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大學發現7000萬年前孵卵的竊蛋龍化石與現代鳥類孵蛋姿態一致

2021-01-13 科教頭條

近日,雲南大學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在《Science Bulletin》上發表了一項題為《An oviraptorid preserved atop an embryo-bearing egg clutch sheds light on the reproductive biology of non-avialan theropod dinosaurs》的研究成果。

該項研究報導了發現於我國江西贛州晚白堊世(7000萬年前)地層中的竊蛋龍化石,這是世界上首次發現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的竊蛋龍孵卵姿勢的化石。該竊蛋龍身長2米左右,蛋巢含有至少24個蛋,呈上下三環排列;保存了竊蛋龍成體伏在蛋巢上的孵卵姿勢外,更為重要的是蛋巢內保存了正在孵化中的胚胎,它們為認識竊蛋龍孵卵行為和孵化方式提供了最新的證據。

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的竊蛋龍孵卵姿勢的化石

竊蛋龍類屬於獸腳類恐龍,生活在距今1.25億年到6600萬年前。過去雖然在蒙古國和我國內蒙古戈壁地區曾發現伏在蛋巢上的竊蛋龍個體,但由於蛋巢裡缺乏胚胎化石的保存,使得有關竊蛋龍孵卵行為的假說長期以來存有爭議。另外兩種較為常見的假說:1.過去的發現中,與成年個體一起保存的蛋巢內所含蛋的數目並不固定,變化很大(從6到22),因此推測這是正在產卵的竊蛋龍被埋藏;2.認為竊蛋龍像鱷魚等爬行動物一樣,把蛋掩埋在沙土和樹葉枯草之下,是利用太陽的溫度進行孵化。竊蛋龍伏在蛋巢上,只是一種護蛋行為。本次研究中發現的成年個體竊蛋龍前肢向後向下張開、覆蓋在蛋巢之上,後肢摺疊在身體之下,身體位於蛋巢中心,這與現代鳥類的孵蛋姿態一致;更為重要的是,本次研究發現的蛋巢內含有正在發育的胚胎;這些綜合證據首次有效地證實了竊蛋龍孵卵行為的假說。

異步孵化是現生晚成鳥類常見的繁殖特點,雛鳥在不同的時間孵出、間隔幾天甚至十幾天。本次研究中由於部分蛋殼破碎、暴露出7個胚胎,這些胚胎明顯處於不同的骨骼發育階段。另外地球化學分析顯示,同一層蛋的孵化溫度不同,也支持竊蛋龍幼雛是在不同時間孵出。由此可見,竊蛋龍類已經具有現生鳥類異步孵化的特徵。

正在孵卵的竊蛋龍復原圖

綜合以上,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竊蛋龍類具有孵卵行為,並且已經具備了異步孵化這種現生鳥類裡較為進步的孵化方式。改變了過去認為的竊蛋龍的生殖方式是處於恐龍到鳥類的過渡類型,恐龍的生殖方式遠比之前所認為的更為複雜、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線性的演化方式。

