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這個養雞養鴨,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實際上農村養殖雞鴨不是說專門搞養殖行業的,基本上很多人養點雞鴨是為了自給自足,比如說下個雞蛋可能自己吃,過年過節了或者來客人也會殺雞,所以在我們農村以前的時候,基本家家戶戶都會養殖點雞鴨鵝等禽畜,雖然數量不多,但是院子裡總是不斷的看到這些雞鴨。
以前筆者家裡也養殖了很多的雞鴨,而平時的農村的街道上,也經常看到一些雞鴨在街道上走來走去,不過很奇怪的是,現在農村養雞鴨的越來越少,以前每天清晨的時候不用看鐘表,聽到公雞報曉就會起床,而現在也很少能聽到了,另外還有一個很特別的現象,每到春天的時候,這村裡有很多的小販騎著自行車賣雞苗,而現在基本也看不到聽不到了,那麼為何近些年農村很多人不願意養雞鴨了呢?養點雞鴨原本是為了自給自足也花不了幾個錢,但很多農村卻沒人願意養了,為啥呢?答案來了。
第一點:影響大家的居住環境
如今的農村可以用翻天覆地來比喻,20年前的農村,基本還都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這是說的農村的路,而農村的院子更是都以土院子為主,下雨的時候雨水排不出,而以前很多人都在院子裡養雞鴨確實也比較髒,糞汙到處都是,而現在不同了,現在農村大多數的院子都是水泥地,並且非常的乾淨整潔,其實從這一點來看,是人們對於生活環境要求越來越高,都想能生活在一個乾淨舒適的環境裡,而在院子養殖雞鴨難免還是會特別的髒,那麼打上水泥地成了多此一舉,再有一點就是有些城裡的朋友來農村做客也不想看到髒亂差的生活環境,很多人也是擔心別人瞧不起。
第二點:工作太忙沒時間養
如今農村「空心化」越來越嚴重,很多人常年不在家,不是在外面打工就是創業,如果在家裡養雞鴨,那麼肯定是無人餵養的,不像以前的時候,農村很多人都在家務農,即便有些壯勞力出門打工,但有的人會利用農忙的時節回來,還有的人把老婆孩子也留在村裡照顧家,而現在農村基本都是舉家外出生活,只有過年過節的時候才會回來,根本就沒有時間和精力來養殖雞鴨。
第三點:難以貼補家用
在農村生活的朋友都在當地的大集上見過賣雞鴨的大娘或者大嬸,用城裡人的話來說就是土雞,都是一些不吃激素的天然食品,而很多人之所以會拿到集市上去賣,就是為了貼補家用,有的人養的可能多了一點,自己又吃不完,所以就會拿到集市上賣,但是現在隨著社會發展越來越快,家裡養點雞鴨根本就難以貼補家用,還不如利用這些時間去外面做點工作,當然也有的人把養殖雞鴨規模化,從原來的家庭養殖到現在規模化,也說明一點,那就是淘汰傳統養殖方式。
第四點:養殖受到環保的影響
現在很多人雖然不在自家院子裡養殖了,也就是說不散養了,而是圈舍養殖,並且養殖數量也越來越大,當然不管你養殖什麼,都離不開圈舍,可是現在的養殖圈舍是不允許的,根據相關規定,居住區內禁止養殖,需要遠離村莊500米,即便家裡養殖了兩頭豬或者兩頭牛,這對於村莊內的環境都會產生影響,所以很多農民也比較無奈,只能放棄,因為要符合相關規定,就需要去很遠的地方,筆者就是其中一人,現在養羊的地方離家特別遠非常不方便。
總之農村養雞鴨等禽畜的越來越少,原因也比較多樣化,但最關鍵的還是因為現在很多人都忙於在城裡工作,根本就時間照料「生靈」,能在家裡養點雞鴨固然好,可是農村在發展,人們的意識在轉變,而放棄家庭模式養雞鴨或許這也是新文化的一種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