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顫是急性缺血性中風的一個主要危險因素,可能會致殘和致命。在二級預防中,口服抗凝劑(OACs)對腦中風患者和房顫患者而言,是預防復發性缺血性中風和系統栓塞的最有效你方式。然而,OACs 也可能導致出血風險的增加,尤其是腦內出血。伴有出血傾向的腦血管疾病患者,發生腦出血相關腦出血的風險更高。
腦微出血(CMBs)通常被認為是出血傾向血管病變的標誌物。對缺血性腦中風(AIS)後服用 OACs 治療的房顫患者,做了評估了 CMBs 最近的一些研究對他們未來出血性中風的影響。這些研究表明,在AIS後服用OACs 的患者中,CMBs的基線存在與出血性中風風險的增加獨立相關。然而,他們發現前瞻性出血性中風的風險非常低。事實上,房顫導致的系統栓塞引起的缺血性卒中和血管死亡的復發率遠遠高於與 OACs相關的出血性卒中的發生率,甚至在 CMBs 患者中也是如此。然而,CMBs對於服用OACs的 AIS 和 AF 患者臨床結局的影響尚未得到全面的研究。
韓國全南大學附屬醫院的Kang-Ho Choi等人,研究了在接受OAC治療的急性缺血性中風和房顫患者中,腦微出血的存在、負擔和部位對主要不良腦血管和心血管事件風險的影響。此外, 他們還探究了 CMBs 的臨床效果是否因 OACs 的類型而有所不同。
他們納入了1742名AIS和接受 OACs 治療的房顫病人,主要結果觀察2年隨訪期間MACCE (中風,心肌梗死,或血管死亡的綜合)等結局。
結果顯示,調整混雜因素後,CMB 的存在和未來的MACCE 風險顯著相關(HR=1.89 ; p = 0.003)。有1個 CMB 的患者 MACCE 比率與無 CMBs 的患者相似(p = 0.461)。而多發性 CMBs (≥2) ,尤其是高負荷 CMBs (≥5)患者 MACCE 的比例明顯高於對照組(p
這個近2000人的臨床研究主要意義在於發現:服用 OACs 的 AIS 和心室顫動患者中,隨著 CMB 負荷的增加,未來 MACCE 的風險增加,而 CMBs 的解剖位置不影響未來 MACCE 的風險。這種風險似乎在服用華法林的患者中更為明顯。
原始出處
Choi, KH, Kim, JH, Lee, C., Kim, JM, Kang, KW, Kim, JT, ... & Cho, KH (2020). Microbleeds and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and Atrial Fibrillation Taking Anticoagulants. Stroke , 51 (12), 3514-3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