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寶衝突的背後,是愛的爭奪!我們如何平衡我們的愛?

2021-01-21 中華家庭教育網


小金憂愁地跟我說,他家四歲的大寶又揍一歲的二寶了,二寶額頭上又留下了一個大包。他很憂傷,覺得自己是不是在養育上有什麼問題犯了什麼錯誤,導致大寶不能接受二寶。


小蘭和我說,他家的大寶天天搶二寶的玩具,二寶有時候生氣起來就和大寶打架了,有時候就賴在地板使勁的哭,面對兩個孩子之間每天的「戰爭」,他真不知道如何處理才是更好。


很多父母在打算生二寶之前都覺得有了二寶之後應該是老大乖,老二萌,一家四口和諧之美。生了二寶之後才發現家裡就是一個「戰場」天天「戰爭」不斷!而自己就只能跟在後頭收拾殘局!


其實二孩之間的這些問題是必然存在的,重要的是我們如何看待與調解!


首先,面對二寶之間的衝突,我們要有一個正確的心態,二寶之間的衝突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是兩個孩子在學習交往的過程,這個過程將建立屬於二寶之間的獨特感情,如果我們只是看到衝突,而沒有看到兩個孩子之間情感交流部分,我們在處理二寶之間的矛盾時就會有失偏頗。


其次,二寶之間的矛盾更需要我們擁有技巧去化解。我們不能一味責怪大寶不讓著二寶,大寶和二寶之間因為年齡的差距等各方面原因,我們既要照顧到大寶的情緒,引導大寶愛二寶;又要照顧到二寶的年齡,慢慢與大寶和諧相處。這過程是需要我們父母堅持並不斷用正確方式引導的。


大寶和二寶之間的衝突,很多時候根本原因是——對父母愛的渴望!


幾年前二胎政策剛剛出來的時候就看到這樣的新聞:一名16歲男孩因與父母鬧情緒,跑到商場4樓天井圍欄外緣,聲稱要跳下。派出所民警、消防戰士和商場保安聯動配合,趁其喝水時將其抓住,拽了回來。

其原因是:最近,他添了一個尚在哺乳期的小妹妹,感覺父母對他的關愛不夠,原本父母答應陪他中考也沒去,還有幾件其他小事,也讓他覺得不那麼被父母關愛了。當天在商場內,和母親又鬧了點情緒,被母親打了兩巴掌,然後就做出了過激行為。


天津某醫院心理科接診了一個11歲的小女孩,瘦的皮包骨頭,據說得了厭食症,吃什麼都吐,已經20天沒怎麼吃過飯了。


後來,女孩悄悄告訴醫生,她不想吃飯,就是想把自己餓死,自從媽媽生了弟弟,就不怎麼關心她了,現在看著家裡人這麼著急,她特別高興。


明明自己能吃飯,偏讓父母餵;自己也能睡覺,非要媽媽摟著睡,這都是迫切需要父母關注的信號。


心理醫生分析道,這種病就是同胞競爭障礙,症狀表現就是隨著家裡的弟弟或妹妹的誕生,孩子開始出現某種程度的情緒低落。


因此作為父母的我們在面對二寶之間各種各樣問題的時候有個最重要的事就是如何平衡兩個寶貝的愛。



因此在面對二寶的成長,作為父母的我們就更需要學習和成長。因為面對二寶有著很多我們不知道的二寶之間的教育規律;因為面對二寶之間的問題需要我們展現更多的教育智慧;因為面對二寶的不同步成長我們需要更為有效的引導……


您是不是經常被兩個孩子搞得焦頭爛額呢?你是否一直在找一條有了老二也能讓老大有滿滿安全感的路徑呢?你知道如何平衡兩個寶貝之間的愛嗎?如何有技巧化解兩寶貝之間的衝突嗎?那就相約在此吧!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直播間公益課堂!


由神木市文淵教育校長賀瑞老師與您分享——《家有二孩,用愛相伴》


家有二孩的家長們,您是如何平衡兩個孩子之間的愛的呢?


