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一小區疑似有人用毒香腸毒狗,公共場合該不該遛狗?
北京一小區疑似有人用毒香腸毒狗,公共場合該不該遛狗?曹女士說,為避開老人、孩子多的時間段,小區的狗友們一般會在晚上九點以後出來遛狗。5月9日21點30分,她牽著「板凳兒」到國美小區中心小廣場遛彎,回家後23點左右,「板凳兒」突然開始嘔吐,在嘔吐物裡出現了香腸。「我從來不餵它吃香腸,其他狗友也沒有餵過,我覺得狗肯定是中毒了。」曹女士說,當晚幫忙處理過狗的嘔吐物的業主,接觸了嘔吐物後沒有洗手,出來抽菸時也出現了嘔吐、眩暈的情況。
-
公園管理員勸導女子無果,無奈只能報警,網友:遛狗請分場合!
養狗是我們人類連續了幾千甚至上萬年歷史的一個習慣了,最開始養狗是為了抵禦猛獸,後來慢慢的狗狗也從最開始我們的守護者變成了後來我們人類最忠實的朋友。隨著歲月的推進和歷史的演變。現在,在世界各地有著各種不同的品種的狗,它們形態各異,但都沒有改變它們最初的「人類可靠的朋友的角色」因而,大部分狗都是深得人們喜歡。在當下,隨著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城市裡面養狗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但是,養狗歸養狗,養護人的養狗意識卻沒有隨著狗數量的增加而得到相應的改變。最近在洛陽就發生了一件養狗人和公園管理員在公園裡面爭執起來了。那麼,具體的過程是怎樣的呢,下面小編帶大家一起去看看。
-
應當如何正確的去遛狗
遛狗,是養寵物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確的遛狗方式是每個養狗人都必須學會以及遵守的,也是最基本的養狗守則之一,好的遛狗習慣,不會給狗主人以及周圍的行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也不會讓周圍的人們去討厭和害怕狗狗,畢竟狗狗是沒錯的,錯只在於養狗的人
-
人狗同桌、公園遛狗……長沙寵物狗進入公共場所現象屢禁不止
《遛狗成「放養」,傷了鄰居嚇了路人》後續2 寵物狗頻繁亮相公共場所惹人煩 相關規定早已明文禁止,但一些養狗者仍我行我素 其他市民對不文明遛狗普遍反感 長沙晚報記者鄧豔紅 《長沙市城市養犬管理規定》早就明確:不得攜犬只進入機關、車站、市場、公園等公共區域。
-
文明養狗 記者走訪發現路上遛狗基本都拴上牽引繩
來源:東莞時間網-i東莞晚上9點半,當大部分市民走在回家的路上時,梁潔開始了她每天一次的外出遛狗時光。按照《東莞市養犬管理條例》的規定,她給自家狗狗拴上牽引繩,戴好嘴套,自己再帶上一個鏟屎用的塑膠袋。已經擁有幾年養狗經驗的她動作嫻熟。這樣的動作看似簡單,卻彰顯了文明養狗人士的素質。
-
史上最嚴遛狗規定,白天不得遛狗:我養的是狗,不是蝙蝠!
近日,雲南文山市相關部門發布了「關於加強文山市區犬類管理通告」其中一條限時遛狗的規定(早7:00至晚上22:00禁止遛犬)在網上引起眾人關注一則一周前發布的公告為何在近日才引發眾議?我們都很清楚不管是養狗的人還是不養狗的人都存在道德不濟者也存在道德俱佳者這樣簡單粗暴的歸類直接把老實養狗的人一棒子打死了更激化了「養狗人與不養狗人」的衝突網上支持的聲音比比皆是我們養狗人都明白養犬的規定都是為了提高養狗人素質
-
養狗人的品德
其實他們所說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也帶有一種主觀上的偏見,所以他們兩派人誰也說服不了誰,愛狗的人想養狗救狗的還是在養著,吃狗肉的人還是在該吃的吃該喝的喝!這種永遠不會有結果的爭論到底能不能找到一個比較讓人滿意的處理方式呢?我覺得很難。愛狗人士說狗是人類的朋友,是人類的幫手,他們稱狗為自己的毛孩,甚至是兒女,伴侶。愛狗養狗能體現一個人的善良,是對生命的敬畏。
-
涉及狗的交通事故如何處理
養寵的人越來越多,在外出遛狗時難免會發生事故,那麼當問題來臨時怎麼解決呢,首先先看下面一個案例: 二哈哥帶著自己的愛犬在大街上享受美好時光,走著走著馬路對面有幾隻狗在那玩耍,二哈哥的狗激動壞了,直接跨越馬路直奔對面,這時一輛正常行駛的小轎車經過,來了一個正面碰撞,不幸的是狗當場死亡。這下可把二哈哥惹怒了,直接和司機吵了起來,還鬧到派出所。
-
上海青浦遛狗糾紛致死案:為何說「這不是狗的問題,是人的問題」
面對大四女生父親在此事件中被打致死的後果,所在小區居民直言,「這不是狗的問題,是人的問題」。一下子把網絡上人們關於狗狗的熱議的實質給點破。在上海青浦遛狗糾紛致死案之前,有過多起關於狗狗的事情引發網絡熱議。
-
為什麼有些養狗的人不去遛狗
這意味著大約有 30% 到 60% 的狗狗主人都不會定期遛狗。為什麼人們不願意遛狗呢?一項發表在《BMC 公共健康》(BMC Public Health) 雜誌的研究試圖回答這個問題。結果發現,「狗狗和主人方面的因素」都與主人前去遛狗的鼓勵和動機有關,研究人員將其稱之為「萊西效應」。
-
遛狗不牽繩,就是狗遛人!
