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飾北齋|活到老畫到老,但靈魂不會老

2021-01-12 騰訊網

今年是日本著名浮世繪畫師葛飾北齋誕辰260年。在此之際,一部聚焦藝術巨匠葛飾北齋的傳記電影本應在2020年5月29日上映,但卻因為疫情而推遲到2021年上映。這部電影就是《北齋》。

影片主要圍繞青年時期的北齋和著名出版人蔦屋重三郎、老年期的北齋和他的搭檔柳亭種彥展開。其中,柳樂優彌飾演青年時期的北齋,田中泯飾演老年時期的北齋,阿部寬飾演出版人蔦屋重三郎,瑛太飾演戲作家柳亭種彥,玉木宏扮演擅畫美人的浮世繪畫家喜多川歌麿。

不過葛飾北齋的「傳奇故事」可不是一部電影就能講完的。葛飾北齋90年的一生經歷過無數題材和技法,長達70餘年的作畫生涯在浮世繪畫師中無人可比。他在繪畫領域涉獵甚廣,尤其以風景版畫成就最高,擺脫了歌舞伎和吉原美人等傳統內容,將合理的空間、細緻入微的陰影等西方繪畫元素移植到浮世繪上來,並發展出了漸變羽化等新的拓印技法。他在晚年自稱「畫狂人」,隱約透露著中國的文人詩意。日本浮世繪學者永田生慈指出:「葛飾北齋在江戶時代後期作為浮世繪師登上畫壇,但在作畫生涯的後半生,他沒有停留在浮世繪的範疇而開創了獨自的境界,是時常挑戰新的領域、鑽研不息、不屈不撓的畫師。」

(以下內容整理自《浮世繪》,對原文有刪改)

師出勝川名門

葛飾北齋原名中島鐵藏,於1760 年(寶曆十年)出生於江戶隅田川東岸(今東京都墨田區龜澤),父親中島伊勢,系幕府御用鏡師,按當時的慣例其姓名也記入武家名簿,與御用狩野派畫師一樣屬於準武士階層,母親也是武家名門之後。因此,雖然葛飾北齋一生都在平民區度過,但武家血統賦予他以高傲不羈的性格,對他終生的活動都產生影響。葛飾北齋19歲入勝川春章畫坊為徒,次年由師傅將自己畫名中的「春」字加上別名「旭朗井」中的「朗」字,取畫號為勝川春朗, 「春朗」二字也隱含著師傅對他畫業發展的期待。

勝川春章1792年(寬政四年)去世後,勝川春朗於 1794 年脫離勝川派,時年 35歲。1795年(寬政七年)他模仿琳派畫師取畫號宗理,顯示出與浮世繪畫師的微妙區別。此後,他不斷更換畫號,先後使用過辰政、戴鬥等30餘個,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北齋」。

脫離勝川派之後,作為獨立畫師的葛飾北齋並沒有立即介入浮世繪的商業性製作,而是承接個人訂單,以繪製狂歌繪本和手繪美人畫等為主,濃墨淡彩之間流露著中國繪畫的性格。由此可見葛飾北齋作為有實力的畫師已經得到較多客戶的認可,他的個人風格也開始顯露出來。他擅長將人物與風景結合起來作為狂歌繪本的插圖,還研究狩野派、土佐派、琳派等不同流派技法和西洋風景畫的透視原理,形成個性鮮明的畫風。他不僅運用陰影法,還在畫的四周加上類似外框的圖案,並一反傳統形式用片假名橫向題名落款等,給古老的浮世繪帶來新的面貌。

繪畫生涯的巔峰

葛飾北齋在19世紀30年代(天寶年間)達到他繪畫生涯的巔峰,此時他已年逾七旬,一生中最精彩的風景版畫系列《富嶽三十六景》就出現在這個時期,為此他花費了5年時間。這樣以不同位置、不同角度、不同時間、不同季節全方位地表現同一主題的手法,開拓了浮世繪風景畫的新領域。

富嶽三十六景 東海道程之谷

富嶽三十六景 甲州石班澤

葛飾北齋的不凡筆力體現在經營動與靜、晴與雨、波濤與富士山等對立關係的構成上,不僅以西方繪畫的透視原理和明暗對比手法拓展畫面空間及深度,還結合典型的日本傳統線描紋樣及裝飾性色彩,使浮世繪從狹隘的人物題材局限中解放出來。也為長時期以來沉浸于美人畫與歌舞伎畫的江戶百姓打開了一方新的自然天地,不僅獲得廣泛好評,也給出版商和浮世繪畫師們以極大的衝擊與啟發。由此,風景畫作為浮世繪的一個新樣式開始被急速地推廣開來。

