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現在平均每小時就有約3種生物從地球上消失,而當下生物滅絕的速度已經遠遠超出了物種的恢復速度。所以,保護野生物種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在自然界中的動物之所以會被劃入瀕危動物中,就足以證明這種動物的稀有性了,因為瀕危動物的劃分無論是從國家的劃分標準還是世界的劃分標準,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數量稀少,有滅絕的危險,而瀕危再向上一個級別就是「野外滅絕」了,比如華南虎。那麼,有沒有瀕危動物在數量極少的情況下,被人類挽救回來的呢?答案是肯定的。下面我們來介紹幾種在「滅絕線」上被拉回來的動物。
大熊貓
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級動物,它之所以會成為「國寶」,有三個主要原因。第一就是它是我國獨有的物種且分布非常的局限(僅分布在四川、陝西、甘肅)。第二,大熊貓的稀有性,大熊貓是熊科大熊貓亞科下僅存的物種,也就是說如果大熊貓滅絕,那麼大熊貓亞科就全部消失了,足見其稀有性。第三是顏值,大熊貓是萌物的代名詞,黑白相間的毛髮,加上總是安安靜靜地吃著竹子,深受人們的喜愛。
但是,正是分布的局限,讓野生大熊貓不可避免的存在近親繁殖問題,而這個問題是大熊貓數量減少的原因之一,其次,人類的棲息地擴張也將野生大熊貓的棲息範圍進步縮小,最後就是大熊貓的食物單一化,極容易因為竹子的變化而受影響。最終導致了大熊貓成為了瀕危動物。
從20世紀的70年代,我國就啟動了全國大熊貓的調查,而第一次公布的大熊貓的數量為1050頭,到了1980年,第二次調查時,大熊貓的數量為1150頭。從1988年,大熊貓被正式列入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項目後,對大熊貓的針對性保護收到了很大的成效,截止到目前,第四次大熊貓調查已經於2014年結束,2015年2月對外公布數據,從公布的數據看,全國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達1864隻,圈養大熊貓種群數量達到375隻。大熊貓的數量正在穩步上升,因此在2016年,大熊貓的保護級別由瀕危調整為易危。
亞洲獅
在現如今,提起獅子,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非洲獅,甚至有些小夥伴並不知道亞洲有野生獅子。其實,早在20世紀以前,亞洲獅曾經遍布西南亞地區。但是,在人類的捕殺以及擴張下,在整個19世紀中,亞洲獅的數量急劇下降,到了1907年,世界範圍內的亞洲獅僅剩下了13頭。為了保護這瀕危的物種,印度將這13頭亞洲獅全部放入了吉爾國家森林公園中保護了起來,經過了一個多世紀的努力,人們終於將亞洲獅從滅絕的邊緣拉了回來。
2020年的亞洲獅普查數據雖然還沒有出來,但是從最近一次(2018年)亞洲獅的普查看,亞洲獅的數量已經突破了700大關。雖然從13-700,亞洲獅的數量有了質的飛躍,但是,近親繁殖的問題也是不可避免的,這也是在2018-2019年一年內就有244頭亞洲獅死亡的主要原因。
華南虎
華南虎是現存6個虎種中唯一一種是我國獨有的,因此它又有中國虎之稱,同時它又是現存所有虎種中最瀕危的一種。華南虎的命運與亞洲獅驚人的相似,它們都是在20世紀以前數量極多的存在。華南虎曾經遍布我國大江南北的山林之地,但是在人類的擴張和數次的「打虎熱」下,野生華南虎的數量逐年遞減,20世紀的五六十年代,市場上流通的虎皮大都是華南虎。正是在如此瘋狂的捕獵下,到了20世紀70年代末,即便在極大利益的驅使下,全國也僅收到了一張虎皮。到了80年代,全國幾乎已經看不到野生華南虎的蹤跡、最後一次野生華南虎的調查是1990年-1992年,但是在這兩年時間內,調查人員都沒有發現一頭華南虎。於是,在1994年,華南虎被認為「野外滅絕」。
好在從20世紀的60年代開始,一些華南虎被捕獲到了動物園,這才讓華南虎這個物種免於滅絕。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現存華南虎的數量已經增加到了110頭左右。雖然華南虎的野化訓練至今沒有成功,但是好在保住了這個珍稀的物種。
朱䴉
朱䴉曾經一度被認為是已經滅絕的物種,因為根據調查顯示,從1964年後,就再也沒有發現過野生的朱䴉,而當一個物種的數量稀少到調查都很難發現的話,這個物種大概率就是「滅絕」物種了。但是,科學家們並沒有放棄對朱䴉的調查,終於在1981年的5月,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鳥類專家劉蔭增在陝西省八裡關鄉大店村姚家溝的山林中發現了7隻野生朱䴉。之後,為了恢復朱䴉原有的種群,我國先後建立了13個朱䴉保護區。經過了幾十年的努力,現存的野生朱䴉數量達到了1500多隻。
總結
以上就是幾種在滅絕邊緣被人拉回來的瀕危動物了,雖然這是個令人高興的消息。但是,究其原因,這些動物的瀕危與人類有著極大的關係,而且一旦一種動物進入極度瀕危狀態下時,再去人為的保護是有諸多的弊端的,其中最大的弊端就是數量稀少造成的近親繁殖。而且一旦一個物種「野外滅絕」,再想恢復它們的野生種群,更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因此,我們不要等著動物的數量到了需要保護的時候再保護,到時候可能就為時已晚,北部白犀牛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