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妹驕豪,多將吳吏兵縱橫不法。權聞備西徵,大遣舟船迎妹。
孫夫人是劉備妻室,「孫劉聯盟」的籌碼,史書未留其名。
註:所謂孫仁,孫尚香等花名,皆小說家杜撰之詞,不值一駁。
建安十六年(211)劉備入川。孫夫人不辭而別、還吳不返,即「大歸」;今所謂「離異」。
經文學影視作品的渲染,孫夫人往往被塑造為「俊俏英烈、巾幗不讓鬚眉」的女中豪傑。甚至有後世好事者、稱孫氏與劉備情深意篤,聞備死而殉情。
初,吳既求和,吳王權乃送其妹孫夫人歸漢。至灤江而帝崩,夫人乃投江死。--《資治通鑑補》
註:《資治通鑑補》成書於明代,與《三國演義》同時代。有關孫夫人的記載悖謬可笑,多為人所非。
就實際情況看,孫夫人與劉備毫無感情;完全是政治婚姻。
二人年齡差異巨大(劉備與權父孫堅同輩),成婚數年未有子嗣,且孫氏竟在劉備西徵後(211)攜其獨子劉禪東奔,欲為要挾。可知這對兒「面兒上夫妻」的感情,壞到何種地步。
綜合多方材料,可以明確斷定:
孫夫人不能被單純視作劉備妻室,反而更傾向孫權安插在劉備身邊的眼線,起到「監視荊州」的作用。
對劉備而言,孫夫人的身份,與其說是舉案齊眉的伉儷、不如說是睡在枕邊的刺客。
本文共 5800 字,閱讀需 11 分鐘
① 所謂「權稍畏之」
先主表琦為荊州刺史,又南徵四郡。權稍畏之,進妹固好。
孫權進妹聯姻的背景,是赤壁戰後劉備徵荊南四郡。
註:即長沙、桂陽、武陵、零陵。
按陳《志》所載,劉備據有四郡,又收服廬江賊雷緒,「權稍畏之」。
(備)又南徵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範、零陵太守劉度皆降。廬江雷緒率部曲數萬口稽顙。--《蜀書二 先主傳》
「稍」字,是解釋「孫劉聯姻」的關鍵詞。
稍即「逐漸」,即孫權在劉備徵伐四郡的過程中、逐漸對其產生畏懼心理,因此「進妹固好」。
孫權亦人傑,彼時提領江東近十年。為何會對劉備逐漸畏懼?
因為劉備徵伐荊南,過程相當血腥,令人聞風驚懼。
按《先主傳》所載,劉備大兵到處,各郡望風歸附。似乎是一派「祥和歡悅」氛圍。但人物本傳為傳主「隱惡揚善」幾乎是史家不成文的傳統,故南徵過程,不能單以劉備視角為準。
參考同時代其他材料及裴注,會發現「望風歸附」是假,而「血腥屠戮」是真。
武陵金旋《三輔決錄注》記載,武陵太守金旋率部抵抗,慘遭劉備所殺。武陵郡「為備所攻劫」,可知軍紀之敗壞,戰況之慘烈。
金旋字元機,京兆人。歷位黃門郎、漢陽太守,徵拜議郎,遷中郎將,領武陵太守。為備所攻劫死。--《三輔決錄注》
長沙韓玄劉備南下,韓玄自此不見書載。以部將黃忠「委質」劉備來看,韓玄下場亦可想見。後世小說家所言玄死於非命,恐怕不是空穴來風。
(忠)屬長沙守韓玄。先主南定諸郡,忠遂委質,隨從入蜀。--《蜀書六 黃忠傳》
註:「委質」即恭順、臣服。有較強烈的尊卑隱喻。
註:韓玄之死與魏延無關,延典義陽部曲從先主。
而「委質」劉備的黃忠,自此每戰先登,摧鋒陷陣,恐怕亦是「示忠邀寵」的方式。與兗州之戰(194-195)時張邈故將典韋「棄盾陷陣」有異曲同工之妙。
忠常先登陷陳,勇毅冠三軍。--《蜀書六 黃忠傳》
桂陽趙範桂陽太守趙範,按地理位置看,其郡在荊州最南,大約是也是最後被「功劫」的地區。範聞兵至,舉郡以降。
《雲別傳》所載趙範欲以寡嫂妻趙雲,恐怕並非「其心不款」,而是聽聞金旋下場而「兔死狐悲」。
時有人勸雲納之,雲曰:「範迫降耳,心未可測。」--《雲別傳》
註:「範迫(逼)降」亦反映了彼時桂陽的實際形勢。
趙範不久失勢,官職遭劉備褫奪,轉賜趙雲。
(雲)從平江南,以為偏將軍,領桂陽太守,代趙範。--《雲別傳》