葛飾北齋還在主版(即墨版)上使用了當時來自海外的化學顏料維爾林藍,使套版色彩迥異於以往的效果,博得了歷來喜歡新鮮事物的江戶人的喜歡。由於這一系列受到廣泛好評,他後來又追加製作了10幅,使《富嶽三十六景》的總數為46幅。據日本學者研究統計,每幅畫面的視點均有實際依據,其中有13幅自江戶,4幅自江戶郊外,3幅自江戶東部的其他地區,18幅自東海道各地,7幅自富士山所在的山梨縣,最後以富士山頂的局部近景結束。

這個系列中的《神奈川沖浪裏》一幅舉世聞名。神奈川衝是從三浦半島到橫濱附近的江戶灣沿岸海面,從這個角度可以眺望到與畫面相似的遠景富士山。畫面上有3艘押送船,它們是從江戶附近的房總半島運送鮮魚和蔬菜到江戶城日本橋市場供應市民的船隻,每艘船上有8名槳手。大海洶湧澎湃,波浪破碎的一瞬間,船夫們緊緊抱住船身隨波逐流。翻滾的浪花又引導觀者的視線,使處於畫面下端的富士山雄姿不減。

富嶽三十六景 神奈川沖浪裏

另一幅《凱風快晴》也是這個系列的經典之作。每年夏秋兩季的清晨,由於光照與空氣的作用,富士山通體紅遍的景象偶有出現,蔚為壯觀。以至於日本學者感嘆:「富士山是一個活體生命,每天都向我們展現不同的姿態。」 葛飾北齋想必深諳其魅力所在,自然光的表現和主觀意境的處理尤為醒人耳目,版畫的線條和色彩在這裡得到了充分理解和生動運用。極具張力的兩道弧線簡練地概括出富士山的雄偉姿態,山腳下蔥蘢的墨綠森林、如火焰般升騰的巔峰和橘紅色的山體在湛藍天際的映襯下愈顯奪目;變化有致的雲層將背景推向無限深遠,也使趨於平面裝飾的畫面透露出空間的生動。此作堪稱葛飾北齋以非凡白描和構成能力,以經典手法表現的經典風景。

富嶽三十六景 凱風快晴

「但願能有百年壽」

回顧葛飾北齋的一生,大致可以看到這樣的軌跡:20 歲時追隨師門畫風,專注於歌舞伎畫與相撲繪;30歲之後開始接觸西洋畫,運用透視手法製作浮繪以及美人畫和風俗畫,堪與當時的浮世繪巨匠歌川豐春、喜多川歌麿比肩;40歲開始將明暗表現引入風景版畫,打開一方新的天地,同時還為長篇浪漫小說繪製大量插圖;50 歲至60歲之間則以旺盛的精力製作啟蒙繪本《北齋漫畫》;70歲時再度將注意力轉向錦繪,誕生了不朽傑作《富嶽三十六景》等風景畫系列及一大批花鳥畫名作;80歲之後的晚年則專注於手繪,直至生命最後一刻。

葛飾北齋於嘉永二年(1849)四月十八日晨於江戶淺草聖天町寺院的住所去世,享年90歲,這個年齡超過了當時日本人均壽命的一倍。據《葛飾北齋傳》記載,他在臨終前依然不情願地感嘆:「天若再予我十年壽命。」少頃,又改口道:「天若再保五年壽命,我必成真畫工。」此前一年的1848年(嘉永元年),他在繪畫範本《畫本彩色通》的序文中還寫道:「自90歲始變畫風,百歲之後再改繪畫之道。」葛飾北齋對畫業的執意追求,物我兩忘、永無止境的精神感人至深。

