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以為的「野生型」,罕見突變肺癌患者使用TKI竟獲超20年長期生存

2021-01-09 騰訊網

肺癌病人存活超過20年的秘密

本文案例來源:《J Thorac Oncol》

一位肺癌晚期病人,手術切除病灶復發後,通過長期靶向治療和兩次短暫的化療,生命延續超過了20年

更讓人驚訝的是,這位盲試靶向藥的患者一直被認為是基因「野生型」,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晚期肺癌卻存活20餘年

1995年,一位長期吸菸的45歲女性,不明原因持續咳嗽,去醫院檢查,支氣管鏡活檢確診為肺腺癌,分期是IIIA期 (T3N0M0),患者進行了左肺下葉切除術。

1. 患者治療過程

如今的晚期肺癌術後一般會進行化療鞏固療效,但當時,患者術後並未進行處理。

於是,她在1999年病情復發,出現雙肺轉移。後來,她選擇了化療,使用紫杉醇+卡培他濱方案,病情穩定至2003年。

那時,靶向藥易瑞沙都還沒獲批上市呢。2003年,美國批准該藥用於此前化療失敗的患者(尚未明確需要基因檢測)。

於是,她開始服用,療效為部分緩解(PR)。

圖1:患者服用易瑞沙前後CT圖像

直到2009年,疾病出現了再次進展,她開始進行培美曲塞方案化療,可沒過多久就因為病情進展,停掉了化療。

2009年底,她更換了治療方案,這次又盲試用上了厄洛替尼(特羅凱),病情又得到了控制。

2. 基因全部沒有突變

隨著研究的深入,基因檢測開始受到重視。

2012年她的病情有輕微進展,為了更加精準地用藥,醫生安排了基因檢測,將EGFR常見的位點(L868R,L861Q,19外顯子缺失,G719X,T790M,S768I, 20外顯子插入)全測了一遍。

結果令人大跌眼鏡,全部沒有突變。

由於她當時的病情只是輕微進展,權衡各種治療方式,她選擇繼續服用特羅凱。

直到2014年,她的病情進展加速,醫生又安排了一次基因檢測,這次不僅檢查了EGFR,還把ALK,ROS1,RET,MET,BRAF等基因全部測了一遍。

結果,又是全部沒有突變!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這位患者在過去的近20年裡,除了間斷打過2次化療,其他時間一直在吃靶向藥,而且效果非常不錯。

沒有突變的人,為什麼服用靶向藥有效呢?

3. 查明問題原因

隨著技術的升級,醫生提出使用NGS(新一代測序)技術再次進行檢查。

這次終於有了結果!

患者存在18-25外顯子的重複變異,即EGFR激酶區複製(KDD),並同時存在T790M和CTNNB1 S37C突變,利用Sanger測序法,再一次確認了患者EGFR激酶結構域串聯重複突變的存在,真正的原因原來在這裡。

圖2:患者NGS檢查結果

後來,這位患者又用了一段時間特羅凱,出現了T790M突變,入組了AZD9291的臨床試驗。

截止到2015年10月,她的主管醫生在頂尖雜誌《JTO》上報導了這個案例,那時她已經在確診肺癌後存活了20年!

臨床受益明顯的EGFR-KDD

EGFR基因突變是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最常見的突變類型,該突變發生在18~21外顯子,其中近90%為19外顯子缺失突變和21外顯子L858R突變,也被稱為常見突變,該類患者使用靶向藥療效顯著。

但除了常見突變之外,仍有一些所佔比例較少的突變類型對EGFR-TKI治療有應答,EGFR激酶結構域重複(EGFR-KDD)就是一種罕見潛在的致癌突變,它在肺癌中發生率小於0.5%,約為0.2%,但並不能小看這個罕見突變,在陸續EGFR-KDD肺癌案例報導中,EGFR靶向治療均取得了良好的療效。

圖3 非小細胞肺癌EGFR突變類型分布圖

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們對越來越多的罕見突變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和更精準的治療方案,但常規的PCR等檢測技術一般只能檢測目的基因的常見變異類型,無法精準到所有的罕見突變,更別提發現未知的基因變異,這在無形中必然耽誤了一部分患者的治療。

伴隨著技術的進步,目前基因檢測技術也進行了升級換代,NGS(新一代測序)技術可以對全基因組進行分析,不僅可以發現罕見的基因突變,還可以發現未知的突變,助力患者個體化治療。

因此,有條件的患者可以在必要時進行NGS(新一代測序),以便得到更加精準的個體化治療。

參考文獻:

[1]Baik C S, WuD, Smith C, et al. Durable Responseto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herapy in a Lung Cancer Patient Harboring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andem Kinase Domain Duplication[J]. J ThoracOncol, 2015, 10(10): e97-9.