按《方輿紀要》所載,漢昭烈帝嘗徇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
劉公城在常德府沅江縣西三裡,漢昭烈帝嘗徇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立城於此。--《方輿紀要》
這個「徇」字亦頗可玩味。徇者,攻掠之意。
以先主之剛烈果敢,在豫州屢棄妻子(即「數喪嫡室」);在徐州敗入廣陵、啖食人肉;在益州誘殺楊懷高沛、質押川兵家屬以為前驅;可知其本性。備在荊州,很難相信會有悲憫之心。
備「南徇四郡」之後,孫權「稍畏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孫夫人就是在此背景、嫁與劉備。
② 周瑜的遺言
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
孫劉聯姻,離不開周瑜之策。當然,與演義小說所謂「賠了夫人又折兵」相去甚遠。
註:周瑜希望將劉備控制在京口;孫權則反其道而行,將妹妹安插入荊州(彼時的公安郡)。
註:南郡為周瑜實控,劉備駐軍江陵之南。於此地築城,號公安。即「漢左將軍劉公安營處」。
周瑜對劉備有明確的認知。即「備為人雄,不能久屈,必設法制之」。
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吳書九 周瑜傳》
周瑜生前,對入川念念不忘。瑜領南郡守,扼守入川通道,而備亦欲入川功劫劉璋,以資大業。故與瑜不睦。
周瑜在世,曾勸孫權殺備;而權不能用。瑜又勸權引備入京口(彼時孫權治所),廣置玩物,娛其耳目,使備居東吳控制之下。
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吳書九 周瑜傳》
周瑜人雄,此計甚毒。而最終執行手段,非質劉備於東吳,而是插孫夫人在荊州。與周瑜遺計殊途同歸。
瑜據南郡,欲領兵入川,未果,死於道。
權許之。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於巴丘病卒,時年三十六。--《吳書九 周瑜傳》
瑜死,孫權用魯肅策,割南郡以資備,抵禦曹公。備遂據有江陵,率部西徵。
曹操聽聞孫權以土地資助劉備,正在作書,驚得摔掉了筆。
曹公聞權以土地業備,方作書,落筆於地。--《吳書九 魯肅傳》
孫權亦貪圖益州。然而權資備以南郡,因此無法跨蹈劉備的勢力範圍西徵,故遣宗室孫瑜穿南郡,欲伐西川。
註:孫瑜,孫靜子。靜,孫堅弟。
劉備此時撕下面具,先胡說什麼「我與劉璋骨肉至親,君若西徵,備只得披髮、自我放逐於山林」。
備內欲自規,乃偽報曰:「備與璋託為宗室,冀憑英靈,以匡漢朝。今璋得罪左右,備獨竦懼,非所敢聞,願加寬貸。若不獲請,備當放發歸於山林。」--《吳書九 周瑜傳》
見孫瑜不聽,劉備便兇形畢露。自領重兵屯孱陵、使關羽屯江陵、諸葛亮據南郡、張飛扼守上遊秭歸,擺出一副「同歸於盡」的架勢。
(權)遣孫瑜率水軍住夏口。備不聽軍過,使關羽屯江陵,張飛屯秭歸,諸葛亮據南郡,備自住潺陵。--《獻帝春秋》
註:江陵是南郡郡治,故關羽屯江陵。因此諸葛亮之「據南郡」,大約是據守公安。
註:秭歸是川峽要道。呂蒙襲殺關羽時,遣陸遜率偏師截秭歸、斷羽退路。
孫瑜見狀大驚。這擺明是秦晉崤山之戰的架勢。劉備擔心孫權「假道伐虢」;而孫權擔心劉備「崤山斷道」。最後孫權入川之事竟不了了之,兩家不歡而散。
權知備意,因召瑜還。--《獻帝春秋》
孫夫人就是在這種微妙制衡、隨時可能引爆火藥桶的背景下,赴荊州聯姻劉備。
換句話說,周瑜勸權殺備,權雖不能用,卻以另一種髮式達成了「控制荊州」的目的,即「進妹固好」。
③ 孫夫人的定位
妹才捷剛猛,有諸兄之風,侍婢百餘人,皆親執刀侍立,先主每入,衷心常凜凜。