- 推薦閱讀 -

《浮世繪》

潘力 著

浦睿文化 / 湖南美術出版社

【來源:浦睿文化】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活到老 時尚到老
    很多人都致力於活到老學到老,只要心態保持年輕,到80歲一樣是沒問題的啦!
  • 時間就像海綿的水擠擠總是有的,活到老學到老才使我們終身受益
    古人常說:「學到用時方知少」。知識是永無止境的,需要我們活到老學到老。毛主席說:「三天不學習,趕不上劉少奇」可見學習才能夠使我們增添智慧,才能讓我們在機會來臨之時才能十拿九穩緊緊握在手中;當困難來臨時,我們能夠審時度勢消除困難迎來勝利。
  • 小學生語文作業,化石是粑粑堆積,老師笑到流口水:活到老學到老
    導語:小學生語文作業,化石是粑粑堆積,老師笑到流口水:活到老學到老孩子們注意力不集中,上課容易走神,愛有小動作,學習效率低,作業拖拖拉拉,做題慢,記憶力差,課文記不住,不愛讀書,或讀書慢,理解能力差,缺少想像力,做題馬虎,大題不會做,小題總出錯。
  • 畫狂老人:葛飾北齋
    葛飾北齋對於象徵日本的富士山,他不僅描繪山石的各種姿態,而且畫出山下的許多社會世態。 2000年,美國雜誌《生活》把葛飾北齋列入「百位世界千禧名人」,讚揚他一生都在力求進步,想辦法讓自己的畫更加完美的精神。雖然一生中作了無數的名畫,名聲響亮,葛飾大師卻是一個謙卑踏實的人。在他74歲那年,葛飾惋惜自己對畫畫還不夠天份。在《富嶽百景·初編》裡,他說:「說實在的,我70歲之前所畫過的東西都不怎麼樣,也不值得一提。
  • 藝術大師眼中的富士山——葛飾北齋
    他就是被稱作屹立於世界的浮世繪巨人——葛飾北齋。 浮世繪 是日本的風俗畫、版畫,是日本的一種繪畫藝術形式,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演劇。 常被認為專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畫(日語稱為錦繪),但事實上也有手繪的作品,浮世繪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 富士巨浪席捲大英博物館,葛飾北齋最後30年創造的永恆圖像
    ——葛飾北齋(1760-1849)在1834年出版的《富嶽百景·初編》後記中寫了以上文字。5月25日起,大英博物館舉行「葛飾北齋:巨浪之上」展將帶觀眾走進葛飾北齋最後的30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帶你了解這位「因為活的太久什麼都能見到,所以什麼都能畫到」的浮世繪天才。
  • 藝術多有趣|你真的足夠了解葛飾北齋嗎?
    自畫像 天保10年(1839年)葛飾北齋的一生充滿傳奇。他6歲開始摹寫萬物形狀,19歲開始發表作品,50歲已經出版了大量作品,名畫無數,名聲響亮。但在他74歲那年,卻惋惜自己缺乏繪畫天賦,並在《富嶽百景·初編》裡說到:「說實在的,我70歲之前所畫過的東西都不怎麼樣,也不值得一提。我想,我還得繼續努力,才能在100歲的時候畫出一些比較了不起的東西。」
  • 農村俗語:「人老奸,驢老滑,兔子老了不好拿」,你聽說過嗎?
    今天我們要說的一句俗語就是「人老奸,驢老滑,兔子老了不好拿」,你聽說過嗎?其中有何深意。首先人老奸的意思就是人的年紀大了之後就會變得很會謀劃在出主意動腦子方面很少有人能夠與之匹敵,意思就是在生活中不要和那些年齡大的人較量,因為他們見識比較多,了解到的事情見過的人自然也不少,在面對一些事情的時候自然比你要清楚,所以人們在和這些人相處的時候會覺得他們很有智慧,似乎什麼事情都在他們的籌謀之中,所以在面對一些德高望重年齡比較大的人是我們最好不要與之有太多的爭鬥
  • 福布斯生活|老靈魂之外,這些上海老建築也是自帶流量的「時髦精」
    喜歡宗教建築的不會錯過這條路上的懷恩堂,更不會放棄對灑滿夕陽餘暉的西摩會堂的熱愛。在今天的靜安區江寧路街道轄區內,位於陝西北路549號,有一幢在高樓環抱中的百年歷史文物老建築,人們無不感嘆它的規模宏大、莊嚴肅穆,這座像是希臘神殿式的新古典主義風格建築,就是遠東地區現存最大的猶太教會堂——西摩會堂。整個場館是一整棟百年老別墅,1500平方米的歷史建築,以保留歷史原貌的形式展現給公眾。
  • 70歲中國旗袍奶奶,走向國際T臺,驚豔世界:等我老了,也要這樣美
    可奶奶從來沒擔心過2017年,看到電視上有選美比賽韓奶奶立刻報了名沒想過拿什麼名次卻一不小心成了冠軍人生最可怕的不是在時間裡失去了海藻般的長髮失去了臉上的膠原蛋白而是失去了有趣的靈魂和一顆熱愛生活的心我們憧憬過德國海蒂奶奶的瀟灑恣意80歲還開著車,去環遊全世界
  • 這隻大黃貓,「 鑽進」了葛飾北齋的經典浮世繪裡
    葛飾北齋是享譽世界的浮世繪畫師,風景畫以景象開闊、氣勢磅礴著稱。近日,日本東京都墨田北齋美術館正在舉辦一場饒有趣味的展覽,日本知名漫畫家增村博將一隻名為「秀吉」的大黃貓非常和諧地與北齋描繪的名勝風光融為一體,令家喻戶曉的經典浮世繪風景畫呈現出近似於漫畫的獨特色彩。
