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們為搶救新冠肺炎病人身心俱疲,一隻救助犬給他們送去了安慰

2020-12-04 紅塵只渡己

一隻名叫維恩(Wynn)的拉布拉多犬只有一歲大小,按照原本的計劃,當它長到合適的年齡時,就會接受犬類獨立同伴的訓練,成為一隻專為殘障人士服務的救助犬,在那之前,由幼犬管理員蘇珊·瑞安(Susan Ryan)負責對它進行行為和社交的訓練,但現在情況有變,雖然年紀尚小,維恩卻已經開始承擔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了。

幼犬管理員蘇珊·瑞安從見到維恩的那一刻起,就被維恩迷住了,她發現維恩是一隻很特別的小狗,聰明可愛又有趣,在訓練維恩的過程中,從未遇到過無法解決的挑戰。

蘇珊告訴媒體:「我在家有兩個自己的實驗室,維恩總是頑皮地對那裡的設備發動襲擊,不過,一旦穿好訓練專用背心,它就知道應該做正確的事了。」

蘇珊在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的羅斯醫療中心擔任急診醫生,為了幫助幼犬維恩完成培訓和社交計劃,她經常會帶著這隻幼犬去醫院,而維恩看上去也很喜歡去醫院。但是當新冠肺炎病毒開始在美國爆發大流行時,蘇珊覺得可以讓幼犬維恩在醫院中扮演一個重要角色。

隨著新冠肺炎病毒的持續爆發,羅斯醫療中心的醫生、護士和所有醫院工作人員日以繼夜地為源源不斷到來的病人們提供專業的護理,他們盡最大的努力工作著,每個人都勞累不堪、身心俱疲。蘇珊覺得應該為這些冒著生命危險搶救病人的醫護們提供一些支持,讓維恩在這裡為醫護們提供服務,給一直在緊張混亂工作狀態中的醫護們帶來身心上的片刻放鬆。

蘇珊也在醫院努力工作,雖然她可以在家照看維恩,但她還是將維恩帶去了醫院。蘇珊和維恩一起坐在醫院的地板上,維恩將身體靠著從小將它帶大的養母,維恩的表現好像是要感謝蘇珊對它和醫院所有病人的照顧,這讓蘇珊感覺很受安慰。

最終,維恩肯定會繼續前進,成為需要它的其他人的救助犬,但目前,它將繼續與養大它的人類母親一起在醫院提供幫助,醫院裡的每個人都非常感謝維恩到達那裡。

「它這麼乖巧懂事,一定會安慰我們的,」瑞安說,「每次當我帶著維恩走進輪班休息區時,工作人員看到我們都會一掃疲憊之態,精神煥發起來,但這是維恩帶給他們的,而不是我。」

結語:

病毒雖然無情,但有忠有義的狗狗卻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愛奉獻給人類。

狗是人類的朋友,請愛護它們、珍惜它們!

