。」記得王衛平曾在《兒科學》中說道:「1歲至滿3歲之前為幼兒期,孩子們的活動範圍增加接觸外部事物增多,智力發育迅速。」
但問題就出在孩子智力高速發育時,他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卻變得相對匱乏,腦海裡很難組織正確他們想表達的意思,這才導致孩子說話結巴頓挫。
2、把結巴當作有趣的模仿行為
孩子的聰明程度超乎家長想像,尤其是模仿能力一流。可能是動畫片裡無意學到的結巴說話方式,或者是周圍大人的表達行為,這些在孩子內心是非常有趣好玩的行為,所以他們會下意識地進行模仿說話。
倘若家長沒有及時糾正這個壞習慣,那麼久而久之孩子也就養成了這樣結巴說話的方式。
3、受家庭壓力所致
孩子再小,也會感受到父母的權威和壓力,增加他們的心理壓力負擔。特別是在孩子們牙牙學語過程中,說話可能出現重複或斷斷續續的情況,這時若爸爸媽媽對孩子要求嚴格或強逼孩子好好說話,無形中會給孩子帶來較重的思想包袱,使得他們一方面要規整話術一方面還要擔心父母的批評,這樣越害怕什麼就會越出現什麼,讓孩子因為心理壓力大產生結巴行為。
三、家長如何正確應對
1、認真聽孩子把話說完
有些急性子父母只要看到孩子說話斷斷續續就會非常生氣,要麼打斷孩子要麼批評孩子,這樣造成孩子說話畏畏縮縮,很難正確表達他們的所思所想。
事實上,認真聽完孩子說話或者是鼓勵孩子說完話,這才是父母最好的應對方式。特別是在孩子因表達表現急躁的時候,父母的鼓勵打氣能讓孩子減少焦慮。
2、父母擺正心態
孩子的生長發育有他們自己的規律可循,作為父母需要給孩子足夠的耐心並接納他們的不足,所以說擺正心態顯得尤其重要。
而且孩子結巴只是短暫性現象,父母不能太過批評指責或糾正孩子,以免孩子內心由於太過恐懼而喪失說話自信。
3、幫孩子建立說話自信
有些時候孩子結巴也不排除他們的性格靦腆或內向,害怕遭受同伴恥笑而不敢開口。那麼,家長在這階段必須幫助孩子建立說話的自信心,克服說話難的心理障礙。
為此,父母可以在家裡多陪孩子說話,鼓勵他們讀讀繪本或者和別人簡短交流,時間久了孩子的表達能力自然會大幅上升。
最後要說的是,如果孩子只是對某些字詞不熟練而引起的口吃習慣,家長可以針對這些字眼做咬字吐字訓練,這樣孩子的字詞發音就會變得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