歡迎你把自己的想法寫在留言區(拉到文章最底部,點擊「寫留言」)。

相關焦點

  • 二寶家庭裡,小孩們都希望能得到父母獨自的愛,父母偏心影響重大
    但隨之而來的,是父母要如何平衡好對這兩個小孩的愛,父母偏心將會影響小孩的一生。小米就趁著二胎生育政策開放,生了個女兒。這天,媽媽在網上給女兒買了好多小玩具小衣服,但唯獨沒有兒子的份。看著媽媽拿著新玩具給妹妹玩,並且在整理著妹妹的新玩具,兒子的情緒暴發了,他哭著對媽媽說:「媽媽,你和爸爸都偏心,都愛妹妹,我討厭妹妹,有了妹妹後你們都不愛我了。」
  • 公益課程丨如何讓大寶二寶和諧共處(附1月公益課表)
    本月開設的課程有《如何讓大寶二寶和諧共處》《父母離婚,該怎麼跟孩子溝通》《智慧的親子溝通》《孩子容易生氣,父母如何引導》這四門,家長們注意收聽。如果不能及時收聽也沒關係,隨時打開我們的微信,有音視頻哦!
  • 二胎後,大寶行為倒退、欺負二寶!平衡兩個孩子關係,學學郝景芳
    郝景芳有兩個寶寶,大寶是女孩,二寶是男孩,相差三四歲。兩個孩子相處融洽,很省養育心。看了她的做法,有種醍醐灌頂、眼前一亮的感覺。你看完之後,會發現這就是我們想要的感覺,書中卻進行了專業解讀。她的做法不僅不會讓孩子失去安全感,還會讓孩子感到多一個人愛他,讓我們來看看她到底是怎麼做的。
  • 生二寶後,大寶卻被冷落了?父母參考這四個方法,平衡倆娃的關係
    當然,要想平衡好兩個孩子之間的關係,只做到這一點是不夠的,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教孩子兄友弟恭當二寶在自己的肚子裡時,父母要告訴大寶,那是自己的弟弟妹妹,他們要友好相處。不過要注意一點,千萬不能一味強調讓老大以後要讓著老二。
  • 「兒子將被單蒙在女兒臉上」,家有二寶,不要對大寶說這幾句話!
    你和爸爸也不愛我了,你們就想著妹妹,我不要你和爸爸了!我要離家出走!」小樹的話,讓媽媽瞬間冷靜下來。自從有了女兒,對兒子的關愛確實少了很多,有好吃的,好玩的,都會讓小樹讓著妹妹。有時家裡 忙不開,還會讓小樹幫忙照看妹妹。小樹也是個孩子,他也很需要父母的關愛,曾經百分之百的愛,分了一半給妹妹,小樹的心裡難免會不平衡,才會作出傷害妹妹的事情。
  • 聊天 | 我們如何學會去愛
    一方面是人人都對劉雯的情感世界好奇,而另一方面,是因為她愛人的方式,實在和我太像了:自由隨性、不善表達、不愛浪漫。記得早些年追她的戀愛綜藝,她在電視裡帶點期待又略羞澀地說,自己沒有談過戀愛,不知道該如何去愛人。我看了也心有戚戚,儘管戀愛過這麼多次,婚也結了許多年,我依然不敢說自己懂得愛,懂得如何去愛一個人。
  • 家有二寶:怎麼一碗水端平?聰明的父母都是這樣做的,值得借鑑!
    【導讀:】我們都是第一次成為父母,第一次體驗育兒,我們都遇到過諸多育兒難題,當下國家已經實行全面放開二孩政策,二胎家庭已越來越多,那麼在現實中,我們又常常遇到一個普遍而又棘手的問題,二胎的父母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大寶二寶和睦相處,就是常言所說的,一碗水端平?
  • 看《我們的愛》如何揭露中國式父母的教育
    哈嘍,大家好,最近正在江蘇衛視熱播的都市情感劇《我們的愛》收視一路走高,有很多網友表示仿佛看到了赤裸裸的現實啊。電視劇《我們的愛》主要講述了一個現代家庭三代人之間關於愛與責任的故事。作為一部現實主義題材劇,該劇真正做到了走近生活,與觀眾在情感上交融,在思想上共鳴,獲得大眾認可。
  • 我們都愛古早劇,我們也愛新生活!
    比如我們說起有古早味的玩具,像竹蜻蜓、打砣螺,或是老北京的豆汁兒,再比如,我們看的老電影,老電視劇,也可以叫做「古早劇」。有很多熱播劇,都是被一再的翻拍,雖然我們早已熟知劇情和套路,換了演員和場景的把戲,在大眾看來是永遠的「換湯不換藥」。可問一問身邊的人,喜歡的是新版還是老版,大部分人的回答肯定是後者。為什麼我們都愛古早劇呢?01 懷舊的情愫在作怪懷舊一詞是十七世紀由瑞士的一位醫生提出的。
  • 當大寶和二寶爭寵時,且看為娘如何化幹戈為玉帛
    除了會爭我的誇獎,大寶還會和二寶掙抱哦!小二寶只要醒起來就要我抱,大寶畢竟還小,看到我經常在抱妹妹,他就吃醋了。會跑來讓我抱他,叫我把妹妹放床上。這個時候,我也就真的把二寶放床上,去抱抱大寶。然後在給大寶說:你像妹妹這麼小的時候,媽媽天天都抱著你呢!還陪著你玩。現在你長大了,當哥哥了,妹妹還小,所以媽媽經常抱妹妹。你不要生氣哦!媽媽同樣很愛你的呀!剛開始時,大寶似懂非懂吧!
