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好
寒冬將至,本應進入銷售旺季的皮草行業,如今卻深陷「寒流」之中。國內唯一皮草上市企業華斯股份三季報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虧損0.93億元,預計2020年度虧損2.8億至4億元。另有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皮草相關企業註冊量同比增速-37.4%。山東是全國毛皮動物養殖第一大省,青島的水貂、狐狸、貉子等毛皮動物養殖量則位居全省前列。記者探訪發現,國產水貂等在與進口毛皮的爭奪戰中競爭乏力,島城養殖戶的存欄量一降再降,部分空置出來的籠舍成了鵝群「棲息地」。
貂去籠空
養殖戶銳減,生皮無利可圖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皮草生產加工國家。」青島農業大學特種經濟動物學科負責人馬澤芳告訴記者,養殖毛皮動物主要是取皮用於服飾類商品製作。2019年山東水貂養殖量在全國佔比超55%,狐狸、貉子養殖量也超過三成和兩成。青島基本與省內結構相同,養殖量在全省可排進前三位。其中,小規模「庭院養殖」,也就是小作坊式個人養殖佔95%以上。
在城陽區羅家營社區,有一處毛皮動物養殖小區,李仁銘的養殖場就坐落在這裡。記者日前探訪時看到,養殖小區內坑窪的土路兩側雜草叢生,顯得有些荒涼,不少養殖場房都已經閒置。
李仁銘1996年開始養殖水貂,一直是青島地區養殖大戶。「2009年到2013年是毛皮動物養殖的黃金年代,價格逐年走高。我們這個養殖小區最多時有二十多家水貂養殖戶。」據李仁銘介紹,2012年行情最好時,他的養殖場有22000隻水貂種母,按每隻產三四隻算,一年出欄量有七八萬隻,年收入2000多萬元。
李仁銘在養殖場查看水貂情況。
「當時這一行毛利很高。」李仁銘直言,因此大量社會資本湧入、瓜分養殖「蛋糕」,產能迅速攀升的同時,無序化競爭加劇:「2013年9月底,皮子價格開始走下坡路。」「2014年,全國毛皮動物養殖量達到1億隻左右,當時全球年用皮量才約4000萬張。」馬澤芳介紹道。
今年,受皮草服裝外貿訂單流失、物流運輸受阻、消費者購買力下降等不利因素疊加,讓本就風雨飄搖的皮草行業再遭重創。「最優質的進口水貂生皮,行情好的年份能賣到400~600元一張,現在同等質量的只能賣到140~200元一張,品質次一些的也就八九十塊錢一張。」李仁銘坦言,這一次他扛不住了:「存欄量一降再降,目前養殖場種貂數量已縮減近半。僱員也從最多時的25人,減至目前的8人。」記者看到,養殖場部分空置出來的籠舍,如今成了鵝群的「棲息地」。
李仁銘將水貂養殖場部分空置籠舍用來養鵝。
「現在賣皮存粹是為緩解貸款壓力,維持養殖場基本運營。」李仁銘表示,生皮價格對於大多數養殖戶來說已經無利可圖,越來越多的同行選擇退出。養殖小區原先有二十多家水貂養殖戶,目前只剩下四家,絕大部分養殖戶直接關門另謀出路。
斷臂續命
店鋪貨品積壓,或甩貨離場
養殖戶面臨生死抉擇,皮草產銷端同樣不容樂觀。記者注意到,作為主要從事裘皮服裝、裘皮飾品、裘皮面料、裘皮皮張生產與銷售的皮草行業龍頭,國內唯一皮草上市企業華斯股份也遭遇收入增長下滑和整體運營壓力。
上市公司經營狀況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皮草行業現狀的縮影。據天眼查數據顯示,2017年~2019年,我國皮草相關企業註銷數量連續三年超過4000家。今年上半年,皮草相關企業註冊量同比增速-37.4%。面對行業現狀,省內最大皮革製品交易市場業戶孫家祥也選擇收縮戰線。
「傳統皮草加工廠的模式是,頭一年11、12月,最晚當年1、2月份,就要把全年生產皮料儲備好。春節後開始生產外貿訂單,清明節後開始生產內銷訂單。」孫家祥說,這種模式在皮草行業市場需求旺盛、產銷行情穩定的時期並無不妥。但是,隨著2013年之後市場逐漸變差,原材料價格下滑明顯,傳統生產模式使得加工企業的成本風險越來越大。
商場皮草服飾大都降價促銷
《中國皮草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皮草產業總利潤達到83.57億元的峰值,2018年利潤總額則下降至69.96億元。也是在2018年,為了減少損失,孫家祥關掉加工廠。
「今年的銷售情況相當不理想。」孫家祥慶幸自己及時關閉了加工廠,從而為疫情之下扛過更大的行業波動積蓄了力量。「我們二樓原來有89家水貂皮賣家,今年9月份恢復營業,到現在就剩下46家還在正常營業。」孫家祥告訴記者,皮草服飾銷售具有很強時效性,山東地區線下市場銷售旺季是從每年11月底持續到第二年初。今年由於疫情影響,年初行情「泡湯」,很多店鋪貨品積壓、資金鍊斷裂,無力承擔開店成本,最終被迫選擇關門。孫家祥也把自家店鋪從400平方米的大店,換成了100平方米的小商鋪。
