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首現燕隼澤鷸紅喉姬鶲 鳥家族再增新成員

2021-01-10 騰訊網

候鳥遷徙季,揚州鳥友再次有了很多收穫,先後記錄到3種「新揚州鳥」,它們分別是燕隼、澤鷸和紅喉姬鶲。截至目前,揚州「鳥家族」已有216個成員了。

燕隼

【燕隼】

長相像燕子 其實是身懷飛行絕技的猛禽

近日,揚州鳥友景曉濱在高郵湖邊,拍攝記錄到兩隻猛禽,個頭非常小,停在枝條上時,體形卻像燕子。經揚州觀鳥會會員顧磊介紹,這種像燕子的小型猛禽,就是燕隼。這是揚州首次記錄到燕隼。顧磊說,燕隼跟前不久記錄到的阿穆爾隼一樣,在揚州都是過境鳥(也叫旅鳥)。

與燕子一樣,燕隼的飛行速度非常快,而且能在空中突然停留轉變方向,這種飛行技能是它能捕捉麻雀、山雀甚至家燕的原因。當然,燕隼不僅吃小鳥,也吃蜻蜓、蟋蟀、蝗蟲、天牛、金龜子等昆蟲。

景曉濱說,當時拍攝時候有兩隻燕隼在一起,它們在天空來回飛翔,並且不停「點頭」,應該是在捕捉蟲子。

澤鷸 杭德泉攝

【澤鷸】

借道揚州南飛 將到澳大利亞等地越冬

在城北一處淺水魚塘中,鳥友杭德泉拍攝記錄到了一小群澤鷸。「候鳥遷徙季,從揚州過境或到揚州越冬的鷸鳥種類和數量都很多,不過,澤鷸還是我們第一次記錄到。」

澤鷸在揚州也是過境鳥,它們夏季在西伯利亞繁殖,秋冬季節則南遷到中南半島、澳大利亞等地越冬。

目前,揚州記錄到的鷸鳥種類多,比較常見的有扇尾沙錐、鶴鷸、黑翅長腳鷸、白腰草鷸等。眼下,扇尾沙錐、黑翅長腳鷸等已來到揚州越冬。

紅喉姬鶲 杭德泉攝

【紅喉姬鶲】

眼睛特別大 喜歡搖尾巴,主要吃害蟲

除了澤鷸外,杭德泉還拍攝記錄到了紅喉姬鶲,同樣也是「鳥家族」的新成員。「鶲科的鳥都有一個特點,眼睛特別大,看上去特別有神。」

杭德泉說,紅喉姬鶲非常活潑好動,拍攝時它們總是跳來跳去的,即使停下來也有「小動作」——尾巴上下不停擺動,這也給拍攝增加了難度。

紅喉姬鶲在揚州也是過境鳥,它們最終的目的地是廣東、香港和海南島等地。

據悉,紅喉姬鶲是非常有益的益鳥,它們主要吃葉甲、金龜子、夜蛾、隱翅蟲等昆蟲和它們的幼蟲。記者 向家富

相關焦點

  • 揚州「鳥家族」成員有多少? 最新數據來了!295種!
    地處長江、運河交匯處的揚州,鳥類眾多。這些年,我們一直密切關注揚州「鳥家族」的種數。去年2月25日,本報報導了揚州記錄到的鳥類為282種,最近,揚州鳥友又有了新的統計,揚州鳥類共有295種。   30多年增加了156種 揚州「鳥家族」成員已有295種   鳥兒是人類的朋友,也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 抬頭可見「鷹擊長空」 「新揚州鳥」棕臉鶲鶯現身捺山
    部分夏候鳥依然在揚州「逗留」;過境鳥在揚州「驛站」短暫歇息,或僅在揚州天空「驚鴻一現」;冬候鳥也陸續來揚「旅居」。候鳥遷徙大部隊中,有一群鳥特別驚豔,那就是猛禽,眼下正是猛禽遷飛高峰期,只要選對地方,抬頭望向天空,你就有可能看到「鷹擊長空」的景象。  另外,鳥友們在捺山還有了新發現——棕臉鶲鶯,一種比麻雀還小但色彩豔麗的鳥兒。
  • 張家口市內發現紅喉姬鶲
    據介紹,此鳥是一隻紅喉姬鶲,屬於小型鳥類,體長11—13釐米, 俗稱黃點頦。在我國繁殖分布區較窄,一般在黑龍江和吉林東部長白 等地繁殖為夏候鳥,繁殖種群不豐富。其他地區為旅鳥,部分在廣東、香港和海南島越冬,為冬候鳥。
  • 「最美遼寧」生態盤錦 鳥的天堂——紅喉姬鶲