最近搬到了一個大小區裡,一到傍晚,小區邊上的廣場很熱鬧,遛狗的人也不少,遺憾的是經常發現有人遛狗不牽繩。很是不理解啊,公共場合這麼做為啥呢?對自己還是對狗有信心?是的,在家狗都是這樣的。小可愛!到了外面就不一定了,狗都知道自己會變成啥樣的。
-
成都女子遛狗未拴繩引糾紛 盤點各國寵物出行規範
央廣網北京9月4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出門遛狗要拴上狗鏈,避免寵物亂跑或者傷人,這是人們應該了解的一個常識。不過在實際生活中,任由寵物在公共場合亂跑的主人卻大有人在,而由此引發的糾紛也層出不窮。
-
每天至少遛狗兩次?德國養狗新規引發爭議討論
中新網8月20日電 據外媒報導,德國政府計劃在2021年出臺一項新規,要求養狗的主人們每天至少遛兩次狗。這項新法案引發爭論,即政府是否有權決定應該怎樣照顧該國約940萬隻寵物狗。德國農業部長茱莉亞·克洛克納說:「寵物不是可愛的玩具。」她表示,動物們必須得到足夠的鍛鍊,不能單獨待太久。克洛克納說,這一規定是基於新的科學發現表明,狗狗需要「充分的活動和環境刺激」。長時間用鏈條拴住狗也面臨全面禁止。
-
成都公園「禁狗令」引發爭議 矛盾焦點其實不在狗
近日,去哪兒遛狗成了成都市民郭先生的煩惱。平日裡習慣去公園遛狗的他,這兩天只能帶狗在小區院子裡轉悠了。 和郭先生一樣煩惱的人,還有不少。4月11日,成都市公布了《成都市城市公園管理規範》(試行),其中「未經允許遊客不得攜帶寵物入園」這一規定引發熱議。 公共管理與人性化之間,該如何平衡?記者走訪了成都的三家公園。
-
遛狗的本質就是很自私,是破壞公共衛生,禁犬令很必要
狗粉往往帶有貶義的重要原因是狗這種動物需要遛狗,也就是說狗無法完全在家中飼養,實際上養狗就必然擾民。很多自稱鏟屎官的狗粉遛狗的真實目的就是帶狗去外面拉屎。遛狗的本質就是很自私,是破壞公共衛生。城市人口密集,活動頻繁,養狗威脅大,養狗人普遍文明程度低,造成矛盾糾紛多。是否影響他人,不是由愛狗人士說了算的。
-
城區內禁止遛狗?這地養犬新規,引發巨大爭議
養犬又爆出「猛料」 狗狗是人類忠誠的朋友 它們可愛又活潑 聰明又通人性 得到了很多鏟屎官的喜愛 但是 不文明養狗的行為 給他人帶來了諸多困擾 例如: 狗狗隨地大小便、遛狗不牽繩、 甚至狗咬傷人等…… 具體內容如下 ↓↓↓ 關於威信縣文明養犬、禁止遛狗的通告 各位市民: 為加強威信縣城市規劃區養犬的管理工作,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人身安全,維護城市環境和社會公共秩序,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倡導市民文明規範養犬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
遛狗不牽繩,濟南一男子持刀恐嚇狗主人被拘,稱想拿刀嚇唬嚇唬他
生活中有很多喜歡養狗的朋友,但是,要想把狗照顧好,絕不僅限於餵它吃飽喝足,每天遛狗也是個工程量很大的工作,給自己的狗拴上狗繩出門,不僅是對狗的負責,也是對其他人的負責。在視頻中,民警詢問拿刀男子為何持刀時,持刀人說自己是在拿刀在削蘋果,但是削蘋果為什麼要在這種室外的公共場合呢?
-
遛狗不拴繩嚇傷鄰居 養狗人要擔責
民警認定「尚某在小區存在無證養犬、未拴狗繩遛狗的行為」,給予尚某收繳所養犬只的行政處罰。此後,趙某訴至法院,請求尚某賠償其損失。案件審理中,尚某辯稱,趙某摔倒確因其遛狗引起,但不認為趙某的損失是因為受到其飼養的狗的驚嚇所致,且趙某本身的骨質疏鬆體質也是損害發生的一個原因。尚某還說,事發時趙某存在主動逗狗的行為,並穿著坡跟涼鞋,導致其後退時被絆倒。
-
晚上7點到第二天早上7點,杭州規定的遛狗時間太苛刻!
近日,因為杭州帶兩孩子外出的母親被狗主人打這件事情,引起了很多人對於文明養狗的議論,近日,除了狗主人被刑拘之外,兩隻狗還被城管部門查扣了。只要的整治內容有:不按規定時間遛狗;遛狗不拴狗繩;隨地大小便;無證養犬等等,在整治期間,如果誰違反了規定,將重罰,罰款400元起,不栓狗繩導致狗咬人等情況發生,直接沒收犬只,並且吊銷《養犬許可證》。
-
45公斤重「哈士奇」撞倒電動車致人重傷 遛狗不牽繩一晚引發兩起...
揚子晚報網6月28日訊(通訊員 孔凌雲 於榮榮 記者 萬凌雲) 進入夏季,很多愛狗人士在吃過晚飯後,都喜歡出來遛狗。但最近在鎮江丹徒區,接連出現了兩起因狗主人不牽好狗繩,結果狗亂竄引發的交通事故。事故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