[2]Gallant J N, SheehanJ H, Shaver T M, et al. EGFR KinaseDomain Duplication (EGFR-KDD) Is a Novel Oncogenic Driver in Lung Cancer ThatIs Clinically Responsive to Afatinib[J]. Cancer Discov, 2015, 5(11): 1155-63.

相關焦點

  • 從5 項著名臨床研究數據,看阿法替尼為肺癌 EGFR 突變患者帶來的獲益
    2017 年 2 月在我國上市,獲 CFDA 批准用於 EGFR 突變陽性肺癌患者的一線治療,以及肺鱗癌患者的二線治療。 《2018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原發性肺癌診療指南》明確推薦阿法替尼作為Ⅳ期 EGFR 突變 NSCLC 患者的一線治療選擇(1 類證據)。
  • 王孟昭:患者抽搐、昏迷,病毒性腦炎or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再...
    從下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小細胞肺癌是肺神經內分泌癌的一種,而且是惡性程度最高的肺癌。因為治療效果不好,預後差,所以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的混合癌也歸到了小細胞肺癌中,就是說這種混合癌的小細胞癌部分決定了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存時間。
  • 首個國產三代EGFR-TKI!豪森創新藥阿美替尼片即將獲批上市,治療...
    在我國肺癌患者中,有超過40%是EGFR基因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使用一代EGFR-TKI治療後,超過半數會發生T790M突變並耐藥。因此,臨床迫切需要開發新一代能克服耐藥的高效低毒藥物。阿美樂®(甲磺酸阿美替尼片)是豪森藥業自主研發的我國首個三代EGFR-TKI創新藥。
  • 哪些人更易得肺癌?如何早發現肺癌?
    早期非小細胞肺癌可以通過手術的方式達到臨床治癒,I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達到80%,10年生存率可達70%,II期患者手術後5年生存率大約為40%-50%,III期患者如果能夠手術,5年生存率也可達到30%,不能手術治療的話,採用傳統放化療治療5年生存率15%左右,根據最新研究,放化療聯合PD-L1免疫治療,3年生存率高達57%,預計5年生存率也可超過50%。
  • 張力教授:BRAF V600E突變在肺癌治療中的研究進展
    近日,醫脈通有幸邀請到了中山大學肺癌研究所副主任張力教授,為我們解讀BRAF V600E突變在肺癌治療中的研究進展。醫脈通:BRAF基因是NSCLC的驅動基因之一,其中V600E突變類型佔到一半以上,請您介紹一下BRAF V600E突變的NSCLC的疾病特徵及治療進展?
  • 從1970至2021,非小細胞肺癌治療如何升級換代?
    50年後的今天,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不少患者靠著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將肺癌慢性病化,甚至有了長期生存和臨床治癒的可能性,患者的生活質量也大大提高。尤其近期又有PD-1單抗被納入新版醫保目錄,更是打開了免疫治療能夠普惠更多肺癌患者的新局面。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細數下人類與非小細胞肺癌的抗爭小歷史,看看醫學的智慧是怎樣與病魔做鬥爭的。希望以此能夠鼓勵患者,勇敢抗癌。
  • 兩名新生兒患肺癌,竟因為「吸入」了母親的宮頸癌細胞
    一直以來,肺癌是癌症中的頭號殺手,常年居於各類癌症死亡率之首[1],空氣汙染、吸菸與遺傳因素都是肺癌發生的重要原因[2],但這兩名幼兒患肺癌均因為他們的母親都是宮頸癌患者,她們在生產不久後都因癌症死亡。
  • 赫捷院士團隊全面綜述:中國肺癌的當前科學認知和診療範式
    截圖來源: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肺癌發病、死亡和主要危險因素 根據中國國家癌症登記處統計數據,2015年新診斷肺癌共約為78.7萬,相當於每天新診斷出2100多例肺癌,約佔所有癌症診斷的20%。
  • 2020年有望在中國上市的20款新藥
    2018年底,鹽酸恩莎替尼上市申請獲受理,並於2019年2月納入優先審評。其適應症為,用於此前接受過克唑替尼治療後進展的或者對克唑替尼不耐受的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
  • 國家藥監局優先審評審批 新一代國產肺癌創新藥上市
