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戰國時期錢幣

2021-01-10 博古致知

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繼春秋時期之後的大變革時期。

經過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公元前453年,韓、趙、魏推翻智氏,三家分晉,奠定了戰國七雄的格局。

公元前221年,秦國滅齊國,統一六國,標誌著戰國時代的結束。

戰國是中國的農業、紡織業、思想、科技、軍事和政治發展的黃金時期。與此同時,圖強求存的各諸侯國展開了許多舉世聞名的變法和改革,湧現出了大量為後世傳誦的成語和典故。

那麼,春秋戰國時期的古錢幣精品都有哪些呢?

1、橋足半釿布

一級 35000.00。

是古泉五十珍之首。戰國時期鑄幣。是從空首布演化而來,因其錢文多鑄有貨幣單位「釿」字而得名。產生於戰國早期,主要流通於魏國地區。

橋足半釿布

基本形制為首部平實、圓肩(或平肩)、圓襠、方足。錢文紀地、紀值,一般分二釿、一釿和半釿三等。除此之外,當時楚國地區也曾鑄行過錢文分別是「殊布當釿」和「四布當釿」的長足釿布。

2、三孔布

三孔布是在圓足布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因在手足各有一圓孔而得名。三孔布數量少,從出土記錢文上分析,為戰國時期趙國或中山國的貨幣。

戰國三孔布是先秦貨幣中最為珍貴的品種,是現今錢幣界公認的名珍之一。

如今發現的「三孔布」大概有三十餘種,實物除博物館藏品外目,大多流失海外。而擁有一枚流傳有序的「三孔布」,也就意味著能稱得上古錢幣收藏家。

三孔布

三孔布因形制特殊,存量極稀,是先秦貨幣中最富神秘色彩的一類,如今已發現的品種除「牟」字已過10枚外,其餘均在10枚以內,不少是僅見的孤品,其收藏價值自不待言。

2010年嘉德春拍一枚「武陽」背「兩」三孔布,僅見品,成交價格為352.8萬元,至今是古錢幣拍賣的最高紀錄。

3、晉陽匕

晉陽匕,又稱圓首刀、直刀、趙刀。是戰國時期的鑄幣。

晉陽匕的形態輕薄,錢文有「甘丹化」、「甘丹」、「白人化」、「白人」、「王化」、「城」等幾十種。

在戰國時期,刀幣在各國比較流行。約在公元前3世紀,趙國晉陽(今山西太原晉源),另說是魏國晉陽(今山西永濟虞鄉),所鑄的「晉化」、「晉陽化」、「晉陽新貨」刀幣。

晉陽匕

還有一種晉陽半特小直刀,通長僅有9——10釐米,不僅比「大刀」幣的長度短了3釐米多,而且刀身平直,無狐曲,所以,被稱為「晉陽小直刀」。

4、齊六字刀

春秋時期,隨著商業的發展,金屬鑄幣在貿易活動中日益顯示出其優越性,逐步取代西周時期廣泛使用的貝幣和各種實用貨幣,並開始形成幾個具有明顯特徵的貨幣體系和貨幣流通區域。這就是黃河中遊周、晉的「布幣區」,東方齊國海濱地區的「刀幣區」,以及南方楚國的「蟻鼻錢」區。

齊刀為齊國鑄造的貨幣,主要流通在齊國(今山東半島地區)。

齊國是海岱之間的東方大國,擁有山澤漁鹽之利,商業十分發達,一直保持自己獨立的刀幣體系。刀幣從春秋時期即流行於齊國,種類很多,厚大精美。

「齊造邦長法化」俗稱「六字刀」,是田氏列為諸侯時的開國紀念幣。周安王十六年(公元前386年)田和承梁惠王求魏侯代請於周,周王立田和為齊侯,正式建立齊國,乃鑄造「邦刀」紀盛。所以其文字定為「齊造邦長法化」,背文多一字,通長18.2-18.5釐米,寬28-29釐米。