「入冬後傳統皮草銷售旺季到來,還有同行會趁機甩貨離場。」孫家祥預計,皮草銷售端深度「大洗牌」會伴隨年底銷售旺季同步展開。
救命稻草
靠直播帶貨,更年輕變親民
「雙十一」電商促銷大戰中,一條「主播三小時貂皮大衣帶貨突破15萬件」的視頻,成為皮草從業者的熱門話題。「我們也在嘗試直播賣貨。」孫家祥把商鋪改造成適合直播的「演播室」,並且在幾個短視頻平臺開設帳號,這也成為吸引客流的一個重要渠道。
與此同時,曾經自帶「奢侈品」標籤的皮草服飾,也開始轉型「求關注」。除設計開發更多迎合年輕群體品位的款式,今年皮草類服飾在價格上也更「親民」。在李滄區向陽路一家皮草工廠直營賣場內,28歲的劉女士正在試穿一件標價2680元的短款貂皮大衣。劉女士告訴記者,她對於冬季外套的時尚感要求比較高,印象中貂皮大衣款式比較單一、老氣,但是今年發現多了不少流行款式:「趁著電商促銷,我在購物車裡放了幾件中意的,再來線下實體店對比一下。」
記者注意到,店內銷售的貂皮大衣價格集中在兩千多元到一萬多元,幾乎所有在售款式的標籤上都寫有「促銷」「驚爆價」字樣。「今年的折扣力度,以前從來沒有過。」導購人員介紹,店內貂皮大衣今年整體價格降幅大概1/3,基本一個款式一件。
雖然線下商家賣力促銷,但是店內客流量一般。走訪當天正值周末,偌大的門店內大多數時間比較空蕩,導購人員比顧客要多。相比之下,電商平臺上皮草的銷售模式和價格組合更為豐富。
皮草直播帶貨逐漸走俏
「這款手工編織貂皮外套我們分別做了六個顏色和款式,最低只要一千多元就可以買到進口水貂皮草外套。」淘寶一家擁有超過173萬粉絲店鋪的客服向記者推薦店內「爆款」。據客服介紹,這款不是整貂大衣,但因為價格相對便宜,款式多樣且時尚感更強,受到很多年輕客戶青睞。記者注意到,該款外套月銷量顯示為「1000+」,不過尚無人收貨評價。客服解釋稱,目前店內新款水貂大衣基本都是採取預售模式,拍下發貨需要等待15~20天。
「以銷定產逐漸成為服裝業的理想運作模式。」孫家祥認為:「通過電商直播等形式與顧客提前互動溝通,然後再根據訂單安排生產,避免大量壓貨佔用資金,能提高安全邊際。」孫家祥相信「重啟」後的皮草行業,距離「春天」應該不遠了。
觀察
隱形痛點多,期待出「標準」破題
「國產貂主要問題就是種質、種源與國外存在差距。」馬澤芳告訴記者,水貂、藍狐、銀狐在我國自然界沒有分布,受限於養殖技術、生長環境、氣候條件等因素,「水土不服」情況較為普遍,國產毛皮質量一直難以提升,毛皮加工企業更願意購買國外毛皮。在內銷成為主要爭奪市場的當下,毛皮品質差異形成的「鄙視鏈」愈加凸顯,國內養殖戶銷量進一步下滑,造成惡性循環。
「當務之急是著力培育適合國內養殖的新品系、新品種。」馬澤芳目前主持「山東省特種經濟動物產業創新團隊首席建設」項目和山東省農業重大應用技術創新項目(水貂育種核心群培育技術集成與示範)。這個團隊集合全省19位專業領域專家,致力於研究和解決生產當中存在的問題,推動特種經濟動物產業發展,在全國各省同類機構中尚屬唯一。
皮草內的水貂大衣促銷
「我們的優質水貂培育綜合配套技術已經經過省裡技術鑑定。」據馬澤芳介紹,由於培育周期相對較長,需要穩定的試驗飼養場以及建立水貂繁育場,由專家專門進行研究培育,這些也成為目前技術落地的主要障礙,急需給予相關政策支持。此外,與豬牛羊雞等傳統畜禽養殖相比,毛皮動物飼養長期以來沒有統一標準。「應儘快完善飼養和準入標準,為未來產業復甦及健康發展做好準備。」馬澤芳認為,推進毛皮動物養殖標準化,促進其適應現代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目前正值好時機。
事實上,針對於皮草行業的爭議聲一直伴隨著其發展。近幾年,不少知名服飾品牌加入「拒絕皮草大軍」,而在社交媒體上「拒絕皮草」「零皮草生活」等熱門話題下,對於環保、公共衛生安全的擔憂,以及人、動物、環境和諧共處的倡議吸引眾多網友參與加入。
「現在考慮的特禽動物工作包括建設規範養殖檔案、養殖設施升級改造、糞汙處理利用、良種引進、種的保護、產銷銜接等幾個方面。」市農業農村局畜牧業管理處相關負責人坦言,目前青島市特種畜禽行業發展的相關扶持政策尚屬空白。下一步,將制定產業發展規劃,規範良種繁育、飼養管理、產品加工、糞汙無害化處理等技術要求,指導養殖主體開展標準化飼養,不斷提升飼養管理水平;健全管理制度,嚴禁以食用為目的的毛皮動物胴體經營,促進特種畜禽產業穩步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