    阿美替尼是由豪森藥業自主研發的全球第二個,也是國內首個三代EGFR-TKI創新藥,用於治療EGFR T790M突變陽性的經治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阿美替尼不僅為患者帶來強效、安全、可及的新型選擇和直接的臨床獲益,同時也填補了中國在該疾病領域的用藥空白,減輕國內患者對進口藥的依賴,可為更多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帶來長期、高質量生存的希望。
  • 查出肺癌該怎麼治?腫瘤專家:掌握這些方法少走彎路!
    過去10多年,靶向藥物不斷豐富,我國一大批晚期肺癌患者,尤其是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從中獲益。相對傳統的化療,使用靶向藥物不僅對患者而言副作用小,而且整體生存時間也會延長。不過,針對肺癌不同的基因突變類型,各自適用的靶向藥物是不同的。這就像一把鑰匙(靶向藥物)開一把鎖(基因突變)。
  • 肺癌患者,化療是延長生存時間,還是加快了死亡?答案該了解清楚
    肺癌是致死率較高的一種癌症,據2020年的最新全球癌症數據,在2020年全球範圍內,肺癌死亡病例位居第一,約180萬例,而第二名是腸癌,只有94萬。這樣的差距讓人們對肺癌更加產生了畏懼的心理。很多肺癌患者會在發病後接受化療,但沒過多久就會死亡。
  • B肝基因型E–I序列被低估,3種不同突變,幹擾替諾福韋易感性
    基因型A-D的每個基因型都有1004-2700個序列。但是,剩下的基因型(44到312)可用的序列較少。雖然,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全球分布情況,正如此前報導的,基因型E-I序列在我們的資料庫中被低估了!測序分離株中,基因型頻率的差異可能是由於高收入國家和低收入國家的流行率不同造成的。 因為測序,至少在使用現代技術進行測序時,成本很高。
  • 2020年肺癌領域進展爆棚,這些研究碩果如何指導臨床用藥?第二期...
    其次,MET作為驅動基因和靶向治療耐藥的一個重要機制,在2020年亦有兩個MET抑制劑藥物tepotinib和capmatinib獲批,國內的賽沃替尼也預計會在2021年獲得審批,MET基因突變、擴增或過表達的患者將會得到合適的治療。而其他的靶點,例如RET基因,2020年也獲批了LOXO-292和BLU-667兩個藥物。
  • 豪森將拿下二代EGFR-TKI「馬來酸阿法替尼片」首仿
    (圖片來源於公開資料,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阿法替尼由勃林格殷格翰研發,最早於2013年7月獲得美國FDA批准上市,2017年3月獲NMPA批准兩個適應症:用於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突變陽性肺癌患者的一線治療
  • 非小細胞肺癌術後隨訪中國胸外科專家共識
    Ⅲ~N2 期術後化療組和觀察組的無病生存中位時間分別為 32 個月和 20個月,遠處復發的最常見部位是顱腦[37]。而更頻繁的影像學檢查有助於更早地發現無症狀復發[38]。ⅠA1~ⅠB 期中度惡性亞型患者中,EGFR 突變陽性和陰性的 5 年無復發生存率(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相近(分別為 88.4% 和 90.1%),而ⅠA1~ⅠB 期低度惡性亞型患者無需根據 EGFR 突變加以區分,總體 5 年 RFS 高達 98.5%。高度惡性亞型且 EGFR 突變陽性患者的隨訪將在「4.5 術後需輔助治療,EGFR 陽性」章節中討論。
  • 肺癌治療,選對治療方式很重要!
    3 分子分型 近年來研究發現,某些基因的突變可以驅動肺癌的發生發展,這些基因被稱為肺癌的驅動基因。根據不同驅動基因,肺癌也進一步分為很多亞型。
  • 從發病到耐藥,罹患肺癌該何去何從?
    比如適合手術的早期患者,手術作為首選的治療方式,進行腫瘤切除後按時隨訪;病程到了中晚期的患者,如果有可手術指徵就考慮切除腫瘤,切除獲得的腫瘤組織樣本可以進行鑑定分型;不可切除或無手術指徵的患者,需要按情況進行化療、放療、靶向治療或免疫治療。
  • 肺癌早期可能沒症狀
    但是患者如果有健康意識,定期做防癌篩查,就能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幫助降低肺癌的死亡率、實現肺癌患者的長期存活。我們國家的十二五、十三五以及未來的十四五都將腫瘤早篩、早診、早治作為國家戰略推行。所以建議公眾一定要提高定期體檢的意識。」
  • 中國首次發現野生白色馬鹿 專家判斷源自基因突變
    在自然界中野生白鹿極其罕見 專家判斷源自基因突變   近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政府宣布該縣生態管護員在巡山途中發現並拍攝到4隻白色馬鹿,這在當地十分罕見。參與此次調查的志願者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這或為我國首次發現的野生白色型馬鹿個體。從事野生動物毛髮研究的專家表示,白色型野生動物之所以少見,除了需要基因突變外,還面臨著喪失保護色因此容易被天敵捕獲的風險。  三江源發現全身雪白馬鹿  「白鹿」自古被視為一種祥瑞。近日,有生態管護員在青海拍攝到了全身雪白的野生馬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