相關焦點

  • 「藍委」張嘉郡退選 王金平:可能張父身心俱疲
    臺「立法院長」王金平今天說,可能是張嘉郡父親、前雲林縣長張榮味在雲林縣獨撐局面、身心俱疲,孝順的張嘉郡因此退選。    王金平上午受訪,媒體詢問先有國民黨「立委」李鴻鈞、現有張嘉郡退選,王金平一直強調團結的重要,是否幫忙勸說?    王金平表示,黨怎麼處理這些事情,他都不知道,沒有收到諮詢。像是張嘉郡要退選,他事前也完全不知。
  • 把危重病人從死亡線上拖回來,就是最大安慰
    朱俊臣穿上防護服,比了一個大大的「V」記者視頻連線朱俊臣成大附院醫護人員和患者在前線和病毒面對面的英雄們,你們,還好嗎?奮不顧身奔赴戰場的逆行者們,你們,還好嗎?身在武漢的成都醫護工作者們,你們,還好嗎?本報《我在前線勿掛念》系列報導繼續講述。
  • 臺灣出現醫護人員院內感染新冠肺炎
    新華社臺北1月12日電(記者吳濟海、傅雙琪)臺灣地區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2日舉行記者會公布,當天新增4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其中包括1名醫院醫師和1名護理師。據介紹,感染的臺灣北部某醫院醫師為30多歲臺灣男性,曾照顧新冠肺炎確診個案,1月8日起陸續出現咳嗽、發燒症狀,1月10日就醫採檢,11日檢出陽性,12日確診。確診的護理師為20多歲臺灣女性,與當天確診的醫生屬同一家醫院,二人為戀人關係,但未接觸或照顧新冠肺炎確診個案,1月9日起陸續出現咳嗽、發燒症狀,11日採檢並檢出陽性,12日確診。
  • 三位戰SARS鬥H7N9的沙場老將 這次聯手對抗新冠肺炎
    三位年紀加起來近200歲的專家,日夜奮戰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與死神展開「拉鋸戰」;在聚光燈下,他們是專家教授,是大家眼裡閃閃發光的「大神」;在患者面前,他們慧眼如炬、遊刃有餘、救死扶傷;他們是醫者,是導師,是病人的希望;他們在暗夜裡舉燈,為我們照亮前路;他們的人生軌跡也許大不相同,但從醫三十餘年,他們始終牢記希波克拉底宣言,並用一生的時間在實踐。
  • 深圳一名新冠肺炎患兒用餅乾盒為醫護做了張暖心賀卡,外婆先確診
    兒科小患者為護士送賀卡2月11日,深圳市三醫院兒科護士們收到了一個用好麗友餅乾盒製作的手工賀卡,上面寫著「送給鍾護士和你們!謝謝你們」,賀卡上還畫了一張笑臉和四個心形。這份禮物來自兒科的一位小患者,她的外婆被確診為新冠肺炎後被收治在市三醫院;5天後,小患者本人也被確診,住進了兒科病區。
  • 一名法國新冠肺炎患者出現生殖器官長時間異常勃起症狀
    近日,《美國急診醫學雜誌》刊登了一個來自法國的新冠肺炎病人的病例報告。但與其他關注患者呼吸系統的報告不同的是,法國的醫療人員發現這名新冠肺炎患者出現了一個與男性生殖器官有關的併發症。如下圖所示,這個由《美國急診醫學雜誌》於6月27日刊登的法國病例的報告顯示,一名法國62歲的新冠肺炎患者出現了生殖器官異常勃起的情況。該病例報告認為,這一情況與新冠肺炎已經被大量報告的會導致血栓出現的併發症有關,並表示此前新冠肺炎引發的血栓大多為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而男性生殖器出現血栓的情況,此前並沒有過報告,尚屬首次。
  • 一線醫護最想要的「超級頭罩」,是咱無錫產的
    新冠肺炎傳染性強,一線醫護需要「全副武裝」防護,這已經不用小編贅述,大家都能理解、明白。刷抖音的時候,我們看到了這樣一條信息:武漢一線醫護人員留言期望的是這種正壓頭罩!帶上後被感染風險將大大降低,尤其是進行插管搶救室!
  • 家長輔導作業身心俱疲:二年級的作業怎麼這麼多
    考慮到我們白天要上班工作,孩子的爺爺主動承擔起了輔導作業的任務,用他的話說,每天孩子放學到家(大概是下午四點鐘),第一時間就要看孩子今天的作業,先改錯題,再一項一項地完成當天老師新布置的作業。然而,當我回到家裡,檢查了孩子的作業,一下子感覺後脊梁骨發涼:孩子的作業,尤其是習題部分,百分之七八十都錯了。
  • 廣大醫護人員用血肉之軀築起阻擊病毒的鋼鐵長城——白衣為甲,捨生...
    而在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面對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這一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面對日益嚴峻的湖北疫情形勢,按照「全國一盤棋」部署,江蘇衛健系統抽調精兵強將,星夜成軍,跨省馳援。在湖北和江蘇兩地「戰場」上,醫護人員捨生忘死,眾志成城,交上一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亮麗答卷。
