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思一刻·浙江:家長群=壓力群?誇誇群?向這些現象說不!

2021-01-10 新華網

  學拼音、講故事、改錯題、跳繩、仰臥起坐……不到30分鐘未讀消息或許已達99+,還不敢屏蔽不看,生怕錯過重要信息,讓不少家長們感到「心驚肉跳」。本該是喜聞樂見關注自己孩子在校一舉一動的家長群,在無形中成了令人頭疼的壓力群。

  最近,一位家長發布的短視頻令不少網友「圍觀」。他在視頻中怒喊:「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起因是這位家長認為老師總是讓家長幫忙批改作業,自己承擔了太多老師應付的責任。網上近來也陸續出現有關小學生家長吐槽學校作業布置過多、每日打卡任務太重、教師要求家長「志願者」打掃學校衛生等事件,引發關注。

  根據新華睿思系統分析顯示,在關於「家長群」相關話題的討論上,其中11月12日是信息發布的高峰期,發布信息量為8452。家長、老師、打卡、暫停、孩子等熱詞也被網友們所關注。在微博平臺,#壓垮成年人只需一個家長群#獲得了高達7.6億的閱讀量和8.7萬的討論量。

  不少網友感慨:這一屆的家長太難了。還有網友開始「懷舊」:以前上學的時候,根本沒有家長群,老師備課講課修改作業全包,大家不也學的好好的?

  一些家長群在給家長增加壓力的同時,還有觀察發現,「家長群」也有演變為「誇誇群」的趨勢。為了替孩子在老師面前博得好印象,家長們開啟稱讚、感恩模式,群組內甚至會出現「爭寵」、炫富、爭吵、辱罵等行為。

  一些老師成了家長群事件中的眾矢之的。但事實上,也有不少老師感到心酸,紛紛開始喊話:家長退群,你以為老師就不想退群? 在班級家長群中,發一條學校通知,家長就「轟炸式」回復。因手機總有點不完的未讀信息,感覺自己的手機成了「手雷」,產生了一種莫名的「恐懼」。有老師甚至感慨:自從進了家長群,每天都是家長會,真的太累了。

  針對這些現象,從2018年至今,已有包括浙江在內的多個省份教育部門出臺相關文件「叫停」家長批改學生作業,有的地方明確定期開展作業督查,甚至將作業管理納入績效考核。近日杭州市教育局還舉辦了一場「家校共育座談會」,邀請各位專家代表,未雨綢繆地探討家校共育觀,釐清家校職責,為「減負」出謀劃策。

  杭州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個階段,杭州要研究、梳理教育負面清單,有些底線絕對不能碰,比如堅決反對家長批改作業,因為作業是老師檢查孩子學習質量的教學手段;讓家長去學校搞衛生,這也是不允許的;讓家長代勞學校活動,老師因此給相關孩子一定的獎勵,這種行為也要堅決杜絕。與此同時,浙江已建立師德考核「負面清單」制度,明確要求規範班主任等教師的職責行為,防止利用家長群等媒介謀私利、夾私活;堅決遏制「家長作業」和家長輔導作業負擔過重的傾向。

  專家呼籲稱:「希望家長以寬容的心態,鼓勵學校去嘗試,因為學校的初衷都是好的。老師們也要端正心態,和家長積極溝通,好的溝通才是家校共育的保障。希望大家一起努力,為美好教育營造更好的辦學氛圍。」