  • 導演沈可尚:愛比我們想像中的複雜得多
    有沒有發生一些衝突?沈可尚:衝突倒是還好。我的相處模式不太像正常拍片的模式,約好幾月幾號幾點到幾點我們要拍什麼。我是沒事就過去晃一晃,想到要拍什麼就聊一聊,沒想到拍什麼也就帶著攝影機過去坐一坐,吃吃飯。他的爸爸還蠻喜歡和我一起,忙完一整天,立夫睡覺之後喝一杯,像是朋友相處,不是那種計劃性的拍攝,在相處中慢慢找到拍攝的節奏和狀態。
  • 有了二寶,姐姐多了一個玩伴!
    我懷二寶的時候,大寶很小,什麼也不懂,什麼也不知道!我沒經過大寶的同意,意外有了二寶!對於二胎的到來,我還是選擇接受,這樣二寶的降臨,意外著大寶多了一個伴!在二寶出生的時候,大寶看著我們都圍著,二寶當時就一直哭鬧,說不要弟弟的!孩子小,我們做父母的可以理解!
  • 讓二寶照顧大寶,更和諧有愛
    父母一味的讓大寶對二寶做「孔融讓梨」,其實這就是一種不公平,一種偏心,明明都是自己的兩個孩子,都是親生的骨肉,為什麼還要差別對待呢?就簡單的因為一個先出生,一個後出生嗎?大讓小對兩個孩子的影響?1、影響兩個孩子的關係父母動動不問事情誰對誰錯,就開口指責大寶,偏袒二寶,這也間接的影響了兩個孩子之間的關係。
  • 電影《小Q》:導盲犬教我們人類如何去愛
    小Q正是用它自己的行動給我們人類詮釋著愛的忠誠。當然,人與人之間愛的忠誠一定是建立在相互愛的基礎上,否則一方甘願付出和被虐,就會成為愛的奴隸。影片中的導盲犬小Q,給我們人類詮釋著愛的陪伴和忠誠,其實就是給我們展現著愛的力量。
  • 2020年,我們選擇樂觀的生活;2021年我們的願望是愛與被愛
    在寒冷侵襲的北方城市,疫情的反覆,又讓我們陷入了對病毒的考驗!此刻,真想大聲吼一聲:滾蛋吧,疫情君!有句話說的好,上帝給你關上一扇門,同時也會為你打開一扇窗。回首去年,疫情雖是大災 ,但是也讓我們體驗了一把非同尋常的日子。 1、全民做美食,人人都秒變美食達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女兒一向是我家的美食家。如果不是疫情,每周的休息日她都會去打卡一家網紅美食店。
  • 紫羅蘭永恆花園:京紫教會了我們什麼是愛,也讓我們明白如何去愛
    開頭的話,大家可能不是很能理解,沒關係,我們一點一點來了解這個名為「薇爾莉特」的少女。薇爾莉特作為孤兒,從很小的時候就被作為「武器」而存在,直到遇到了基爾伯特。這個後來一直被薇爾莉特稱為「少佐」的男人,可以說是那個時候薇爾莉特遇到的第一個好人,不再把她當作物品,而是作為一個人。
  • 後來的我們,學會了如何去愛
    熟悉的前奏與曲調,卻忘記了如何哼唱。餘生遙遙,天銘昭昭。因為一部《粉紅女郎》喜歡上劉若英,再因為《後來的我們》愛上《後來》。從稚嫩到青澀,成為迎接詞中「總算」的甜澀並含的過程。如今再聽《後來》,它遠離了僅僅是對旋律的契合。蛻變為對成長的詮說,成為生活的墓志銘。成長,毫無疑問,需要付出代價。「月盈則虧,水滿則溢。」歌詞本身描述的是從開始到結束的整個過程。
  • 《假如比爾街可以作證》:我們的愛睏難重重
    小說《桑尼的藍調》裡,桑尼轉身朝向窗戶,對哥哥說:「樓底下那裡有著所有的仇恨,所有的仇恨、苦難和愛,它沒有將那條街道擊散真是個奇蹟。」散文《下一次將是烈火》散文《下一次將是烈火》中,鮑德溫回想自己與黑人穆斯林領袖伊萊賈·穆罕默德的告別:「這個和他單獨相處的時刻感覺非常奇特,我們一起面朝著那些鮮活的、暴力的、問題重重的街道。」
  • 原來我們不懂愛!
    最近,杭州啟正中學初三年級一個女生的答案,讓很多大人都自嘆不如,感嘆:原來我們不懂愛!女生叫滕霏,前幾天,語文老師李光華布置了一篇命題作文《原來我們不懂愛》,說可以從身邊人、身邊事寫起,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學生們的文章交上來,十四五歲的他們,對情感的理解之深讓老師非常感嘆,其中滕霏的文章最讓李老師驚訝:「小小年紀,她很會觀察和思考,對愛情的理解比很多成人都要深刻。」
  • READ HER|漢娜·阿倫特:我們如何愛這個世界
    他們構築起一個「兩人王國」,在長期的磨合中達成了一種基於自由人格的平衡,而這種人格上的平等也構成了他們穩定婚姻的強大基石。與布呂赫的婚姻讓阿倫特真正體會到了「在這世界如在家中」的感覺。在納粹步步緊逼的形勢下,他們移民到了美國,一起度過了混亂拮据的生活。他們在學術和生活上互相扶持、互相幫助、平等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