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龍:法國不會抹去歷史,不會拆除任何雕像

2020-12-04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 龍玥)反種族主義抗議潮以來,從美國到英國等地,示威者的怒火不斷燒向與奴隸制、殖民主義相關的歷史人物雕像,「哥倫布」們一座座倒下,有的被「斬首」、被「鎖喉」、有的被扔進水裡……

在法國,多位歷史人物雕像也被抗議者們盯上。這時,法國總統馬克龍發話了,他警告稱,法國不會「改寫」歷史,也不會拆除任何雕像。

據路透社6月14日報導,當日,馬克龍在發表全國電視講話中說道,「同胞們,今晚我將非常明確表示:我們共和國不會從歷史上抹去任何名字。它不會忘記任何藝術品,也不會拆除雕像。」

馬克龍發表講話 視頻截圖

抗議活動期間,法國讓-巴提斯特·柯爾貝爾的雕像早已成為重點關注對象,被抗議者們推到被拆邊緣。柯爾貝爾是路易十四時期法國著名政治家、財政大臣,他通過實踐重商主義、建立殖民貿易公司和辦工廠等,拓展了法國的工業和貿易能力。然而,柯爾貝爾曾牽頭起草過《黑人法典》,該法典對法國殖民地的奴隸制進行立法、一定程度上「統治」黑人,這也成為他被抗議者們群起而攻之的原因。

抗議者們謀劃要拆掉柯爾貝爾的雕像 圖自社交媒體,下同

但《紐約時報》指出,過去一周裡,與法國殖民史和奴隸制有關的歷史人物雕像被置於警察保護之下。法國警方封鎖了通往柯爾貝爾雕像的通道,該雕像位於法國國民議會前,俯瞰著巴黎的塞納河。

柯爾貝爾的雕像

此外,在巴黎市中心約瑟夫·加利埃尼的雕像也處於法國警方的保護之下。加利埃尼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巴黎市軍事指揮官,用殘暴的手段鎮壓法國殖民地當地居民的叛亂。

是否拆除加利埃尼雕像的相關討論

加利埃尼

然而,法國維克多·舍爾徹等歷史人物的雕像卻沒有那麼「好命」。在法國馬提尼克,舍爾徹的兩座雕像被砸,身體支離破碎。儘管舍爾徹1848年頒布法令廢除法國殖民地的奴隸制,但在抗議者看來,他仍是殖民主義的堅定捍衛者。

