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恐龍蛋研究顯示出截然不同的胚胎頭骨特徵
據外媒報導,根據周四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上的一項研究,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亞發現的一枚恐龍蛋有著令人驚訝的胚胎頭骨特徵。
-
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亞發現的一枚恐龍蛋有著令人驚訝的胚胎頭骨特徵
(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報導,根據周四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上的一項研究,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亞發現的一枚恐龍蛋有著令人驚訝的胚胎頭骨特徵。這枚恐龍蛋與過去發現和分析的其他恐龍蛋的不同之處在於裡面的胚胎頭骨幾乎是完整的。這隻孵化前的小恐龍的頭骨顯示出一些研究人員沒有想到的特徵。這是一個泰坦龍的胚胎頭骨,在這次發現之前,現代研究人員根本沒有看到過這個頭骨,它顯示出兩個突出的特徵,這些特徵在泰坦龍後期是不會出現的。其中一個特徵是一個奇怪的面部特徵。這意味著它的前額上就有一個角,或者至少有一點突出的骨頭。
-
首個蜥腳類恐龍胚胎的3D頭骨模型重建成功
25年前,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亞的奧卡馬韋埃沃,研究人員在一個巨大的恐龍巢址中發現了一個泰坦龍胚胎。在8月27日發表在《當代生物學》雜誌中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描述了這個近乎完整的胚胎的頭骨。蜥腳類恐龍有著長長的脖子和尾巴,腦袋很小,最常見的就是雷龍。這一發現有助於了解蜥腳類恐龍的發育過程。根據化石分析結果,研究人員認為它可能在孵化出殼的時候有特殊的面部特徵,並隨著成長而逐漸改變。「我們建立了首個蜥腳類恐龍胚胎的3D頭骨模型。」
-
江泓:罕見恐龍胚胎化石證實恐龍出生時鼻尖長角
依靠先進的同步輻射X射線掃描儀,研究人員掃描了含有胚胎化石的恐龍蛋,並且使用電腦三維立體成像技術重建了胚胎化石的立體結構和細節。,圖片來自網絡正是靠著三維立體成像,昆德拉得到了迄今為止最完整,最清晰的蜥腳類恐龍胚胎頭骨化石,他立刻就判斷出恐龍胚胎化石屬於巨大的蜥腳類恐龍,但是卻不能確定到底是哪一種恐龍生下的。
-
3D「還原」阿根廷巴塔哥尼亞發現的8000萬年前泰坦龍胚胎面部特徵
3D「還原」阿根廷巴塔哥尼亞發現的8000萬年前泰坦龍胚胎面部特徵(Credit: Kundrat et al. / Current Biology)(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中國科學報(馮維維):大約25年前,研究人員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亞Auca Mahuevo一個巨大的泰坦龍築巢地發現了第一個恐龍胚胎,這些恐龍生活在大約8000
-
研究顯示,有史以來最大的恐龍在出生時有「犀牛角」
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極其罕見」的土龍胚胎,顯示這種長頸食草動物鼻子上有一個「犀牛般的角」,成年後就消失了。這具距今8000萬年前還不為人所知的泰坦龍頭骨化石顯示了這隻角的細節。研究人員在研究報告中寫道,頭骨只有1.2英寸長,但除了角之外,這表明巨型蜥腳類動物「至少有部分雙眼視覺,可以提供更好的視覺感知。」。研究報告的合著者約翰·努茲博士在一份聲明中說:「保存在恐龍蛋裡的胚胎恐龍極其罕見。」
-
考古顯示,霸王龍寶寶的頭骨比老鼠還小
,這種巨大的頂端食肉動物,剛生下來時的頭骨只有老鼠那麼大。儘管頜骨很小,但它看起來和其他幼年霸王龍的頜骨驚人地相似——它的內部有一個很深的凹槽和一個獨特的下巴,這兩個特徵都是霸王龍與其他食肉恐龍的區別。「我們知道這些特徵可以用來識別霸王龍,不管它們有多不成熟。」
-
英媒:新研究稱早期恐龍可能產軟殼蛋
新華社北京6月23日新媒體專電 據英國《新科學家》網站6月17日報導,最新研究表明,恐龍最早只產軟殼蛋,後來一些種類才進化出硬殼蛋。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學者馬克·諾雷爾及其研究團隊在蒙古國發現一批據信屬於原角龍的胚胎。這種恐龍生活在8300萬至7200萬年前。諾雷爾介紹說,這些化石被發現時「都處於胎體狀態,全都蜷著身子」,每個胚胎都被薄膜包裹。
-
化石卵的發現和南極洲的發現,顯示恐龍和海洋爬行動物產卵軟殼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新發現的化石卵顯示,早期恐龍和海洋爬行動物產卵軟殼,就像海龜、蛇和蜥蜴的卵,而不是今天鳥類卵的硬殼。根據周三發表在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隨著時間的推移,恐龍很可能會生硬殼蛋。自然。但是,某些類型恐龍化石記錄中缺少卵子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它們是軟殼的。
-
「娃娃臉」小恐龍的鼻尖上竟然長角
依靠先進的同步輻射X射線掃描儀,研究人員掃描了含有胚胎化石的恐龍蛋,並且使用電腦三維立體成像技術重建了胚胎化石的立體結構和細節。,圖片來自網絡 正是靠著三維立體成像,昆德拉得到了迄今為止最完整,最清晰的蜥腳類恐龍胚胎頭骨化石,他立刻就判斷出恐龍胚胎化石屬於巨大的蜥腳類恐龍,但是卻不能確定到底是哪一種恐龍生下的。
-
世上首枚翼龍胚胎化石證明了翼龍的卵生習性
由於這樣一塊無比珍貴化石的發現,今天的人們已獲得了強有力的證據,證明翼龍這類與恐龍同時出現又同時絕滅,比鳥類早約7000萬年飛向藍天的中生代空中霸主不是胎生,而是像其他爬行動物和鳥類一樣卵生。 儘管恐龍蛋化石在全球許多地方都有發現。而且恐龍的胚胎化石在中國蒙古、西班牙和阿根廷等國家也有所發現。但是翼龍蛋化石在世界上卻一直沒有確切的報導。更不用說翼龍的胚胎化石了。
-
蜥腳類恐龍,會長成什麼樣子?