孫夫人是孫堅女,孫權妹。以孫堅卒年(192)和孫權彼時年齡(27)來看,夫人嫁備時,年齡範圍在16至26歲。以兩漢早婚的傳統、給劉備做女兒都嫌小。
註:備時年48歲。
這種年齡差異、性格差異、閱歷差異巨大的夫妻,即使放在今天也很難談得上有何感情,更不必說千餘年前的三國漢季。
孫夫人的身份定位,完全是孫權「安插在荊州的眼線」。而且孫夫人也很清楚自己身上的任務。
孫夫人的「間諜」身份,至少可以從三個方面得到佐證。
其一是孫夫人無生育記載。
劉備子嗣稀薄,且多喪兵禍。故「開枝散葉、延續統嗣」成為其緊要事務。
劉禪是備四十六歲所生,又有梁王、魯王,年幼於禪。可知其時刻「辛勤耕耘」,以期收穫。
註:亦可知劉備雖年僅半百,性功能仍然正常,且頗近女色。
孫夫人與備成婚數載,竟然一無所出。以孫夫人正值育齡(16-26),而劉備「求子心切」以至「老蚌雙珠」的狀況,這是十分怪異的。
註:劉理、劉永二子,皆備五十歲後所生。
孫夫人剛猛,有父兄之風。
其父即孫堅。其兄非指孫權,乃指孫策。孫文臺、孫伯符,二人皆以「輕狡剽捷」聞名。堅本瓜農子弟,剛猛輕浮,十七歲便敢亡命殺人。
堅妻吳氏雖有才貌,然以堅故,亦育有孫權這種「長上短下」的異類。
備還,謂左右曰:「孫車騎長上短下,其難為下,吾不可以再見之。」--《山陽公載記》
可知孫夫人之美貌,完全是小說家之浮言;而孫夫人才捷剛猛,有似父兄,卻是無可置疑的史實。
以劉備每入(閨房)而心常凜凜,恐怕他與孫夫人「交禮」次數亦相當有限。在「持刀侍婢」環繞的情況下,一個正常男人就算想「做回男人」都困難,何況彼時的劉備、是個年近五旬的糟老頭子。
初,孫權以妹妻先主,妹才捷剛猛,有諸兄之風,侍婢百餘人,皆親執刀侍立,先主每入,衷心常凜凜。--《蜀書七 法正傳》
心理壓力巨大的情況下,性功能必然受到壓抑。孫夫人無子,也就可想而知了。
其二是諸葛亮之書信。
劉備入川,大封群臣。法正以揚武將軍領蜀郡太守,外統都畿、內為謀主;驕橫跋扈,挾私殺人。諸葛亮不能制,長嘆曰:
「當時主公慘啊,北畏曹操,東憚孫權,近則懼怕孫夫人變生肘腋,是法正立了大功啊。此事(法正亂紀)就算了。」
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當斯之時,進退狼跋。」--《蜀書七 法正傳》
「近則懼孫夫人變生肘腋之下」。此話頗可玩味。
孫夫人一介女流,何來變生肘腋之下?一介女子,縱然剛烈好武,又復奚為?
世人皆知孫夫人「才捷剛猛」,有持刀侍婢百人。但孫夫人真正仰仗的並非這群「紅色娘子軍」,而是隨嫁而來的「東吳吏兵」。
先主孫夫人以權妹驕豪,多將吳吏兵,縱橫不法。--《雲別傳》
註:「驕豪」亦可看出權妹對劉備的倨傲態度。
吏兵即部曲。以孫夫人的驕縱不法、和孫權的真實目的來看,其所將吏兵,必是吳軍精銳。
這些數量眾多的「東吳吏兵」以聯姻為名、隨孫夫人客居左將軍府,是插入荊州核心機關的楔子。至於他們具體是來幹嘛的,也就無需贅言了。
這就引出了第三個佐證,即「趙雲截江」。
建安十六年(211)劉備入川,留張飛、趙雲等人守荊州。尤其是留趙雲監視孫夫人。
先主孫夫人以權妹驕豪,多將吳吏兵,縱橫不法。先主以雲嚴重,必能整齊,特任掌內事。--《雲別傳》
雲年輕時,亦將本郡「吏兵義從」投公孫瓚,對駕馭部曲之事輕車熟路。
雲身長八尺,姿顏雄偉,為本郡所舉,將義從吏兵詣公孫瓚。--《雲別傳》
果不其然,備西徵未幾,孫夫人便攜其獨子劉禪,與所將吏兵東奔還吳。此時孫權竟「恰到好處」地「大遣舟船迎之」。可見左將軍府的一舉一動,都在孫權的眼皮子底下。
權聞備西徵,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內欲將後主還吳,雲與張飛勒兵截江,乃得後主還。--《雲別傳》