    作者:劉東偉紅喉姬鶲屬小型鳥類,體長11-13釐米。雄鳥上體灰黃褐色,尾上覆羽和中央尾羽黑褐色,外側尾羽褐色,基部白色。頦、喉繁殖期間橙紅色,胸淡灰色,其餘下體白色,非繁殖期頦、喉變為白色。紅喉姬鶲繁殖期為5-7月。到達繁殖地後不久,雄鳥立刻開始佔區鳴叫。通常營巢於森林中沿河一帶的老齡樹洞或啄木鳥啄出的樹洞中,也在樹的裂縫中營巢,巢呈杯狀。紅喉姬鶲每窩產卵4-7枚,多為5-6枚。紅喉姬鶲在盤錦是季候鳥,沒有繁殖記錄。
  • 首次發現紅胸姬鶲 北京觀鳥客絡繹不絕
    這隻小鳥兩個月前被發現於圓明園內,隨之被鳥類專家鑑定為中國內地沒有分布,北京首次觀察記錄到的紅胸姬鶲(音翁)。兩個月來,每天都有至少20餘位鳥友和攝影愛好者前往公園觀鳥、拍鳥。 ■圓明園紅胸小鳥 引市民關注 「京城有一隻受關注的小小鳥。它在入冬前後遷徙來到北京,引起了廣大鳥友的熱捧。每天到公園探望它的人,少則一二十,多則三五十。這隻小小鳥就是紅胸姬鶲。」
  • 你真的了解紅喉姬鶲嗎?給大家科普一下
    紅喉姬鶲,學名為Ficedula parva,中文別名是白點頦、黑尾傑、紅胸翁、黃點頦,英文名Red-breasted Flycatcher,屬於脊索動物門、鳥綱、今鳥亞綱、雀形目、鶲科的一種動物。頦、喉橙紅色,顴區、喉側和胸淡灰色,腹和尾下覆羽白色或灰白色,兩脅灰色,有的微沾橙紅色。秋羽頦、喉橙紅色變為白色。雌鳥頦、喉不為橙紅色而為白色或汙白色,胸沾棕黃褐色,其餘似雄鳥。幼鳥似雌鳥,但胸和兩脅為赭色或黃褐色,大覆羽和三級飛羽尖端皮黃白色。虹膜暗褐色或褐色,嘴、腳黑色。
  • 捺山發現鳳頭鷹等鳥類 揚州「鳥家族」已有275種
    揚州網訊 (記者 周晗) 中秋已過,揚州天空迎來一年中最為忙碌的時節——大批候鳥從揚州過境。連日來,揚州鳥友在儀徵捺山先後發現白喉針尾雨燕、鳳頭鷹和縱紋腹小鴞等,它們都是揚州鳥類新成員。其中,鳳頭鷹和縱紋腹小鴞都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 鳥友拍到紅尾歌鴝、闊嘴鷸 再添兩成員揚州「鳥種」272種
    揚州網訊 揚州「鳥家族」再添新成員!鳥友分別在揚州大學、北方寺附近溼地記錄到了紅尾歌鴝和闊嘴鷸。至此,揚州鳥類記錄超過270種,共有272種。叫聲甜美的紅尾歌鴝來揚在一次校園觀鳥時,揚州大學綠行社學生記錄到了一隻紅尾歌鴝,這是揚州的新發現。
  • 回遷候鳥中有「貴客」 國內罕見紅胸姬鶲現天津
    紅胸姬鶲(雌鳥)昨天,天津師範大學就傳來一個令人驚喜的好消息:校園裡發現1隻世界極危的青頭潛鴨雄鳥,以及1隻國內罕見、在天津首次記錄到的小型鳴禽——紅胸姬鶲。「這兩種珍稀鳥類是我們在校園做常規生態調查時發現的,當時真是喜出望外,全市都不多見,況且是在高校校園裡,能見到野生且不是標本的鳥類,應該全國高校也不超過5家。」
  • 歐洲小鳥紅胸姬鶲光顧圓明園
    紅胸姬鶲首度在北京出現。圖片由攝影愛好者提供  長城網北京2月27日電(記者 曹昕)一隻如麻雀大小、胸脯呈橘紅色的小鳥最近「光顧」了圓明園,引來很多攝影和觀鳥愛好者。這隻小鳥被鳥類專家鑑定為中國內地沒有分布,北京首次觀察記錄到的紅胸姬鶲。
  • 「憤怒小鳥」紅尾水鴝現身 揚州"鳥家族"增至241種
    記者了解到,紅尾水鴝已在揚州現身,揚州「鳥家族」成員增加到241種。   紅尾水鴝(雌)    鳥友記錄到的紅尾水鴝其實是一隻雌鳥,這種鳥,雄鳥和雌鳥是不一樣的,雄鳥通體暗藍灰色其實,在鴝家族鳥類,它們的體型確實很容易成為圓圓滾滾的球形。從鳥友拍攝的照片來看,有很多鴝鳥都是圓球狀。   揚州鴝家族鳥類並不多,除了紅尾水鴝外,還有紅脅藍尾鴝、北紅尾鴝、紅喉歌鴝等。   可能是「迷路」才到了揚州   小朱介紹,一般而言,紅尾水鴝在南方比較常見,而在揚州則比較少見。
  • 白喉姬鶲,體長11-13釐米,是一種體型小的橄欖褐色鶲
