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氧氯普胺,你不可不知的秘密!
甲氧氯普胺又名胃復安、滅吐靈,是一種苯甲醯胺類似物,現臨床上主要應用它的止吐及促動力作用。近年來,因其易致錐體外系反應等不良反應,臨床應用正逐步減少,但由於其低廉的價格,止吐效果好,仍有部分醫療機構廣泛應用。
1
作用機制及臨床應用
甲氧氯普胺是多巴胺D2受體阻斷藥,亦具有5-羥色胺第4(5-HT4)受體激動效應,對5-HT3受體有輕度抑制作用。
阻斷延髓催吐化學感受區(CTZ)中的多巴胺受體發揮鎮吐作用,較大劑量亦作用於5-HT3受體,產生止吐作用。
現用於各種胃腸道疾病、偏頭痛、術後及癌症化療等引起的噁心和嘔吐,但對預防和治療暈動病並沒有價值。
《中國偏頭痛防治指南(2016)》推薦甲氧氯普胺用於急性偏頭痛時:口服10-20mg,直腸給藥20mg,肌注或靜脈注射10mg,每日最大劑量不超過0.5mg/kg。
阻斷胃腸道多巴胺受體。增強胃腸運動,可引起從食管至近端小腸的平滑肌運動增強,增加賁門括約肌張力,鬆弛幽門平滑肌,加速胃的正向排空。
臨床用於治療胃腸動力不足如胃輕癱、胃食管反流及消化不良等。還可用於診斷性十二指腸插管,胃腸鋇劑X線檢查等。
胃輕癱、胃食管反流及消化不良等均為慢性疾病,而甲氧氯普胺長期治療可使患者慢性神經系統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增加,需警惕。
阻斷下丘腦多巴胺受體,促進女性泌乳。
《馬丁代爾藥物大辭典》(第37版)中提到甲氧氯普胺每次10mg,每日3次可用於希望母乳餵養、採用單獨機械刺激乳汁分泌效果不佳婦女的泌乳,包括收養和代孕嬰兒的母親。但是藥物誘導泌乳應作為機械方法的輔助手段,療程應限制在7-14天。
另外,有研究提示甲氧氯普胺可增強下段食管括約肌的壓力,減少血液流向曲張血管,而達到控制靜脈曲張出血的目的等。
2
給藥劑量
用藥過量時可出現深昏睡狀態、神智不清、肌肉痙攣等,可使用抗膽鹼藥(如苯海索)、帕金森病藥或抗組胺藥(如苯海拉明)治療,654-2(山莨菪鹼)不易通過血-腦脊液屏障,不宜用於甲氧氯普胺用藥過量的搶救。
3
不良反應
錐體外系反應
多由大劑量用藥、靜脈給藥速度過快、長期用藥等原因致多巴胺受體抑制,膽鹼能受體相對亢進。
通常表現為急性張力障礙反應,尤其是每日服藥量超過0.5mg/kg時,通常出現於治療開始72h內,但也有用藥30min內出現的報導。
帕金森症候群相對少見,且主要發生在老年患者,症狀可在開始治療幾個月後出現,但也可能在治療數日或數年後出現。
遲發性運動障礙少見,多見於長期(>1年)治療的患者,在減量或停服後最容易發生。
分析顯示,甲氧氯普胺是藥物誘導運動障礙最常見原因,FDA建議所有患者應避免長期使用,除非確定利大於弊。
對代謝/內分泌系統的影響
醛固酮增多症:已有升高健康受試者的血漿醛固酮濃度、引起肝硬化患者繼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相關的腹水的報導。用藥期間可能出現乳痛、乳溢和高泌乳素血症等。
過敏反應
可能出現過敏反應,甚至是過敏性休克,其代謝產物-對氨基苯甲酸可能為過敏原。甲氧氯普胺與普魯卡因因結構類似而可能產生類似代謝產物,導致過敏反應發生,因此對普魯卡因或普魯卡因胺過敏者禁用本藥。該不良反應常被忽略。
對血液的影響
曾有致粒細胞缺乏的報導,停藥後2-3周恢復正常。也有致高鐵血紅蛋白血症和硫紅血紅蛋白血的報導,可用亞甲藍治療高鐵血紅蛋白血症。我國藥品說明書並未提及該不良反應。
其他不良反應。
較常見:昏睡、煩躁不安、倦怠無力;少見的反應:噁心、便秘、腹瀉等;注射給藥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壓等。
4
特殊人群用藥
妊娠期婦女
易透過胎盤。妊娠期使用甲氧氯普胺有引起母體卟啉病或使卟啉病加重的報導;分娩時使用可能致新生兒錐體外系症狀和高鐵血紅蛋白血症;說明書也提示甲氧氯普胺具潛在致畸作用等,應不推薦用於妊娠期婦女。
但《妊娠劇吐的診斷及臨床處理專家共識(2015)》卻認為甲氧氯普胺在整個孕期均可使用,沒有證據顯示對胚胎、胎兒、新生兒有不良影響。《馬丁代爾藥物大典》指出大規模回顧性隊列研究證實「妊娠頭3個月使用甲氧氯普胺與嬰兒先天性畸形、產期死亡、低出生體重等不良反應無關」。2013年《美國醫學會雜誌》發布一項甲氧氯普胺可用於妊娠期婦女的通告。
筆者認為妊娠期婦女可使用甲氧氯普胺。但對於妊娠期噁心、嘔吐推薦首選維生素B6,甲氧氯普胺可作為二線用藥。
