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
世界的麵食在中國 中國的麵食在山西
山西人
真的可以做到100天做面不重樣哦
今天我們就去嘗嘗
山西貓耳朵
貓耳朵
中間厚兩邊薄
吃起來有兩種嚼勁
造型小巧 容易入味
怎一個巴適了得!
關於貓耳朵,有一個故事,不知道你聽過沒有:
有一次乾隆皇帝微服出行,遇到了下雨天,於是就到船艙內去避雨。
這雨啊,下了很久都不見停,乾隆皇帝就餓了,就問老漁翁是否有吃食,老漁翁回答說有面,但沒有擀麵杖,麵條是做不成了。
過了一會兒,老漁翁的小孫女抱著一隻小花貓走來,說:「沒有擀麵杖,我來用手捻。」
於是她就將面捻成塊,下鍋煮熟,再澆上魚蝦滷汁,端給乾隆吃。
乾隆見麵條樣子獨特,味道也好,就問小姑娘這叫什麼面?小姑娘回答說叫貓耳朵。
後來因為乾隆喜歡,又召小姑娘專門為他做「貓耳朵」。自此「貓耳朵」就成了一道名點。
可以看出,明清時期,貓耳朵已經在山西民間食用了。其實,早在元代,貓耳朵就開始流行發展了,到了明清時期,還傳播到陝冀魯豫乃至江南一帶。
解放後,老舍先生在北京晉陽飯莊還贊過貓耳朵:駝峰熊掌豈堪誇,貓耳撥魚實且華。
來學習一下貓耳朵的做法吧!
第一步:將水倒入麵粉中,揉成麵團。
第二步:發五分鐘,擀成一釐米厚的麵餅,切成小丁。
第三步:在手上搓成貓耳朵形狀的小面片,下到煮開的水裡,煮至貓耳朵漂浮,在鍋中就可以撈出來了。
第四步:在鍋裡倒入油,放入胡蘿蔔、青椒、木耳、蔥,撒入鹽,下入貓耳朵,翻炒之後就可以出鍋了。
( 來源 天視少兒頻道)
馬上就要周末了
不如和家人朋友一起
動手做幾碗貓耳朵
感覺很溫馨的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