趙雲、張飛在建安十八年(213),即劉備西徵兩年(211)後亦率部入川。可見孫夫人攜劉禪東奔,就在此期間。
註:按「權聞備西徵」即「大遣舟船迎妹」。恐怕趙雲截江事件,實際發生在劉備入川同年。
夫君甫出,權妹便按捺不住真實嘴臉,欲劫奪劉禪。夫妻關係壞到這個地步,讀之齒冷。
至於孫夫人攜阿鬥出奔的具體時間、孫權是如何得知的,自不必多說。
彼時的左將軍府,早被「東吳吏兵」滲透成了篩子。
註:演義小說所言夫人還吳,託於母疾。實際權母吳氏早在建安七年(202)就已病卒,此時(211)早成冢中枯骨。
趙雲、張飛聞訊,勒兵截江,奪劉禪以歸。
孫夫人還吳,自此不見書載,即所謂「大歸」。以陳壽撰《蜀書》、而《后妃傳》無孫夫人記錄可知,孫夫人彼時已遭劉備棄遣,而夫人亦不以備為意。
陳承祚不為孫夫人立傳,夫人還吳,同於大歸。--潘眉《三國志考證》
政治婚姻能做到「孫劉之好」的地步,也實屬罕見。
夏侯尚和曹真姊妹的政治婚姻,雖不和睦,尚能生育夏侯玄;司馬師和夏侯徽的政治婚姻,雖殺妻自保,尚能生育五女。
註:夏侯尚納妾,嫡室曹氏失寵。曹丕聞訊,遣人勒死尚妾,尚悲慟失志,卒。事見《魏書九 夏侯尚傳》,文多不載。
註:司馬師鴆殺夏侯徽,事見《晉書 后妃傳》
劉備與孫夫人,真可謂「貌離神離」,彼此視若寇讎,覓得機會便要刀兵相向,直插死穴。
④ 小結
孫夫人與劉備的結合,可謂三國漢季最為不幸、也最為荒誕的政治聯姻。
其聯姻濫觴,蓋出周瑜「分備制衡」之策。
瑜策陰毒,權本不納。然而隨著劉備徵伐荊南,攻劫城邑,其梟雄本色日漸顯露,周瑜的昔日預言一一成真,使孫權逐漸畏懼,故「進妹固好」。
以孫瑜攻伐川蜀而劉備設兵攔阻、最終不歡而散的記載看,孫劉聯盟,本就各懷鬼胎。至於備得川蜀後妄作大言「須得涼州,乃還荊州」,引發孫權暴怒,遣呂蒙攻掠荊南,也便理所當然了。
二十年,孫權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報欲得荊州。先主言:「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權忿之。--《蜀書二 先主傳》
關羽罵權為「貉子」,孫權罵備為「猾虜」,可知其聯盟基礎的脆弱可笑。在此背景下,互相拆臺、安插眼線簡直成為人所共知、無可避免的必然。
羽忿其(權)淹遲,又自已得于禁等,乃罵曰:「狢子敢爾,如使樊城拔,吾不能滅汝邪!」--《典略》
後備西圖璋,留關羽守,權曰:「猾虜乃敢挾詐!」--《吳書九 魯肅傳》
孫夫人彼時,便充當了孫權安插在左將軍幕府的耳目。且夫人以盟軍兼主母身份,在荊州(主要是南郡和公安)可以直插機要,兼有大量隨行而至的「東吳吏兵」以為羽翼,使得劉備時刻擔心「變生肘腋之下」。
而孫夫人對劉備這個老邁夫君,亦無甚感情。乃至劉備每入、侍婢持刀環繞,使備「心常凜凜」。結婚數載竟然一無所出。
女人若真心喜歡一個男人,豈會如此行事?可知孫夫人對劉備這個糟老頭子極為憎惡,故意如此。
劉備西徵,果然變生肘腋。甚至孫權能夠提前「大遣舟船以迎」,欲劫奪劉禪為質;亦可見左將軍府被東吳滲透到了何種地步。賴張飛、趙雲忠勇,後主得免。而孫夫人亦一去不歸。自此不見書載。
應該說,孫夫人與劉備離異,對雙方都是一種解脫。
夫人青春正茂,可歸鄉尋覓江東才俊,歡度餘生;劉備欲謀大業,亦可聯姻劉瑁寡妻,鎮撫川地。
芳華靚麗、青春逼人的孫小妹是從來不曾存在的。存在過的,只有才捷剛猛、充當江東爪牙的孫夫人。
有時歷史的真相、就是如此荒誕慘烈。
我是胖咪,百家號歷史原創作者。漫談歷史趣聞,專注三國史。從史海沉鉤中的蛛絲馬跡、吉光片羽,來剖析展開背後隱藏的深意。感興趣的讀者朋友可以加關注,我會定期更新原創三國類文章。
Thanks for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