齊造邦長法化

有人認為造「邦刀」應該鑄過兩次,第一次在安王十六年,當時被列為諸侯時,因為出於倉促,便把舊範精加修整,用來灌鑄,所以有斷緣的痕跡;第二次是在二十六年,從新雕刻錢範,大量鑄造。這種刀幣都出自石範,精美絕倫,一向被認為是刀幣中的佳品。

開國紀念幣——「齊建邦長法化」的出現,表明齊國貨幣制度的成熟。尤其疊鑄技術運用於「齊法化」,代表了中國鑄幣工藝的重大進步。

齊國刀幣在中國貨幣史乃至金屬鑄造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整個春秋戰國,齊以刀幣為主幣,成為東方刀幣流通區的代表。

5、東周、西周(圜錢)

東周、西周(圜錢)又稱「環錢」,是戰國時鑄幣。形制為圓形圓孔,源於玉壁或紡輪,主要流通於三晉地區。

戰國「東周」圜錢,直徑27mm,此泉為戰國諸錢中之大名譽品,位列古泉五十名珍之一,極罕見。公元前441年,周考王封其弟揭於河南城。此城在洛陽之西,故稱其國為「西周」。

公元前367年,西周惠公封其少子班於鞏地。鞏地在洛陽之東,遂稱「東周」。東周君亦鑄行「東周」圓孔圜錢,錢徑2.6釐米,重4至4.5克。舊譜曾收錄一種錢徑4.1釐米大的「東周」圜錢,此屬於大型者。

「東周」圜錢

西周君曾鑄造 「西周」圜錢,錢徑2.7釐米左右,枚重3.8至5克不等。

「西周」寰錢

北京嘉德拍賣行2008年秋,曾拍賣東周、西周(圜錢),成交價616000元。

6、共屯赤金

共屯赤金是中國古代錢幣之一。銅質,直徑43毫米,系戰國中晚期(公元前4-前3世紀)魏國所鑄。

主要流通三晉地區,圓孔,面無廓,背平,為早期圓孔圜錢。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一。

共屯赤金

共屯赤金圜錢存世罕見,是先秦名珍之一,1982年山西省侯馬市戰國墓中曾出土一枚,近年國內無上拍記錄。

共屯赤金髮現總數僅在七、八枚。

近期熱文:

《西遊記》中,蠍子精為什麼不敢進入女兒國

「每日文物鑑賞」上海博物館的館藏精品——陶瓷、玉器

狐仙與凡人的愛情

「每日文物鑑賞」上海博物館的館藏精品——書、畫盜墓賊的詭異結局

相關焦點

  • 「每日文物鑑賞」講究對稱之美的對錢
    對錢是中國錢幣造型獨具特色的表現形式,欣賞它是一種美的享受。對錢最早出現於五代十國的南唐,宋代最流行,元以後絕跡。從北宋天聖元年開始,直到南宋淳熙七年停鑄,鑄行長達150多年,共出現過十幾種。一般認為南唐嗣主李王景鑄造的「開元通寶」篆書、隸書對錢是最早出現的對錢。北宋是對錢鑄行的鼎盛時期。
  • 「史詩級歷史人物集結」唐堯:司馬遷認為他是「最理想的君主」
    指所做之功業為後世楷模,萬世景仰。思:思慮。指考慮問題周詳、縝密。思慮縝密則可周全。古語說:先思而後行。思為基礎,行為過程。思慮不縝密,那就輸在了起跑線上,後面的「行」哪怕再努力也將難得好的結果。堯帝正是欽明文思,才得後人景仰與效仿。
  • 【藏·薦】:五十珍錢幣應運元寶
    原標題:【藏·薦】:五十珍錢幣應運元寶 【藏·薦】欄目。【藏·薦】欄目藉助東弘集團平臺強大的傳播效應,向各位藏家推薦經過故宮博物館多名專家甄選的藝術臻品,讓千百件藝術珍品的價值都被發掘。
  • 保大元寶.鑑賞解析
    以上圖片出自中國古錢大集,歡迎鑑賞……鑄幣時期:五代十國時期南唐李璟保大年間(公元943-957年)鑄行鑄幣材質:銅、鐵鑄幣尺寸:保大元寶折五版式直徑一般在33mm左右;保大元寶另一種折拾背天版式,直徑一般在45mm左右(折三版式直徑一般在31mm左右
  • 拍賣歷史上最貴的十種中國古錢幣
    中國古代錢幣萌芽於夏代,起源於殷商,發展於東周,統一於秦代。中國的古錢幣文化內容豐富多彩,千百年來一直為人稱道,並由此而產生了頗具中國特色的錢幣之學。如今適逢盛世,各類收藏異常火熱。錢幣在各大拍賣市場屢創記錄,這裡給大家盤點近年拍賣價最高前十,大家可以留心觀看,後期要是有幸得到一枚,一夜暴富也未嘗不可。
  • 到和歌山縣「九度山」尋訪日本戰國名將真田幸村雌伏的身影
    真田信繁盔甲說到戰國時代的真田一族,最廣為人知的武將就是擁有「日本第一兵」美譽的真田信繁(幸村)了。出生於戰國大名武田信玄領地甲斐地區,幼少時期曾在上杉家及豐臣家為人質。在1600年的關原之戰中和兄長真田幸之分仕西軍石田三成、東軍德川家康,並於西軍戰敗後,和父親真田昌幸一同被家康流放至紀伊國(和歌山縣)的九度山。在昌幸病死後,信繁接到大阪豐臣氏徵召,逃出九度山進入大阪,並於大阪城外築起防禦工事「真田丸」,抵抗攻來的德川軍,並於1614年的「大阪冬之陣」大敗德川。而在1615年的「大阪夏之陣」更以極少的兵力一度擊潰德川本陣大軍,家康敗逃。
  • 中國錢幣中最值錢的竟被我們忽略了...|銀幣|鑄幣|銀元|紙幣|重寶|...
    故籤名版之「袁大頭」壹圓銀幣留存甚少。宋孝宗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研始逐年於錢幣背面鑄上年數,這是中國最早的記年錢,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記年錢。北京首都博物館文物展。  26、中國票幅最小的紙幣  中國鈔票中票幅最小的是1936年浙江地方銀行發行的一分券,長50mm,寬25mm。
  • 古錢上的蝙蝠文化
    福文化是中國傳統民俗吉祥文化的主要內容,已經融入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成為老百姓日常生活須臾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錢幣與人們生活關係最為緊密,因此錢幣自然成為承載表現福文化的一種重要載體。從古至今,蘊含福文化內涵的錢幣層出不窮,種類繁多,在人們生活當中隨處可見。
  • 民俗錢幣古時稱"花泉" 表示祝福驅邪之意(圖)
    魏晉南北朝時期,每當宮廷內有祭典活動,都要專門鑄造壓勝錢,懸掛在宮燈下,這種習俗逐漸傳入民間,相習成俗。歷經宋遼金元,民俗錢得到全面發展,品種、數量均比前期豐富。到了明清兩代,民俗錢幣的鑄造和流傳達到鼎盛時期,內容涉及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稱謂更是名目繁多,形制、銘文、紋飾都達到精美絕倫的境界。  民俗錢自誕生之日起官民並鑄,早期多為官鑄。官爐鑄造製作精美,銅質精良,錢徑大而且厚重。
  • 中國「禁酒」時代的印痕——春秋雲紋銅禁
    2002年,春秋雲紋銅禁被國家文物局列為首批64件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之一。  器物名稱:春秋雲紋銅禁  所處時代:春秋時期  器物規格:縱長131釐米,橫長67.6釐米,高28.8釐米,身寬46釐米,重94.2千克  出土時間:1978年  出土地點:河南省淅川下寺春秋楚墓  館藏地點:河南博物院  文物級別:國家一級文物