哺乳期用藥
可隨母乳排洩,乳兒從母乳中攝入的藥物量小於母體劑量的10%。當母親使用劑量≤45mg/日時,對新生兒的危害很小。建議哺乳期慎用,確需用藥時,應監測乳兒是否出現錐體外系症狀和高鐵血紅蛋白血症等。對於是否可短期用於催乳的問題,臨床上尚缺乏充足證據,但國內廠家認為哺乳期少乳者可短期使用。
兒童用藥
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資料庫及文獻報導中 ,兒童使用甲氧氯普胺後出現神經系統不良反應(如錐體外系反應)的構成比顯著高於成年人。這可能與用藥劑量有一定關係,也與兒童黑質緻密帶多角形大細胞含色素少,功能尚不成熟,多巴胺產生的量相對較少,對甲氧氯普胺更加敏感這一生理髮育階段特點有關。
2015年加拿大衛生部(BGTD)發布通告提示兒童接受推薦劑量(一日0.5mg/kg)的甲氧氯普胺可出現錐外體系反應。目前,該藥禁用於≤1歲兒童,同時僅在利大於弊時可用於1歲以上兒童。
2013年歐洲藥品管理局人用藥品委員會( CHMP)建議甲氧氯普胺不應用於1歲以下兒童,對於1歲以上兒童,應僅作為預防化療後遲發性噁心和嘔吐以及治療術後噁心和嘔吐的二線藥物。
老年人
遲發性運動障礙更常見於老年人,在使用高劑量或長期治療時風險更高。許多證據提示: 在需要長期治療的情況下,甲氧氯普胺的風險超出其獲益。因此,應注意用藥劑量,療程不宜過長。
腎功能不全患者
主要經腎排洩。腎損害患者藥物總清除率顯著降低,同時清除半衰期也延長至19h。這可能由於藥物代謝減弱或其肝腸循環發生變化所致,導致藥物蓄積,不良反應發生風險增加。
特殊疾病狀態患者
可使胃腸道的動力增加,胃腸道出血、機械性梗阻或穿孔患者應禁用;
有報導指出嗜鉻細胞瘤患者給與後出現了高血壓危象;
因可增加癲癇發作的頻率及嚴重性,故癲癇發作患者禁用;
可使雌激素的相對含量及活性增高,導致雌二醇長期過度刺激乳腺組織,造成乳腺病變。因此放療或化療而致嘔吐的乳腺癌患者禁用。
5
用藥建議
謹慎使用,遵守用法用量,加強用藥監測
謹慎使用,嚴格掌握用藥劑量,連續用藥時間不宜過長。靜脈注射時,必須緩慢,1~2分鐘推注結束。密切監測錐體外系反應:醫務人員應及時告知患者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密切觀察用藥後的臨床表現,如出現錐外體系反應等症狀時,應及時就醫。
CHMP建議甲氧氯普胺應僅用作短期處方使用( 不超過5天)。對於1歲以上兒童,應僅作為預防化療後遲發性噁心和嘔吐以及治療術後噁心和嘔吐的二線藥物。對於成人患者,可用於預防和治療與化療、放療、手術以及偏頭痛管理等相關的噁心和嘔吐。
認清不良反應,問清用藥史,避免誤診
甲氧氯普胺引起的不良反應可能會與患者原患疾病症狀相似而不易發覺,臨床使用時應問清近期用藥史:近期是否服用甲氧氯普胺;既往健康如何,用藥後是否突發舌根發硬、頭部傾斜等錐體外系症狀;輔助檢查有無其他異常;意識是否清楚等。一旦明確ADR,立即採取措施。
參考文獻
[1]成燕,於蘇文.151 例甲氧氯普胺不良反應文獻分析[J].中國藥物警戒,2018,15(6): 359-362.
[2]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警惕甲氧氯普胺引起的錐體外系反應[J].中國藥物警戒,2016,13(2):123.
[3]李伶,易明光,易丙憲.甲氧氯普胺致椎體外系反應及防治[J].中國誤診學雜誌,2002, 2(2):303.
[4]劉曉鴻,張明生.多烯磷脂醯膽鹼與10種臨床常用藥物配伍穩定性觀察[J].中國藥物警戒,2012,9(2):69-71.
[5]陳幼亭,王建芳.5例甲氧氯普胺致過敏反應案例的文獻分析[J].抗感染藥學,2015, 12(4):576-578.
[6]王觀武,鄒玉芬.藥源性陣發性肌緊張不全 44 例症候群報告[J].中華兒科雜誌,1982,20(3):164-166.
[7]《妊娠劇吐的診斷及臨床處理專家共識(2015)》.
[8]《馬丁代爾藥物大典》(第37版).
[9]《中國偏頭痛防治指南(2016年)》.
[10]藥品不良反應新系統班(第66期)--警惕甲氧氯普胺引起的錐外體系反應.
本文來源:醫學界消化肝病頻道
本文作者:格地章
責任編輯:風禾
版權申明
本文原創 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 End -
在看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