  策劃:廖曉華

  監製:徐樂靜

  作者:韓冰玉、駱思宇

  設計:梅淵

  《睿思一刻》(浙江)由新華網客戶端、新華網大數據中心、新華網浙江頻道聯合出品,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我就退出家長群!要你們幹什麼」家長群,真的變成壓力群了?
    整天不是讓我去報補習班,就是讓我幫忙改作業,每次改完作業還得要昧著良心和老師說你辛苦了,工資你拿,工作我幫你做,你辛苦什麼了?要你幹什麼!」 這位父親的視頻收穫了幾十萬的點讚,而從這個點讚量可以看出來這位父親所說的話也是很多家長自己想說卻又不敢說的話。而在該視頻下方的留言,也可以看得出來,有許多父母都是積怨已久的。
  • 變味兒的家長群,《人民日報》這樣說……
    「本來上班的壓力就很大,還得盯著老師又發了什麼通知。晚一點回復,就會被老師點名,每天下了班還要看著孩子做作業。有時候顧不過來,就被說不關心小孩,是挺委屈的。」
  • 高校「誇誇群」流行趨勢觀察:「人造陽光」能否照進現實
    華中科技大學一「誇誇群」群主劉忻(化名)則稱,有同學向其介紹了上海交大誇誇群,自己又了解了下豆瓣「互相表揚小組」,認為可行,便複製到了自己的學校。「在微博上看到了『誇誇群』的信息,覺得我們學校還沒有,就自己建了。」談及建「誇誇群」初衷,西安交大學生徐暢自稱「想法挺簡單」。
  • 睿思一刻·浙江:「十四五」時期,看浙江如何「把控全局」
    新華睿思系統分析顯示,該事件提及頻率較高的熱詞為:現代化、學習、奮鬥目標、問題、貫徹。其中12月31日是信息發布的高峰期,發布信息量為695。  這些年來,「浙」裡實現了各種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新階段。
  • 壓垮成年人只需一個家長群是什麼梗?真相來了!
    「本來上班的壓力就很大,還得盯著老師又發了什麼通知。晚一點回復,就會被老師點名,每天下了班還要看著孩子做作業。有時候顧不過來,就被說不關心小孩,是挺委屈的。」10月13日,浙江還有一所學校,為了迎接檢查要進行大掃除,要求家長自願參加打掃。一位家長因為沒看到群通知,沒有參加打掃,被老師要求面談,並被指責不尊重集體和老師。
  • 「誇誇群」高情商誇人,原來生活可以這麼歡樂
    最近,誇誇群火了,看完那些高情商的花式誇獎方式,太歡樂了。原來誇獎人也可以這麼幽默,這麼歡樂。來看看網友們都是如何誇獎人的。提問:「本人啥都沒有,為求誇而誇。」這個是相當有難度的了,什麼內容都沒有,一般人還真想不到如何誇,這不,高手在民間啊!
  • 家長群裡質疑老師收禮排座位 被班主任踢出家長群
    現在的人們,習慣根據場合、事情的不同,劃分成很多圈子,而各種各樣的微信群,也就應運而生了。學生家長群,就是這類圈子微信群中的一個。不過,有人發現,家長群裡的故事,可不簡單;很多時候老師隨便發條信息,群裡的家長們都會一窩蜂地"點讚"稱頌。
  • 家長群也應建立制度規範管理
    家長群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實現了班級高效管理,實現了學校師生家長的高效溝通。可家長群也需規範管理,比如學校可以出臺一些規章制度,讓家長群真正成為學校老師的好幫手,成為家校溝通的好平臺,成為促進孩子進步的好手段。  家長群裡發消息老師也有話要說  一個家長退出家長群的事件,引來了很多家長的慨嘆。「終於有人說了我想說而不敢說的話。」
  • 家長大呼「我就退出家長群」的背後:家校關係扭曲癥結在哪兒
    在大多數受訪者看來,家長群本應是家校溝通的橋梁,卻無形間成為了「壓力群」。這種壓力來自於「看似留給學生實則留給家長」的作業或者其他任務。在江西一所學校三年級的家長群中,老師直接點名批評幾名沒給孩子批改作業的家長:「標點符號都打錯了,你當家長的不對孩子負責,不檢查作業,想全部指望老師嗎?」這樣的話被曝光後,輿論一片譁然。
  • 家長群裡最調皮爸爸,群成員都吃過他的虧,老師也不敢艾特他
    時間久了之後就連這位老師也不敢艾特他了。畢竟她是一位老師,需要保持自己的尊嚴,如果在群裡喊別人爹,場面是非常尷尬的。 對於家長來說,我們全都進入到了一個群聊裡,也是形成了一個團體,大家在說話的時候也要遵守大人的準則,那就是說話要得體,不能夠太隨意。如果我們在群聊裡說了一些不是很得體的話,會讓氣氛凝固,大家都感到尷尬。
  • 和靜鈞:家長群需要成員「再社會化」