  • 戰國時期製造工藝有多發達?戰國水晶杯,工藝技術超前到令人生畏
    戰國水晶杯,顧名思義就是指戰國時期的水晶杯。外觀為敞口平唇,斜直壁圓底,圈足外撇,高15.4釐米,口徑7.8釐米,底徑5.4釐米。是迄今為止我國出土的早期水晶製品中最大的一件。現藏於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一級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國展覽的文物名單。
  • 戰國時期的貨幣——布幣、刀幣、圜錢和蟻鼻錢
    中國的貨幣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到戰國時代就已形成了相當完備的貨幣制度,各國都有自己的貨幣系統。和今天通行世界的紙幣不同,戰國時代的貨幣可謂形形色色,五花八門,有珠玉做的,有金屬制的,也有皮革、糧食、布帛、齒角。從這些小小的貨幣身上,人們多少可以窺探出那個遙遠時代的民風、民情。
  • 中國3000多年前的陶豬撞臉「憤怒的小鳥」,越看越解釋不清了
    「青銅大鳥頭」,而在大家看來,它的長相和哈爾鳥也太像了。據官博介紹,其中一件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虎頭形銀飾件,形象是虎頭的正面,造型「兇狠」的同時...越看越像是湯姆:」,是元代的文物...簡單理解的話,就是在考古過程中,發現的東西對於當時已知的技術來說有點「過於先進」,或者說挑戰時間線,如同出了bug。但這並不是說真有「穿越」,形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比較常見的一個原因,是人們受到一些幻想性視錯覺影響。
  • 十大國寶級文物:戰國水晶杯、商周太陽神鳥金飾,你都知道多少?
    馬踏飛燕1.馬踏飛燕又名馬超龍雀、銅奔馬、馬襲烏鴉、等,為東漢青銅器,1969年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漢墓。東漢時期鎮守張掖的軍事長官張江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現藏甘肅省博物館。1983年10月,馬踏飛燕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標誌。1985年銅奔馬以「馬超龍雀」這個名稱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業的圖形標誌,並一直被沿用至今。1986年被定為國寶級文物。
  • 《信喵之野望》推出「想借用貓的智慧」改版
    導 讀 以喵智慧 達成天下布武 信喵之野望》推出「想借用貓的智慧」改版" longdesc="http
  • 趣讀丨童年記憶《武林外傳》裡,居然藏著一個文物江湖?
    ,收藏在中央博物院中1949年國民黨撤退到臺灣時它和其他故宮文物一同被運送到了臺灣從南京往臺灣搬運文物時,最後的第三班船已經滿載船長宣布停止裝船故宮文物轉移負責人杭立武強烈要求:「還有四箱一定要裝船!」
  • 日本戰國時期十大名將:第一名險些一統天下
    日本歷史上曾經有過一段類似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時期,各地大名崛起,自立為王。都想通過武力徵服其他勢力最終統一全國。 隨後東克尼子氏,西破大內氏,勢力急劇擴張。
  • 女子帶來一套戰國時期的琉璃珠,專家直呼:很少見,精美絕倫!
    女子帶來一套戰國時期的琉璃珠,專家直呼:很少見,精美絕倫!說到中國的文化,那時候也是非常的歷史悠久了,中國文化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歷史的傳承,現在這片土地有多大的文物和古董,我們無法看到過去的歷史,只能通過這些珍貴的文物和古董來了解過去的歷史,今天小編接著和大家講述有關鑑寶內容。想必大家肯定是拭目以待了。?那就跟小編過來看一看吧,看看先專家的鑑定結果如何?這次來到鑑寶活動現場的是一位女子,她這次帶來的是戰國時期的琉璃珠。據她所說,這琉璃珠是蜻蜓眼,是皇宮貴族身上佩戴的一種飾物。
  • 長渠綴珍 文明流淌 - 人民日報海外網
    從模型可以看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起點位於湖北與河南交界的丹江口水庫,庫區之水流經南陽、平頂山、許昌、鄭州、焦作、新鄉、鶴壁和安陽,然後流入河北,最終到達北京和天津。河南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所經線路最長、涉及面積最大的省份,也是工程中文物保護工作最為艱巨的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