本研究得到雲南省科技廳—雲南大學「雙一流」建設聯合基金的資助。

來源 | 雲南大學 雲南大學古生物研究院編輯 | 簡欣悅審核 | 李哲

相關焦點

  • 我國發現7000萬年前正孵卵的竊蛋龍化石 與現代鳥類孵蛋姿態一致
    新華社昆明1月3日電(記者嶽冉冉)我國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江西贛州出土的一組恐龍化石後發現,這是世界上罕有的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的竊蛋龍孵卵化石。 該組化石是在距今約7000萬年前的地層中發現。
  • 我國發現7000萬年前正孵卵的竊蛋龍化石
    新華社昆明1月3日電(記者嶽冉冉)我國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江西贛州出土的一組恐龍化石後發現,這是世界上罕有的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的竊蛋龍孵卵化石。  該組化石是在距今約7000萬年前的地層中發現。
  • 7000萬年前竊蛋龍咋孵卵?雲南科學團隊研究發現和現代鳥類一致
    7000萬年前恐龍孵卵是什麼姿勢?近日,雲南大學畢順東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對發現於我國江西贛州晚白堊世(7000萬年前)地層中的竊蛋龍化石進行了研究報導:該竊蛋龍身長2米左右,蛋巢含有至少24個蛋,呈上下三環排列;其中還包括正在孵化中的胚胎。
  • 竊蛋龍類具有孵卵行為,並具備異步孵化這種現生鳥類較為進步的孵化...
    記者12日從雲南大學了解到,該校古生物研究院畢順東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合作,發現7000萬年前正孵卵的竊蛋龍化石與現代鳥類孵蛋姿態一致,揭示了這種獸腳類恐龍的生殖生物學特徵。此項研究報導了發現於我國江西贛州約7000萬年前晚白堊世地層中的竊蛋龍化石,這是世界上首次發現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的竊蛋龍孵卵姿勢的化石。這條竊蛋龍身長2米左右,蛋巢有至少24個蛋,呈上下三環排列。除保存了竊蛋龍成體伏在蛋巢上的孵卵姿勢外,更為重要的是蛋巢內保存了正在孵化中的胚胎,這為認識竊蛋龍孵卵行為和孵化方式提供了最新證據。
  • 快看它正在孵蛋!江西贛州發現7000萬年前竊蛋龍化石,舉世罕見!
    來源 | 都市現場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說到江西贛州,除了贛南臍橙,還是「中國恐龍之鄉」,贛州是江西省內出土恐龍化石和恐龍蛋化石最多的地區,而最近我國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江西贛州出土的一組恐龍化石後,發現了世界上罕有的竊蛋龍化石,距今約7000萬年,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
  • 新發現:7000萬年前正孵卵的竊蛋龍化石與現代鳥類孵蛋姿態一致
    該項研究報道了發現於我國江西贛州晚白堊世(7000萬年前)地層中的竊蛋龍化石,這是世界上首次發現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的竊蛋龍孵卵姿勢的化石。該竊蛋龍身長2米左右,蛋巢含有至少24個蛋,呈上下三環排列﹔保存了竊蛋龍成體伏在蛋巢上的孵卵姿勢外,更為重要的是蛋巢內保存了正在孵化中的胚胎,它們為認識竊蛋龍孵卵行為和孵化方式提供了最新的証據。
  • 竊蛋龍不是「賊」,「偷蛋罪」不成立
    科學研究還竊蛋龍「清白」  巧合的是,竊蛋龍被釘上「恥辱柱」從一窩蛋開始,其「沉冤昭雪」也與另一窩蛋有關。  2021年初,雲南大學教授畢順東作為第一作者在國際期刊《科學通報》發表了一篇論文,為竊蛋龍類正名。  「我們有充足的證據證明竊蛋龍類的『無辜』,它們真的不是『賊』。」畢順東說。
  • 7000萬年前,這隻恐龍正在孵卵,卻被突發災難瞬間吞沒
    在距今7000萬年前的地層中,我國古生物學家在江西贛州,發現了一組恐龍化石,而讓人驚訝的是,這隻恐龍竟然是孵卵的狀態,這意味著,它是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連帶著自己的「孩子」全部被完整掩埋的。我國發現7000萬年前正孵卵的竊蛋龍化石研究者表示,這隻正在孵卵的恐龍,是一隻成年的竊蛋龍,它的體長大約為2米左右,讓人覺得有趣的是,這隻竊蛋龍孵蛋的模樣,竟然和現代鳥類孵蛋的模樣一致,都是前肢向後下方張開,然後整個身體都覆蓋在蛋巢之上。在發現的蛋窩中,一共有24枚恐龍蛋,它們分為三排整齊地排列在蛋窩裡。
  • 古生物之謎,恐龍孵蛋如何做到蛋不破?在化石中能找到答案