  • 葛飾北齋晚年以「鐵棒滑滑」為筆名創作了大量的肉筆浮世繪
    洋洋灑灑的名單中卻只有一位日本人的名字,他就是葛飾北齋。但如果葛飾大師還在世,他應當會對此名單非常不以為然,畢竟在他74歲的時候曾認為自己70歲之前所畫過的東西都不怎麼樣,也不值得一提。葛飾北齋的浮世繪作品不同於以往的浮世繪畫家,他結合前人的創作經驗與西方的繪畫技巧,為浮世繪風景畫的創作打開了一個新的局面。「浮世」顧名思義,是指當時人們所處的現世,即現代、當代、塵世之類的藝術,因此浮世繪免回的是世間風情。這種日本獨特的繪畫藝術形式起源於17世紀,其對印象派的影響最為深廣。法國人對葛飾北齋尤其痴迷。
  • 復古像素風動作角色扮演遊戲《最老的靈魂》專題上線
    中文名稱:最老的靈魂英文名稱:Eldest Souls製作公司:Fallen Flag Studio發行公司:United Label遊戲類型:動作遊戲ACT遊戲平臺:PC遊戲語言:中文,英文,日文發售日期:2020-08-01
  • 葛飾北齋:席捲世界的藝術巨浪
    如果,僅僅是如果 – 葛飾北齋於50歲時(1810年)死於那場雷擊,那麼他或將作為日本浮世繪或「浮生世界」流派最受歡迎的藝術家之一而被人們銘記 – 但如果那樣,就不會是我們今天所能認識到的偉大人物。因為直到70多歲時,他才創作出當今世界上最著名的版畫系列作品:《富士山三十六景》 – 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席捲世界風尚的《神奈川沖浪裏》,葛飾北齋卻曾以孔子的口吻寫道:「我的作品都不值一提」。
  • fgo亞從者葛飾北齋:以自身意志對抗克蘇魯之人
    葛飾北齋在fgo中被刻畫為一位妙齡克蘇魯系女子,但又在遊戲的細節中表現著自己的意志,他與無可名狀的外神建立交流,又試圖維護著自己的清新和意志。在念出召喚克蘇魯咒語以後,又用自身的意志打斷它,加上一句自己的信仰。我身處於泥沼之中,卻希望我的神明可以拯救我。
  • 莫文蔚:當你老了,只有一個人還愛著你那虔誠的靈魂
    當你還很小的時候,他們花了很長時間教你用筷子和勺子吃飯、教你繫鞋帶、扣扣子、教你洗臉、教你做人 的理……但是當他們老了,你是否會想起歌曲:《當你老了》原詩:葉芝改編詞:趙照錄音:趙照吉他 / 口琴:趙照貝斯:二保弦樂:白鳥母帶:趙照歌詞:當你老了 頭髮白了 睡意昏沉
  • 暮春的大阪,屬於浮世繪:從葛飾北齋看到鈴木春信、歌川國芳
    4月17日,「江戶的戲畫——從鳥羽繪到北齋、國芳、曉齋」在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開展。4月24日,「鈴木春信——波士頓美術館浮世繪名品展」在大阪阿倍野HARUKAS美術館開展。兩個展覽讓觀眾可以通過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及其作品,直觀地了解17世紀至19世紀日本浮世繪的風格門類與發展歷史,進而領略浮世繪風靡一時的魅力。毫不誇張地說,四五月暮春的大阪藝術,應該屬於浮世繪。
  • FGO:有關葛飾北齋的那些奇怪的知識,其竟然還是關羽的粉絲?
    葛飾北齋除了作為FGO超人氣角色,其可謂是坑了不少玩家,比如一開始玩家都以為北齋被娘化成妙齡少女現世,而實際這位妙齡少女卻是其女兒阿榮,導致一時好多人把章魚喊作老婆。而其身上類似這樣奇怪且有趣的人設或故事還有不少,讓我們一起看下吧!
  • 農村老人常說頭無腦油腳無汗,到老都是窮光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有著各種各樣的俗語,其中有很多俗語是關於生活類的,生活類的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根據多年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比如「頭無腦油腳無汗,到老都是窮光蛋」,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頭無腦油腳無汗,到老都是窮光蛋的意思是如果一個人頭上沒有油,腳上沒有汗,那麼到了老了以後便是一個連最基本的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的窮光蛋。我們先來看頭無腦油,在以前人們的生活都還不是很富裕的時候,區分一個人貧窮還是富有,除了看身上穿的衣服可以判斷以外,就是看人臉上有沒有油光。
  • 淺談日本浮世繪,曾影響梵谷莫奈,附葛飾北齋富嶽三十六景賞析
    ,受到中國明代春宮畫的影響。據說浮世繪畫師幾乎人人都是春畫高手。 葛飾北齋的代表作《神奈川沖浪裏》,是世界上曝光率最高的浮世繪之一 歌川廣重,與北齋的生動活潑的作風相反,他的畫用秀麗的筆致及和諧的色彩,表達出籠罩於典雅而充滿詩意的平靜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