舍爾徹雕像被毀

此前,在美國、英國等國家,多個與奴隸制、殖民主義、種族主義相關的歷史人物雕像被抗議者破壞。

倫敦議會廣場,邱吉爾紀念雕像被示威者肆意塗鴉,並被寫上:邱吉爾是種族主義者

英國布里斯托,17世紀奴隸販子愛德華·科爾斯頓雕像被「鎖喉」

美國波士頓市,哥倫布雕像遭人「斬首」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黑人居多的法國,馬克龍這樣說:歷史不會改變
    而這些歷史性的雕像遭遇破壞更讓人痛心疾首。馬克龍:歷史不會改變據路透社報導,當地時間14日法國總統馬克龍發表講話,他警告法國不會改寫歷史,也不會拆除任何雕像。如果說在抗議活動上政府的態度還比較曖昧的話,那麼對保護這些歷史級雕像,馬克龍的表態則透露著其堅決捍衛的決心。
  • 美國種族歧視波及法國,馬克龍站出來發聲,有何用意?
    面對法國的抗議,法國總統馬克龍發聲了,他對稱「法國不會改寫歷史,也不會拆除任何歷史人物雕像」。法國總統此時出來發話,有何用意,能否激化矛盾? 客觀看待 其實馬克龍總統此時站出來發聲,也是對外表達法國主張,法國歷史已經過去,但誰也不能改變歷史。而且馬克龍說不會拆除「任何歷史人物雕像」,既維護了法國歷史,又讓外界看到,這些法國歷史早已過去。
  • 馬克龍重申「諾曼第」精神,川普表示「我們紐帶牢不可破」
    馬克龍在演講時讚揚了美國在二戰期間為解放法國所做的努力,更強調了兩國之間的歷史性聯盟。「親愛的唐納德•川普總統,為他人自由而戰是美國最偉大的時刻,法國永遠不會忘記今天。」馬克龍表示,法國和美國必須遵守「諾曼第承諾」,永遠不要忘記「當人民為了自由團結在一起時,他們就能迎接任何挑戰」。
  • 馬克龍公布提議,中法展開緊要通話!王毅表態鮮明,支持法國
    近日法總統馬克龍提出重磅主張,事關歐洲地區與美國正面應對。法國認為歐洲未來應當靠自己靠獨立來贏得美國尊重,而不是繼續對美政府抱有任何幻想,更不是像往常一般抱緊美國"大腿"和隨美起舞,堅持獨立自主才能讓歐洲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該有的重要作用。
  • 抗議者想拆除耶穌和林肯雕像?川普:只要我還是總統,看誰敢?
    6月24日,周三,當全美各地的抗議者和其他人士呼籲拆除他們認為種族歧視的歷史人物雕像時,美國總統唐納·川普表示,許多試圖拆除雕像的人甚至不知道雕像代表什麼——甚至有些抗議者暗示想拆除耶穌雕像。川普說道:「我認為,那些正在拆除這些雕像的許多人,甚至不知道雕像代表著什麼,意味著什麼,或是什麼。現在,他們盯上了上帝之子耶穌、他們盯上了美國國父喬治·華盛頓、他們盯上了美國前總統亞伯拉罕·林肯、託馬斯·傑斐遜。不過,這一切都不會發生,只要我還是總統,這一切都不會發生。」
  • 馬克龍,一名完美的青年,會帶法國走向哪裡?
    其中一個人就是馬克龍。後來,馬克龍真的在39歲那年成為了法國總統。馬克龍,曾經是個愛好文學的小青年,用馬克龍自己的話來說,「我在書裡度過了童年,有點兒遠離世界。」十一歲時,他已經讀過紀德的《田園交響樂》和莫泊桑的《山鷸集》。高中時是學校文學與戲劇社的活躍分子,經常參與戲劇演出,魅力顛倒眾生。
  • 法國總統馬克龍:法國已經渡過第二波疫情高峰;已經避免了最壞的...
    法國總統馬克龍:法國已經渡過第二波疫情高峰;已經避免了最壞的情況;需要數周時間才能實現抗疫目標;封鎖措施將從周六起逐步放鬆;將允許重新開放商店;將允許商店營業至晚上9點;封鎖措施可於12月15日結束;12月15日之後,人們仍需要儘可能限制行動;電影院和博物館可重新開放;聖誕節期間酒吧和餐館無法重新營業,如果條件良好,可在1月重新開放滑雪場;
  • 全球最遺憾的雕像,只因遊客「毛手毛腳」,而被下令拆除
    導語:全球最遺憾的雕像,只因遊客「毛手毛腳」,而被下令拆除雕像,是一種能夠顯示社會文化氣息的大眾藝術品,它可以是一個人物形象、也可以是一個經典動作,你不需要和它說話,只需靜靜地看著,就能夠體會它想表達的意思,和它經歷過的往事和歷史。
  • 牛津大學投票決定要拆除殖民主義者塞西爾 羅德斯的雕像
    牛津大學奧裡爾學院的負責人周三投票決定,移除殖民主義者、大學贊助人塞西爾 羅茲雕像。此前,最近的抗議活動似乎為多年來校園活動人士要求拆除雕像的活動增添了活力。 奧裡爾學院周三投票支持拆除羅茲雕像,並對羅茲在學院的遺產、對黑人和其他少數族裔學生的支持以及奧裡爾對多樣性的承諾進行獨立調查。
  • 頭一周僅有516人接種 法國「蝸牛速度」接種疫苗氣壞馬克龍