    除了要看它是不是冷血動物之外,還需要看蛋殼上面的結構,比如通過對烏龜等一些不需要孵蛋的動物蛋殼進行了氣密性的研究,發現烏龜等蛋殼上的氣孔較大,而且氣孔密度大,表明不能在開放空間上放置,所以它們需要將蛋用沙子掩埋。而科學家們對竊蛋龍的恐龍蛋化石進行研究時,發現恐龍蛋殼上的氣孔密度、氣孔大小,都是可以在開放空間下放置的,即不需要掩埋。
  • 大型恐龍孵蛋如何做到蛋不破?
    而科學家們對竊蛋龍的恐龍蛋化石進行研究時,發現恐龍蛋殼上的氣孔密度、氣孔大小,都是可以在開放空間下放置的,即不需要掩埋。結合兩方面研究來看:恐龍可能不是冷血動物、恐龍蛋不用掩埋,那麼大概率就需要孵蛋了。
  • 竊蛋龍類代表恐龍,竊蛋龍,葬火龍,巨盜龍,天青石龍等
    位置:恐龍\蜥臀目\獸腳亞目\堅尾龍類\虛骨龍類\手盜龍形態類\竊蛋龍類,也叫盜蛋龍類,他們和現在的不能飛的鳥類比較接近,比如鴕鳥,鴯鶓,鶴鴕。巨盜龍 Gigantoraptor,巨盜龍長8米及重約1.4噸,以前是最大型盜蛋龍類,但最近一種新發現的貝貝龍Baibailong,被認為成年後體長可達13米,成為體型最大的盜蛋龍類。竊蛋龍 Oviraptor,又名偷蛋龍,盜蛋龍,小型獸腳亞目恐龍,身長1.8到2.5米。
  • 贛州發現食火雞樣新竊蛋龍化石
    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呂君昌研究員、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專家等領導的中外研究小組,最近在贛州發現了一新的竊蛋龍類化石,命名為傑氏冠盜龍,該研究成果於7月27日發表在英國自然出版集團旗下的《科學報告》上。  冠盜龍具有類似現生食火雞一樣的頭冠,為何將其歸入竊蛋龍類?
  • 那麼大的恐龍,在孵蛋時為何不會壓碎蛋殼?奧秘就在蛋的排列上
    恐龍是一種多樣的爬行動物的分支,由於在業界上又把鳥類稱之為「現代羽毛恐龍」,所以所有的恐龍有可以分成鳥類恐龍和非鳥類恐龍,根據化石等信息,目前古生物學家們已經確定出了500多種不同屬超過1000種不同種類的非鳥類恐龍,有食草的,有食肉的,但是有研究表明,所有的恐龍都是產卵的,這讓我們不禁在想,恐龍那麼大那麼重,在孵蛋的時候為什麼不會把蛋殼壓碎呢?
  • 江西這地有重大發現!
    近日我國古生物學家在研究江西贛州出土的一組竊蛋龍孵卵化石後發現
  • 漲知識了,恐龍蛋化石裡,竟然藏著這麼多恐龍的秘密!
    1923年,"恐龍牛仔"安德魯斯率領的美國科考隊深入蒙古國,發現了著名的竊蛋龍化石和一窩恐龍蛋化石,從此將法國人所說的巨鳥蛋與恐龍聯繫了起來。科學家通過對竊蛋龍類的恐龍蛋樣本進行同位素測定,並同恐龍的近親一鳥類進行對比,發現恐龍蛋的孵化溫度和雞蛋類似,在35到45攝氏度之間。盡職的恐龍奶爸化石證據顯示,很多竊蛋龍類恐龍都有孵蛋的習性。
  • 日本研究:大型恐龍或通過自己孵蛋繁殖後代
    中新網5月16日電 據日媒報導,16日,日本名古屋大學等研究團隊在英國科學雜誌網絡版發表科研成果稱,發現大型恐龍也可能通過設法不把蛋壓碎的擺放方式自己「孵蛋」。報導稱,這或將成為弄清大型恐龍繁殖方式的重要線索。
  • 竊蛋龍不偷蛋、三角龍為搶妹子打架,痕跡化石裡有多少恐龍八卦?
    掘奔龍生活場景復原圖 | dinosaurpictures.org竊蛋龍:是道德的淪喪,還是母愛的鑑證?我們要講的第二類痕跡化石,則牽扯到了一樁歷史冤案。1923年,探險家羅伊·查普曼·安德魯斯(Roy Chapman Andrews)在戈壁沙漠發現了一窩恐龍蛋。
  • 以神話怪獸命名的恐龍,化石裡有三個腦袋
    最近,一種新的竊蛋龍類被命名,這種竊蛋龍類不僅長著特有的兩指,而且化石還是多隻相擁被發現的。在三頭鷹龍化石被發現之前,只有發現於中國遼寧省的寐龍(Mei)化石保存了睡覺的姿態,而來自蒙古的恐龍化石不僅同樣保持了睡姿,而且是三隻恐龍睡在一起!化石的發現表明某些恐龍與今天的鳥類一樣具有聚集在一起休息的習性,這樣的好處在於能夠禦寒和預警,這種行為被稱為「公共棲息」。
  • 以神話怪獸命名的恐龍,因為化石裡有三個腦袋
    最近,一種新的竊蛋龍類被命名,這種竊蛋龍類不僅長著特有的兩指,而且化石還是多隻相擁被發現的。 在三頭鷹龍化石被發現之前,只有發現於中國遼寧省的寐龍(Mei)化石保存了睡覺的姿態,而來自蒙古的恐龍化石不僅同樣保持了睡姿,而且是三隻恐龍睡在一起!化石的發現表明某些恐龍與今天的鳥類一樣具有聚集在一起休息的習性,這樣的好處在於能夠禦寒和預警,這種行為被稱為「公共棲息」。
  • 恐龍那麼重,為什麼沒有壓壞自己的蛋?
    通過化石研究,我們早已得知恐龍是卵生動物,它們像鳥類、鱷魚一樣,通過孵蛋來孕育出下一代。但我們也知道,恐龍都是動輒數噸重的龐然大物,就算體型較為輕巧的小型恐龍,也往往重達上百公斤。古生物學家在挖掘出一種和現代鳥類十分相似的恐龍——竊蛋龍的老巢時,發現一隻成年竊蛋龍的化石,同時發現的還有其身下的數個蛋,說明這隻竊蛋龍在被埋葬前正在進行孵化。竊蛋龍的體重和鴕鳥差不多,約為100多千克,某些較大個體可達300千克,而古生物學家在最大的竊蛋龍巢穴中發現的最大的竊蛋龍卵,直徑為40釐米。