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拼音、講故事、改錯題、跳繩、仰臥起坐……不到30分鐘未讀消息或許已達99+,還不敢屏蔽不看,生怕錯過重要信息,讓不少家長們感到「心驚肉跳」。本該是喜聞樂見關注自己孩子在校一舉一動的家長群,在無形中成了令人頭疼的壓力群。
最近,一位家長發布的短視頻令不少網友「圍觀」。他在視頻中怒喊:「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起因是這位家長認為老師總是讓家長幫忙批改作業,自己承擔了太多老師應付的責任。網上近來也陸續出現有關小學生家長吐槽學校作業布置過多、每日打卡任務太重、教師要求家長「志願者」打掃學校衛生等事件,引發關注。
根據新華睿思系統分析顯示,在關於「家長群」相關話題的討論上,其中11月12日是信息發布的高峰期,發布信息量為8452。家長、老師、打卡、暫停、孩子等熱詞也被網友們所關注。在微博平臺,#壓垮成年人只需一個家長群#獲得了高達7.6億的閱讀量和8.7萬的討論量。
不少網友感慨:這一屆的家長太難了。還有網友開始「懷舊」:以前上學的時候,根本沒有家長群,老師備課講課修改作業全包,大家不也學的好好的?
一些家長群在給家長增加壓力的同時,還有觀察發現,「家長群」也有演變為「誇誇群」的趨勢。為了替孩子在老師面前博得好印象,家長們開啟稱讚、感恩模式,群組內甚至會出現「爭寵」、炫富、爭吵、辱罵等行為。
一些老師成了家長群事件中的眾矢之的。但事實上,也有不少老師感到心酸,紛紛開始喊話:家長退群,你以為老師就不想退群? 在班級家長群中,發一條學校通知,家長就「轟炸式」回復。因手機總有點不完的未讀信息,感覺自己的手機成了「手雷」,產生了一種莫名的「恐懼」。有老師甚至感慨:自從進了家長群,每天都是家長會,真的太累了。
針對這些現象,從2018年至今,已有包括浙江在內的多個省份教育部門出臺相關文件「叫停」家長批改學生作業,有的地方明確定期開展作業督查,甚至將作業管理納入績效考核。近日杭州市教育局還舉辦了一場「家校共育座談會」,邀請各位專家代表,未雨綢繆地探討家校共育觀,釐清家校職責,為「減負」出謀劃策。
杭州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個階段,杭州要研究、梳理教育負面清單,有些底線絕對不能碰,比如堅決反對家長批改作業,因為作業是老師檢查孩子學習質量的教學手段;讓家長去學校搞衛生,這也是不允許的;讓家長代勞學校活動,老師因此給相關孩子一定的獎勵,這種行為也要堅決杜絕。與此同時,浙江已建立師德考核「負面清單」制度,明確要求規範班主任等教師的職責行為,防止利用家長群等媒介謀私利、夾私活;堅決遏制「家長作業」和家長輔導作業負擔過重的傾向。
專家呼籲稱:「希望家長以寬容的心態,鼓勵學校去嘗試,因為學校的初衷都是好的。老師們也要端正心態,和家長積極溝通,好的溝通才是家校共育的保障。希望大家一起努力,為美好教育營造更好的辦學氛圍。」
策劃:廖曉華
監製:徐樂靜
作者:韓冰玉、駱思宇
設計:梅淵
《睿思一刻》(浙江)由新華網客戶端、新華網大數據中心、新華網浙江頻道聯合出品,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