    來源:觀察者網原標題:法國「蝸牛速度」接種疫苗,氣壞馬克龍【文/觀察者網 張晨靜】歐盟啟動新冠疫苗接種工作已一周,英國接種人數接近100萬,德國超20萬人,義大利超10萬人。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法國,頭一周僅有516人接種疫苗。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新年講話上才信誓旦旦地承諾,接種不會出現「不合理拖延」。
  • 法國總統馬克龍回應了巴黎聖母院大火!
    據法國消防部門稱,當地時間周一(4月15日)下午6點50分左右,法國首都巴黎市中心的聖母院發生火災。  法新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話說,火災可能是由大樓內正在進行的裝修工程引起的。法國執法官員排除了縱火和與恐怖主義有關的動機,他們將此次火災視為意外事件。  ​​
  • 法國斬首教師的這堂言論自由課,會如何喚醒法國?
    不出意外的,也一些人攻擊馬克龍是在污衊穆斯林。 然而,10月17日斬首事件,讓馬克龍的言辭聽上去一點也不誇張,反倒是有種先見之明。 10月6日,46歲歷史老師帕蒂在備課。帕蒂的學校距離總統演講地方不遠。帕蒂不知道馬克龍在那裡說過什麼,甚至連馬克龍來沒來過勒斯穆羅鎮都不清楚。 開始上課了。
  • 法國總統馬克龍撒狗糧,大25歲妻子玩自拍,布裡吉特越來越年輕
    法國總統馬克龍和第一夫人之間的愛情被大家津津樂道,雖然女方比馬克龍大二十多歲,但是馬克龍還是把老婆寵成了掌心裡的小公主,神仙愛情令全世界多少女人羨慕不已。
  • 英國歷史十個冷知識,歷史書不會教任何一個,讀過英國歷史才知道
    筆者在前一篇文章介紹了法國歷史十個冷知識,比如法國歷史第一個朝代是墨洛溫王朝,法國歷史有七個朝代,法國歷史國祚最短的朝代是只有18年的奧爾良王朝,等等,這些在歷史教科書是不會教到的,只有自己去讀過法國歷史才知道。
  • 馬克龍中國行接見樂卡克中國區總經理 法國百年品牌迎開拓良機
    1月8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對中國進行了首次國事訪問,這對推動雙方關係更好更快發展注入了新動力。▼中法國旗在天安門廣場迎風飄揚1月9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SOHO 3Q面對中法企業家進行了一場45分鐘的演講。京東當天宣布,未來兩年將向中國消費者出售20億歐元(24億美元)的法國商品,並將另外購買1億歐元法國製造的產品。
  • 馬克龍回應有關全國封鎖限制措施是對自由的侵犯的批評
    法國《快報》23日報導,法國總統馬克龍日前接受採訪時稱,遵守防疫限制措施並不是喪失自由,而是為了盡到保護他人的責任,是真正的人道主義。這時的馬克龍還處於隔離治療狀態;他17號核酸檢測陽性,隨後進行為期7天的隔離,24號才結束隔離,愛麗舍宮當日發聲明稱:法國總統馬克龍不再有新冠病毒感染症狀,可以結束為期7天的隔離。還記得英國曾經要搞群體免疫,後來因為首相詹森感染新冠肺炎並住進ICU而放棄。世衛組織表示,群體免疫既不科學,也不人道。隨著法國第二波疫情來襲,10月30號開始法國就再次啟動全國封鎖政策。
  • 牛津大學將移除該校捐款人,帝國主義者塞西爾·羅茲的雕像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牛津大學的奧裡爾學院(Oriel College)已投票贊成拆除備受爭議的塞西爾·羅茲雕像。活動人士呼籲拆除這座雕像,稱它是帝國主義和種族主義的象徵。牛津大學學院的理事們周三投票決定移除該雕像。
  • 將重創西方的不是種族歧視 而是歷史虛無主義
    在英國倫敦議會廣場,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紀念雕像被示威者肆意塗鴉,並被寫上「邱吉爾是種族主義者」字樣。6月7日,英國布里斯托的抗議者拆除了奴隸販子愛德華·科斯頓(Edward Colston)的雕像,並將其扔進了港口。
  • 用「美味」讚美澳總理夫人 馬克龍被澳媒以「臭鼬」調侃
    【環球網報導 記者 趙怡蓁】瑞士資訊5月3日援引法新社報導稱,5月1日至3日赴澳大利亞訪問的法國總統馬克龍疑用「美味」(delicious)形容澳總理夫人,引發廣泛議論嘲諷,澳媒甚至在頭版用臭鼬的頭像代替馬克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