    白喉姬鶲(學名:Anthipes monileger),體長11-13釐米,是一種體型小的橄欖褐色鶲。白喉姬鶲,特徵為頦及喉白色且成胸兜,緣以黑色的髭紋及項紋。白喉姬鶲上體紅褐色,前額和一相連的短的眉紋白色,眼先、耳覆羽和頭側灰褐色而雜白色,頦、喉白色,形成一大的三角白斑,周邊襯的黑緣,甚為醒目。白喉姬鶲胸及兩脅沾皮黃。指名亞種眉紋皮黃。其餘下體橄欖褐色,腹中央白色。翼及尾偏紅。虹膜褐色,嘴黑色,腳近灰色。白喉姬鶲雌雄羽色相似。
  • 北京農展館實拍綠背姬鶲,遇到白喉林鶯與紅尾歌鴝
    綠背姬鶲周末閒暇又遇好天氣,怕人多車堵沒敢去郊區也沒登周末兩天在館後花園休閒尋鳥,輕鬆又自在。農展館後花園與天壇苗圃近似,是北京城區鬧市裡為數不多的候鳥經停點,鳥種雖不及天壇那麼多,但明亮的視野和舒適的環境是天壇苗圃無法堪比的。
  • 揚州首次發現普通燕鷗 鳥家族成員增至185個
    原標題:揚州首次發現普通燕鷗 鳥家族成員增至185個          29日下午,揚州鳥友在「七河八島」觀鳥時,看到了普通燕鷗優美而矯健的飛行姿態。據悉,普通燕鷗是觀鳥新記錄。今天揚州網記者獲悉,至此揚州「鳥家族」已增至185個成員。
  • 虎頭山成觀鳥拍鳥打卡地 「紅胸姬鶲」引各地鳥友紛紛來廈
    紅胸姬鶲  八聲杜鵑 觀鳥協會供圖    廈門網訊 (海西晨報 記者 彭怡郡)一張紅胸姬鶲的高清照,「轟炸」了整個微信群。三明、福州,乃至江西、廣東汕頭等地的鳥友紛紛趕到廈門虎頭山,只為抓拍一張罕見鳥的「真顏照」。廈門市觀鳥協會秘書長林鴞表示,隨著紅胸姬鶲在廈的高清照「現世」,刷新了廈門市觀鳥協會整理的《廈門鳥類名錄》記錄,成為第389種被記錄在冊的鳥兒。  近期,鳥友們在虎頭山觀測到紅胸姬鶲。林鴞表示,紅胸姬鶲個頭小,活動隱秘,能有這麼好的觀賞角度和機會是非常難得的。
  • 【展示】鳥途攝影月展2020.04
    罕見)、翹鼻麻鴨、赤麻鴨、鴛鴦、赤膀鴨、綠翅鴨、綠頭鴨、白眉鴨(偶見)、赤嘴潛鴨(罕見)、紅胸秋沙鴨(罕見)、鶚、黑鳶、白腹鷂、雀鷹、蒼鷹、灰臉鵟鷹、普通鵟、烏雕(偶見)、靴隼雕(罕見)、短趾雕(罕見)、遊隼、黑翅長腳鷸、鳳頭麥雞、金斑鴴、環頸鴴、鐵嘴沙鴴(偶見)、扇尾沙錐、黑尾塍鷸(偶見)、白腰杓鷸、紅腳鷸、青腳鷸、澤鷸、磯鷸、流蘇鷸、青腳濱鷸(偶見)、彎嘴濱鷸(偶見)、蒙古銀鷗、海鷗、紅嘴鷗、紅嘴巨鷗
  • 虎頭山成觀鳥打卡地 「紅胸姬鶲」引各地鳥友來廈
    一張紅胸姬鶲的高清照,「轟炸」了整個微信群。三明、福州,乃至江西、廣東汕頭等地的鳥友紛紛趕到廈門虎頭山,只為抓拍一張罕見鳥的「真顏照」。廈門市觀鳥協會秘書長林鴞表示,隨著紅胸姬鶲在廈的高清照「現世」,刷新了廈門市觀鳥協會整理的《廈門鳥類名錄》記錄,成為第389種被記錄在冊的鳥兒。
  • 揚州儀徵現黑冠鵑隼 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揚州網訊(記者 向家富)近日,揚州綠楊鳥類攝影藝術中心鳥友在儀徵銅山記錄到黑冠鵑隼。這是繼發現猛禽灰面鵟鷹和鳳頭蜂鷹後,再次在銅山發現猛禽,它們都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截至目前,揚州觀測到的鳥類已達到261種。
  • 北方來客冬候鳥成群忙聚會 揚州歡迎你們!
    黃雀越冬林鳥越來越多越冬的候鳥,有的還在南來的途中,有的已抵揚州。常見的有北紅尾鴝、紅脅藍尾鴝、灰背鶇、白腰柳鶯、黃眉柳鶯等,這也說明,揚州是一個很受越冬候鳥喜愛的地方。在瘦西湖風景區萬花園的「魔術林」,近期迎來了越冬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