25年前,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亞的奧卡馬韋埃沃,研究人員在一個巨大的恐龍巢址中發現了一個泰坦龍胚胎。在8月27日發表在《當代生物學》雜誌中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描述了這個近乎完整的胚胎的頭骨。蜥腳類恐龍有著長長的脖子和尾巴,腦袋很小,最常見的就是雷龍。這一發現有助於了解蜥腳類恐龍的發育過程。根據化石分析結果,研究人員認為它可能在孵化出殼的時候有特殊的面部特徵,並隨著成長而逐漸改變。「我們建立了首個蜥腳類恐龍胚胎的3D頭骨模型。」
-
世上首枚翼龍胚胎化石在遼西發現證明了翼龍的卵生習性
由於這樣一塊無比珍貴化石的發現,今天的人們已獲得了強有力的證據,證明翼龍這類與恐龍同時出現又同時絕滅,比鳥類早約7000萬年飛向藍天的中生代空中霸主不是胎生,而是像其他爬行動物和鳥類一樣卵生。 儘管恐龍蛋化石在全球許多地方都有發現。而且恐龍的胚胎化石在中國蒙古、西班牙和阿根廷等國家也有所發現。但是翼龍蛋化石在之前世界上卻一直沒有確切的報導。更不用說翼龍的胚胎化石了。
-
竊蛋龍類具有孵卵行為,並具備異步孵化這種現生鳥類較為進步的孵化...
記者12日從雲南大學了解到,該校古生物研究院畢順東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合作,發現7000萬年前正孵卵的竊蛋龍化石與現代鳥類孵蛋姿態一致,揭示了這種獸腳類恐龍的生殖生物學特徵。此項研究報導了發現於我國江西贛州約7000萬年前晚白堊世地層中的竊蛋龍化石,這是世界上首次發現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的竊蛋龍孵卵姿勢的化石。這條竊蛋龍身長2米左右,蛋巢有至少24個蛋,呈上下三環排列。除保存了竊蛋龍成體伏在蛋巢上的孵卵姿勢外,更為重要的是蛋巢內保存了正在孵化中的胚胎,這為認識竊蛋龍孵卵行為和孵化方式提供了最新證據。
-
恐龍根本不是你想的那樣
攝影:PAOLO VERZONE醫學CT掃描也被運用到恐龍研究中。研究人員以虛擬圖像的形式將骨骼與外圍巖石分離,最大程度保留恐龍皮膚印痕。古生物學家通過CT掃描表明恐龍的主要種群都進化出了獨特的顱內空氣調節系統,以防止大腦過熱。
-
恐龍不止產硬殼蛋,也會下軟蛋
它的主要適應優勢是羊膜--一種能防止胚胎乾燥的包裹膜,這也是羊膜卵得名的主要特徵。另一個關鍵的發展是增加了一個堅韌的外殼,提供保護和機械支持。這使得最早的爬行動物在3億年前就開始在陸地環境中生存,並為鳥類和哺乳動物的出現鋪平了道路。
-
雲南大學發現7000萬年前孵卵的竊蛋龍化石與現代鳥類孵蛋姿態一致
該項研究報導了發現於我國江西贛州晚白堊世(7000萬年前)地層中的竊蛋龍化石,這是世界上首次發現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的竊蛋龍孵卵姿勢的化石。該竊蛋龍身長2米左右,蛋巢含有至少24個蛋,呈上下三環排列;保存了竊蛋龍成體伏在蛋巢上的孵卵姿勢外,更為重要的是蛋巢內保存了正在孵化中的胚胎,它們為認識竊蛋龍孵卵行為和孵化方式提供了最新的證據。
-
科學家用一枚恐龍蛋,復原8000萬年前未破殼小恐龍,鼻尖長角
1.5英寸是3.8釐米,與一顆核桃的直徑差不多,人們無論如何也很難把它與恐龍扯上關係,但就有這麼一枚8000萬年前保存至今的恐龍蛋,裡面保存著尚未發育完全的恐龍胚胎,它的頭骨就僅有3.8釐米左右。直到2010年,一位商人帶著恐龍蛋來到斯洛伐克約瑟夫·薩法裡克大學,找到了古生物學家馬丁·昆德拉教授,他立馬意識到這枚恐龍蛋的價值,研究工作也正式開始。
-
雲南科學團隊研究發現和現代鳥類一致
7000萬年前恐龍孵卵是什麼姿勢?近日,雲南大學畢順東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對發現於我國江西贛州晚白堊世(7000萬年前)地層中的竊蛋龍化石進行了研究報導:該竊蛋龍身長2米左右,蛋巢含有至少24個蛋,呈上下三環排列;其中還包括正在孵化中的胚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