  • 解剖新冠肺炎病人急需的福馬林告急 武漢這所學校送來及時雨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法醫學系劉良教授團隊,對解剖的新冠肺炎病人遺體科研結果,目前陸續對外公布,然而,這次解剖能弄到浸泡人體器官的福馬林試劑(化學名稱:甲醛溶液),卻頗費了一番周折。解剖人體器官需要用到福馬林浸泡,這在疫情期間非常不容易,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法醫學系劉良教授團隊四處尋找。
  • 「疫火」丹心映芳華——記全國衛健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
    作為全院最先承擔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救治任務的RICU,收治的患者需要呼吸支持,氣管插管、氣管切開、支氣管鏡檢查、吸痰等高風險操作是常有的事。  近乎零距離接觸病毒,謝芳習以為常。一個多月來,她每天都泡在病房裡;每次查房,都要握一握患者的手。
  • 我們是病人的專屬天使——來自戰疫一線護士的口述實錄
    近日,一位湖北籍新冠肺炎患者從浙大一院出院的視頻被刷屏,年輕的患者在視頻裡說:「說星星很亮的人,是因為沒有看過護士的眼睛!」護士,是離患者最近、相處時間最長、工作強度最大的一群人。每天打針輸液、抽血、吸痰、導管護理等,在新冠肺炎兇猛來襲之時,這些高危操作都存在著極大的感染風險。
  • 梵蒂岡教皇要求神父鼓起勇氣,當面為新冠肺炎患者祈禱
    當地時間3月10日,根據法新社、英國《鏡報》等多家歐洲媒體的報導,梵蒂岡教皇方濟各在當天早上做布道的時候,要求天主教的神父們走出教堂,去往醫院和社區,與新冠肺炎患者和醫務工作者見面,為他們祈禱。《鏡報》的報導在天主教中,聖餐是一項重要的禮儀。
  • 他們在醫院工作,專門給病人「開後門」
    任軍提供長江網12月1日訊(記者田巧萍)在武漢地區的一些醫院,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會自動找上需要的病人,代替病人與醫生溝通,請求醫生關照某些特殊病人,更會專業地幫病人解決社會、心理、經濟問題,給住院病人提供生活和心理的照顧。 被幫助過的病人稱他們為「親人」,病房的醫生護士則視他們為自己的貼心助手。
  • 「永遠為患者多準備一張床」,記者走進北京協和醫院急診科
    健康時報記者 石夢竹2021年元旦,早上七點的北京,天還沒有透亮,在北京協和醫院急診室門口,一輛120打著燈從遠處馳來,停穩,病人躺在擔架床上被迅速從急救車裡抬了下來,幾位醫護人員一陣小跑,剛將擔架床推進急診搶救室,等候的醫護人員們立刻圍上去觀察體徵、建靜脈通路、監測指標、導尿、完善各項檢查……分工明確,緊張有序,微黃的燈光打在忙碌的醫護人員身上
  • 點讚德陽好醫生 剛搶救完病人他自己卻倒下了
    9月3日下午13時,重症監護室3床88歲高齡的彭榮祿(陳先生的遠房長輩)因車禍導致顱腦損傷,進行開顱手術後,突發心臟驟停,羅江縣人民醫院重症監護室主任嚴崇富立即組織人員搶救,經過醫護人員的全力搶救,88歲的彭榮祿獲救了,但嚴崇富卻被送醫搶救。病人/心臟驟停緊急搶救彭榮祿是羅江縣鄢家鎮一名老人。今年8月底,因為一起交通事故,他被送到羅江縣人民醫院救治。
  • 南京最美醫護工作者(七)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柯章敏主動請纓,並在大年初一毅然踏上了馳援武漢的徵程。在病房,他穿上二層隔離服,戴上橡膠手套、防護眼鏡、厚厚的帽子和口鼻罩,套上過膝的腳套,連續工作4個多小時,在此期間更是不能上衛生間、喝水。哪怕工作任務相當艱巨,壓力很大,他也總是信心滿滿,認真做好各項診療工作,同時還常常主動加班加點,給病人做心理疏導,鼓勵他們與醫護人員一起戰勝疾病。
  • 「永遠為患者多準備一張床」,2021年元旦記者在北京協和醫院急診科
    (健康時報記者 石夢竹)2021年元旦,早上七點的北京,天還沒有透亮,在北京協和醫院急診室門口,一輛120打著燈從遠處馳來,停穩,病人躺在擔架床上被迅速從急救車裡抬了下來,幾位醫護人員一陣小跑,剛將擔架床推進急診搶救室,等候的醫護人員們立刻圍上去觀察體徵、建靜脈通路、監測指標、導尿、完善各項檢查……
  • 成都醫生為群眾送去義診服務
    本報訊 (記者 侯初初) 記者昨日從市總工會獲悉,在市總工會聯合甘孜州總工會、涼山州總工會、阿壩州總工會共同組織的「成都名醫三州行」扶貧義診活動中,來自成都的80餘名醫生先後來到三州的17個貧困縣和地區,用自己的敬業精神和專業所長,為17000餘名當地群眾送去義診服務,讓他們在家門口享受到了成都的優質醫療資源
  • 為挽救新冠危重患者,摔成胸椎骨折的她堅持87天,帶著ECMO設備一路...
    我也沒想到,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我成了一名冒著生命危險和病毒搏殺的戰士。如今回想起那87天,真是每時每刻都驚心動魄。自從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我們湖南省人民醫院急診醫學科的169名醫護人員就進入高負荷運轉狀態。聽說前線缺乏呼吸機操作人員,我第一時間請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