    最近一段時間,家長微信群成了網絡輿論事件多發區。從之前的「嚴夫人」到「嚴少爺」,再到幾天前駐馬店一小學老師因把學生在校默寫古詩的成績和照片發到家長群,引發成績差的家長的強烈不滿,遭遇辭職、復職。這些事件也讓很多人感嘆,一個家長群為什麼會引發如此巨大的輿論關注?
  • 家長群變身「交友群」,異性家長互加微信,孩子成「曖昧」的幌子
    隨著孩子上幼兒園後,老師都會組建家長微信群,方便與家長溝通孩子問題,這種微信群也讓一些家長互相之間產生了聯繫。正常來講,群裡大多都是寶媽,偶爾也有一些寶爸,相互溝通孩子問題時,交流難免就會多一些。家長群搖身一變成為「交友群」,異性家長互加微信,孩子成為「曖昧」的幌子。為什麼異性家長之間會產生「曖昧」對異性的好奇心,這是大部分人心裡都潛在的思維。成年人的生活每個人每個家庭都不一樣,送孩子上學上興趣班的家長,婚姻大多都持續五六年了,而這段時間也是夫妻感情進入到「平淡期」或者「七年之癢」的階段。
  • 睿思一刻|求職「不見面」,心裡也有底
    求職「不見面」,心裡也有底日前,人社部發布《網絡招聘服務管理規定》,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該《規定》是我國網絡招聘服務領域第一部部門規章,對網絡招聘服務活動準入、服務規範、監督管理、法律責任等作出規定。
  • 家長群內又現搞笑回復,老師說「熟讀」,家長卻讓娃「服毒」!
    最初的家長回復的是"熟讀",但不知是不是後面的家長太粗心了,老師明明說"熟讀",可家長卻讓娃"服毒",而且後面一連串的家長回復都是"已服毒"。網友笑稱,這屆家長實在是太粗心了,了解情況的知道這是家長打字打錯了,不了解情況的還以為是"大型案發現場"呢。
  • 當家長群變成壓力群,一家長怒退群,我看到當下教育的「變形」
    如果我爸知道了我在學校都幹了啥,他一定不停地嘮叨,超級煩人,對我的學習自律性提高沒有幫助,還增加了我學習的壓力。我感覺我會沒有秘密,我在學校的一舉一動,我爸都知道,我有心事也不敢對人說,怕他告訴老師,然後我爸就知道了,然後他就會對我突然的關心,給我感覺到沒有好好學習就是對不起父母的養育,對不起老師的教誨,對不起國家的培養。當我學不好,我又學不進的時候,我連一個心靈的港灣都沒有了。
  • 從「家長群」看教育良性互動
    家長怒而退群的做法引發了一些家長的共鳴.無獨有偶,一些家長表示,每天提心弔膽等新消息,輔導和批改孩子作業,還有各種的學習打卡和考核,表現不好甚至會   近日,一家長不滿老師將批作業、輔導功課等「分內工作」長期「轉嫁」於家長,憤而退群的引發關注.此舉引起社會討論並持續發酵.
  • 家長群的3大「戲精」行為,盡顯家長低情商,往往不受歡迎
    下面就給大家盤點下家長群中容易給其他人「添堵」、被網友稱為「戲精」行為的3種情況,盡顯家長低情商,往往不受歡迎。1、喜歡拍馬屁的家長有些家長在生活中就屬於「長袖善舞」的類型,而他們也把自己的這一特點帶到了家長群中。為了讓老師能夠特別照顧自己的孩子,這些家長會經常在群中拍老師的馬屁,只要老師發言,必定有家長在下面發言吹捧。
  • 睿思一刻(11月7日):職場「跳跳虎」們的離職理由
    而據@中國新聞網在微博平臺發起的「什麼原因會讓你選擇跳槽」的投票顯示,「薪資待遇低」「不感興趣的工作內容」「公司經營業績不善」等原因導致年輕人跳槽。從個人來說,服務期(單位提供專項培訓費用,進行專業培訓的,單位可與勞動者約定服務期)、競業限制等約定都會為「說走就走」的辭職銬上枷鎖。    那麼,在面對職場挫折的時候,除了離開,年輕人還可以做些什麼?在中國青年報的調查中,69.9%的受訪職場人士認為職場新人應懂得克服困難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
  • 睿思一刻·遼寧:冬入「小寒」 願安康常在
    監製:關溪涓策劃:劉舒文字:馬詩卉設計:劉烜碩《睿思一刻 2021-01-05 09:12:06 星期二 睿思一刻·遼寧:冬入「小寒」 願安康常在「小寒連大呂,歡鵲壘新巢。」《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1月5日11時23分迎來「小寒」節氣。
  • 家長群,是怎麼成為老師的財富密碼、打工人的火葬現場的?
    其實,最讓家長們詬病的,是下班後家長群裡的「變相加班」。據我向一些小學初中家長了解,每天輔導孩子功課兩小時起步,家長群還有層出不窮的么蛾子:老師點名表揚某同學,家長都得出來排隊豎大拇指;逢年過節或者老師加了班,家長們在群裡高呼「吾師萬歲」,已經是性價比最好的尊師重道、知恩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