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處中國最西端,地勢險峻多高山沙漠,海拔較高,用航拍的方式展現恰到好處,更加客觀真實地再現了新疆的生活環境。與《天地玄黃》的上帝視角不同,《航拍中國》的角度、景別角度較多,但沒有很多的特寫鏡頭。中國地大物博的特點,在《航拍中國》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從天山開始這段旅程,到宏偉壯觀的石拱門結束。搭配詩情畫意的解說詞,才讓這段旅程的得以畫上圓滿。比鳥瞰更加清晰的是地圖。《航拍中國》地圖的豐富運用,使得觀眾在短時間內迅速了解整體情況。為什麼第一季第一季選擇新疆,也可能是因為它的特殊吧。鄰國多、距離遠,陌生而又熟悉的存在。
1、亂花漸欲迷人眼
因為是航拍,很少有採訪的鏡頭,雖然代入不了人的感情,但是卻更利於宣傳。大片大片的顏色,白色的棉花,綠色的植物,紅色的辣椒,可謂是亂花漸欲迷人眼。隨處可見的峽谷,只有通過航拍才能夠拍攝出震撼的效果,如同抽象畫一般,改變了我們對新疆原有的印象。
能夠通過航拍找準景別和鏡頭,與此同時,還要為我們展現風土人情,例如杏花遍地,即便是在中原也很少見。漫山遍野,是不一樣的風採。伊犁這個城市充滿著神奇,要想知道它的奧妙,只有通過俯瞰才能夠達到,就像是八卦圖一般。
不同的風俗展現在雪地上、沙漠上和城市之間,從金雕捕獵到高速大橋,人類和自然之間也在尋求和平而穩定的發展。航拍呈現出來的不同色彩,讓我們看見了這座城市的大氣磅礴,也提升了整體的格局。
2、淺草才能沒馬蹄
雖然是航拍,但是在節奏和距離上的把握讓人覺得很舒適,既不會因為距離較遠而產生模糊縹緲之感,也不會因為沒有細節的描述而感到生硬、刻板。鏡頭與鏡頭之間的銜接,在音樂和解說之中變得清晰明了起來。從《舌尖上的中國》開始,我們已經逐漸意識到中國的紀錄片存在一個普遍的現象,即在音樂中找尋靈感。
《舌尖上的中國》配樂,能夠讓人感受到食物帶給人們情感的變化,賦予人們對於鄉愁的溫情,在人類能夠踏足的地方找尋事物的生生不息的感受。《航拍中國》也是同樣如此,聲音緩和的旁白,抒情而又悠久的音樂,與畫面相得益彰。
音樂因為本身帶有抒情性,很容易就被人們忽視了。但值得注意的是,音樂是跟隨畫面和解說的變化而生動起來,尤其是到魔鬼城,音樂節奏加快,更加詭秘,真的將魔鬼城的氣氛烘託出來。
3、美中不足
但是航拍鏡頭雖然比較客觀,仍然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例如在拍攝沙漠時,因為設備的局限,導致攝像機出現在畫面中。再加上很多景物只能夠用航拍來展現,全面的同時不夠深刻帶來的情況依然存在。但無論如何,只要紀錄片用心去拍,依然能為我們呈現更加有溫度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