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湖城」「紅色勝地」「活力灣區」,這裡是廣東汕尾。
2020年的汕尾緊緊抓住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的歷史機遇,向西全面接軌深圳、融入「雙區」,向東全面對接汕頭、攜手汕潮揭,在東承西接中實現振興發展。
圍繞建設成為沿海經濟帶靚麗明珠的戰略定位,汕尾奮戰「三大行動」,實現高質量發展,實現疫情之年生產生活秩序迅速恢復、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去年前三季度GDP增長4.6%,增速全省第一,多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汕尾是歷史厚重的革命老區,如何在東承西接中借梯登高,加快實現振興發展?
汕尾市委書記張曉強表示,汕尾區位優勢獨特,西鄰珠三角、東接汕潮揭,隨著深圳+汕頭的「核+副中心」動力機制逐步建立,深圳、汕頭兩個經濟特區和深圳、汕潮揭兩個都市圈將更好地實現聯動發展,汕尾具有同時接受東西兩個特區、兩個都市圈的輻射帶動之利,東承西接的作用更加凸顯。汕尾將牢牢把握深圳與汕潮揭兩個都市圈聯動發展重大契機,著力塑造發展新優勢、拓展發展新空間。
汕尾地處珠三角外溢輻射第一圈層,毗鄰粵港澳大灣區,成為深圳都市圈重要一員。水陸交通四通八達,廈深鐵路、潮惠高速、深汕高速以及謀劃在建的廣汕高鐵、汕汕高鐵、深汕高鐵、龍汕鐵路貫通全境,一小時可達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同時,汕尾進一步強化與汕潮揭都市圈互聯互通,實現快速交通路網、疏港鐵路、物流港航向東聯接。打通了「大動脈」,汕尾區位優勢盡顯,為實現東承西接提供堅實的保障。
項目為王 構建「3+2」現代產業體系
汕尾把握「灣+區+帶」 區域發展新機遇,充分發揮汕尾作為東翼沿海經濟帶承東接西戰略支點的作用,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加強市場要素對接,加強資金、技術、人才引進,主動承接「灣+區+帶」高端輻射,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延伸和功能拓展。
一方面,以「規劃共繪、設施共建、產業共興、資源共享、機制共活」為主抓手,創造條件與深圳主動對接,積極參與深圳都市圈發展規劃編制,抓住「雙區」建設整體效應、集聚效應、協同效應、戰略效應、輻射引領帶動效應帶來的重大機遇,在支持服務「雙區」建設和深圳綜合改革試點工作中全面接軌深圳、全力融入「雙區」。
另一方面,向東全面對接汕頭、攜手汕潮揭,積極對接汕頭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深化交通、產業、生態等方面合作,努力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汕尾依託沿海經濟帶產業發展布局,著重強化與汕頭、揭陽、潮州等地在電子信息、能源石化、文旅產業的優勢互補、協同合作。
陸河新河工業園比亞迪項目俯瞰圖/汕尾日報
2020年是汕尾打響項目「雙進」(引進和推進)會戰。去年以來,汕尾已供地超億元的產業項目67個,投資379.52億元;對標世界一流的2500畝海洋工程基地一批項目已落地,正在加快建設。信利、比亞迪、天貿新能源、中廣核、中天、明陽等一批產值超十億、超百億的大項目推動產業鏈條不斷延伸,逐步形成了以電子信息、電力能源、新能源汽車、海工裝備製造、紡織服裝和金銀珠寶首飾五大主導產業為主,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生物等新興產業為輔的「5+N」產業聚集新格局。
中廣核汕尾後湖海上風電項目效果圖/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加快構建一產優、二產強、三產活和海洋經濟、數字經濟引領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積極建設「萬畝千億」產業大平臺;園區日益完善,標準廠房、孵化器、生活配套一應俱。全汕尾新區加快建設,中央商務區成為汕尾市區的中軸線,金町灣旅遊度假區高端服務業繁榮發展,保利、華潤、星河灣、賽領資本等現代服務業運營巨頭紛至沓來,產業發展平臺不斷優化、產業集聚效應不斷擴大。
落戶汕尾高新區紅草園區的信利半導體有限公司廠房/香港商報
汕尾前所未有地展露出強勁的發展動力,去年第一季度,汕尾成為全省唯一地區生產總值實現正增長的城市;第二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增速蟬聯全省第一;前三季度,地區生產總值808.24億元,增速4.6%,位居全省第一。
優化營商環境 以「店小二」姿態服務好企業
恆大地產集團為汕尾「店小二」式的服務點讚:「在新冠疫情影響下,汕尾推出『店小二』式的復工復產服務,讓企業能夠正常復工復產,讓市民能夠正常投入工作,讓汕尾市的發展持續進行,這細緻的措施也讓恆大繼續推進在建項目和未來擴大項目投資有著更大的信心。」
汕尾不斷強化服務企業意識,深化「店小二」服務機制,打造汕尾企業服務品牌。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最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來抓,著力打造一流的市場、政務、法治、社會環境,健全和完善與國際接軌的營商規則體系,進一步簡化環節、優化流程、提高辦事效率,營造具有顯著區域競爭力的市場化營商環境。全力推進「放管服」、商事登記改革,紮實開展「無證明城市」創建,企業開辦僅需一個工作日,社會投資項目行政審批時間控制在35個工作日以內,不動產登記1個工作日內辦結。加快「數字政府」建設,深化推動「最多跑一次」改革,打破「信息孤島」,實現讓「數據多跑路,群眾企業少跑腿」。
張曉強強調,各級各部門要堅持「把麻煩留給自己,把方便留給企業和群眾」理念,認真踐行好「店小二」式服務,以一窗通辦、一網通辦、一證通辦、一碼通辦、一次通辦、一地通辦「六個通辦」為目標,倒逼推動各項改革工作落地落實,努力當好優化營商環境改革的領跑者。
汕尾市民廣場
汕尾大力優化營商環境,保護市場主體權益,淨化市場環境,優化政務服務,規範監管執法,加強法治保障,建設平安穩定社會環境,實現全市營商環境全面迭代升級。
汕尾聚焦「山海湖城」「紅色勝地」「活力灣區」定位,全力打造高品質有活力的現代化濱海城市,先後投入近100億元配套提升城市基礎設施,全面推進「五城聯創」,一批城市主幹道、百姓生活功能區、景觀點完成全方位改造升級,汕尾理工學院、深汕中心醫院、深汕中醫醫院、公共衛生中心、文化中心、市民廣場等重點民生項目加快規劃建設,城市配套設施日臻完善,城市形象品質不斷提升。
媒體點評:
2020年汕尾驚人地逆勢突圍,全力開啟加速度,實現經濟指標逆勢飄紅。以刀刃向內、自我革命的勇氣開展基層基礎建設年、項目「雙進」會戰年、營商環境優化年「三大行動」,破題突圍、奮進崛起。接下來,汕尾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全年紅」「滿堂紅」讓人拭目以待。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陳家源 通訊員:陳仕凱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何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